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学习扩写》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即能在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的前提下,抓住文中的关键语段或者文本留白处,展开合理想象,进行扩写,丰富作品的形象。
二、教材分析
《学习扩写》位于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统编教材写作的特点是尽量与阅读相配合,注重对写作思维过程的训练,从写作的一般要求,到用不同文体进行写作,到有创意的表达,层层深入。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学生经过初中两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般的写人记事类文章的方法,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学生接触过扩写类的文章,如《女娲补天》等,但对如何找准扩写点,如何对不同文体进行扩写的认识不足,需要在写作实践中进一步训练。
四、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扩写,在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础上找准扩写。
2.了解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文体扩写的技巧与方法。
3.按要求扩写,写出内容连贯、合乎逻辑、语言优美的文章。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文体扩写的技巧与方法。
难点:进行扩写的写作实践。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了解目的
由学生日常写作实践导入。
明确表明学习扩写使文章更加生动和充实。
(二)知晓定义,理解内涵
定义:扩写就是对本来较为简略、概括的文章或片段加以扩展、补充,使之成为篇幅更长、内容更充实的文章的写作方式。
(三)学习技巧,深入把握
1.扩写的基本要求一:忠于原文,把握中心
要准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把握原文的主要内容,遵循原文的体裁,在此基础上发散思维,大胆创造,为原文“添砖加瓦”。记叙性文章要忠于原文的中心思想和人物形象;说明性文章要忠于原文的说明对象;议论性文章要忠于原文的观点。
例:请对下面的文字进行扩写: 八十四岁的钟南山,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他毅然成为了“最美逆行者”,在前往武汉疫区高铁的餐车上,疲惫到仰头睡着,感动了亿万中国人。
本文的中心:强调钟南山的责任和疲惫。
示例(教师下水文片段):钟南山已经八十四岁了。疫情当前,他的决心与斗志,都与十七年前的自己一样。从广州到武汉,近四个小时的车程,他端坐在前往疫区的高铁上,在苍茫的夜色里、在灯光明亮的餐车间,像一座坚毅的山。他顾不上吃饭,戴着厚重的眼镜,将手边成叠资料翻了又翻,仔细折下了纸角,做了记号。
列车呼啸向前,临危受命、几次奔波,顶着一头银发。他微闭了眼,将座位当成靠枕,双手合拳,抱在胸口,青筋微起,钟老不知是睡着了、还是清醒着,那皱起的眉,在亿万国人的心里泛起涟漪。
2.扩写的基本要求二:重点突出,找扩写点
一篇文章里,并不是每句话、每段文字都需要扩写,不要平均用力,而要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选择、确定适合的点,安排好扩写的主次,有针对性地进行扩写。做到详略分明,重点突出。
注意:不同体裁的文章,扩写的着重点不同。
(1)记叙性文章:
扩写重点:补充情节和细节,增加对人物、环境的描写等。
例:请对下面的文字进行扩写:湖北武汉菜农老秦,从郊区菜园开着电动三轮车,行程四十公里,到达武汉医疗队所在医院,将自家种的、村民送的24箱蔬菜送到医疗队手中,坚持不留姓名,让亿万中国人为之感动。
扩写点:天气的寒冷、一人扛24箱菜上车的艰难与坚决。
示例(教师下水文片段):湖北一月底的风冻得刺骨,老秦卷起袖管,弯下腰,不到一米七的个子,包裹在黑色的棉衣里,在雾气与冷风里若隐若现。他冻得通红的指关节,衬着手臂暴起的青筋,猛地一用力,将满满一箱蔬菜扛上了三轮车后备箱,喘几口粗气。他并不直起腰,保持着躬身的姿势,将手指插入一箱又一箱蔬菜筐中,扛起,放下,喘气……寒冬里的口罩,沾上了鬓角的汗水。直至二十四箱蔬菜“安全入座”,他才直起腰板,舒展了眉,关上驾驶室的门,摇摇晃晃,开始了他四十公里的“征程”。
(2)说明性文章:
扩写重点:补充材料,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丰富对说明对象的介绍。
例:请对下面的文字进行扩写:北宋时期,四川一带的匠人凭借“窨制法”,造出了一种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结晶糖霜。
扩写点:引资料的说明方法。
示例:北宋时期,四川一带的匠人凭借“窨制法”,造出了一种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结晶糖霜。苏轼有诗云“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黄庭坚也以“我舌犹能及鼻尖”的俏皮诗句,极言糖霜的美味。
(3)议论性文章:
扩写重点:进一步补充论据,阐释观点。
例:请对下面的文字进行扩写:自信是对目标执着的追求。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当一个人执着于一个目标,并脚踏实地 不懈奋斗,他一定会收获辉煌的成功,至少会书写一段无悔的人生。为了改变新中国的贫油面貌,李四光风餐露宿,披荆斩棘,足踏千山,脚涉万水,风尘苦旅30载,相继发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多处油田,并成功预见了今天正在开发的新疆大油田,成为共和国杰出的地质学家。所以,若想成功就得坚韧执着,就要忠于自己的梦想。
扩写点: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示例:自信是对目标执着的追求。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当一个人执着于一个目标,并脚踏实地 不懈奋斗,他一定会收获辉煌的成功,至少会书写一段无悔的人生。居里夫人曾对友人说,“我们必须要有恒心……无论代价有多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道理论据)为了改变新 中国的贫油面貌,李四光风餐露宿,披荆斩棘,足踏千山,脚涉万水,风尘苦旅30载,相继发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多处油田,并成功预见了今天正在开发的新疆大油 田,成为共和国杰出的地质学家。为了解决亿万生命的吃饭问题,袁隆平废寝忘食、潜心钻 研,以稻田为家园,视秧苗为亲人,白首不坠青云之志,浮华难动济世之心,为中国和世界 粮食生产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事实论据)所以,若想成功就得坚韧执着,就要忠于自己的梦想。
3.扩写的基本要求三:内容一致,文章连贯
扩写时,人称和语气要保持前后一致,情节的发展或论述的推进要合乎逻辑,要有必要的过渡,增添的细节要和全文相协调,避免枝大于干。
(四) 总结提升,写作实践
作业:
阅读下面的材料,将其扩写成一篇具体、生动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200字。面对疫情,浙江湖州83岁拾荒大爷,将一辈子拾荒所得的大半积蓄一万元主动捐赠到社区,不顾社区工作人员体贴的“婉拒”,坚持捐赠并坚持不留姓名,只留下三个字“知恩者”。
七、教学反思
扩写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难的,大部分学生的扩写都是简单地增加修饰语,扩写情节。学生的作文存在两大弊病:一是扩写时没有很好地忠于原文,二是扩写的重点没有把握好导致详略不当。所以要完成这一单元的作文目标,要能引导学生找准扩写点。本次写作指导,大部分同学能够深入文本,主动思考如何进行扩写。由于时间限制,学生无法进行对应的练习,这也是本节微课的遗憾之处。
《海燕》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在诵读的过程中反复品味语言中蕴含的感情。
※2、引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难点)
※3、引导学生认识文中描写的海燕、海鸥、企鹅海鸥、暴风雨、闪电等的象征意义。(难点)
4、把握这篇文章的主题,感受作品浓烈的革命激情,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可以从高尔基的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导入;可以从海燕的形象导入;也可以直接听录音导入本文。
2. 按照预习要求,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可以找几个学生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得准确。在学生朗读时,教师巡视,看学生是否在书中画出生字、词语,是否画出文中写到的自然物象。
3. 听教师范读或听录音,重点学习生字词。学生边听边识记生字和词语。找学生念念“读读写写”中的生字、词语,师生共同纠正读音。同桌共同学习生字、词语,可以动手写一写。注意引导学生辨析多音字和形近字。借助注解、结合语境掌握“飞窜”“蠢笨”等词语的意思。建议让学生补充自己不认识的字词。
4.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注意重音、停顿和语速,读出节奏和韵律。教师可以在学生读之前,适当进行朗读指导,讲讲朗读知识,如重音(重读、轻读)、语速、停顿,然后选一段划分节奏,指导朗读。
5. 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朗读比赛,要求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尽可能读出节奏、韵律。
6. 齐读这首散文诗,了解其大意。
(1)读之前教师布置任务:自己边听边画出描写暴风雨通近时,海面景象发展变化的句子。
(2)学生独立思考后,概括出暴风雨“酝酿一逼近一即临”三幅画面。
(3)小组合作讨论,说说在这样的背景下,海燕有着怎样的表现。这一环节,意在让学生梳理出这首散文诗的写作思路。
提示:教师不要过早地出示结果,应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暴风雨的句子,把握暴风雨的发展变化,然后再概括三幅画面。
第二课时
1. 找学生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对学生读得不好的句子再加以朗读指导。
2. 复习字词。可以听写生字词,就“读读写写”中的重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进行提问。
3. 介绍作者及《海燕》的写作背景。
4.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
提示:一段一段地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读出节奏和韵律。
5. 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海燕的形象。
第三课时
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导入。可以选取“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进行造句训练。
2. 学生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和韵律。思考、讨论“海燕”“海鸥”“乌云”等自然物象的象征意义。
(1)学生朗读画面一的相关段落,画出有关描写“海燕”“海鸥”“海鸭”“企鹅”等的句子,在读出感情变化的基础上,讨论这些自然物象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关于什么是象征,以具体例子来解释,不要过多地介绍概念)。这一环节除了让学生明确象征的含义外,还要学习对比、烘托的写作手法。
(2)学生朗读画面二、三的相关段落,思考,讨论。
①这首散文诗写到的“乌云”“狂风”“大海”等自然物象,有什么象征含义?
②诗人塑造“海燕”这一形象,有什么象征含义?
此环节意在让学生明白,这些自然物象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诗人对自然物象的敏感捕捉,学习诗人借自然物象抒发自己思想感情的写法。这是难点,教师要借助有关作者和背景的资料介绍,引导学生慢慢领会。
第四课时
1. 课前测试,复习巩固。根据学生的情况,采用多种形式,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2. 师生合作,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散文诗。要求:让学生边读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 揣摩精彩的语句,品味生动、凝练的语言。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
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朗读和品味结合起来,通过反复品读,更好地领悟这首散文诗的内涵,体会诗人的感情。要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抓住关键词语,把握修辞手法,加以赏析。如“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很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这一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连用“抱”“用”“掉”几个动词还用“紧紧”“恶狠狠”加以修饰,赋予狂风人的性格和行为特点,写出了风的猖狂。
4.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请几名学生朗读全文,要根据课文所写画面的不同,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情变化,说说作品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一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歌意象的基础上,把握这首散文诗的主题。明确:作者创造出“海燕”这一艺术形象,是在鼓励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去迎接革命的风暴,参加伟大的斗争,表现出作者坚强无畏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
5. 概括本文的写作特点。
(1)象征手法的运用,不仅使形象鲜明,而且拓展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审美空间。
(2)诗中运用比喻、拟人、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这一环节,意在让学生概括出这首散文诗的写作特点,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体会综合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在今后自己的写作中有意识地运用。
6. 完成课后“积累拓展”第五题。
PAGE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