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2019)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11-01 21:0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图像之美
绘画艺术
宋 · 佚名 《槐荫消夏图》
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

现实与理想●西方古典绘画

超跃与延异●西方现代艺术

目录

什么是文人画
什么是文人画
文人画:也称“士大夫写意画”、“士夫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绘画,是一种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文人思想的绘画形式。
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目为“南宗之祖”。有别于画院待诏、祗候等所作的院体画和民间的绘画。
元 倪瓒 《渔庄秋霁图》
元 倪瓒《六君子图》
倪瓒:
“元四家”之一, 字元镇, 号云林, 常州无锡梅祗陀村人。出身江南富豪, 家境十分富裕。
《六君子图》写江南秋色, 坡陀上有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 疏密掩映, 姿势挺拔。图的上部有远山地抹。全图气象萧疏, 近乎荒凉, 用笔简洁疏放。
“余之竹聊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 ”
“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什么是文人画?
唐· 王维
江干雪霁图卷(局部)
纸本水墨 207.3*31.1.3cm
现藏于日本
唐· 王维 长江积雪图(局部)美国火奴鲁鲁艺术学院藏
破墨山水
苏轼赞其:
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
王维:
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陷长安时,曾受伪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尚书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今陕西省蓝田县)。他早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主要为山水诗。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风格。兼精通音乐、善绘画。被誉为“诗佛”的王维则将佛家的美学境界演绎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北宋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明董其昌推他为“文人画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
唐 王维 《江干雪霁图 》
什么是文人画?
苏轼(1037年—1101年)
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坡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宋 苏轼 《枯木怪石图》
什么是文人画?
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绘画,
是一种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文人思想的绘画形式。
潇湘竹石图(局部)纸本水墨 苏轼 北宋 中国美术馆
《潇湘竹石图》为北宋苏轼创作的绢本水墨画,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苏轼绘画喜作枯木竹石,所作之物象,多形象简练却寓意丰富。苏轼作画用笔颇具书法意味,为后世文人画“书写化”用笔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枯木之外,苏轼十分喜爱竹子,曾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句。苏轼画竹初师文同之法,但苏轼所作之竹“大抵写意,不求形似”,是典型的文人画创作风格。
  《潇湘竹石图》卷末端题有“轼为莘老作”五字款识。明代庐陵人吴勤考证,画作为苏轼在黄州时(公元1080年—1085年)赠予孙莘老的墨宝,落款中的“莘老”,即孙觉,东坡同年进士,孙觉与苏东坡在政治上观点相同,思想也非常接近,后来与东坡一起横遭政治迫害。
以形写神
元 赵孟頫
字子昂,号松雪道人
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
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尤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
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元·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28.4*90.2 纸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
“不假丹青笔,何以写远忧”
鹊山
华不注山
鹊华秋色图描绘的是济南东北华不注山和鹊山一带秋景,画境清旷恬淡,表现出恬静而悠闲的田园风味。采用平远构图,以多种色彩调合渲染,虚实相生,笔法潇洒,富有节奏感。
“古 意”
文人画的形成和发展
最早可以追溯到晋代顾恺之,唐代王维、郑 虔等人。王维因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并在画法上推进了水墨渲染的表现技法,而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两宋时期,苏轼、文同、 米芾父子等进一步发展了水墨技巧。其中,苏轼 提出了“诗画本一律”概念,使文人画趋向成熟。到元代,赵孟頫主张以书法入画法。
文人常以书画遣兴抒怀,文人画逐渐兴盛。其后逐渐发展,诗、 书、画、印始成一体,诗情画意相辅相成,标志着文人画的成熟。

文人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明· 徐渭
墨葡萄图
纸本水墨 116.4*64.3cm
故宫博物院
名画鉴赏:文人写意画的巅峰之作
说一说:画面构图有何特征
想一想:这幅作品在表达什么
文人画的重要代表
明代才子,杰出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字文长,号天池,晚年号称“青藤居士”,所以后人都叫他“徐青藤”、 “徐文长”。
徐渭
思考与探究:
试着说说画面构图有何特征?
从构图上表现了徐渭怎样的内心情感
墨葡萄图 纸本水墨 徐渭 明
密不透风 疏可走马
抒情写意
画为心声
明 徐渭 《墨葡萄图》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 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抒情写意的价值追求
《墨葡萄图》画上题诗反映 了画家怀才不遇的悲愤心境和洁身自好的品性。徐渭 的画风对后世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抒情写意的价值追求
中国文人画往往借用诗歌的“比兴”手法,借景抒情,寓意于物,追求情景交融、意象高远的艺术境界。个人情感、心绪和人生理想在画面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画为心声”体现了文人画的价值追求。
探索发现:
文人画的构成元素?
诗、书、画、印
金农
朱耷
石涛
齐白石
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
清 郑板桥 《咬定青山图》
诗、书、画、印四者艺术样式融为一体,相互补充辉映,不仅增加了画面形式的美感,而且使有限的画面所传达的内容拓展成了无限的情境,具有补充和阐述画面内容的作用。
以书写画
画境诗画
以印衬画
清 郑板桥 《竹石图》
荷石水禽图 朱耷 清
古搓短荻图 弘仁 清
淮阳洁秋图 石涛 清
不一样的笔墨 不一样的美感
笔墨交织的审美趣味
龚贤 积墨法
破墨法
浓破淡
淡破浓
色破墨
墨破色
墨法
笔墨交织的审美趣味
笔墨是文人画最基本的语言,也是中国绘画审美的重要标志之一。文人画强调笔情墨趣,重抒发胸臆,而不强调形似,不重视写实。
以形写神的艺术意趣
南宋 梁楷 《李白行吟图》
荷兰17世纪 维米尔 《倒牛奶的女仆》
中国画不满足于“形似”,而要求“写神”和追求 意趣的表达。“得貌遗神”或“得形忘意”都是文 人画所忌讳的现象。
历代文人画家作品欣赏
《龙宿郊民图》五代 董源
《枯木怪石图》北宋 苏轼
《渔父图》 元 吴镇
《双桧平远图》元 吴镇
《富春山居图》(局部)元 黄公望
《杏花茅屋图》明 唐寅
《看泉听风图》明 唐寅
《三虾图》 齐白石
《泼墨仙人图》梁楷
《墨竹图》文同
元代 王冕 《墨梅图》
元代 郑思肖 《墨兰图》
明 徐渭 《菊石图》
文人画家一般回避社会现实,多取材于山水、花木,以抒发个人"性灵",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标榜"士气"、"逸品",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并重视书法、文学等修养及画中意境之表达。
总之,文人画家必须是能诗善词的文人,任性率真的画家,也是重品德、积学问、知情达理的书法家。
文人画在表现的功能上是诗情画意的,简洁淡雅的,清新飘逸的。
在色彩上,是重水墨轻艳丽的,在线条上洒脱不拘的,在题材是自然的野趣的。
在观点上是写意的,在表现的性质上是求意象外的趣味,而不以写实为专务。
文人画家均以空灵虚静的心,深解大自然无言之美,也透视生命之根源,在万象自在的脉络中,生者自乐其生,化者自安其化,在这天人默默相通的时机里,画源便潺潺的从文人心坎中流出来。
小结
文人画的概念
文人画的发展历程
文人画的四个特征
中国绘画的墨法与笔法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