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三章 第7节核能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三章 第7节核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8-30 16:32:59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三章 第7节核能
一、基础与巩固
1.核能是   在转变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和   是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
2.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   轰击下分裂成两个新原子核的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这一过程称为   ,如   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造的。
3.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在   条件下可聚合成1个新原子核,同时释放出能量,这一过程称为   ,   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造的。
4.目前的核电站是利用   时产生的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使水变成   ,高温高压的   推动汽轮机运转,再带动   发电。
5.如图所示,为了形象地描述核能的获得,两位同学分别画了一张利用核能途径的原理图,其中   图表示的是核裂变。
6.关于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放射性物质在外界的影响下发出穿透能力很强的射线
B.α射线是电中性的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流
C.β射线是带负电的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D.放射性物质产生的辐射对人体组织都有破坏作用
7.太阳能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太阳能的实质是(  )。
A.原子核的放射性产生的核能 B.原子核的裂变产生的核能
C.原子核的聚变产生的核能 D.化学反应产生的化学能
8.核电站的核反应堆是通过重核裂变释放核能的装置,如图是核电站的原理图。核反应堆中发生重核裂变,释放出核能传递给水,产生高温、高压水蒸气,推动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核反应堆是通过可控   反应释放核能的设备。
(2)核电清洁、经济,但一旦发生核泄漏,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核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核燃料或核废料具有   。
(3)根据上图,请在方框内完成核电站发电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流程图:
(4)仔细观察核电站的原理图。在发电过程中,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有汽化和   。
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中要产生巨大热量,常用水来冷却,这是因为水具有    ,所以核电站一般建在海边。
二、拓展与提高
9.中科院的“人造太阳”(EAST)物理实验中首次实现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其原理如图所示。
(1)“人造太阳”获得核能的方式是   。
(2)“人造太阳”能够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科学家已经进行了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但距真正投入商用、变成每家每户可以用的电,可能还需要较长时间研究。下列四位同学的观点支持科学家继续进行这项研究的是 (可多选)。
A.”人造太阳”产生的核辐射小,核废料少,基本不污染环境。
B.”人造太阳”发电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
C.“人造太阳”需要利用多种高能量方式驱动,条件苛刻,投入巨大。
D.“人造太阳”能把毁灭性武器改造成随开随关的“炉灶”,服务人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原子核;裂变;聚变
【知识点】核裂变与核聚变
【解析】【分析】根据核能的定义和获取方式解答。
【解答】核能是原子核在转变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能量。裂变和聚变是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
2.【答案】中子;裂变;原子弹
【知识点】核裂变与核聚变
【解析】【分析】根据核裂变的定义和应用解答。
【解答】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两个新原子核的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这一过程称为裂变,如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造的。
3.【答案】超高温;聚变;氢弹
【知识点】核裂变与核聚变
【解析】【分析】根据核聚变的定义和获取方式解答。
【解答】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条件下可聚合成1个新原子核,同时释放出能量,这一过程称为聚变,氢弹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造的。
4.【答案】原子核裂变;水蒸气;水蒸气;发电机
【知识点】核电站及其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核电站的工作过程和能量转化解答。
【解答】目前的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时产生的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使水变成水蒸气,高温高压的水蒸气推动汽轮机运转,再带动发电机发电。
5.【答案】甲
【知识点】核裂变与核聚变
【解析】【分析】根据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定义解答。
【解答】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条件下可聚合成1个新原子核,同时释放出能量,这一过程称为聚变;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两个新原子核的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这一过程称为裂变。根据图片可知,图甲表示的是核裂变。
6.【答案】C
【知识点】核裂变与核聚变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放射性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A.放射性物质会自发的发出穿透能力很强的射线,不需要外界条件,故A错误;
B.α射线是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流,故B错误;
C.β射线是带负电的高速运动的电子流,故C正确;
D.放射性物质产生的辐射对人体组织都有破坏作用与它的强度有关,如果剂量合适,那么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C
【知识点】太阳能及其利用与转化
【解析】【分析】根据太阳能的来源分析判断。
【解答】太阳核心的温度高达1,500万度,压力极大,有2,500亿个大气压。在这样高温、高压条件下,产生核聚变反应,每4个氢原子核结合成一个氦原子核。 在这个核聚变过程中,太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释放出大量的能,则太阳能来源于原子核的核聚变,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8.【答案】(1)核裂变
(2)放射性
(3)内能
(4)液化;较大的比热容
【知识点】核电站及其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1)核裂变分为可控核裂变和不可靠核裂变,前者的应用就是核反应堆发电,而后者的应用就是原子弹;
(2)根据核燃料的放射性解答;
(3)根据核反应堆发电的过程确定能量转化;
(4)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根据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比热容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自然散热效果越好,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核反应堆是通过可控核裂变反应释放核能的设备。
(2)核电清洁、经济,但一旦发生核泄漏,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核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核燃料或核废料具有放射性。
(3)核燃料发生核裂变,释放出核能;然后水加热,将核能转化为内能,生成高温高压的水蒸气;水蒸气推动汽轮机转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汽轮机带动发电机转动,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则方框内为内能。
(4)水吸热,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水蒸气推动汽轮机转动后,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
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中要产生巨大热量,常用水来冷却,这是因为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 ,所以核电站一般建在海边。
9.【答案】(1)核聚变
(2)A;B;D
【知识点】核裂变与核聚变
【解析】【分析】(1)核聚变,即轻原子核(例如氘和氚)结合成较重原子核(例如氦)时放出巨大能量。
(2)分析哪个选项描述的是核聚变的优点即可。
【解答】(1)“人造太阳”获得核能的方式是核聚变。
(2)A.”人造太阳”产生的核辐射小,核废料少,基本不污染环境,故A符合题意;
B.”人造太阳”发电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故B符合题意;
C.“人造太阳”需要利用多种高能量方式驱动,条件苛刻,投入巨大,不利于推广,故C不合题意;
D.“人造太阳”能把毁灭性武器改造成随开随关的“炉灶”,服务人类,故D符合题意。
故选ABD。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三章 第7节核能
一、基础与巩固
1.核能是   在转变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和   是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
【答案】原子核;裂变;聚变
【知识点】核裂变与核聚变
【解析】【分析】根据核能的定义和获取方式解答。
【解答】核能是原子核在转变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能量。裂变和聚变是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
2.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   轰击下分裂成两个新原子核的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这一过程称为   ,如   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造的。
【答案】中子;裂变;原子弹
【知识点】核裂变与核聚变
【解析】【分析】根据核裂变的定义和应用解答。
【解答】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两个新原子核的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这一过程称为裂变,如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造的。
3.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在   条件下可聚合成1个新原子核,同时释放出能量,这一过程称为   ,   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造的。
【答案】超高温;聚变;氢弹
【知识点】核裂变与核聚变
【解析】【分析】根据核聚变的定义和获取方式解答。
【解答】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条件下可聚合成1个新原子核,同时释放出能量,这一过程称为聚变,氢弹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造的。
4.目前的核电站是利用   时产生的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使水变成   ,高温高压的   推动汽轮机运转,再带动   发电。
【答案】原子核裂变;水蒸气;水蒸气;发电机
【知识点】核电站及其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核电站的工作过程和能量转化解答。
【解答】目前的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时产生的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使水变成水蒸气,高温高压的水蒸气推动汽轮机运转,再带动发电机发电。
5.如图所示,为了形象地描述核能的获得,两位同学分别画了一张利用核能途径的原理图,其中   图表示的是核裂变。
【答案】甲
【知识点】核裂变与核聚变
【解析】【分析】根据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定义解答。
【解答】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条件下可聚合成1个新原子核,同时释放出能量,这一过程称为聚变;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两个新原子核的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这一过程称为裂变。根据图片可知,图甲表示的是核裂变。
6.关于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放射性物质在外界的影响下发出穿透能力很强的射线
B.α射线是电中性的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流
C.β射线是带负电的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D.放射性物质产生的辐射对人体组织都有破坏作用
【答案】C
【知识点】核裂变与核聚变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放射性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A.放射性物质会自发的发出穿透能力很强的射线,不需要外界条件,故A错误;
B.α射线是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流,故B错误;
C.β射线是带负电的高速运动的电子流,故C正确;
D.放射性物质产生的辐射对人体组织都有破坏作用与它的强度有关,如果剂量合适,那么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故D错误。
故选C。
7.太阳能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太阳能的实质是(  )。
A.原子核的放射性产生的核能 B.原子核的裂变产生的核能
C.原子核的聚变产生的核能 D.化学反应产生的化学能
【答案】C
【知识点】太阳能及其利用与转化
【解析】【分析】根据太阳能的来源分析判断。
【解答】太阳核心的温度高达1,500万度,压力极大,有2,500亿个大气压。在这样高温、高压条件下,产生核聚变反应,每4个氢原子核结合成一个氦原子核。 在这个核聚变过程中,太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释放出大量的能,则太阳能来源于原子核的核聚变,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8.核电站的核反应堆是通过重核裂变释放核能的装置,如图是核电站的原理图。核反应堆中发生重核裂变,释放出核能传递给水,产生高温、高压水蒸气,推动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核反应堆是通过可控   反应释放核能的设备。
(2)核电清洁、经济,但一旦发生核泄漏,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核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核燃料或核废料具有   。
(3)根据上图,请在方框内完成核电站发电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流程图:
(4)仔细观察核电站的原理图。在发电过程中,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有汽化和   。
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中要产生巨大热量,常用水来冷却,这是因为水具有    ,所以核电站一般建在海边。
【答案】(1)核裂变
(2)放射性
(3)内能
(4)液化;较大的比热容
【知识点】核电站及其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1)核裂变分为可控核裂变和不可靠核裂变,前者的应用就是核反应堆发电,而后者的应用就是原子弹;
(2)根据核燃料的放射性解答;
(3)根据核反应堆发电的过程确定能量转化;
(4)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根据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比热容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自然散热效果越好,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核反应堆是通过可控核裂变反应释放核能的设备。
(2)核电清洁、经济,但一旦发生核泄漏,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核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核燃料或核废料具有放射性。
(3)核燃料发生核裂变,释放出核能;然后水加热,将核能转化为内能,生成高温高压的水蒸气;水蒸气推动汽轮机转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汽轮机带动发电机转动,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则方框内为内能。
(4)水吸热,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水蒸气推动汽轮机转动后,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
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中要产生巨大热量,常用水来冷却,这是因为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 ,所以核电站一般建在海边。
二、拓展与提高
9.中科院的“人造太阳”(EAST)物理实验中首次实现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其原理如图所示。
(1)“人造太阳”获得核能的方式是   。
(2)“人造太阳”能够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科学家已经进行了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但距真正投入商用、变成每家每户可以用的电,可能还需要较长时间研究。下列四位同学的观点支持科学家继续进行这项研究的是 (可多选)。
A.”人造太阳”产生的核辐射小,核废料少,基本不污染环境。
B.”人造太阳”发电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
C.“人造太阳”需要利用多种高能量方式驱动,条件苛刻,投入巨大。
D.“人造太阳”能把毁灭性武器改造成随开随关的“炉灶”,服务人类。
【答案】(1)核聚变
(2)A;B;D
【知识点】核裂变与核聚变
【解析】【分析】(1)核聚变,即轻原子核(例如氘和氚)结合成较重原子核(例如氦)时放出巨大能量。
(2)分析哪个选项描述的是核聚变的优点即可。
【解答】(1)“人造太阳”获得核能的方式是核聚变。
(2)A.”人造太阳”产生的核辐射小,核废料少,基本不污染环境,故A符合题意;
B.”人造太阳”发电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故B符合题意;
C.“人造太阳”需要利用多种高能量方式驱动,条件苛刻,投入巨大,不利于推广,故C不合题意;
D.“人造太阳”能把毁灭性武器改造成随开随关的“炉灶”,服务人类,故D符合题意。
故选ABD。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