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宋] 辛 弃 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以恢复为志。工于词,为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抄存》。《全宋词》存词六百二十余首。背景: 这首词为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远望绵延不绝的青山,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像那青山般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朗读全词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予,
山深闻鹧鸪。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宋】 辛弃疾题目为“书江西造口壁”,为什么开篇从几百里路之外的“郁孤台”写起? 作者登郁孤台北望长安,表示心念朝廷;词人从郁孤台写起,下文又写“西北望长安”,也是为了表达怀念中原、渴望收复中原的愿望。暗用典故。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中间多少行人泪”,“行人”指当年在金人逼迫下逃难的人, 词人是如何描写难民的痛苦的? 用清江水比喻“行人泪”,写出了背离故园的无尽悲苦。 郁孤台下面的清江水,昼夜不停地向西北流去。日子随着流水一天天流去了,但中原仍陷于敌手,恢复无期。爱国志士和广大人民经过这里,他们都禁不住洒落了多少眼泪呀!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向北遥望故都,可惜被前面无数的青山遮挡住了。 “山”是多么可恶呀!“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可怜是可惜的意思),请说说这两句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用典“望长安”表达了作者怀念中原故土之情;而重山阻隔,表达了故园难回的义愤之情:忠愤之情。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青山”能遮住行人的望眼,使他望不到“长安”,但却阻挡不住江水向东北顽强流去。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周济说是“借水怨山”,说得是用比兴的手法。请你说说这两句中的“山”“水”分别比喻什么。 这里的江水比喻词人和广大爱国志士收复中原的坚定意志。它像江水一样,能冲破一切阻碍,坚定不移地实现自己东归的愿望。 这里的青山比喻压制爱国者抗金收复中原的反动势力,主要指主和派(投降派)。 江晚正愁予 山深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请分析“鹧鸪”这一意象所寄寓的情感。 寄寓着词人对主和派阻挠恢复大业的不满和无法收复中原的悲痛之情。 想着想着,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一抹斜阳,映照着白花花的流水,想到岁月无情,恢复祖国山河的夙愿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这时从深山里传来一声一声的鹧鸪的啼叫:“行不得也,哥哥。”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两句以下,是登台所望所感,一波三折,请具体分析是如何一波三折的。 “西北望长安”两句,写心系故园,而故园阻隔,充满忠愤。“青山遮不住”两句,写爱国志士恢复意志坚定,是任何阻碍也阻隔不住的,充满坚定的信心。“江晚正愁余”两句写现实中,因主和派的阻碍,恢复大业无法实现的愤慨与愁苦之情。忠愤→自信→悲愤,一波三折。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 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 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 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 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背 诵 全 词。§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