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2章第2节物质的转化规律(第2课时)(科学个性化辅导授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2章第2节物质的转化规律(第2课时)(科学个性化辅导授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11-24 15:5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学个性化辅导授课案
内容(课题):物质的转化规律(二)
教学目的根据物质转化规律图,掌握各类物质的转化规律,熟练地写出物质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重难点:各类物质的转化规律,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过程一、物质的转化规律:1、金属+氧==金属氧化物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 , 反应:3Fe+2O2 。铁钉在空气中生锈。现象: , 反应:4Fe+3O2= 。2、 金属氧化物+还原剂=金属+非金属氧化物①CuO+H2== 现象: ,H2还原优点是反应生成物之一是 ,且产物较纯净。②CuO+CO== (CO有剧毒,实验时一定 )③2CuO+C ;现象: 3.金属氧化物+水==碱①生石灰溶于水:CaO+H2O== 现象: 。相关知识点: (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 ;(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 色; (3)生石灰可做 干燥剂.
②氧化钠溶于水:Na2O+H2O== ③氧化钾溶于水:K2O+H2O== 补充:④K、Ca、Na可以直接与水反应。 如:Ca+2H2O==Ca(OH)2+H2↑ 4.碱==金属氧化物+水①Mg→Fe对应的氢氧化物加热可分解。 如:2Fe(OH)3== 。②Sn→Cu对应的氢氧化物微热即分解。 如:Cu(OH)2== 。现象: 。③Hg→Ag对应的氢氧化物常温即易分解。如:2AgOH==Ag2O+H2O。(常温下不存在) 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的碱一定要 溶于水,生成的碱都是 碱。反应时都 大量的热。 5.非金属+氧==非金属氧化物①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O2 现象: 相关知识点: (1)氢气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 (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否则会爆炸。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 现象: 相关知识点: (1)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液体小颗粒. (2)测量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3)可做烟雾弹。③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O2 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微弱的 火焰,在氧气中是发出明亮的 火焰. 有强烈 气味。 6.非金属氧化物 + 活泼金属 == 非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镁与CO2反应:2Mg+CO22MgO+C 现象:发出白光,有白色粉末(MgO)生成,有黑色固体(C)生成,同时放出大量的热。K、Ca、Na、Mg不能置换出盐溶液中的不活泼金属的离子。就是因为活泼金属先与 先反应。7.非金属氧化物 + 水 == 酸① CO2+H2O== (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 。)② SO3+H2O== ③ SO2+H2O== (生成酸雨的主要反应。H2SO3与氧进一步反应生成 ,PH值 )(4)、 P2O5+3H2O==2H3PO4⑤ N2O5+H2O==2HNO38.酸==非金属氧化物 + H2OH2CO3== (酸碱盐反应中生成H2CO3,大部分会分解成 和 。)H2SO3 == SO2↑+ H2O H2SO4 SO3↑+H2O 4HNO3== == 4NO2↑+O2↑+2H2O (硝酸要用 色瓶密封保存) 9.金属+非金属==无氧盐① 氯气与金属钠反应, 现象: , 反应: 2Na+Cl2 ② 铁粉与硫粉混合加热。 现象: 反应: Fe+S ③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 现象:产生棕黄色烟, 反应:2Fe+3Cl22FeCl310.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含氧盐① Na2O + SO3 = Na2SO4(较快), CaO + SO3 == CaSO4(较慢)② Na2O + CO2 = Na2CO3(缓慢吸收),CaO + CO2 = CaCO3(非常缓慢,如有水参与反应更快)③ Na2O + SiO2Na2SiO3(熔融时),CaO + SiO2 CaSiO3 (炼铁时加石灰石去杂的方法)11.含氧酸盐 金属氧化物 + 非金属氧化物① CaCO3 + (二氧化碳工业制法) ② 2CuSO42CuO + 2SO2↑+ O2↑③ Cu2(OH)2CO3 现象: ④ 2Cu(NO3)22CuO + 4NO2↑ + O2↑①2NaHCO3 (侯氏制碱法中的一步)②Ca(HCO3)2 CaCO3+CO2↑+H2O (水垢、钟笋石产生的原因)③2KMnO4 (实验室制氧气方法之一)相关知识点: (1)紫色变为黑色;(2)生成使带火星木条 的气体④ 2KClO3 (实验室制氧气方法之一)12.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① Ca(OH)2+CO2= 现象: 相关知识点: (1)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 气体的存在. (2)石灰浆糊上墙后变硬的原因。(3)继续通过量CO2的则溶液又由浑浊变澄清:CaCO3+CO2+H2O==Ca(HCO3)2② 2NaOH+CO2= 现象没有,可加酸或Ca(OH)2来验证是否反应。相关知识点:(1)NaOH可用来吸收 等气体.(2)NaOH晶体易吸收空气中的 和 而变质。补充:检测CO2用 ,而吸收用 。原因:Ca(OH)2有沉淀;NaOH极易溶于水,吸收的也多。检测H2O用 ,而吸收用H2SO4(浓)。原因: 有颜色变化。H2SO4(浓)吸水多而快。同时有CO2和H2O要检测时,先 后 。同时要吸收CO2和H2O,先 后 。总结:①可溶于水的非金属氧化物先与 反应,生成对应的 ,然后再与碱反应。准确的说,是一个化合反应和酸碱复分解反应的整合。②碱一定要是 溶性碱13.金属氧化物+酸=盐+水① Fe2O3+6HCl== 现象: 相关知识点:铁器除锈 (不能用浓HCl,浓HCl反应太快,会腐蚀铁。)② CuO+2HCl== 现象: ③ CuO+H2SO4== 现象: ④ MgO+H2SO4== 现象: ⑤ Al2O3+3H2SO4== 现象: ⑥ CaO+2HNO3 == 现象: 总结:①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②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也叫 氧化物(包括部分金属氧化物。如:Fe2O3 、CuO 、CaO)。③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也叫两性氧化物(如:Al2O3、ZnO)。所以铝容器不能盛装酸也不能盛装碱④既不与酸反应也不与碱反应的氧化物是中性氧化物(如:CO、NO、H2O)。14.酸 + 碱 == 盐 + 水15. 碱 + 盐== 新碱 + 新盐17.盐 + 盐== 新盐 + 新盐总结:酸碱盐之间转换的规律(都是复分解反应)①参加反应的酸、碱和盐必须都能 水, 或者 (即不溶于水的碱和盐只能与 反应)。②生成物中必须有 、 、 之中的一种即可。③酸与盐发生反应时,一定是 酸制 酸,如果反应物中的盐是难溶物, 那么生成物必须都是可溶的, 否则反应将不能继续进行.在实验室用石灰石制取CO2时,只能选用盐酸而不能用硫酸,就是这个道理。④酸与碱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反应实质是H++OH-= ;盐是 反应的产物,强酸弱碱生成的盐一般呈 性,弱酸强碱生成的盐一般呈 性,强酸强碱生成的盐一般呈 性。⑤复分解反应指由 的反应。复分解反应前后,各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 。18.金属+盐=新盐+新金属(置换反应)总结: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①反应物中的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必须位于盐中金属的 面,盐应是 溶或微溶于水的盐溶液。②金属不包括K、Ca、Na、Mg。这些金属能与所有盐溶液发生反应,但反应的本质均是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碱,然后可能发生的反应是生成的碱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复分解反应(若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的话)。例:2Na + CuCl2+2H2O = 2NaCl + H2↑+ Cu(OH)2↓③Fe与盐反应,生成 ④如一种金属与多种盐反应,则金属与最不活泼金属的离子反应优先进行。总结:(1)此关系可归纳为“两纵两边四横线,两组相交对角线,纵向物质可转化,横向作用可成盐。”四条横线和两组交叉线及两条边线表示了十大成盐关系。其中两条边线的成盐是置换反应,四条横线恰好是矛盾的双方,交叉成的反应是酸、碱、盐及氧化物的性质。(2)各类物质关系图的应用(a)可以看出各类物质的相互转变关系,此类关系即图中的“两边关系”。(b)可以看出各类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图中的反应就是从“八圈”出来的箭头。如碱这个圈中有三个指出来的箭头,就说明碱的主要化学性质有三条。(c)可以推导出制取某物质的可能途径。即“八圈”和“七方”的箭头指入部分。具体可看出碱有两种制法,酸有三种制法,盐有十种制法。应该注意的是以上三个方向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密切联系,如金属氧化物→碱,表示金属氧化物可以转变成碱(可溶性碱);也可以看成是金属氧化物的一种化学性质,而对应于碱来说,则是碱的一种制取途径。另外,各类物质的相互关系是在一定条件下的一般规律,切不可生搬硬套,具体应用时要引起注意。二、课堂训练:1、有A、B、C三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A+2AgNO3==B+2Ag;;B+2KOH==2C+Cu(OH)2↓则化学式:A是 B是 C是 2、有碳酸钠、盐酸、氯化钙三种溶液,为了鉴别它们,现将其任意编号为A、B、C,进行如下实验:(1)若A、B混合,有白色沉淀生成,则C为 ;(填写化学式,下同)(2)若A、B混合,有气体放出,则C为 ;(3)若A、B混合,无任何现象,则C为 ;(4)上述(1)中发生的反应,其基本类型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3、已知反应:化合物甲+单质X = 单质Y+化合物乙。(1)若乙的溶液呈浅绿色,Y是一种红色固体,则X是 ;(2)若在常温下乙是一种无色气体,单质Y是一种红色固体,则X是 。4、氧化物、酸、碱、盐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初中科学中重要学习内容之一。现有如下所示的转换关系:请写出A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G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5、物质A可发生如图所表示的反应: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和类别:ABCDE化学式CuCuCl2类 别碱氧化物盐6、A、B、C、D、E五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相互之间连线表示两者间能发生化学反应。A、C、E均为氧化物,A是人体呼出的主要气体;在实验室中B能用来制取A,而D可以用来检验A;C和E反应能生成D。(1)A的化学式________,D的化学式________;(2)B除制取A之外的另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C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拨] A是氧化物又是人体呼出的主要气体,则可以判定A气体为CO2。B能用来制取A,且B与氧化物E能反应,则可以推断出B为HCl。7、(2011·舟山一模)如图所示,A、B、C、D、E分别代表氧化铁、稀盐酸、一氧化碳、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中的一种。一定条件下相连环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的物质间不发生反应,且B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D。请填空: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B_______。 7题图(2)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拨] 一氧化碳只与氧化铁反应,氯化钡只与碳酸钠反应,因此A和E是一氧化碳和氯化钡中的一种,B和D是氧化铁和碳酸钠中的一种。B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D。氧化铁相对分子质量160,碳酸钠是106,所以B是碳酸钠,A是氯化钡。8、小强同学前往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他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取用8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序号加入稀盐酸质量(g)剩余固体质量(g)第1次105.5第2次10m第3次101.2第4次101.2 ⑴8g的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多少克?⑵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⑶上表中m的数值应为多少?⑷要得到280kg的CaO,需要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多少千克?课后练习:
光或




H2
氯化物④


A
B
E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