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粤人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回南天”是天气返潮现象,一般出现在二、三月份,主要是因为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气温回暖,温度回升,形成连日的小雨或大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回南天”发生时,正确表示当地天气的天气符号是( )
A. B. C. D.
2.“回南天”现象,对当地的主要影响有( )
A.天气干燥,适合晾晒衣物 B.雨雾天多,影响交通出行
C.降水量大,城市容易积水 D.春风和畅,适合爬山踏青
【答案】1.A 2.B
【解析】1.读材料可知“回南天”是天气返潮现象,一般出现在二三月份主要是因为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气温回暖湿度回升形成连日的小雨或大雾。A的天气符号是小雨、雾,故A正确;B的天气符号是小雪、大雪,故B错误;C的天气符号是台风、沙尘暴,故C措误;D的天气符号是小雪、冰雹,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A。
2.由材料可知,“回南天”可形成连日的小雨或大雾,所以对当地的主要影响是雾天多,影响交通出行,故B正确,A错误;一般以小雨为主,少出现暴雨,故C错误;雨天多,不适合爬山,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B。
【点睛】回南天(简称回南)是对我国南方地区一种天气现象的称呼,通常指每年春天时,气温开始回暖而湿度猛烈回升的现象,中国南方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每当每年3月至4月时,从南海吹来的暖湿气流,与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在南方形成准静止锋,使南方的天气阴晴不定、非常潮湿,期间有小雨或大雾,回南天现象由此产生。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天气状况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及时掌握天气状况有利于合理安排生产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气象经济”近几年成为热门话题。下列天气符号所示天气与人类活动表述合适的是( )
A.①—台风—渔船返港 B.②—晴天—晾晒衣物
C.③—雷雨—接打手机 D.④—大雨—户外运动
4.空气质量的高低通常用污染指数来表示。下列城市中轻度污染的是( )
A.合肥81 B.南京98 C.上海74 D.武汉119
5.下列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人类活动是( )
①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②城市大量使用私家车③工厂大量燃烧煤炭和石油④植树造林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答案】3.B 4.D 5.A
【解析】3.据图可知,①表示大雾天气,渔船不适合返港,A不合适,不符合题意;②表示晴天,适合晾晒衣服,B合适,符合题意;③表示雷雨天气,接打手机容易遭雷击,C不合适,不符合题意;④表示暴雨天气,不适合户外运动,D不合适,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根据空气质量指数:0~50为优,51~100为良,101~ 200为轻度污染,201~ 300为中度污染,>300为重度污染,即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差。武汉119为轻度污染,D符合题意;合肥81,南京98,上海74属于良,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5.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植树造林这些人类活动都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①④正确;城市大量使用私家车,工厂大量燃烧煤炭和石油都会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改善空气质量,②③错误。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空气污染指数(API)是一种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的数量尺度方法,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指数为0-50,I级,空气质量为优。指数为51-100,II级,空气质量属于良,此时空气质量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一般对公众健康没有危害。
6.(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图表示某地气温变化情况,有关该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2时左右 B.该地可能位于北半球海洋上
C.该地气温日较差约为7℃左右 D.该地气温年较差约为7℃左右
【答案】C
【详解】由图可以看出,该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故A错误。该地最热月出现在7月,说明是北半球的陆地,故B错误。该地一天中,最高气温约31℃,最低气温约24℃,日较差约为7℃,故C正确。该地最热月气温约28℃,最冷月气温约-5℃,气温年较差约为33℃,故D错误。故选C。
(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某校地理小组的同学们计划开展“测量物影长度日变化”的实践活动,他们查询了所在城市未来一周的天气预报(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市未来一周( )
A.天气寒凉 B.风力强劲 C.晴天较多 D.阴雨为主
8.气温日较差会影响人们的体感舒适度,图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一天是( )
A.周二 B.周三 C.周四 D.周六
9.测量旗杆影子长度在一天中的变化,宜选择( )
A.周一 B.周三 C.周五 D.周日
【答案】7.D 8.B 9.C
【解析】7.由材料可知,未来一周大部分是小雨和多云,晴天少,阴雨天气为主,C错误,D正确。未来一周最低温在20℃以上,天气炎热,风力为1-2级,风力小,AB错误。故选D。
8.气温日较差是最高温和最低温的差值,周二日较差为7℃,周三日较差为8℃,周四日较差为7℃,周六日较差为6℃,因此日较差最大的是周三,排除ACD,B正确。故选B。
9.测量旗杆影子长度在一天中的变化,应选择晴天,光照充足,影子变化明显。周五是晴天,周一、周三、周日都是小雨,排除ABD,C正确。故选C。
【点睛】天气的特征是时间短、变化快,指的是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情况,用阴、晴、雨雪、大风等来表述。
10.(2019·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一年中,北半球大陆上,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 )
A.6月 B.7月 C.12月 D.1月
【答案】B
【详解】世界气温年变化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7月,海洋升温慢,出现在8月,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1月,海洋升温慢,出现在2月;月平均气温最低值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1月,海洋降温慢,出现在2月,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7月,海洋降温慢,出现在8月。根据题意,故选B。
【点睛】
(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某区域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此时P地区( )
A.高温多雨 B.寒冷干燥 C.温和多雨 D.温和少雨
12.下列城市中最有可能位于P地的是( )
A.北京 B.上海 C.悉尼 D.巴黎
【答案】11.D 12.B
【解析】11.由图中气温分布图可以看出,该区域气温向北递减,说明该区域是北半球,此时海洋气温高于陆地,说明是冬季。P地位于大陆东岸沿海地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影响,冬季盛行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从气温可以看出,此时P地区气温温和,因此P地区的气候特点是温和少雨,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2.图中的P地位于北半球大陆东岸的沿海地区。北京不在沿海地区,可以排除,A错误;悉尼位于南半球,不符合题意,C错误;巴黎位于大陆西部并且不在沿海地区,可以排除,D错误;只有上海位于北半球大陆东岸且属于冬季温和少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B正确。故选B。
【点睛】冬季大陆气温比海洋低,大陆等温线凸向气温高值区,海洋等温线凸向气温低值区。夏季大陆气温比海洋高,大陆等温线凸向气温低值区,海洋等温线凸向气温高值区。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世界各大江河中下游一般都有宽广的洪泛区,这里是洪水泛滥形成的冲积平原,也是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财富密集的区域。研究人员利用卫星,观测了2000年至2018年间,发生在169个国家的913次特大水灾(其中751次由强降雨引起),并绘制了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3.据图可知( )
A.洪水淹没区域面积逐年变大
B.遭受洪水威胁人口数量逐年减少
C.2009年洪水淹没面积和威胁人口数均达最小值
D.2010年估计有7000万—1亿人口遭受洪水威胁
14.统计的特大水灾中,有52次集中发生在我国东部地区,原因是( )
①地势低平 ②夏季降水集中 ③河流稀少 ④森林植被茂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为减轻洪水的威胁,洪泛区应( )
A.迁出全部人口 B.保留泄洪通道 C.加快围湖造田 D.硬化城市地面
【答案】13.D 14.A 15.B
【分析】13.据图可知,洪水淹没区域面积有的年份大,有的年份小,故A错误。遭受洪水威胁人口数量逐年变化不一,故B错误。 2009年洪水淹没面积和威胁人口数比之前有所下降,而不是最小,故C错误。2010年估计有7000万- 1亿人口遭受洪水威胁,故D正确。故选D。
14.我国东部地区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地势低平,不利于泄洪,容易发生洪涝灾害。东部地区河流密集、森林植被茂盛有利于防洪,故选A。
15.为减轻洪水的威胁,洪泛区应保留泄洪通道;迁出全部人口、加快围湖造田和硬化城市地面是不科学的做法,不利于防洪,故选B。
【点睛】我国是季风气候明显的国家,我国的降水主要依靠夏季时从海洋吹来的暖湿汽流,而夏季风有时不稳定,时强时弱就会使我国的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降水量变化大,给我国带来水旱灾害。
二、解答题
16.(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某地某天的天气预报图”,回答问题。
(1)这一天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风向是____________。
(2)最高温是____________,这天的气温日较差是____________。
(3)这一天的空气质量状况是____________。
【答案】(1) 晴转多云 东北风
(2) 3℃ 11℃
(3)良
【分析】本题以天气符号炎背景,考查天气的变化及天气状况,考查对日常有用的地理知识和图表的记忆能力。
(1)
由图的天气符号可知,这一天的天气状况是晴转多云。风向为东北风,风力是6级。
(2)
最高温度是3°C,最低是-8°C,日较差是11°C。
(3)
由空气质量指数可知,这一天的空气质量状况是良好。
【点睛】空气质量:一级:优;空气质量指数0-50;空气质量令人满意,基本无空气污染;各类人群可正常活动。2.二级:良;空气质量指数51-100;空气质量可接受,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对极少数异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较弱影响;此类人群应减少户外活动。3.三级:轻度污染;空气质量指数101-150;易感人群症状有轻度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儿童、老年人及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减少长时间、高强度的户外锻炼。4.四级:中度污染;空气质量指数151-200;进一步加剧易感人群症状,可能对健康人群心脏、呼吸系统有影响;儿童、老年人及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户外锻炼,一般人群适量减少户外运动。
17.(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根据某地气温资料,绘出该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时间/1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C -20.1 -15.8 -6.0 5.8 13.9 19.7 23.3. 21.6 14.3 5.6 -6.7 16.8
【答案】
【分析】本大题以某地气温资料为切入点,涉及气温变化的规律及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相关知识点,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图的能力。
【详解】合所学知识可知,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第一步:绘出横坐标,把它平均分成12段,分别表示1至12月,标出月份;第二步:绘出纵坐标,根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数值,确定纵坐标的取值范围;第三步: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逐月标出气温的高低,用平滑的曲线连接个点;第四步:在图中的适当位置写上图名,完成制图。如:
【点睛】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年变化。用气温变化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一般在气温曲线图中,纵轴表示气温,横轴表示时间。
18.(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赤道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超过____________________毫米,南极大陆降水量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毫米。规律是赤道地区降水____________________,两极地区降水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地相比,降水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降水最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D、E 相比,降水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降水较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这说明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大陆_______________岸降水较多, 大陆_____________岸降水较少。
(4)世界上年降水最多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少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图中的代号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000 200 多 少 A C 海陆因素 E D 东 西 乞拉朋齐 阿塔卡玛沙漠 甲 乙
【分析】世界各地的降水分布很不均衡,多雨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可超过10000毫米;少雨的区域,有时多年滴雨不下,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上,可了解到世界降水的地理分布。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赤道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南极大陆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世界降水分布规律是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影响因素是纬度。
(2)A、B、C、三地相比,A地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大,降水最多,C地位于内陆地区,离海最远,受海洋的影响最小,降水最少;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因素。
(3)E位于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的大陆东岸,降水较多;D位于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的大陆西岸地区,降水较少。
(4)世界上年降水最多的地方是位于印度的乞拉朋齐,图中的代号为甲,世界上年降水最少的地方是位于南美洲智利北部的阿诺卡玛沙漠,图中代号是乙
【点睛】
19.(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构成气候最主要的两大要素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A地7月份气温最高,此时降水最__________(填“多”或“少”);1月份气温最低,此时降水__________(填“较多”或“较少”)。据此判断A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气候。
(3)B地全年气温__________(填“高”或“低”),全年降水__________(填“多”或“少”)。据此判断B地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气候。
【答案】(1) 气温 降水
(2) 少 较多 地中海
(3) 高 多 热带雨林
【分析】本题以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为材料,涉及气候类型的判读,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1)
气温和降水对生活和生产影响很大,是构成大气候的两大要素。
(2)
据图可知,A地7月份气温最高,此时降水最少;1月份气温最低,此时降水较多,故该地冬季温暖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据此判断A地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
(3)
由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知,B地全年气温在20℃以上,全年高温,全年多雨,据此判断B地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
【点睛】
20.(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四幅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图,回答问题。
(1)①图的气候资料图说明该地位于________半球,降水集中在是________季;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___________气候。
(2)②图所属的气候是___________气候。③图是典型的___________气候,主要分布在________附近。
(3)我们当地气候类型与______(①、②、③、④)图所示气候类型一致。
【答案】(1) 南 冬 地中海
(2) 温带海洋性 热带雨林 赤道
(3)④
【分析】本题考查了气温和降水图的判读,根据气温变化曲线图能够判断所在的温度带和半球,结合降水柱状图能够分析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
(1)
①图中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可判定位于南半球。降水集中在冬季,可判定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
(2)
②图所示的是终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最为典型。③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包括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的马来半岛南部、马来群岛的大部,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平原等地区。
(3)
我们当地的气候类型与④表示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一致,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粤人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回南天”是天气返潮现象,一般出现在二、三月份,主要是因为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气温回暖,温度回升,形成连日的小雨或大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回南天”发生时,正确表示当地天气的天气符号是( )
A. B. C. D.
2.“回南天”现象,对当地的主要影响有( )
A.天气干燥,适合晾晒衣物 B.雨雾天多,影响交通出行
C.降水量大,城市容易积水 D.春风和畅,适合爬山踏青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天气状况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及时掌握天气状况有利于合理安排生产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气象经济”近几年成为热门话题。下列天气符号所示天气与人类活动表述合适的是( )
A.①—台风—渔船返港 B.②—晴天—晾晒衣物
C.③—雷雨—接打手机 D.④—大雨—户外运动
4.空气质量的高低通常用污染指数来表示。下列城市中轻度污染的是( )
A.合肥81 B.南京98 C.上海74 D.武汉119
5.下列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人类活动是( )
①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②城市大量使用私家车③工厂大量燃烧煤炭和石油④植树造林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6.(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图表示某地气温变化情况,有关该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2时左右 B.该地可能位于北半球海洋上
C.该地气温日较差约为7℃左右 D.该地气温年较差约为7℃左右
(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某校地理小组的同学们计划开展“测量物影长度日变化”的实践活动,他们查询了所在城市未来一周的天气预报(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市未来一周( )
A.天气寒凉 B.风力强劲 C.晴天较多 D.阴雨为主
8.气温日较差会影响人们的体感舒适度,图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一天是( )
A.周二 B.周三 C.周四 D.周六
9.测量旗杆影子长度在一天中的变化,宜选择( )
A.周一 B.周三 C.周五 D.周日
10.(2019·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一年中,北半球大陆上,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 )
A.6月 B.7月 C.12月 D.1月
(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某区域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此时P地区( )
A.高温多雨 B.寒冷干燥 C.温和多雨 D.温和少雨
12.下列城市中最有可能位于P地的是( )
A.北京 B.上海 C.悉尼 D.巴黎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世界各大江河中下游一般都有宽广的洪泛区,这里是洪水泛滥形成的冲积平原,也是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财富密集的区域。研究人员利用卫星,观测了2000年至2018年间,发生在169个国家的913次特大水灾(其中751次由强降雨引起),并绘制了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3.据图可知( )
A.洪水淹没区域面积逐年变大
B.遭受洪水威胁人口数量逐年减少
C.2009年洪水淹没面积和威胁人口数均达最小值
D.2010年估计有7000万—1亿人口遭受洪水威胁
14.统计的特大水灾中,有52次集中发生在我国东部地区,原因是( )
①地势低平 ②夏季降水集中 ③河流稀少 ④森林植被茂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为减轻洪水的威胁,洪泛区应( )
A.迁出全部人口 B.保留泄洪通道 C.加快围湖造田 D.硬化城市地面
二、解答题
16.(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某地某天的天气预报图”,回答问题。
(1)这一天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风向是____________。
(2)最高温是____________,这天的气温日较差是____________。
(3)这一天的空气质量状况是____________。
17.(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根据某地气温资料,绘出该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时间/1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C -20.1 -15.8 -6.0 5.8 13.9 19.7 23.3. 21.6 14.3 5.6 -6.7 16.8
18.(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赤道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超过____________________毫米,南极大陆降水量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毫米。规律是赤道地区降水____________________,两极地区降水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地相比,降水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降水最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D、E 相比,降水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降水较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这说明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大陆_______________岸降水较多, 大陆_____________岸降水较少。
(4)世界上年降水最多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少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图中的代号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构成气候最主要的两大要素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A地7月份气温最高,此时降水最__________(填“多”或“少”);1月份气温最低,此时降水__________(填“较多”或“较少”)。据此判断A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气候。
(3)B地全年气温__________(填“高”或“低”),全年降水__________(填“多”或“少”)。据此判断B地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气候。
20.(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四幅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图,回答问题。
(1)①图的气候资料图说明该地位于________半球,降水集中在是________季;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___________气候。
(2)②图所属的气候是___________气候。③图是典型的___________气候,主要分布在________附近。
(3)我们当地气候类型与______(①、②、③、④)图所示气候类型一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