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初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4.2农业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初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4.2农业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7-19 10:00:00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初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4.2农业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昆明期末)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其中,A为城市郊区,B为远离城市的平原地区,C为山地,D为海洋。根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地区种植蔬菜瓜果 B.B地区种植小麦
C.C地区种植果树 D.D地区发展渔业
(2021八上·岚皋期末)近年来,无人机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无人机的质量非常小且性能优越,人们可以灵活调整无人机的飞行路线、飞行速度、喷洒高度,尤其在地形复杂的地区,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可以更好地提高农药喷洒均匀度,避免农药浪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上述资料反映出我国(  )
A.耕地面积广阔 B.农业生产技术越来越先进
C.农业历史悠久 D.农业只能依靠无人机
3.下列地区中,需要无人机作业,避免农药浪费的是(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4.(2021八上·襄汾期末)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下列关于如何实现山区社会、经济和生态持续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山区风景秀丽,开发生态环境
B.砍伐与植树造林相结合,大力发展林业
C.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加大对森林资源的开发
D.山区急流多水能资源,积极建设小水电站
5.(2021八上·大连期末)气候影响到农业耕作制度,我国东北平原大部分地区的作物熟制一般是(  )
A.一年三熟 B.两年三熟 C.一年两熟 D.一年一熟
6.(2021八上·朝阳期末)下列四个地区中,农业生产部门以畜牧业为主的是(  )
A.华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东南丘陵 D.长江中下游平原
7.(2021八上·覃塘期末)下列产业中,属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的是(  )
A.工业 B.交通运输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农业
(2021八上·电白期末) 小麦成熟时间受热量的影响。近20年我国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增幅全球领先,下图示意我国冬小麦主产区分布及收割顺序。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8.冬小麦主产区上要分布在(  )
A.亚热带 B.暖温带 C.中温带 D.寒温带
9.影响冬小麦收割顺序由甲→乙、乙→丙的主要自然因素分别是(  )
A.纬度、地形 B.纬度、海陆 C.土壤、地形 D.土壤、海陆
10.对提高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影响最大的农业技术是(  )
A.麦种培育 B.无人播种 C.智能收割 D.粮食储运
(2021八上·昭阳期末)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为世界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1.袁隆平院士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属于以下哪一项高新技术产业(  )
A.高科技制造业 B.高科技服务业
C.高科技农业 D.新材料产业
12.提高粮食产量可持续发展措施是(  )
A.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B.不断培育优良品种
C.加大大型农业机器的使用 D.加大农药化肥的使用
13.(2021八上·祥云期末)下列对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在横断山区发展淡水养殖业 B.黄土高原陡坡种植茶叶
C.占用耕地发展新农村建设 D.山东丘陵可种植苹果
(2021八上·揭西期末) 油菜在我国分布极广,可分为冬油菜和春油菜两个大区。读我国部分地区油菜开花日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我国冬油菜区和春油菜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  )
A.秦岭—淮河一线 B.暖温带、亚热带分界线
C.冬季-8℃等温线 D.800毫米年降水量线
15. 有关图中油菜分布地区、开花时间与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罗平开花日期早——地势低平
B.油菜分布密集区位于珠江流域——水源充足
C.冬油菜区三地的开花日期北晚南早——海陆位置
D.日喀则开花日期较其他三地晚——地形地势
二、综合题
16.(2021八上·双台子期末)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棉花较早的国家之一,是世界最大的棉花消费国、第二大棉花生产国,读“我国棉花主要产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的棉花主产区主要分为东部棉区和西部棉区,东部棉区主要位于   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2)东部棉区内的秦岭—淮河以北区域农业生产缺水严重,我国实施跨流域调水措施,是解决我国水资源   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
(3)棉花成熟时,铁路部门会开通“摘棉专列”,来自全国多个省区的摘棉工搭乘“摘棉专列”到西部棉区采摘棉花。从郑州出发的“摘棉专列”依次要经过的铁路干线是   线、兰新线。
(4)西部棉区是以   (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有一半以上的农民从事棉花生产,棉花生产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5)我国棉花产业的各个环节依靠科学技术,优质高产,早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可见,我国的农业发展方向应该走“   ”之路。
17.(2021八上·祥云期末)下图为“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A区气候较干旱,天然草场广布,农业部门主要以   为主。
(2)种植业区地形类型主要以   为主,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大豆主产区的耕地类型以   为主,油菜产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3)藏民在青藏高原上搭建大棚种植蔬菜,极大改善了西藏蔬菜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该不利的自然条件是(  )
A.气候寒冷,热量不足 B.位置偏僻,交通不便
C.地处高原,光照不足 D.河湖稀少,水源不足
18.(2021八上·兴城期末)读“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的A、B、C、D四地中,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适宜发展林业的地方是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大棚蔬菜种植的地方是   :适宜裁植果树的地方是   ;适宜发展渔业的地方是   。(填字母)
(2)如果有人准备在A处毁林开荒种地,你认为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
(3)图中如果在北方,C处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如果在南方,C处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4)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水电站D的水量丰富的时期一般出现在____。(填字母)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为了保护我国的土地资源,国家制定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   的基本国策。
19.(2021八上·百色期末)以微信进行供需交流成为经销商与农户间的供销新手段,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老张家乡位于我国的B   半岛,耕地类型以   为主;主要生产   等粮食作物;小王家乡A处于我国四大干湿地区中的   地区,生产的糖料作物主要是   。
(2)小李家乡位于我国的   (填温度带名称),当地农作物通常   (熟制),因此制约小李家乡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3)我国东西农业差异明显一般东耕西牧,请列举我国西部两个畜牧区   、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读图,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A地距离城市近,适合种植蔬菜瓜果,故A正确;B地区是平原,位于我国东南部,是亚热带,适合种植水稻,故B不正确;C地区是丘陵,适合种植果树,C正确; D地区是海洋,适合发展渔业,D正确。根据题意选B。
【点评】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形种类齐全,各种地形交错分布,山地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3%,高原约占26%,盆地约占19%,平原约占12%,丘陵约占10%.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平原、丘陵主要分布与我国气候条件优越的东部,十分有利发展种植业.山地面积广大,一方面存在交通不便、基础建设不宜的劣势,但另一方面,山区多矿产、旅游资源,同时有利于发展林业。我国的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放在适宜它发展的地方,以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这就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内容。而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安全农业,是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重要道路。
【答案】2.B
3.C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中国农业的发展(科技强农)
【解析】【点评】现代新型农业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突破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村镇一体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进一步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题干中的材料,“”近年来,无人机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说明了在农业生产中,科技投入越来越多,农业生产技术越来越先进。故答案为:B。
3.读题干可知,“尤其在地形复杂的地区,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可以更好地提高农药喷洒均匀度,避免农药浪费”,而与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黄土高原地区,地形较为复杂,适宜无人机作业。故答案为:C。
4.【答案】C
【知识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山区风景秀丽,应该保护环境,开发生态旅游等,故A正确;砍伐与植树造林相结合,大力发展林业,保护生态环境;B正确;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加大对森林资源的开发,会破坏生态环境,C不正确;山区急流多水能资源,积极建设小水电站,有利于实现山区社会、经济和生态持续发展,D正确。根据题意选C。
【点评】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5.【答案】D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求,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有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6.【答案】B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华北平原的农业生产部门应该是种植业,故A不符合题意。内蒙古高原草原辽阔,农业生产部门应以畜牧业为主,故B符合题意。东南丘陵的农业应以种植经济林为主,故C不符合题意。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应以种植业和渔业为主,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有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7.【答案】D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
【解析】【分析】我国的国民经济包括许多行业,其中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为人们提供了衣、食、住的资料,尤其是粮食生产十分重要,是重中之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交通运输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同时又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和重要手段。选项A、B、C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农业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农业是我国的经济基础,只有农业实现了现代化,才能说我国实现了现代化。
【答案】8.B
9.A
10.A
【知识点】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中国农业的发展(科技强农)
【解析】【点评】(1)根据各地获得积温的多少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寒温带一年一熟;中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一年一熟至两年三熟;亚热带一年二至三熟;热带一年三熟;青藏高原区部分地区一年一熟。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受洋流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3)科技兴农是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的一种战略措施。基本内容有:因地制宜地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结合起来,如选择适用良种,改进栽培办法,推广机械深耕和平衡施肥等;农业技术人员到生产第一线,进行技术攻关,普及增产显著的综合性栽培技术,如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地膜覆盖、模式化栽培等;实行耕地、草原、造林综合治理,抓好农田基本建设,重点是基本农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商品基地建设;普及农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素质。
8.读图分析可知,我国冬小麦主产区上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主要位于暖温带。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甲→乙纬度越来越高,气温越来越低,因此冬小麦收割越来越晚,即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乙→丙是从华北平原到黄土高原,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因此冬小麦收割较晚,即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对提高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影响最大的农业技术是麦种培育,因为这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无人播种、智能收割、粮食储运都和产量无关。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答案】11.C
12.B
【知识点】中国农业的发展(科技强农)
【解析】【点评】(1)科技兴农是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的一种战略措施。基本内容有:因地制宜地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结合起来,如选择适用良种,改进栽培办法,推广机械深耕和平衡施肥等;农业技术人员到生产第一线,进行技术攻关,普及增产显著的综合性栽培技术,如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地膜覆盖、模式化栽培等;实行耕地、草原、造林综合治理,抓好农田基本建设,重点是基本农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商品基地建设;普及农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素质 。
(2)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11.袁隆平院士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属于高科技农业。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提高粮食产量可持续发展措施是不断培育优良品种。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会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荒漠化;加大农药化肥的使用会造成土地污染;加大大型农业机器的使用也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答案】D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A. 在横断山区适合发展林业,A不符合题意;
B. 茶叶适合在南方丘陵种植,黄土高原陡坡适宜种树,B不符合题意;
C. 占用耕地发展新农村建设会使耕地面积减少,C不符合题意;
D.山东丘陵可种植苹果,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可以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湿润的地方,发展种植业;在地形陡峭的山区,发展林业;在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牧草广布,发展畜牧业;在水资源丰富,地势低洼的地方挖鱼塘养鱼,发展渔业等。
【答案】14.C
15.D
【知识点】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点评】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有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14.冬油菜区的油菜适宜生长在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8℃的地区,冬天播种,次年春天油菜成熟,而在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8℃的地区,气温过低,油菜不能存活,即为春油菜;因此我国冬油菜区和春油菜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冬季-8℃等温线,C正确。据图可知,秦岭—淮河一线与冬油菜区和春油菜区的分界线相距较远,秦岭—淮河一线也是暖温带、亚热带分界线及800毫米年降水量线,ABD错误。故答案为:C。
15.罗平地处云贵高原,地势较高,而其纬度低,因此影响其开花日期早的因素应为纬度因素,故A项错误。由图可知,油菜分布密集区为长江流域,故B项错误。冬油菜区三地的开花日期北晚南早是由于纬度因素的影响,故C项错误。日喀则位于西藏自治区,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因此其开花日期较其他三地晚的因素为地形地势,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16.【答案】(1)华北
(2)空间(或地区)
(3)陇海
(4)维吾尔族
(5)科技强农
【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分布;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和枢纽;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中国农业的发展(科技强农)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我国东部棉区主要集中于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所在的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2)我国实施跨流域调水措施是把水资源丰富地区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地区,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
(3)据图可知,西部棉区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郑州出发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需经陇海线到达兰州,再从兰州经兰新线到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据图可知,西部棉区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的维吾尔族。
(5)目前,我国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0%,优良品种不断涌现,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走“科技强农”之路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点评】棉花是喜热作物,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对水分也有一定需求,适宜生长在沙土等排水条件好的土壤上。但开花期以及收获期忌多雨、喜光照,所以气候干燥但灌溉水源充足的地区最适宜种植棉花。我国的三大产棉地区是长江流域、黄淮流域和新疆的南疆地区。
17.【答案】(1)畜牧业
(2)平原;旱地;水稻
(3)A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 A是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位于我国非季风区,气候较干旱,天然草场广布,农业部门主要以畜牧业为主。
(2)读图,结合中国地形图分析可知,种植业区地形类型主要以平原为主。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大豆主产区位于北方地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油菜产区位于长江流域,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3)西藏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热量不足, 蔬菜生产的条件不利。 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畜牧业;(2)平原;旱地;水稻;(3)A。
【点评】(1)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可以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湿润的地方,发展种植业;在地形陡峭的山区,发展林业;在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牧草广布,发展畜牧业;在水资源丰富,地势低洼的地方挖鱼塘养鱼,发展渔业等。
(2)小麦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的以北区域;棉花生产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疆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产区;大豆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大豆的集中产区在东北平原;油菜主要为我国南方的油料作物,主要种植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花生分布比较普遍,山东、河南两省为主要产区;甜菜是一种性喜温凉的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内蒙古到北疆地区;甘蔗性喜湿热,主要分布在华南及四川盆地,广西壮族自治区为最大产区。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受洋流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18.【答案】(1)A;C;B;D
(2)不合理;会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
(3)小麦;水稻
(4)B
(5)耕地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根据宜林则林,宜粮则农粮、宜渔则渔的原则,A是山地,适合发展林业,C地形平坦,水源充足,适合发展农业,是利于大棚蔬菜种植的地方;B地是丘陵梯田,适合发展果树种植,D是水库,适合发展渔业。
(2)读图可知,A地是山地,坡度陡,在A处毁林开荒种地,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故不合理。
(3)我国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4)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集中在夏季,所以D水电站水量丰富的时期是夏季。故答案为:B。
(5)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口多,人均占有量少,尤其耕地更少。所以为了保护耕地,我国制定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点评】(1)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自己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把农业部门布置在合适的位置上就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核心,例如在地形陡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发展林业,在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的地区发展种植业,在城市郊区发展乳制品等行业。
(2)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有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19.【答案】(1)山东;旱地;小麦;湿润;甘蔗
(2)中温带;一年一熟;热量不足
(3)青海牧区或西藏牧区;新疆牧区或内蒙古牧区
【知识点】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老张的家乡盛产苹果,苹果是北方的水果,主要集中在山东半岛。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主要盛产小麦等粮食作物。小王的家乡A主要种植甘蔗,甘蔗是南方地区的糖料作物,所以可以判断小王家位于南方地区,南方地区处于我国四大干湿地区中的湿润地区。
(2)读图可知,小李家乡出产五常大米,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处于中温带,由于热量不足,因此当地熟制为一年一 熟, 因此制约小李家乡农业生产的主要气候因素是由于纬度高导致热量不足。
(3)我国东西部之间由于降水的差异导致农业生产方式不同,东部 降水丰富,以农耕业为 主,西部降水少,以畜牧业为主,西部地区有我国四大牧区,如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等。
【点评】我国农业分布现状:东部季风区里的南方以水田为主,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田农业,主要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类作物-甘蔗;北方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类作物-甜菜,其中华北是最大棉花产区,东北有商品谷物农业;西部非季风区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青藏高寒区以游牧业和河谷农业为主。形成东耕西牧的格局主要是因为降水多少问题。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初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4.2农业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昆明期末)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其中,A为城市郊区,B为远离城市的平原地区,C为山地,D为海洋。根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地区种植蔬菜瓜果 B.B地区种植小麦
C.C地区种植果树 D.D地区发展渔业
【答案】B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读图,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A地距离城市近,适合种植蔬菜瓜果,故A正确;B地区是平原,位于我国东南部,是亚热带,适合种植水稻,故B不正确;C地区是丘陵,适合种植果树,C正确; D地区是海洋,适合发展渔业,D正确。根据题意选B。
【点评】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形种类齐全,各种地形交错分布,山地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3%,高原约占26%,盆地约占19%,平原约占12%,丘陵约占10%.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平原、丘陵主要分布与我国气候条件优越的东部,十分有利发展种植业.山地面积广大,一方面存在交通不便、基础建设不宜的劣势,但另一方面,山区多矿产、旅游资源,同时有利于发展林业。我国的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放在适宜它发展的地方,以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这就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内容。而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安全农业,是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重要道路。
(2021八上·岚皋期末)近年来,无人机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无人机的质量非常小且性能优越,人们可以灵活调整无人机的飞行路线、飞行速度、喷洒高度,尤其在地形复杂的地区,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可以更好地提高农药喷洒均匀度,避免农药浪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上述资料反映出我国(  )
A.耕地面积广阔 B.农业生产技术越来越先进
C.农业历史悠久 D.农业只能依靠无人机
3.下列地区中,需要无人机作业,避免农药浪费的是(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2.B
3.C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中国农业的发展(科技强农)
【解析】【点评】现代新型农业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突破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村镇一体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进一步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题干中的材料,“”近年来,无人机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说明了在农业生产中,科技投入越来越多,农业生产技术越来越先进。故答案为:B。
3.读题干可知,“尤其在地形复杂的地区,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可以更好地提高农药喷洒均匀度,避免农药浪费”,而与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黄土高原地区,地形较为复杂,适宜无人机作业。故答案为:C。
4.(2021八上·襄汾期末)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下列关于如何实现山区社会、经济和生态持续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山区风景秀丽,开发生态环境
B.砍伐与植树造林相结合,大力发展林业
C.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加大对森林资源的开发
D.山区急流多水能资源,积极建设小水电站
【答案】C
【知识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山区风景秀丽,应该保护环境,开发生态旅游等,故A正确;砍伐与植树造林相结合,大力发展林业,保护生态环境;B正确;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加大对森林资源的开发,会破坏生态环境,C不正确;山区急流多水能资源,积极建设小水电站,有利于实现山区社会、经济和生态持续发展,D正确。根据题意选C。
【点评】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5.(2021八上·大连期末)气候影响到农业耕作制度,我国东北平原大部分地区的作物熟制一般是(  )
A.一年三熟 B.两年三熟 C.一年两熟 D.一年一熟
【答案】D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求,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有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6.(2021八上·朝阳期末)下列四个地区中,农业生产部门以畜牧业为主的是(  )
A.华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东南丘陵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B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华北平原的农业生产部门应该是种植业,故A不符合题意。内蒙古高原草原辽阔,农业生产部门应以畜牧业为主,故B符合题意。东南丘陵的农业应以种植经济林为主,故C不符合题意。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应以种植业和渔业为主,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有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7.(2021八上·覃塘期末)下列产业中,属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的是(  )
A.工业 B.交通运输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农业
【答案】D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
【解析】【分析】我国的国民经济包括许多行业,其中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为人们提供了衣、食、住的资料,尤其是粮食生产十分重要,是重中之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交通运输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同时又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和重要手段。选项A、B、C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农业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农业是我国的经济基础,只有农业实现了现代化,才能说我国实现了现代化。
(2021八上·电白期末) 小麦成熟时间受热量的影响。近20年我国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增幅全球领先,下图示意我国冬小麦主产区分布及收割顺序。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8.冬小麦主产区上要分布在(  )
A.亚热带 B.暖温带 C.中温带 D.寒温带
9.影响冬小麦收割顺序由甲→乙、乙→丙的主要自然因素分别是(  )
A.纬度、地形 B.纬度、海陆 C.土壤、地形 D.土壤、海陆
10.对提高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影响最大的农业技术是(  )
A.麦种培育 B.无人播种 C.智能收割 D.粮食储运
【答案】8.B
9.A
10.A
【知识点】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中国农业的发展(科技强农)
【解析】【点评】(1)根据各地获得积温的多少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寒温带一年一熟;中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一年一熟至两年三熟;亚热带一年二至三熟;热带一年三熟;青藏高原区部分地区一年一熟。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受洋流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3)科技兴农是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的一种战略措施。基本内容有:因地制宜地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结合起来,如选择适用良种,改进栽培办法,推广机械深耕和平衡施肥等;农业技术人员到生产第一线,进行技术攻关,普及增产显著的综合性栽培技术,如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地膜覆盖、模式化栽培等;实行耕地、草原、造林综合治理,抓好农田基本建设,重点是基本农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商品基地建设;普及农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素质。
8.读图分析可知,我国冬小麦主产区上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主要位于暖温带。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甲→乙纬度越来越高,气温越来越低,因此冬小麦收割越来越晚,即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乙→丙是从华北平原到黄土高原,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因此冬小麦收割较晚,即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对提高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影响最大的农业技术是麦种培育,因为这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无人播种、智能收割、粮食储运都和产量无关。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021八上·昭阳期末)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为世界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1.袁隆平院士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属于以下哪一项高新技术产业(  )
A.高科技制造业 B.高科技服务业
C.高科技农业 D.新材料产业
12.提高粮食产量可持续发展措施是(  )
A.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B.不断培育优良品种
C.加大大型农业机器的使用 D.加大农药化肥的使用
【答案】11.C
12.B
【知识点】中国农业的发展(科技强农)
【解析】【点评】(1)科技兴农是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的一种战略措施。基本内容有:因地制宜地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结合起来,如选择适用良种,改进栽培办法,推广机械深耕和平衡施肥等;农业技术人员到生产第一线,进行技术攻关,普及增产显著的综合性栽培技术,如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地膜覆盖、模式化栽培等;实行耕地、草原、造林综合治理,抓好农田基本建设,重点是基本农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商品基地建设;普及农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素质 。
(2)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11.袁隆平院士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属于高科技农业。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提高粮食产量可持续发展措施是不断培育优良品种。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会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荒漠化;加大农药化肥的使用会造成土地污染;加大大型农业机器的使用也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2021八上·祥云期末)下列对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在横断山区发展淡水养殖业 B.黄土高原陡坡种植茶叶
C.占用耕地发展新农村建设 D.山东丘陵可种植苹果
【答案】D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A. 在横断山区适合发展林业,A不符合题意;
B. 茶叶适合在南方丘陵种植,黄土高原陡坡适宜种树,B不符合题意;
C. 占用耕地发展新农村建设会使耕地面积减少,C不符合题意;
D.山东丘陵可种植苹果,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可以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湿润的地方,发展种植业;在地形陡峭的山区,发展林业;在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牧草广布,发展畜牧业;在水资源丰富,地势低洼的地方挖鱼塘养鱼,发展渔业等。
(2021八上·揭西期末) 油菜在我国分布极广,可分为冬油菜和春油菜两个大区。读我国部分地区油菜开花日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我国冬油菜区和春油菜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  )
A.秦岭—淮河一线 B.暖温带、亚热带分界线
C.冬季-8℃等温线 D.800毫米年降水量线
15. 有关图中油菜分布地区、开花时间与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罗平开花日期早——地势低平
B.油菜分布密集区位于珠江流域——水源充足
C.冬油菜区三地的开花日期北晚南早——海陆位置
D.日喀则开花日期较其他三地晚——地形地势
【答案】14.C
15.D
【知识点】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点评】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有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14.冬油菜区的油菜适宜生长在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8℃的地区,冬天播种,次年春天油菜成熟,而在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8℃的地区,气温过低,油菜不能存活,即为春油菜;因此我国冬油菜区和春油菜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冬季-8℃等温线,C正确。据图可知,秦岭—淮河一线与冬油菜区和春油菜区的分界线相距较远,秦岭—淮河一线也是暖温带、亚热带分界线及800毫米年降水量线,ABD错误。故答案为:C。
15.罗平地处云贵高原,地势较高,而其纬度低,因此影响其开花日期早的因素应为纬度因素,故A项错误。由图可知,油菜分布密集区为长江流域,故B项错误。冬油菜区三地的开花日期北晚南早是由于纬度因素的影响,故C项错误。日喀则位于西藏自治区,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因此其开花日期较其他三地晚的因素为地形地势,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二、综合题
16.(2021八上·双台子期末)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棉花较早的国家之一,是世界最大的棉花消费国、第二大棉花生产国,读“我国棉花主要产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的棉花主产区主要分为东部棉区和西部棉区,东部棉区主要位于   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2)东部棉区内的秦岭—淮河以北区域农业生产缺水严重,我国实施跨流域调水措施,是解决我国水资源   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
(3)棉花成熟时,铁路部门会开通“摘棉专列”,来自全国多个省区的摘棉工搭乘“摘棉专列”到西部棉区采摘棉花。从郑州出发的“摘棉专列”依次要经过的铁路干线是   线、兰新线。
(4)西部棉区是以   (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有一半以上的农民从事棉花生产,棉花生产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5)我国棉花产业的各个环节依靠科学技术,优质高产,早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可见,我国的农业发展方向应该走“   ”之路。
【答案】(1)华北
(2)空间(或地区)
(3)陇海
(4)维吾尔族
(5)科技强农
【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分布;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和枢纽;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中国农业的发展(科技强农)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我国东部棉区主要集中于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所在的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2)我国实施跨流域调水措施是把水资源丰富地区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地区,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
(3)据图可知,西部棉区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郑州出发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需经陇海线到达兰州,再从兰州经兰新线到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据图可知,西部棉区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的维吾尔族。
(5)目前,我国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0%,优良品种不断涌现,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走“科技强农”之路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点评】棉花是喜热作物,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对水分也有一定需求,适宜生长在沙土等排水条件好的土壤上。但开花期以及收获期忌多雨、喜光照,所以气候干燥但灌溉水源充足的地区最适宜种植棉花。我国的三大产棉地区是长江流域、黄淮流域和新疆的南疆地区。
17.(2021八上·祥云期末)下图为“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A区气候较干旱,天然草场广布,农业部门主要以   为主。
(2)种植业区地形类型主要以   为主,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大豆主产区的耕地类型以   为主,油菜产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3)藏民在青藏高原上搭建大棚种植蔬菜,极大改善了西藏蔬菜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该不利的自然条件是(  )
A.气候寒冷,热量不足 B.位置偏僻,交通不便
C.地处高原,光照不足 D.河湖稀少,水源不足
【答案】(1)畜牧业
(2)平原;旱地;水稻
(3)A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 A是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位于我国非季风区,气候较干旱,天然草场广布,农业部门主要以畜牧业为主。
(2)读图,结合中国地形图分析可知,种植业区地形类型主要以平原为主。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大豆主产区位于北方地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油菜产区位于长江流域,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3)西藏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热量不足, 蔬菜生产的条件不利。 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畜牧业;(2)平原;旱地;水稻;(3)A。
【点评】(1)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可以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湿润的地方,发展种植业;在地形陡峭的山区,发展林业;在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牧草广布,发展畜牧业;在水资源丰富,地势低洼的地方挖鱼塘养鱼,发展渔业等。
(2)小麦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的以北区域;棉花生产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疆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产区;大豆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大豆的集中产区在东北平原;油菜主要为我国南方的油料作物,主要种植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花生分布比较普遍,山东、河南两省为主要产区;甜菜是一种性喜温凉的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内蒙古到北疆地区;甘蔗性喜湿热,主要分布在华南及四川盆地,广西壮族自治区为最大产区。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受洋流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18.(2021八上·兴城期末)读“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的A、B、C、D四地中,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适宜发展林业的地方是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大棚蔬菜种植的地方是   :适宜裁植果树的地方是   ;适宜发展渔业的地方是   。(填字母)
(2)如果有人准备在A处毁林开荒种地,你认为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
(3)图中如果在北方,C处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如果在南方,C处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4)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水电站D的水量丰富的时期一般出现在____。(填字母)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为了保护我国的土地资源,国家制定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   的基本国策。
【答案】(1)A;C;B;D
(2)不合理;会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
(3)小麦;水稻
(4)B
(5)耕地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根据宜林则林,宜粮则农粮、宜渔则渔的原则,A是山地,适合发展林业,C地形平坦,水源充足,适合发展农业,是利于大棚蔬菜种植的地方;B地是丘陵梯田,适合发展果树种植,D是水库,适合发展渔业。
(2)读图可知,A地是山地,坡度陡,在A处毁林开荒种地,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故不合理。
(3)我国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4)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集中在夏季,所以D水电站水量丰富的时期是夏季。故答案为:B。
(5)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口多,人均占有量少,尤其耕地更少。所以为了保护耕地,我国制定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点评】(1)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自己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把农业部门布置在合适的位置上就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核心,例如在地形陡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发展林业,在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的地区发展种植业,在城市郊区发展乳制品等行业。
(2)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有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19.(2021八上·百色期末)以微信进行供需交流成为经销商与农户间的供销新手段,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老张家乡位于我国的B   半岛,耕地类型以   为主;主要生产   等粮食作物;小王家乡A处于我国四大干湿地区中的   地区,生产的糖料作物主要是   。
(2)小李家乡位于我国的   (填温度带名称),当地农作物通常   (熟制),因此制约小李家乡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3)我国东西农业差异明显一般东耕西牧,请列举我国西部两个畜牧区   、   。
【答案】(1)山东;旱地;小麦;湿润;甘蔗
(2)中温带;一年一熟;热量不足
(3)青海牧区或西藏牧区;新疆牧区或内蒙古牧区
【知识点】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老张的家乡盛产苹果,苹果是北方的水果,主要集中在山东半岛。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主要盛产小麦等粮食作物。小王的家乡A主要种植甘蔗,甘蔗是南方地区的糖料作物,所以可以判断小王家位于南方地区,南方地区处于我国四大干湿地区中的湿润地区。
(2)读图可知,小李家乡出产五常大米,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处于中温带,由于热量不足,因此当地熟制为一年一 熟, 因此制约小李家乡农业生产的主要气候因素是由于纬度高导致热量不足。
(3)我国东西部之间由于降水的差异导致农业生产方式不同,东部 降水丰富,以农耕业为 主,西部降水少,以畜牧业为主,西部地区有我国四大牧区,如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等。
【点评】我国农业分布现状:东部季风区里的南方以水田为主,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田农业,主要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类作物-甘蔗;北方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类作物-甜菜,其中华北是最大棉花产区,东北有商品谷物农业;西部非季风区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青藏高寒区以游牧业和河谷农业为主。形成东耕西牧的格局主要是因为降水多少问题。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