12.《醉翁亭记》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2.《醉翁亭记》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2 14:2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9张PPT)
醉翁亭记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
目标层级图:
《醉翁亭记》
能够掌握
欧阳修生平
能够掌握
基础知识
能够理解
课文内容
能够读准字音
能够翻译
重点字词
能够翻译
全文
醉翁亭记
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好好构思啊。”
醉翁亭记
欧阳修(1007—1072),吉州永丰(江西永丰)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shì)号文忠,24岁中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因古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世称欧阳文忠公,“唐宋八大家”之一,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本文选自《欧阳修全集》。
作者简介:
醉翁亭记
金石拓片一千件,
我家有藏书一万卷,
琴一张,
棋一局,
又常置酒一壶,
我这老头又置身于这五物之中“醉翁一人”
六一居士
课堂演练
1.文学常识填空。
《醉翁亭记》选自 卷三十九(中华书局2001 年版)。作者 (1007-1072),字 ,自号 ,晚年又号 ,吉州永丰(今属江 西)人, (朝代)文学家,“ ”之一。
《欧阳修全集》
永叔
六一居士
北宋
醉翁亭记
欧阳修
醉翁
唐宋八大家
醉翁亭记
目标层级图:
《醉翁亭记》
能够掌握
欧阳修生平
能够掌握
基础知识
能够理解
课文内容
能够读准字音
能够翻译
重点字词
能够翻译
全文
醉翁亭记
宽简政治发展生产
和平安定
物产丰富
陶醉山水
无比欣慰
宋仁宗庆历六年
贬为滁州太守
北宋政治昏暗、奸邪当道、有志之人受到打击
国家积弊日益衰亡
沉重的忧虑和痛苦
悲伤又有一份欢喜
创作背景:
醉翁亭记
目标层级图:
《醉翁亭记》
能够掌握
欧阳修生平
能够掌握
基础知识
能够理解
课文内容
能够读准字音
能够翻译
重点字词
能够翻译
全文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hú

yóu
láng yá
chán
zhé
醉翁亭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

fēi
xué
míng
huì


xié
liè

hān
醉翁亭记
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zhòng

gōng
chóu
tuí

醉翁亭记
给下列字词注音。
滁( ) 壑( )
潺( )潺 辄( )
夫( ) 暝( )
chú

chán
zhé

míng
课堂演练
醉翁亭记
给下列字词注音
伛( )偻( )
酒洌( )
野蔌( )
觥 ( )
翳( )


liè


gōng
醉翁亭记
目标层级图:
《醉翁亭记》
能够掌握
欧阳修生平
能够掌握
基础知识
能够理解
课文内容
能够读准字音
能够翻译
重点字词
能够翻译
全文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环绕着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许多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环绕
全、都
树林
山谷
特别
茂盛的样子
幽深秀丽
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而”表并列,可不译
醉翁亭记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沿着山路,名词作状语

拟声词,形容水声
飞淌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
“而”在这表修饰。
醉翁亭记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 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回环,曲折环绕
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名词作状语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醉翁亭记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
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建造
命名,名词用作动词
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客人来这里喝酒,喝很少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
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
取号
称为
“而”在这里表递进
醉翁亭记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情趣
于,介词
领会
寄托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光水色中。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而”在这里表递进。
醉翁亭记
第一自然段:
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的缘由。
醉翁亭记
请说出醉翁亭的大概地理位置
醉翁亭的自然环境
写景
概述滁州的地理特征
西南诸峰
琅琊山
酿泉
醉翁亭
空间顺序:由远而近 由面到点
层层推进写出醉翁亭的目的:让读者了解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并通过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醉翁亭记
课文分析:
醉翁亭名的由来:
(叙事)
太守自谓也
(饮少辄醉,年又最高)
为下文埋下伏笔,结尾点出:“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首尾呼应。
引出
醉翁寄情山水的乐趣
(抒情)
山水之乐在于“得之心”
巧妙引出“乐”并以“乐”为线索,贯穿全篇
醉翁亭记
[醉翁之意不在酒]
1、出处:欧阳修《醉翁亭记》
2、原意:醉翁的情趣并不在于喝酒。
3、现在的常用义: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
醉翁亭记
若夫日出而 林 霏 开,云归而岩穴 暝,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 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像那
就,表顺承
雾气
散开
聚拢
昏暗
阴暗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早晨

开放
美好的
繁茂
浓郁的
阴暗明亮交替变化的,就是山间早晨傍晚的景色。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秀丽的树繁茂成阴;
“而”字表承接。
醉翁亭记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高爽
穷尽
秋高气爽,霜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
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四季景色
“而”在此表修饰。
“而”在这里表因果。
醉翁亭记
第二自然段:
1、请问此段分别写了哪些时候的山间美景?对此作者是如何描绘景物的?
醉翁亭记
山水之 乐


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高霜洁

水落而石出
写法:
分类描状
突出特征
醉翁亭记
第二自然段:
2、作者面对如此山间美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醉翁亭记
总结段意:写山中景色和出游之乐
山间景
一日之景
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四时之景
野花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高霜洁
水落而石出
抒情:乐亦无穷
山间景
情景交融
乐亦无穷也
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乐趣。
醉翁亭记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
者应, 伛偻 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
背着东西的人
休息
应答
弯腰曲背,这里代指老年人
搀扶,带领,这里代指小孩子
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的人们出游啊。
“而”在此表修饰。
醉翁亭记
临溪而 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
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钓鱼

野味

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清甜而酒水香醇,
错杂的样子
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
表并列
“而”表承接
“而”表并列。
醉翁亭记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
觥 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畅快地喝酒
不在于音乐
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
下棋
酒杯
酒筹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
苍老的容颜
醉醺醺的样子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而”表并列。
醉翁亭记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不久、后来
回家
跟随
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纵横散乱,是太守回去,宾客跟随。
遮盖
树林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禽鸟在欢乐。
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
鸟到处叫
乐趣
两个“而”表承接
“而”表转折,可译为“但是”
醉翁亭记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以.....为乐
乐趣
记述

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喝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太守是谁?是庐陵欧阳修啊。
“而”表转折,可译为“但是”
“而”表修饰,可译为“的”
醉翁亭记
第三自然段:
本段从哪些方面刻画了“众人游宴之乐”?又分别表现出了怎样的快乐?
醉翁亭记
段意:众人游宴之乐
情景交融
与民同乐
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表现滁人富足、和平的生活之乐
表现太守的野宴之乐
表现太守与宾客的宴酣之乐
(乐)
流露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显示作者治理滁州政绩显著(滁人游)
表现作者寄情山水的乐趣
课文分析:
醉翁亭记
第四自然段:
本段主要写了哪些“乐”呢?太守的“乐”是什么?
醉翁亭记
课文分析:
段意:太守醉游归,
自得其乐
禽鸟之乐
游人之乐
太守之乐
层层递进
层层衬托
(情景交融)
文章总共写了哪些乐呢?
山水之乐
游人之乐
宴酣之乐
禽鸟之乐
突出“太守之乐”
醉翁亭记
[太守所乐的事情是什么?]
乐其乐:与民同乐。 人民安详富足,老人和小孩其乐融融,这跟作者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能与民同乐,是他的政治理想。
醉翁亭记
[文章点名主旨的句子是哪句话?]

醉翁之意在山水
醉于山间朝暮四时之景
醉于游人、宾客之乐
醉于自己的乐趣
“醉能同其乐。”

山水之乐
游人之乐
宴酣之乐
禽鸟之乐
太守之乐
醉翁亭记
思考:
“醉”和“乐”
文中作者“醉情山水”能不能看做是作者消沉堕落的表现呢?可以联系作者写文时的处境来考虑。
不能。
因为本文描摹山水,看似作者在政治上受挫折后的沉沦表现,实质上,作者笔下如此美妙的胜景,抒发的自得其乐的陶醉之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胜景、享乐折射出来的是作者治滁的政绩,作者醉情于山水,达到了寄情山水排遣抑郁的目的。作者醉在其中,也乐在其中。
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醉翁亭记
总结:
本文通过对______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太守之乐的叙述,抒发了作者对_______的热爱和_________的情怀。
醉翁亭
自然风光
与民同乐
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醉翁之意不在酒
(2)云归而岩穴瞑
(3)野芳发而幽香
(4)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
自我检测
兴致,情趣
幽暗, 昏暗
香花
以......为乐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醉翁亭记
自我检测
3.本文多处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
第一个是禽鸟之乐:乐山林之乐。第二个是游人之乐:宴酣之乐:人事之乐。第三个是太守之乐:乐山林之乐:乐人事之乐:与民同乐:醉能与他们同乐,醒来可以用文章记录此事是最高境界的乐趣。
醉翁亭记
自我检测
醉翁亭记
目标层级图:
《醉翁亭记》
能够掌握
欧阳修生平
能够掌握
基础知识
能够理解
课文内容
能够读准字音
能够翻译
重点字词
能够翻译
全文
知识点总结
醉翁亭记
一、 请解释下列标红字:
1.翼然临 于泉上
2.饮少辄 醉
3.醉翁之意 不在酒
4.树林阴翳
5.名之者谁
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觥筹交错
8.杂然而前陈者
靠近

情趣
遮盖
为……取名
寄托
酒杯
摆放
醉翁亭记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溪而渔
卷卷有爷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
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山水之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而年又最高
而不知人之乐
靠近

名字
出名
给……命名
聚拢
回去
乐趣
以……为快乐
欢乐,形容词
而且

醉翁亭记
二、词类活用
名之者谁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名词作动词 ( 命名 )
名词作状语
(像鸟的翅膀一样)
醉翁亭记
三、特殊句式
判 断 句:1)环滁皆山也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倒 装 句:1)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2)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临
临溪而渔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归
云归而岩石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醉翁亭记
动词,到
动词,居高面下

聚拢
返回
四、一词多义
(3)谓
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
(4)乐
山水之乐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而不知太守之乐而乐
醉翁亭记
命名
为,是
乐趣
欢唱
以……为快乐
(5)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朝而往,暮而归
日出而林霏开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转折
醉翁亭记
五、成语积累
1、[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比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2、[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并不在于喝酒。
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
3、[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
4、[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
醉翁亭记
六、翻译句子
(1)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醉翁亭记
(3)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4)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5)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醉翁亭记
(6)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玩啊。
(7)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
自我检测
解释下列重点字词。
1.环: 2.皆: 3.壑:
4.尤: 5.蔚然:
6.山行:
7.翼然:
8.作亭者: 9.名之者:
10.自谓:
11.辄: 12.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亭记
课堂演练(一)
环绕
山谷
副词,都
建造
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前行
草木繁盛的样子
格外,特别
名词作动词,命名
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就,总是
这里指情趣
解释下列重点字词。山谷
13.得: 14.寓:
15.夫:
16.林霏:
17.开: 18.归: 19.暝:
20.晦明:
21.芳:
22.发: 23.秀:
24.繁阴:
醉翁亭记
领会
聚拢
寄托
消散,散开
树林中的雾气。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
花草发出的香味,这里引申为“花”,名词
一片浓密的树荫
植物开花结实。这里有繁荣滋长的意思
指天气阴晴昏暗
语气助词,无实意,多用于句首
昏暗
开放
课堂演练(一)
解释下列重点字词。
1.负者:
2.伛偻:
3.提携:
4.渔: 5.洌:
6.山肴:
7.野蔌: 8.杂然:
9.陈: 10.酣: 11.射:
12.弈:
醉翁亭记
背着东西的人
清澈
摆开,陈列
捕鱼
小孩子被大人领着走,这里指小孩子
这里指投壶
腰背弯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
野菜。蔌,菜蔬的总称
用从山野捕获的鸟兽做成的菜
杂乱的样子
尽情地喝酒
下棋。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
课堂演练(二)
解释下列重点字词。
13.觥筹交错:
14.苍颜:
15.颓然乎其间:
16.已而: 17.归:
18.翳: 19.阴翳:
20.鸣声上下:
21.乐①其乐②:
醉翁亭记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返回,回家
乐他所乐的事情。
乐①:以…为乐。乐②:乐事。
容颜苍老
醉醺醺地坐在宾客中间
随后,不久
意思是鸟到处叫。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遮盖
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课堂演练(二)
翻译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3)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醉翁亭记
课堂演练(三)
(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6)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醉翁亭记
课堂演练(三)
醉翁亭记
1、本文选自《 》,作者 ,他是 时著名的 家, 家。作者也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这八大家是
2、贯穿全文的主线是 。文中有句话奠定了全文抒情的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
欧阳修全集
欧阳修
北宋
文学
史学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 、苏轼、
苏辙、苏洵、王安石、曾巩。
“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课堂演练(四)
醉翁亭记
3、文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是:
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
4、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  
5、文中“伛偻提携”所指的是两种人是,
《桃花源记》中则是用“     ”来指代。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 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醉能同其乐
黄发、垂髫
老人、小孩
醉翁亭记
3、选出与“山之僧智仙也”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B.何陋之有?
C.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D.属予作文以记之。
之: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之: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之:代词,指这件事
之: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C
醉翁亭记
4、下列关于《醉翁亭记》一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游记,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
B.本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
C.贯穿全文主线的是“乐”字。
D.全篇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于一炉,体现了“记”这种文体的特点。
A
欧阳修是宋代文学家,而非唐代。
醉翁亭记
5、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B.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借游山玩水排遣内心郁闷的人生态度。
D.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C
文章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醉翁亭记
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C.“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一句,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表现出山林的热闹。
D.本文语言极具特色,格调清丽,遣词凝练,音节铿锵,臻于炉火纯青之境,既有图画美,又有音乐美。
C
应是表现山林的幽静,不是热闹。
醉翁亭记
7、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相同点: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拓展延伸
醉翁亭记
文言文对比阅读,完成题目
【甲】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练习1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名之者谁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3)杂然而前陈者
醉翁亭记
①取名,命名;
②茂盛的样子;
③纷繁杂乱
【甲】文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罢了。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醉翁亭记
【甲】文
3.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泻出于两峰之间者”的“泻”字写出山泉自高而下倾鲜飞流的美态。
B.文章第一段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描述美景极层次感。
C.文章第三段依次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太守醉、众宾欢四幅图景。
D.文章第四段以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衬托出了太守之乐。
醉翁亭记
C
【甲】文
分别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4.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仅断两处)
天 下 之 事 皆 然 过 则 非 惟 无 益 反 害 之
醉翁亭记
课堂演练
天 下 之 事 皆 然 / 过 则 非 惟 无 益 / 反 害 之
5.【乙】文这则短文给你怎样的启示?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醉翁亭记
课堂演练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6.对文中划线句子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何/时若锯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B.“此何/时若转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C.“此何时/若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D.“此何时/若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醉翁亭记
D
【乙】文
“何时”什么时候,固定搭配
“上有谴”“我任之”主语改变需断开
“何时”什么时候,固定搭配
7.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
醉翁亭记
【乙】文
醉翁亭记
对比阅读:
【甲】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一鹳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筑巢
一种较凶猛的鸟

练习2
醉翁亭记
1.下列字词在文中的解释有误的一一项是( )
A、佳木秀而繁阴 秀:茂盛
B、颓然乎其间 颓然:倒下的样子
C、泉香而酒洌 洌:冷
D、伛偻提携 提携:这里指儿童
洌:清澈
C
醉翁亭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醉翁亭记
3. 对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介绍了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听觉置换视觉。一“回”一“转”,方见亭子。
B、第③段太守颓然与众宾喧哗相映衬,既照应首段太守“饮少辄醉”,又暗含众人不知太守快乐之意,凸显了作者被贬滁州后的愁苦和愤懑。
C、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骈散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面”和“也”字的巧妙运用,把整齐的句子断开,使文章带上了散文的韵味。
D、“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是点晴之笔,“醉翁” 之“醉”,不仅因太守酒量浅,更有沉醉于山水美、滁人和吏政清等多重含意。
B
被贬后与民同乐的思想
醉翁亭记
4.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 )
A.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
B.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
C.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
D.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
D
醉翁亭记
5.我们可以从这则小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我们要助人为乐,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要团结友爱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