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第四单元练习卷
一.试题(共10小题)
1.下面四副对联写的各是哪位文学家( )。
①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②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③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④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A.诸葛亮 文天祥 司马迁 蒲松龄
B.杜甫 司马迁 屈 原 吴承恩
C.杜 甫 文天祥 屈 原 蒲松龄
D.李白 文天祥 司马迁 蒲松龄
2.阅读小说时,下列做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梳理小说的人物关系
B.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C.关注小说的环境描写
D.由开始部分的主要人物展开想象,猜测故事的结局
3.请别人支持我们做一件事情时,需要注意什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貌诚恳地说明意图,交流时设想被请求人可能的担心,想办法打消他们的疑虑。
B.说出自己的设想后,如果对方不支持你的想法,就应该知难而退。
C.先说出自己的想法,再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尤其是所做事情的目的,以及可能带来的好处。
D.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采用恰当的方式应对。
4.说服妈妈,让她同意你在家里养一只小狗,下列说服方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妈妈,我想养一只小狗,您不在家的时候,它会陪伴我,我就不寂寞了。
B.妈妈,给小狗喂食、洗澡可以增强我的责任心。
C.妈妈,我要给小狗买狗食,建狗舍,购衣服,把它伺候得美美的。
D.妈妈,您不用担心家里卫生的事,我会训练它到固定的地方大小便。
5.判断下列省略号的作用,把序号填入横线上。
A.表示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B.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C.表示语音的跳跃。
D.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E.表示引文的省略。
①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②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
③“还好,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④“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⑤母亲轻轻地哼着:“月儿明,风儿静,树叶遮窗棂啊……”
6.完成填空。
(1)落红不是无情物, 。
(2) ,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造物无言却有情, 。
(4)唯有 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 起来,中国才有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星星点灯
星星是个盲人,她的名字是小时候被人送到儿童福利院时院长给起的。院长充满怜悯地说:“这孩子眼睛失明了,名字上该给她点儿亮光,就叫‘星星’吧。”
星星长大后进了盲人福利工厂工作,之后在一条小巷里有了自己的住房。这条小巷一到晚上就黑咕隆咚的。小巷没有路灯。这和星星无关,反正她看不见。小巷的路坑坑洼洼,谁走过都会骂娘。星星起初也有些窝火。盲人就靠一双脚在世界上摸索,路的好坏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后来,星星不生气了,她发觉路的高低不平能帮助她记忆,比如说家门口有个坑,她一走到这里就知道到家了。
星星从小就有一个愿望,希望有朝一日能把眼睛治好。工作以后,她就开始攒钱。她听人说过,做手术需要很多钱。星星终于攒了一万元,她想该差不多够了,于是就去了医院。然而,医生的诊断却使她万念俱灰:先天眼组织缺损性失明,没法治!命中注定,星星将永远和黑暗为伴。星星恨透了黑暗。
一天,星星和往常一样早早就上床睡觉。到了晚上,她能做的事就是睡在床上,听隔壁人家电视机里传过来的声音,一直听到困乏了睡着为止。突然,她听到与电视节目无关的一声惨叫,像是有人骑车在门口摔了一跤,跟着就是一个女人痛苦的呻吟。星星赶紧起床,打开门问谁摔倒了。女人说:“快教我,我的腿大概断了。”星星就摸到隔壁居委会主任陈大婶家去拍门,还大声呼喊救人。邻居们闻声都出来看,摔伤的女人很快被几个好心人送去了医院。剩下的一些人还站在黑暗里议论纷纷,有人愤愤不平地问陈大婶:“为什么路灯管理所总是不肯到这里来装路灯,就不能让电视台、报社来采访一下吗?”陈大婶解释说:“人家讲了,这小巷不在路灯规划范围内,居民要求装路灯也可以,但需要大家出钱。竖电线杆、拉电线的费用大概要一万元。”此言一出,人们就不再议论,都各自回家去了。
只有星星一人还站着,她突然有了很古怪的想象,小巷变成了一个人,跟她一样没有眼睛。星星就像可怜自己一样地可怜起小巷来,一个已冷却的愿望重新热切起来。
后来,星星拿着一万元钱找到了陈大婶,说由她出资来为小巷装路灯。陈大婶不同意,说这笔钱对一个残疾人来说太不容易了。星星问:“小巷有了路灯是否像人有了眼睛一样就方便了呢?”陈大婶说就是这么个意思吧。星星心满意足地说:“这就对了!”之后,任凭陈大婶再怎么劝,星星也不愿放弃这个决定。
星星的义举也感动了路灯管理所的人,他们很快组织施工,在小巷装好了路灯。亮灯那天,小巷里的人都像过节似的高兴。有人说:“这装灯的钱不该让星星掏,该我们出!”星星也在一片光明里跑出了家门,她依然只能是靠想象,她似乎看到小巷睁着明亮的大眼睛冲着她笑呢。
星星想着想着也甜滋滋地笑了。
(有改动)
(1)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是 。故事的主人公是 。
(2)文章写了星星的哪两个愿望?
(3)文章重点写了星星的
A.第一个愿望及其没有实现的原因。
B.第二个愿望实现的过程。
(4)星星想为小巷装路灯的原因是
A.一天晚上,一个骑车的女人在小巷里摔伤了。星星不想让小巷像自己一样生活在黑暗中。
B.竖电线杆、拉电线的费用大概要一万元,大家不愿出钱。
(5)在装路灯这件事上小巷里其他人的表现与星星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其他人: 星星:
(6)在文中找出一处星星让你感动的句子抄写在下面,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冬日里的暖心一幕
①2017年岁末一个寒冷的冬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战士陈石突发两肺感染性病变,亚急性感染性心肌内膜炎,生命垂危。当地县医院因条件所限,无力救治,尽快转到乌鲁木齐市医院救治会有一线希望。可是两地相距上千公里,用救护车送显然来不及了。时间就是生命,晚一秒就可能会留下遗憾。
②11 月21日12时10分,为了抢救战士陈石的生命,驻乌鲁木齐民航军代处启动了紧急情况预案,向新疆阿克苏机场发出民航转运病人的请求。阿克苏机场立即向CZ6870航班的乘客发出求救广播,说明本次航班需要紧急转运一名病重的解放军战士,要占用九个座位安装担架,并请愿意让出座位、改乘下一班飞机的乘客到值班经理处登记。
③广播刚一停止,感人的一幕出现了:该航班的多名乘客拥到了值班经理处,自愿让出座位。根据相关规定,改签的乘客每人可以得到650元的延误补偿,但九名自愿改签的乘客却坚决不要。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爱心不能用金钱来衡量!解放军为我们守边关,我们为解放军送平安,这是十分光荣的事情。
④为了安排这名病危战士的行程,原定于17:30起飞的飞机推迟到了18:05才起飞。延误半个小时,飞机落地时可能还会因重新等待停机位而耽误时间,然而当机长向地面空管发出请求的时候,乌鲁木齐机场空管回应﹣﹣该航班没有任何限制,准许优先落地。
⑤飞机一落地,陈石就被紧急送往新疆军区总医院。军民合力争取了全力抢救的时间。医生们用了约七个小时,争分夺秒地为陈石成功做了手术,奇迹般地从死神手里夺回了陈石的生命。
⑥陈石醒来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谢谢所有关心我的人,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第三次生命,我会用剩余的生命感恩……”
⑦在广袤新疆的千里边关,延绵不绝的不仅仅是巍巍高山,还有“军对民”的爱和“民对军”的情。在这里,军民一家亲的团结的琴弦,弹奏出和谐动人的旋律,绽放出军民合力营救的生命之花。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遗憾:
②不约而同: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急需用飞机转运战士陈石去乌鲁木齐市医院看病的具体原因是 。
(3)文章第③段“广播刚一停止,感人的一幕出现了”中,“感人的一幕”指什么?请用“ ”在文章中画出来。
(4)根据文章的内容填一填。
自然环境:
主要人物:
主要事件:
(5)文中的“九名乘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结合短文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9.请别人支持我们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本身必须是有意义的。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可以从下面四个话题中任选一个。
(1)说服老师,希望他同意你办一份报纸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①你打算怎么跟老师开口呢?
②如果老师担心你办一份报纸可能会影响学习,你会怎么跟老师说呢?
另外三个话题是:
(2)说服妈妈,让她同意你在家里养一只小狗。
(3)说服同学,在班里设立“生物角”。
(4)说服校长,在学校组织一次义卖活动。
10.写作。
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环境:爸爸的书房外面
人物:内心悔恨、惭愧的李明 带着微笑鼓励的妈妈
要求:①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②把故事写完整,尽可能吸引人。③尝试着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第四单元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0小题)
1.下面四副对联写的各是哪位文学家( )。
①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②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③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④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A.诸葛亮 文天祥 司马迁 蒲松龄
B.杜甫 司马迁 屈 原 吴承恩
C.杜 甫 文天祥 屈 原 蒲松龄
D.李白 文天祥 司马迁 蒲松龄
【解答】①“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意思是:草堂是诗人曾经居住的地方,留给了后人;他所写的诗篇,流传千古。写的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
②“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是写南宋文天祥,联中化用了他的《过零丁洋》中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赞颂的是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
③“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出自西汉司马迁写的《史记 屈原列传》。
④“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先生给蒲松龄故居写过一副著名对联。
故选:C。
2.阅读小说时,下列做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梳理小说的人物关系
B.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C.关注小说的环境描写
D.由开始部分的主要人物展开想象,猜测故事的结局
【解答】结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的学习,A、B、C做法恰当。D.做法不恰当,应由开始部分的故事情节展开想象,猜测故事的结局。
故选:D。
3.请别人支持我们做一件事情时,需要注意什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貌诚恳地说明意图,交流时设想被请求人可能的担心,想办法打消他们的疑虑。
B.说出自己的设想后,如果对方不支持你的想法,就应该知难而退。
C.先说出自己的想法,再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尤其是所做事情的目的,以及可能带来的好处。
D.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采用恰当的方式应对。
【解答】结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的学习与交流可知,A、C、D正确。B.不正确,说出自己的设想后,如果对方不支持你的想法,要采用恰当的方式应对,想办法打消他们的疑虑。
故选:B。
4.说服妈妈,让她同意你在家里养一只小狗,下列说服方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妈妈,我想养一只小狗,您不在家的时候,它会陪伴我,我就不寂寞了。
B.妈妈,给小狗喂食、洗澡可以增强我的责任心。
C.妈妈,我要给小狗买狗食,建狗舍,购衣服,把它伺候得美美的。
D.妈妈,您不用担心家里卫生的事,我会训练它到固定的地方大小便。
【解答】结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的学习与交流可知,要想说服妈妈,让她同意你在家里养一只小狗,下列说服方法A、B、D恰当。C.不恰当,给小狗买狗食,建狗舍,购衣服,把它伺候得美美的没有说出养小狗的作用。
故选:C。
5.判断下列省略号的作用,把序号填入横线上。
A.表示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B.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C.表示语音的跳跃。
D.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E.表示引文的省略。
①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B
②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 A
③“还好,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C
④“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D
⑤母亲轻轻地哼着:“月儿明,风儿静,树叶遮窗棂啊……” E
【解答】①结合句义可知,句中省略号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故选B。
②结合句义可知,句中省略号表示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故选A。
③结合句义可知,句中省略号表示语音的跳跃。故选C。
④结合句义可知,句中省略号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故选D。
⑤结合句义可知,句中省略号表示引文的省略。故选E。
故答案为:
①B;
②A;
③C;
④D;
⑤E。
6.完成填空。
(1)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
(2)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造物无言却有情, 每于寒尽觉春生 。
(4)唯有 民族魂 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 发扬 起来,中国才有 真进步 。
【解答】(1)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2)出自唐代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3)出自清代张维屏的《新雷》。
(4)出自鲁迅的《学界的三魂》。
故答案为:
(1)化作春泥更护花;
(2)此夜曲中闻折柳;
(3)每于寒尽觉春生;
(4)民族魂 发扬 真进步。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星星点灯
星星是个盲人,她的名字是小时候被人送到儿童福利院时院长给起的。院长充满怜悯地说:“这孩子眼睛失明了,名字上该给她点儿亮光,就叫‘星星’吧。”
星星长大后进了盲人福利工厂工作,之后在一条小巷里有了自己的住房。这条小巷一到晚上就黑咕隆咚的。小巷没有路灯。这和星星无关,反正她看不见。小巷的路坑坑洼洼,谁走过都会骂娘。星星起初也有些窝火。盲人就靠一双脚在世界上摸索,路的好坏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后来,星星不生气了,她发觉路的高低不平能帮助她记忆,比如说家门口有个坑,她一走到这里就知道到家了。
星星从小就有一个愿望,希望有朝一日能把眼睛治好。工作以后,她就开始攒钱。她听人说过,做手术需要很多钱。星星终于攒了一万元,她想该差不多够了,于是就去了医院。然而,医生的诊断却使她万念俱灰:先天眼组织缺损性失明,没法治!命中注定,星星将永远和黑暗为伴。星星恨透了黑暗。
一天,星星和往常一样早早就上床睡觉。到了晚上,她能做的事就是睡在床上,听隔壁人家电视机里传过来的声音,一直听到困乏了睡着为止。突然,她听到与电视节目无关的一声惨叫,像是有人骑车在门口摔了一跤,跟着就是一个女人痛苦的呻吟。星星赶紧起床,打开门问谁摔倒了。女人说:“快教我,我的腿大概断了。”星星就摸到隔壁居委会主任陈大婶家去拍门,还大声呼喊救人。邻居们闻声都出来看,摔伤的女人很快被几个好心人送去了医院。剩下的一些人还站在黑暗里议论纷纷,有人愤愤不平地问陈大婶:“为什么路灯管理所总是不肯到这里来装路灯,就不能让电视台、报社来采访一下吗?”陈大婶解释说:“人家讲了,这小巷不在路灯规划范围内,居民要求装路灯也可以,但需要大家出钱。竖电线杆、拉电线的费用大概要一万元。”此言一出,人们就不再议论,都各自回家去了。
只有星星一人还站着,她突然有了很古怪的想象,小巷变成了一个人,跟她一样没有眼睛。星星就像可怜自己一样地可怜起小巷来,一个已冷却的愿望重新热切起来。
后来,星星拿着一万元钱找到了陈大婶,说由她出资来为小巷装路灯。陈大婶不同意,说这笔钱对一个残疾人来说太不容易了。星星问:“小巷有了路灯是否像人有了眼睛一样就方便了呢?”陈大婶说就是这么个意思吧。星星心满意足地说:“这就对了!”之后,任凭陈大婶再怎么劝,星星也不愿放弃这个决定。
星星的义举也感动了路灯管理所的人,他们很快组织施工,在小巷装好了路灯。亮灯那天,小巷里的人都像过节似的高兴。有人说:“这装灯的钱不该让星星掏,该我们出!”星星也在一片光明里跑出了家门,她依然只能是靠想象,她似乎看到小巷睁着明亮的大眼睛冲着她笑呢。
星星想着想着也甜滋滋地笑了。
(有改动)
(1)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是 一条小巷里 。故事的主人公是 盲人星星 。
(2)文章写了星星的哪两个愿望?
第一个愿望:希望有朝一日能把眼睛治好。第二个愿望:出资来为小巷装路灯。
(3)文章重点写了星星的 B
A.第一个愿望及其没有实现的原因。
B.第二个愿望实现的过程。
(4)星星想为小巷装路灯的原因是 A
A.一天晚上,一个骑车的女人在小巷里摔伤了。星星不想让小巷像自己一样生活在黑暗中。
B.竖电线杆、拉电线的费用大概要一万元,大家不愿出钱。
(5)在装路灯这件事上小巷里其他人的表现与星星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其他人: 一听说竖电线杆、拉电线的费用大概要一万元,人们就不再议论,都各自回家去了。 星星: 拿出一万元钱找到了陈大婶,愿意出资来为小巷装路灯。
(6)在文中找出一处星星让你感动的句子抄写在下面,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后来,星星拿着一万元钱找到了陈大婶,说由她出资来为小巷装路灯。陈大婶不同意,说这笔钱对一个残疾人来说太不容易了。星星问:“小巷有了路灯是否像人有了眼睛一样就方便了呢?”陈大婶说就是这么个意思吧。星星心满意足地说:“这就对了!”之后,任凭陈大婶再怎么劝,星星也不愿放弃这个决定。
体会到了星星有一颗善良的心,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
【解答】(1)(2)(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细读全文可知,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是一条小巷里。故事的主人公是盲人星星。文章写了星星的两个愿望,第一个愿望是:希望有朝一日能把眼睛治好。第二个愿望是:出资来为小巷装路灯。文章重点写了星星的第二个愿望实现的过程,即她是如何出资来为小巷装路灯的。故(3)选B。
(4)(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细读文章四五自然段可知:一天晚上,一个骑车的女人在小巷里因为没有路灯摔伤了,星星就摸到隔壁居委会主任陈大婶家去拍门,还大声呼喊救人。邻居们闻声都出来看,摔伤的女人很快被几个好心人送去了医院。剩下的一些人还站在黑暗里议论纷纷,有人愤愤不平地问陈大婶:“为什么路灯管理所总是不肯到这里来装路灯,就不能让电视台、报社来采访一下吗?”陈大婶解释说:“人家讲了,这小巷不在路灯规划范围内,居民要求装路灯也可以,但需要大家出钱。竖电线杆、拉电线的费用大概要一万元。”此言一出,人们就不再议论,都各自回家去了。此时只有星星一人还站着,她突然有了很古怪的想象,小巷变成了一个人,跟她一样没有眼睛。星星就像可怜自己一样地可怜起小巷来,一个已冷却的愿望重新热切起来。星星不想让小巷像自己一样生活在黑暗中。因此星星想为小巷装路灯的原因应选A。在装路灯这件事上小巷里其他人的表现与星星的表现不同,其他人一听说竖电线杆、拉电线的费用大概要一万元,人们就不再议论,都各自回家去了。而星星拿出一万元钱找到了陈大婶,愿意出资来为小巷装路灯。
(6)考查对词句的评析。文中令我感动的句子如:后来,星星拿着一万元钱找到了陈大婶,说由她出资来为小巷装路灯。陈大婶不同意,说这笔钱对一个残疾人来说太不容易了。星星问:“小巷有了路灯是否像人有了眼睛一样就方便了呢?”陈大婶说就是这么个意思吧。星星心满意足地说:“这就对了!”之后,任凭陈大婶再怎么劝,星星也不愿放弃这个决定。从中体会到了星星有一颗善良的心,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
故答案为:
(1)一条小巷里 盲人星星;
(2)第一个愿望:希望有朝一日能把眼睛治好。第二个愿望:出资来为小巷装路灯。
(3)B;
(4)A;
(5)一听说竖电线杆、拉电线的费用大概要一万元,人们就不再议论,都各自回家去了。 拿出一万元钱找到了陈大婶,愿意出资来为小巷装路灯。
(6)后来,星星拿着一万元钱找到了陈大婶,说由她出资来为小巷装路灯。陈大婶不同意,说这笔钱对一个残疾人来说太不容易了。星星问:“小巷有了路灯是否像人有了眼睛一样就方便了呢?”陈大婶说就是这么个意思吧。星星心满意足地说:“这就对了!”之后,任凭陈大婶再怎么劝,星星也不愿放弃这个决定。
体会到了星星有一颗善良的心,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
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冬日里的暖心一幕
①2017年岁末一个寒冷的冬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战士陈石突发两肺感染性病变,亚急性感染性心肌内膜炎,生命垂危。当地县医院因条件所限,无力救治,尽快转到乌鲁木齐市医院救治会有一线希望。可是两地相距上千公里,用救护车送显然来不及了。时间就是生命,晚一秒就可能会留下遗憾。
②11 月21日12时10分,为了抢救战士陈石的生命,驻乌鲁木齐民航军代处启动了紧急情况预案,向新疆阿克苏机场发出民航转运病人的请求。阿克苏机场立即向CZ6870航班的乘客发出求救广播,说明本次航班需要紧急转运一名病重的解放军战士,要占用九个座位安装担架,并请愿意让出座位、改乘下一班飞机的乘客到值班经理处登记。
③广播刚一停止,感人的一幕出现了:该航班的多名乘客拥到了值班经理处,自愿让出座位。根据相关规定,改签的乘客每人可以得到650元的延误补偿,但九名自愿改签的乘客却坚决不要。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爱心不能用金钱来衡量!解放军为我们守边关,我们为解放军送平安,这是十分光荣的事情。
④为了安排这名病危战士的行程,原定于17:30起飞的飞机推迟到了18:05才起飞。延误半个小时,飞机落地时可能还会因重新等待停机位而耽误时间,然而当机长向地面空管发出请求的时候,乌鲁木齐机场空管回应﹣﹣该航班没有任何限制,准许优先落地。
⑤飞机一落地,陈石就被紧急送往新疆军区总医院。军民合力争取了全力抢救的时间。医生们用了约七个小时,争分夺秒地为陈石成功做了手术,奇迹般地从死神手里夺回了陈石的生命。
⑥陈石醒来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谢谢所有关心我的人,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第三次生命,我会用剩余的生命感恩……”
⑦在广袤新疆的千里边关,延绵不绝的不仅仅是巍巍高山,还有“军对民”的爱和“民对军”的情。在这里,军民一家亲的团结的琴弦,弹奏出和谐动人的旋律,绽放出军民合力营救的生命之花。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遗憾: 遗恨(到死还感到悔恨或不称心的事情)。
②不约而同: 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急需用飞机转运战士陈石去乌鲁木齐市医院看病的具体原因是 陈石突发疾病,生命垂危;当地医院条件有限,无力救治,尽快转到乌鲁木齐市的医院救治才有一线生机 。
(3)文章第③段“广播刚一停止,感人的一幕出现了”中,“感人的一幕”指什么?请用“ ”在文章中画出来。
(4)根据文章的内容填一填。
自然环境: 寒冷。
主要人物: 陈石;阿克苏机场工作人员;CZ6870航班乘客。
主要事件: 战士陈石因急病需坐飞机到乌鲁木齐救治,机场工作人员向乘客发出求救广播,多名乘客自愿改签,给救治争取了时间。陈石转危为安。
(5)文中的“九名乘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结合短文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有爱心,对守边关的解放军战士怀有崇敬之情。“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爱心不能用金钱来衡量!解放军为我们守边关,我们为解放军送平安,这是十分光荣的事情。”
【解答】(1)考查了词语意思的理解。①遗憾:遗恨(到死还感到悔恨或不称心的事情)。
②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2)考查了文章内容的理解。熟读文章内容可知,因为陈石突发疾病,生命垂危,当地医院条件有限,无力救治,尽快转到乌鲁木齐市的医院救治才有一线生机,所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急需用飞机转运战士陈石去乌鲁木齐市医院看病。
(3)考查了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该航班的多名乘客拥到了值班经理处,自愿让出座位。根据相关规定,改签的乘客每人可以得到650元的延误补偿,但九名自愿改签的乘客却坚决不要。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爱心不能用金钱来衡量!解放军为我们守边关,我们为解放军送平安,这是十分光荣的事情”可知答案。
(4)考查了文章内容的理解。熟读文章,仔细分析短文内容完成填空即可。
(5)考查了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根据相关规定,改签的乘客每人可以得到650元的延误补偿,但九名自愿改签的乘客却坚决不要。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爱心不能用金钱来衡量!解放军为我们守边关,我们为解放军送平安,这是十分光荣的事情。”可知,这九名乘客有爱心,对守边关的解放军战士怀有崇敬之情。
故答案为:
(1)①遗恨(到死还感到悔恨或不称心的事情)。
②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2)陈石突发疾病,生命垂危,当地医院条件有限,无力救治,尽快转到乌鲁木齐市的医院救治才有一线生机。
(3)该航班的多名乘客拥到了值班经理处,自愿让出座位。根据相关规定,改签的乘客每人可以得到650元的延误补偿,但九名自愿改签的乘客却坚决不要。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爱心不能用金钱来衡量!解放军为我们守边关,我们为解放军送平安,这是十分光荣的事情。
(4)寒冷。
陈石;阿克苏机场工作人员;CZ6870航班乘客。
战士陈石因急病需坐飞机到乌鲁木齐救治,机场工作人员向乘客发出求救广播,多名乘客自愿改签,给救治争取了时间。陈石转危为安。
(5)有爱心,对守边关的解放军战士怀有崇敬之情。“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爱心不能用金钱来衡量!解放军为我们守边关,我们为解放军送平安,这是十分光荣的事情。”
9.请别人支持我们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本身必须是有意义的。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可以从下面四个话题中任选一个。
(1)说服老师,希望他同意你办一份报纸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①你打算怎么跟老师开口呢?
②如果老师担心你办一份报纸可能会影响学习,你会怎么跟老师说呢?
另外三个话题是:
(2)说服妈妈,让她同意你在家里养一只小狗。
(3)说服同学,在班里设立“生物角”。
(4)说服校长,在学校组织一次义卖活动。
【解答】结合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的学习可知,请求支持时,要有条理地把自己的理由说清楚,寻求对方的支持。
故答案为:
(1)①老师您好!请问您现在有时间吗?我想和您谈一件事情。
②办报纸也是一种学习,我们会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材料,并把材料进行整理。同学们会团结协作,一起努力办好报纸。
10.写作。
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环境:爸爸的书房外面
人物:内心悔恨、惭愧的李明 带着微笑鼓励的妈妈
要求:①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②把故事写完整,尽可能吸引人。③尝试着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解答】【范文】
消失的毛笔
“哗,哗…………”灰蒙蒙的天空中下着倾盆大雨,雷公公疯狂地吼叫着,闪电仿佛要劈开整座城市。
“今天天气不好,外面下雨了,我出去接一下妈妈,马上回来!”李明的爸爸说到。“我知道了!”李明边摆弄着手里的玩具边说。临出门前爸爸再次叮嘱他,千万不要随便进书房啊,里面有很多重要的东西。可等爸爸一出门,李明早就把爸爸的话忘得一干二净了。“嘿嘿!爸爸终于走了,我早就想看看他的书房里到底有啥好玩的东西!”心里想着,李明小心翼翼地打开爸爸书房的门。“哇噻!爸爸什么时候又买了这么多的新书啊!哎?那是什么?”原来李明在爸爸的书桌上发现了一支特别漂亮的毛笔,这支毛笔太有意思了,像极了一根长着尖尖头发的筷子,笔杆上还刻着很多不认识的字………李明于是拿在手中摆弄着玩着,“啪!”毛笔掉在了地上,笔头和笔杆一分为二了。“完啦!被爸爸发现我死定了”李明心一凉,自言自语到。于是李明决定把毛笔藏起来,不让爸爸发现。
“咚咚咚!”敲门声响起,爸爸妈妈回来了。李明心惊胆战地去开了门,爸爸进屋后换下被雨淋湿的衣服,径直走进了书房,第一眼就发现书桌上摆放的毛笔消失了……爸爸找遍了整个书房也没找到,问李明见到没有,李明小声地回答:“没……没看见!”爸爸看着李明,脸上露出了失望地表情,回到书房关上了门。
这时,妈妈用毛巾擦着淋湿的头发走了过来,微笑着问道:“你真的没看见吗?那可是你爸爸参加书法比赛的奖品呢!”李明低下头结结巴巴地说:“是……是我不小心弄坏了,又怕爸爸生气,所以,我把它藏起来了。”“没关系,但是你不应该向爸爸撒谎的,爸爸会更生气的。”妈妈对李明说到。
李明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心里懊悔极了!回到自己的房间拿出已经分成两半的毛笔低头看着。突然,李明发现毛笔的笔杆和笔头原来是插接的,不是一体的,李明把笔杆笔头用力一插,毛笔神奇地恢复了原来的样子。李明一下高兴地跳了起来。可当他来到爸爸书房门外却迟迟的不敢敲门进去,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妈妈走到他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以坚定和鼓励的口吻说:“没事,进去吧!”
李明敲了敲门,低着头走进了书房。“爸爸,对不起!我不该弄坏您的毛笔,更不该对您撒谎,我错了,请您原谅我吧!”李明诚恳地向爸爸道了歉。爸爸站起身来一把抱住李明,“好了!毛笔再重要,也不如知错能改的好孩子重要!爸爸原谅你了!”
李明在爸爸的怀抱里感动地落下了眼泪。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