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陕西中考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之名著阅读
一.名著阅读(共20小题)
1.(2022 凤翔县二模)阅读《朝花夕拾》节选,回答后面的问题。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别人都露出笑容,而“我”为何却不高兴?
2.(2019 海南)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按要求答题。
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挡着一个锦皮袋。
﹣﹣节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1)请结合选文情节,将《水浒传》第二十三回的回目补充完整。
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客, 。
(2)下列对《水浒传》中人物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鲁达谦逊深沉,是《水浒传》中难以捉摸的人物。
B.林冲足智多谋,是《水浒传》中不可多得的智者。
C.李逵性情急躁,是《水浒传》中有勇无谋的典型。
D.吴用桀骜不驯,是《水浒传》中鲁莽刚烈的代表。
3.(2022 西安模拟)【经典传承】红色经典,一般是指围绕革命历史创作,具有持久生命力,鼓舞人心的优秀作品,如《红岩》《红星照耀中国》等。红色经典之所以美,不仅是因为它是通常意义上的经典著作,更因为它蕴含着永不褪色的理想主义光彩和英雄主义的浩然正气。
请你阅读下面《红岩》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楼八室门口,守着几个特务,刺刀在朝阳中闪着凶光,连放风的时刻,也不让人接近那件囚禁着昏厥中的重伤者的牢房。
……
昏黄的狱灯,照见A目光闪闪脸,他从昏厥中醒来以后,就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力量,这力量正团结着集中营里的战友。虽然这力量是看不见的,然而确实存在,从那些病弱的战友的脸上,从毫无怨言地承受任何考验的斑斑伤痕中,从显示每一个人的意志与决心的合唱里,都可以感受到这无形的,但是百折不挠的东西。
(1)选段中的A是 。
(2)文段中的力量是指什么?
4.(2022 雁塔区校级模拟)名著阅读。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____,是徐伯荪的学生。
(1)选段中的“他”是谁?
(2)造成“他”悲惨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2022 莲湖区二模)名著阅读。
(祥子)已经坐起来,又急忙的躺下去,好像老程看着他呢!心中跳了起来。不,不能当贼,不能!刚才为自己脱干净,没去作到曹先生所嘱咐的,已经对不起人;怎能再去偷他呢?不能去!穷死,不偷!
怎知道别人不去偷呢?那个 A拿走些东西又有谁知道呢?他又坐了起来。远处有个狗叫了几声。他又躺下去。还是不能去,别人去偷,偷吧,自己的良心无愧。自己穷到这样,不能再教心上多个黑点儿!
(1)本段文字节选自老舍的《骆驼祥子》,选文中的A处的人物是 。
(2)上面两段文字体现了祥子 的形象。
6.(2021 陕西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时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前进。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文段中的“桥”是什么桥?红军取得这场战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7.(2021 碑林区校级模拟)走进文学名著的世界里,我们可以跟着书本中的人物体验丰富的人生经历,也可以比较勾连,思考不同的人性特点。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假如你是一名年轻的革命战士,上级要派你去送一份非常重要的机密文件,你可以邀请下面文学形象中的一位组队前往。接到任务后,你会选择哪个文学形象组队?请结合该文学形象的经历和性格,简述你邀请他的理由。
A.林冲(《水浒传》)
B.简 爱(《简 爱》)
C.尼摩(《海底两万里》)
D.保尔 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8.(2021 碑林区校级模拟)走进文学名著的世界里,我们可以跟着书本中的人物体验丰富的人生经历,也可以比较勾连,思考不同的人性特点。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狂热”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解释是:一时激起的极度热情(多含贬义)。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说周恩来是个“狂热”分子;而在《儒林外史》中,范进、周进也表现出狂热的一面。两者的“狂热”相同吗?请结合原著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9.(2020 福建)名著阅读。
填空题。
为了民族未来,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辛,创下了① 的壮举(《红星照耀中国》);为了取得真经,唐僧师徒一路降妖除魔,途经火焰山时,和铁扇公主、牛魔王斗智斗勇,留下了 ② 的故事(《西游记》);为了保持独立的人格和自尊,简 爱对罗切斯特发出了经典的爱情宣言:③ (请用一句话概括)(《简 爱》)。
10.(2020 渭滨区一模)名著阅读。
《儒林外史》这部讽刺小说,是清代小说家① 的著作,它通过描绘士林的“群丑图”,展示② 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与这部著作同属讽刺小说的一部外国名作是乔纳森 斯威夫特的③《 》。
11.(2021 渭滨区模拟)名著阅读。
我的任务极为艰巨,但既然我十分坚决,——我的表哥表姐又终于看出我是真心实意、不可改变地定要把财产均分,——而且他们自己心里也一定觉得这种打算是公正的;更何况他们也一定本能地意识到,如果处在我的地位,他们也会照样地像我这样做,——所以他们终于勉强让步到同意把这件事拿出来仲裁。所选的仲裁人是奥立佛先生,还有一位能干的律师,他们都同意我的意见,我终于贯彻了自己的主张。
选段中的“我”是 ,“我终于贯彻了自己的主张”具体指的是 。
12.(2021 凤翔县一模)名著阅读。
我一路都在反抗,这是我从来没有过的,可这一来就大大加重了贝茜和艾博特小姐对我的恶感。我确实有点儿难以自制,或者如法国人所说,失常了。我意识到,因为一时的反抗,会不得不遭受古怪离奇的惩罚。于是,像其他造反的奴隶一样,我横下一条心,决计不顾一切了。
语段中的“我”是谁?在“我”反抗之前发生了什么事?
13.(2021 汉中模拟)名著阅读。
《儒林外史》第三回的篇目为“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篇目里的周学道是谁?他选拔的“真才”又是谁?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这两人的共同之处。
14.(2020 莲湖区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他开始先是祝贺我获得自由,并说,自认在这件事上也有一份功劳。接下来他说,如果不是朝廷处在当前这个份儿上,我恐怕也不会如此快地获得自由。他说,对外国人来说,我们显得繁荣昌盛,其实正有两大危机压在头上,一是国内的激烈党争,一是外国强敌入侵的危险。
(1)这段文字选自英国作家 的《格列佛游记》。
(2)选段中,“我”目前所在的利立浦特小人国面临“外国强敌人侵的危险”,而该国与临近的不来夫斯古帝国发生战争的起因是什么?请概括。
15.(2020 扶风县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个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文段中的“他”是 。
(2)他对“我”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请你再列举出一件具体事例: 。
16.(2020 渭滨区模拟)名著阅读。
红军胜利地冲破了第一道碉堡防线之后,就开始了到西方和到北方的为期一年的行军。这种丰富多彩而带有许多故事的远征,在这里只能用最简单的纲要形式来述说。共产党现正在编著关于远征的集体记载,从参加了远征的百余个作家那里收集稿子,现在合计已经超过了五十万字了,但仍然是不完全的。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语段中所提到的“远征”是指 。
(2)结合作品内容,请简要谈谈红军为什么会踏上这次“远征”?
17.(2020 凤翔县模拟)名著阅读。
为了悼念被杀的战友A,牢房里的一切活动和歌声都停止了。签子门边,像朵朵乌云似的密布着无数张愤怒的面孔,正目送着派去和敌人谈判的代表。
他们边走边想着老大哥在临走前的嘱托:“许云峰同志说一定要坚持条件,公开追悼A,打下敌人的气焰,改变敌我力量的对比,从根本上摧毁敌人的迫害和虐待!有全体战友的支持,提出的条件决不能让步。”想着这些话,他们挺身走进了猩猩的办公室。
上属语段选自《红岩》,语段中的“A”指的是 。他们最终采取了 的方式使敌人屈服,为战友举行追悼会。
18.(2020 莲湖区模拟)名著阅读。
在《朝花夕拾》中的《 》一文中,鲁迅先生首先回击了“现代评论派”对自己“仇猫”的诬蔑,揭露了他们卑劣的手段;然后说明自己“仇猫”的直接原因,刻画出猫的主要特征;再以童年的追叙,交代了“仇猫”的间接原因;最后批判“中庸之道”,指出它的实质是纵恶养奸。作者表面上写讨厌猫,实际上是鞭挞了与猫具有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一些所谓的“ ”和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19.(2022 碑林区校级四模)名著导读。
约莫离城沿江上也走了五七里路,前面望见尽是滔滔一派一大江,却无了旱路。晁盖看见,只叫得苦。那黑大汉方叫道:“不要慌!且把哥哥背来庙里!”众人都到来看时,靠江边一所大庙。两扇门紧紧地闭着。黑大汉两斧砍开,便抢入来。晁盖众人看时,两边都是老桧苍松,林木遮映,前面排额上,四个金书大字,写道:“白龙神庙”。
上面语段选自《水浒》,其中提到的黑大汉是 (填写人物名称),救宋江之前,宋江被直押赴死囚牢的原因是
20.(2021 富平县二模)名著阅读。
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挡着一个锦皮袋。
金圣叹评价武松“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请你结合语段和小说内容简要评价武松的形象。
三年陕西中考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之名著阅读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名著阅读(共20小题)
1.(2022 凤翔县二模)阅读《朝花夕拾》节选,回答后面的问题。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别人都露出笑容,而“我”为何却不高兴?
【考点】《朝花夕拾》;名著综合.
【分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解答】本题考查名著情节。根据原著内容可知,“我”不高兴是因为父亲让“我”背书,令“我”看五猖会的兴致全无。
答案:
“我”不高兴是因为父亲让“我”背书,令“我”看五猖会的兴致全无。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2.(2019 海南)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按要求答题。
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挡着一个锦皮袋。
﹣﹣节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1)请结合选文情节,将《水浒传》第二十三回的回目补充完整。
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客, 景阳冈武松打虎 。
(2)下列对《水浒传》中人物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C
A.鲁达谦逊深沉,是《水浒传》中难以捉摸的人物。
B.林冲足智多谋,是《水浒传》中不可多得的智者。
C.李逵性情急躁,是《水浒传》中有勇无谋的典型。
D.吴用桀骜不驯,是《水浒传》中鲁莽刚烈的代表。
【考点】名著综合.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
【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概括。《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小说塑造了武松打虎的英雄形象,选文的内容就是武松在景阳冈打虎的过程。所以根据“横海郡柴进留客”的形式,可以补全回目为,“景阳冈武松打虎”。
(2)本题考查名著《骆驼祥子》人物形象的把握。施耐庵的《水浒传》写了其他各色人物,选项中足智多谋的智者应该是吴用所以排除B,谦虚深沉的人物不是鲁达所以排除A,而桀骜不驯的鲁莽刚烈的代表应该是鲁达,所以排除D,故选C。
答案:
(1)景阳冈武松打虎;
(2)C。
【点评】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与名著阅读配合起来进行。
3.(2022 西安模拟)【经典传承】红色经典,一般是指围绕革命历史创作,具有持久生命力,鼓舞人心的优秀作品,如《红岩》《红星照耀中国》等。红色经典之所以美,不仅是因为它是通常意义上的经典著作,更因为它蕴含着永不褪色的理想主义光彩和英雄主义的浩然正气。
请你阅读下面《红岩》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楼八室门口,守着几个特务,刺刀在朝阳中闪着凶光,连放风的时刻,也不让人接近那件囚禁着昏厥中的重伤者的牢房。
……
昏黄的狱灯,照见A目光闪闪脸,他从昏厥中醒来以后,就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力量,这力量正团结着集中营里的战友。虽然这力量是看不见的,然而确实存在,从那些病弱的战友的脸上,从毫无怨言地承受任何考验的斑斑伤痕中,从显示每一个人的意志与决心的合唱里,都可以感受到这无形的,但是百折不挠的东西。
(1)选段中的A是 许云峰 。
(2)文段中的力量是指什么?
【考点】名著综合.
【分析】《红岩》是现代作家罗广斌、杨益言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61年12月首版。《红岩》描写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着重表现以齐晓轩、许云峰、江雪琴等共产党人在狱中所进行的英勇战斗,虽然最后惨遭屠杀,但却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人物的识记能力。文段出自“江姐受刑”这一情节,选段中的A是许云峰。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能力。根据“他从昏厥中醒来以后,就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力量,这力量正团结着集中营里的战友”“从显示每一个人的意志与决心的合唱里,都可以感受到这无形的,但是百折不挠的东西”可知,文段中的力量是指什么是指心中的信念,更是指爱国、团结、奋斗、奉献的“红岩精神”。
答案:
(1)许云峰
(2)是指心中的信念,是指爱国、团结、奋斗、奉献的“红岩精神”。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对重点的人物及其情节进行重点记忆。
4.(2022 雁塔区校级模拟)名著阅读。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____,是徐伯荪的学生。
(1)选段中的“他”是谁?
(2)造成“他”悲惨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考点】名著综合;《朝花夕拾》.
【分析】《朝花夕拾》以记事为主,前七篇反映作者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作品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把握。根据“是徐伯荪的学生”可知,“他”是范爱农。
(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范爱农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为人孤傲,正直爱国,倔强耿介,愤世嫉俗,认真负责,不能容于当时的社会。造成他悲剧得出原因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不彻底,封建势力的反扑。
答案:
(1)范爱农
(2)①封建势力复辟的罪恶;②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5.(2022 莲湖区二模)名著阅读。
(祥子)已经坐起来,又急忙的躺下去,好像老程看着他呢!心中跳了起来。不,不能当贼,不能!刚才为自己脱干净,没去作到曹先生所嘱咐的,已经对不起人;怎能再去偷他呢?不能去!穷死,不偷!
怎知道别人不去偷呢?那个 A拿走些东西又有谁知道呢?他又坐了起来。远处有个狗叫了几声。他又躺下去。还是不能去,别人去偷,偷吧,自己的良心无愧。自己穷到这样,不能再教心上多个黑点儿!
(1)本段文字节选自老舍的《骆驼祥子》,选文中的A处的人物是 孙侦探 。
(2)上面两段文字体现了祥子 正直善良、自尊自爱 的形象。
【考点】名著综合;《骆驼祥子》.
【分析】《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
【解答】(1)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与情节的识记。选文中的A处的人物是孙侦探。在《骆驼祥子》中孙侦探是个奸诈、阴险的人,不仅威逼祥子交出了辛苦挣的买车钱,还威逼祥子突破人生底线,说出曹先生的事。
(2)本题考查对名著重点情节人物的分析。这部分文字,主要写了祥子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写祥子想偷曹先生家的东西,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又没偷,表现了他善良正直、有良心、自尊自爱的品质。
答案:
(1)孙侦探
(2)正直善良、自尊自爱
【点评】对于考试范围中提到的中外名著,一定要多读、熟读。对于书中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某个人物的经典故事,作品的思想意义等一定要了然于心。可以用表格或画图的形式把书的故事脉络理顺,帮助理解。
6.(2021 陕西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时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前进。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文段中的“桥”是什么桥?红军取得这场战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考点】名著综合.
【分析】《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的第一手资料,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志丹、贺龙、彭德怀等以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 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毛泽东和周恩来是作者埃德加 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掌握能力。根据“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和“抓住了铁索”分析,此处情节是“飞夺泸定桥”。故“桥”是:泸定桥。分析红军取得这场战斗胜利的原因时,要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分析。主观原因结合“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前进”分析,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敢冲锋的勇气和视死如归的心。联系原著内容“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分析,是红军准确判断出蒋介石的战略企图,并以超强的行军速度、战斗力,调动和打乱了国民党军在大渡河沿岸的兵力部署。联系原著“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分析客观原因:敌军自以为能守住桥,不舍得炸桥。
答案:
泸定桥。敌军自以为能守住桥,不舍得炸桥;红军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击溃了敌军的战斗意志。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对重点的人物及其情节进行重点记忆。
7.(2021 碑林区校级模拟)走进文学名著的世界里,我们可以跟着书本中的人物体验丰富的人生经历,也可以比较勾连,思考不同的人性特点。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假如你是一名年轻的革命战士,上级要派你去送一份非常重要的机密文件,你可以邀请下面文学形象中的一位组队前往。接到任务后,你会选择哪个文学形象组队?请结合该文学形象的经历和性格,简述你邀请他的理由。
A.林冲(《水浒传》)
B.简 爱(《简 爱》)
C.尼摩(《海底两万里》)
D.保尔 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考点】名著综合.
【分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鉴赏。首先明确和谁组队。然后结合人物性格特点分析能够完成任务的原因。
【解答】A.林冲:性格隐忍、耿直,对朋友讲义气,如在东京,任八十万禁军教头之时,替酒生李小二脱免官司。发配沧州,林冲往市井买酒之前,很小心地“将草屋里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信步投东而当他回到草屋时,发现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他寻思道:“怎地好?”把花枪、葫芦放在雪地里,又怕火盆内有火炭引起火来,他“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放心。生动地凸现出林冲个性中精细、谨慎的一面。火烧山神庙,雪夜上梁山后,他变得更是敢爱敢恨,火并王伦,反抗朝廷,直率、坚强、耿直、骄傲。
B.简 爱是一个性格坚强、朴实、刚柔并济、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她蔑视权贵的骄横,嘲笑他们的愚笨,显示出自立自强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她有顽强的生命力,从不向命运低头,是一个热情奔放,敢作敢为,敢爱敢恨的人。
C.尼摩:无比勇敢,有智慧,有魄力,果断。他根据自己的设计建造了潜水艇,潜航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他善良,不同意伤害善良无害的长须鲸。当海面上出现残酷的大头鲸向长须鲸进攻时,尼摩船长决定援救长须鲸诺第留斯号用它那钢制的冲角,直穿大头鲸。经过一场恶斗,海上满浮着大头鲸的尸体。穿过南极点后,潜艇又历经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险情,都是尼摩船长以惊人的冷静和毅力带领船员战胜了困难。
D.保尔柯察金:他勇于献身,努力工作;他酷爱学习,如饥似渴;他嫉恶如仇,爱恨分明;他不畏艰难,挑战病魔;他永不言败想,顽强生活。无论是在在残酷的革命战争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保尔都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主义色彩和英雄主义的格调,他顽强、执着、刻苦、奉献、勇敢、积极奋进。
答案:
示例一:我选《水浒传》中的林冲。因为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他武艺高强,在山神庙,先用花枪刺倒了差拨,又刺杀了富安,最后杀了陆虞候;他心思缜密,两个和尚带头领去攻打曾头市时,林冲劝晁盖有诈,晁盖不听,结果中箭而死;他重情重义,林冲火并王伦,把晁盖推向梁山泊首领之位,后随宋江南征北战,从未折损过梁山的威风。和这样一位有勇有谋的水浒英雄组队,即使有突发情况出现,也定能化险为夷,顺利完成任务。
示例二:我选简 爱,因为她是一个性格坚强、朴实、刚柔并济、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和她在路上,如果遇到困难或者难题,她坚强,独立的性格肯定会感染我,他刚柔并济的性格很容易应付外在敌人和危险。
示例三:我选《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因为他勇敢坚毅,镇定沉着,富有正义感,有着超人的智慧和创造性。他自己设计和制造了“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并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战争;他智斗鲨鱼救采珠人,击退土著人的袭击,在冰山封路时成功突围。和这样一位斗争经验丰富的战斗义士组队,即使有突发情况出现,也定能化险为夷,顺利完成任务。
示例四:我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 柯察金。因为保尔是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他有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为了革命英勇作战,离开战场后投入国家建设中,又是忘我地工作;他有钢铁般的意志,乐观豁达,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在病榻上写出伟大的作品《暴风雨所诞生的》。和这样一位斗争经验丰富的钢铁战士组队,即使有突发情况出现,也定能化险为夷,顺利完成任务。
【点评】名著阅读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与文学常识配合起来进行。
8.(2021 碑林区校级模拟)走进文学名著的世界里,我们可以跟着书本中的人物体验丰富的人生经历,也可以比较勾连,思考不同的人性特点。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狂热”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解释是:一时激起的极度热情(多含贬义)。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说周恩来是个“狂热”分子;而在《儒林外史》中,范进、周进也表现出狂热的一面。两者的“狂热”相同吗?请结合原著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考点】名著综合.
【分析】《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 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解答】本题考查了解名著内容和个性表达能力。《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说周恩来“是一个大官僚家庭的儿子,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他“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这个红军的故事和参加创建红军的一个人的故事中”。所以周恩来的狂热是对祖国人民的爱。《儒林外史》中,范进热衷科举,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全耗在科举上,把中举取得功名利禄当做唯一的奋斗目标,几十年屡试不第也不愿从事劳动养家糊口,一旦中举就喜极而疯。周进应考至六十岁,仍是童生,只好以教书糊口。当他进省城路过贡院的时候,他多年的心结却又被触动了。“见两块号板摆的整整齐齐,不觉眼里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几个商人帮助周进捐了个监生。不久,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竟考中了举人。过了几年,他又中了进士,升为御史,被指派为广东学道。在广州,周进发现了范进。为了照顾这个54岁的老童生,于是将范进取为秀才。范进和周进是一心追求功名利禄,对科举成名的狂热。
答案:
周恩来和范进、周进的“狂热”是完全不同的。周恩来背弃自己出生的阶级,背弃中国从古代延续下来的中庸哲学,他那对祖国和人民的炽热的爱,那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那无私的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和为祖国、人民谋幸福的精神,是一种对革命事业的“狂热”。这是斯诺对他的高度赞美和深深崇敬。而范进、周进的狂热是对科举成名的畸形追求,他们热衷功名,迷信科举,丧失尊严,丧失自我。范进用大半辈子时间参加科举考试,直至54岁中举,喜极而疯;周进进学无望,随姐夫去省城做生意,路过贡院,受刺激过度,头撞号板。这些事件都展现了他们对科举考试的狂热和对名利的追逐。
【点评】阅读名著,要记住作者姓名、生活年代等文学常识,还要记住情节,深入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关注人物的语言、行动,积极探究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认识名著写作上的特点。
9.(2020 福建)名著阅读。
填空题。
为了民族未来,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辛,创下了① 长征 的壮举(《红星照耀中国》);为了取得真经,唐僧师徒一路降妖除魔,途经火焰山时,和铁扇公主、牛魔王斗智斗勇,留下了 ② 三调芭蕉扇 的故事(《西游记》);为了保持独立的人格和自尊,简 爱对罗切斯特发出了经典的爱情宣言:③ 每个人精神和人格都是平等的 (请用一句话概括)(《简 爱》)。
【考点】名著综合.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①《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 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品真实记录了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许多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②《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一路降妖除魔,途经火焰山时,和铁扇公主、牛魔王斗智斗勇,留下了三调芭蕉扇的故事。③《简 爱》中简 爱对罗切斯特发出了经典的爱情宣言是:每个人精神和人格都是平等的。
【解答】答案:
①长征 ②三调芭蕉扇 ③每个人精神和人格都是平等的(或:我们是平等的;我和你的灵魂是一样的;我和你有完全一样的一颗心……)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0.(2020 渭滨区一模)名著阅读。
《儒林外史》这部讽刺小说,是清代小说家① 吴敬梓 的著作,它通过描绘士林的“群丑图”,展示② 科举制度 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与这部著作同属讽刺小说的一部外国名作是乔纳森 斯威夫特的③《 格列佛游记 》。
【考点】名著综合.
【分析】《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地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这部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解答】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把握。《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展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与这部著作同属讽刺小说的一部外国名作是乔纳森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答案:
①吴敬梓;②科举制度(或功名利禄);③《格列佛游记》
【点评】本题考查一部名著,考点包括基础知识和名著内容,难度不大,只要学生对于《儒林外史》的基础知识、故事情节及小说主题有基本的把握,即可顺利答题。
11.(2021 渭滨区模拟)名著阅读。
我的任务极为艰巨,但既然我十分坚决,——我的表哥表姐又终于看出我是真心实意、不可改变地定要把财产均分,——而且他们自己心里也一定觉得这种打算是公正的;更何况他们也一定本能地意识到,如果处在我的地位,他们也会照样地像我这样做,——所以他们终于勉强让步到同意把这件事拿出来仲裁。所选的仲裁人是奥立佛先生,还有一位能干的律师,他们都同意我的意见,我终于贯彻了自己的主张。
选段中的“我”是 简 爱 ,“我终于贯彻了自己的主张”具体指的是 把叔父留给她的遗产平均分给四个人 。
【考点】名著综合.
【分析】《简 爱》讲述了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解答】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及内容的识记。通过“我的表哥表姐又终于看出我是真心实意、不可改变地定要把财产均分”“所选的仲裁人是奥立佛先生”可知,文段选自《简 爱》,选段中的“我”就是简 爱。通过“我的表哥表姐又终于看出我是真心实意、不可改变地定要把财产均分”可知,“我终于贯彻了自己的主张”具体指的是把叔父留给她的遗产平均分配。
答案:
①简 爱 ②把叔父留给她的遗产平均分配。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人物及故事,还要有深入的理解,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常读常新。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2.(2021 凤翔县一模)名著阅读。
我一路都在反抗,这是我从来没有过的,可这一来就大大加重了贝茜和艾博特小姐对我的恶感。我确实有点儿难以自制,或者如法国人所说,失常了。我意识到,因为一时的反抗,会不得不遭受古怪离奇的惩罚。于是,像其他造反的奴隶一样,我横下一条心,决计不顾一切了。
语段中的“我”是谁?在“我”反抗之前发生了什么事?
【考点】名著综合.
【分析】《简 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 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念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是女主人公的两个基本动机,简 爱对自己的命运、价值、地位的思考和努力把握,对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的认识,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的追求。
【解答】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掌握。结合“我一路都在反抗,这是我从来没有过的”可知,“我”是简 爱。由原著内容可知,在“我”反抗之前,“我”和骄横的表哥发生冲突,舅妈偏袒儿子,要将“我”关进红房子。
答案:
“我”是简 爱,“我”和骄横的表哥发生冲突,舅妈偏袒儿子,要将“我”关进红房子。
【点评】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13.(2021 汉中模拟)名著阅读。
《儒林外史》第三回的篇目为“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篇目里的周学道是谁?他选拔的“真才”又是谁?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这两人的共同之处。
【考点】名著综合.
【分析】《儒林外史》是清代现实主义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长篇章回小说,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作者以写实主义描绘了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批判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和礼教的虚伪;一方面歌颂少数人物坚持自我、守护人性,以此寄寓作者的理想。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能力。篇目里的周学道周进。他选拔的“真才”又是范进。
两人都是人生的暮年才得中,周进六十多岁中了秀才,范进五十四岁中了秀才。两人除了八股文,一无长处。他们都因八股文走上了仕途,周进做了广东学道,范进最后官至山东学道,从社会的最底层挤进了统治阶层。周进大闹贡院,范进中举后发疯,两个被封建制度扭曲的灵魂让人心酸。
答案:
周进。 范进。 他们都是出身贫寒,暮年得第;都是除了八股之外,一无所知、一无所能的人;他们都是利用八股这块敲门砖敲开了仕途的大门,终于从社会的底层挤进了统治者的行列;两个扭曲灵魂的失态发疯同样让人心酸。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对重点的人物及其情节进行重点记忆。
14.(2020 莲湖区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他开始先是祝贺我获得自由,并说,自认在这件事上也有一份功劳。接下来他说,如果不是朝廷处在当前这个份儿上,我恐怕也不会如此快地获得自由。他说,对外国人来说,我们显得繁荣昌盛,其实正有两大危机压在头上,一是国内的激烈党争,一是外国强敌入侵的危险。
(1)这段文字选自英国作家 乔纳森 斯威夫特 的《格列佛游记》。
(2)选段中,“我”目前所在的利立浦特小人国面临“外国强敌人侵的危险”,而该国与临近的不来夫斯古帝国发生战争的起因是什么?请概括。
【考点】名著综合.
【分析】《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乔纳森 斯威夫特(又译为江奈生 斯威夫特)创作的一部长篇游记体讽刺小说,首次出版于1726年。作品以里梅尔 格列佛(又译为莱缪尔 格列佛)船长的口气叙述周游四国的经历。通过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罗卜丁奈格、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还以较为完美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念,作者用了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的幻想写出了荒诞而离奇的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英国议会中毫无意义的党派斗争,统治集团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图,对殖民战争的残酷暴戾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歌颂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统治者的英勇斗争。
【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作家作品的把握。根据语段内容,明确出自乔纳森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2)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的把握。利里浦特国和不来夫斯古帝国这两个小人国之间发生战争的起因是:利里浦特国因吃鸡蛋要从哪敲破引发多次内乱,不来夫斯古帝国一直煽动和庇护大端派,导致两国血战。
答案:
(1)乔纳森 斯威夫特
(2)利里浦特国因吃鸡蛋要从哪敲破引发多次内乱,不来夫斯古帝国一直煽动和庇护大端派,导致两国血战。
【点评】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15.(2020 扶风县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个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文段中的“他”是 藤野先生 。
(2)他对“我”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请你再列举出一件具体事例: 帮“我”改讲义 。
【考点】名著综合.
【分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的掌握。这两个段落,选自《藤野先生》,“他”即藤野先生。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掌握。藤野先生对“我”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主要体现在检查订正“我”的讲义、纠正“我”画的解剖图两件事上。
答案:
(1)藤野先生
(2)检查并订正“我”的讲义(纠正“我”画的解剖图)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6.(2020 渭滨区模拟)名著阅读。
红军胜利地冲破了第一道碉堡防线之后,就开始了到西方和到北方的为期一年的行军。这种丰富多彩而带有许多故事的远征,在这里只能用最简单的纲要形式来述说。共产党现正在编著关于远征的集体记载,从参加了远征的百余个作家那里收集稿子,现在合计已经超过了五十万字了,但仍然是不完全的。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西行漫记 》,语段中所提到的“远征”是指 长征 。
(2)结合作品内容,请简要谈谈红军为什么会踏上这次“远征”?
【考点】名著综合.
【分析】《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 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等是书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的识记。由“红军”等关键词可知文段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埃德加 斯诺,当时为了能够在国统出版,曾易名为《西行漫记》。语段中提到的“远征”即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结合“他们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可概括出第一个原因是向抗日前线进军;结合“进军到战略要地西北去,无疑是他们大转移的第二个基本原因”可概括出第二个原因是进军到战略要地西北去。
答案:
(1)西行漫记 长征
(2)①向抗日前线进军;②进军到战略要地西北去。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7.(2020 凤翔县模拟)名著阅读。
为了悼念被杀的战友A,牢房里的一切活动和歌声都停止了。签子门边,像朵朵乌云似的密布着无数张愤怒的面孔,正目送着派去和敌人谈判的代表。
他们边走边想着老大哥在临走前的嘱托:“许云峰同志说一定要坚持条件,公开追悼A,打下敌人的气焰,改变敌我力量的对比,从根本上摧毁敌人的迫害和虐待!有全体战友的支持,提出的条件决不能让步。”想着这些话,他们挺身走进了猩猩的办公室。
上属语段选自《红岩》,语段中的“A”指的是 龙光华 。他们最终采取了 绝食 的方式使敌人屈服,为战友举行追悼会。
【考点】名著综合.
【分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的能力,结合名著知识回答。《红岩》讲述了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共产党员在渣滓洞和白公馆中,敌人为了得到口供,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一败涂地。塑造了江姐、许云峰等英雄。
【解答】龙光华回到监狱,每个人都轮流照顾他,他在昏迷不醒时,表达了对党的热爱。龙光华被特务打死。余新江、刘思扬代表全监狱的人找监狱所长谈判,要求礼葬龙光华,举行追悼会,遇到重病号一律送医院治疗、改善监狱里的生活待遇等。监狱所长不同意,全监狱里的人绝食抗议。最后敌人被迫同意要求。
答案:
龙光华;绝食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名著的时代背景是我们理解名著主题与内容的钥匙。一部伟大的文学名著因其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真实状况,描述了生活在其中的各类人群的状态,得到了读者的共鸣,以文学的手段解释了一个社会的矛盾和变迁,以及一种文学美感征服了世界。
18.(2020 莲湖区模拟)名著阅读。
在《朝花夕拾》中的《 狗 猫 鼠 》一文中,鲁迅先生首先回击了“现代评论派”对自己“仇猫”的诬蔑,揭露了他们卑劣的手段;然后说明自己“仇猫”的直接原因,刻画出猫的主要特征;再以童年的追叙,交代了“仇猫”的间接原因;最后批判“中庸之道”,指出它的实质是纵恶养奸。作者表面上写讨厌猫,实际上是鞭挞了与猫具有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一些所谓的“ 正人君子 ”和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考点】名著综合.
【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解答】答案:
狗 猫 鼠 正人君子
【点评】考试范围中提到的中外名著,一定要熟读。对于文中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某个人物的经典故事、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一定要了然于心。可以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故事脉络,帮助理解记忆。
19.(2022 碑林区校级四模)名著导读。
约莫离城沿江上也走了五七里路,前面望见尽是滔滔一派一大江,却无了旱路。晁盖看见,只叫得苦。那黑大汉方叫道:“不要慌!且把哥哥背来庙里!”众人都到来看时,靠江边一所大庙。两扇门紧紧地闭着。黑大汉两斧砍开,便抢入来。晁盖众人看时,两边都是老桧苍松,林木遮映,前面排额上,四个金书大字,写道:“白龙神庙”。
上面语段选自《水浒》,其中提到的黑大汉是 李逵 (填写人物名称),救宋江之前,宋江被直押赴死囚牢的原因是 酒后在浔阳江楼上题诗,被黄文炳举报,认为是反诗。
【考点】名著情节;《水浒传》.
【分析】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对名著情节的考查,或给出一个人物,要求写出与其相关的情节;或给出一段人物缺失的情节,要求学生指明情节中的人物;或直接给出一个情节,要求学生指明出自哪部名著,并对其中的人物或主旨进行分析。根据平时积累,依据题目要求作答即可。
【解答】选文出自《水浒传》,写的是梁山众好汉劫法场救宋江的情节。宋江刺配江州,在浔阳楼喝完酒之后写了一首词,被黄文炳举报,认为是反诗,因此,宋江被判死刑,投入大牢。
答案:
李逵(或黑旋风李逵)
酒后在浔阳江楼上题诗,被黄文炳举报,认为是反诗。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20.(2021 富平县二模)名著阅读。
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挡着一个锦皮袋。
金圣叹评价武松“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请你结合语段和小说内容简要评价武松的形象。
【考点】名著人物;《水浒传》.
【分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根据平时积累,依据题目要求,结合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等情节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答案:
示例:武松是个力、勇、智的结合典型。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是武力的优胜;血溅鸳鸯楼是勇的象征;醉打蒋门神,化身为行者是智慧的体现。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考点卡片
1.名著人物
对名著人物性格的考查,一般是给出名著中有关某一人物的某一情节,然后要求学生分析其性格。作答此类题目时,需根据人物在材料中的表现,说过什么话,做了什么事,有什么样的心理等,然后结合自己的情感体悟用适当的词语概括其性格即可。
2.名著情节
【知识点讲解】
对名著情节的考查,或给出一个人物,要求写出与其相关的情节;或给出一段人物缺失的情节,要求学生指明情节中的人物;或直接给出一个情节,要求学生指明出自哪部名著,并对其中的人物或主旨进行分析。
【规律总结】
现在对于名著的考查越来越细致,常常是根据名著中很细小的一个情节来设题,这就要求学生打消那种平常不阅读,考试时临时抱佛脚的想法。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对中考考试范围内的名著要通读,细读,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把名著中出现的人物和与其相关的情节整理成大纲的形式,这样才能保证名著考查类题目不失分。
3.名著综合
【课标要求】
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考点详解】
主要考查对中外名著的理解。包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相关的情节(事件)等。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名著阅读量;对名著有总体的把握能力。
【方法技巧】
对于考试范围中提到的中外名著,一定要读,要熟读。对于书中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某个人物的经典故事,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一定要了然于心。可以用表格或画图的形式把书的故事脉络理顺,帮助理解。
4.《朝花夕拾》
1
5.《骆驼祥子》
1
6.《水浒传》
1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