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4.1《故都的秋》课后综合提升(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4.1《故都的秋》课后综合提升(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1 22:1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故都的秋》课后综合提升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苦涩 屋檐 萧索 落蕊
B.幽深 混钝 落寞 平仄
C.训鸽 细腻 凋谢 意境
D.点缀 颓废 赏玩 蟋摔
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B.在华语乐坛上占有特殊一席的女歌手齐豫即将在北京举办演唱会,然而在发布会上,齐豫却不能自已地泣不成声,因为她宣称这将是自己最后一次举办演唱会。
C.显然,打造“信用政府”和发展“民营经济”这两个热点在民众的关怀下不期而遇。
D.一个明智的人应当具有一叶知秋、举一反三的能力。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朗读者》采用“明星结合素人”的嘉宾阵容,知名人土或普通百姓的人生故事与文学佳作相结合,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B.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将在优化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布局和京津冀空间结构中起到关键作用。
C.水下滑翔机这种新型的水下机器人可以对特定海域进行高精度大范围的水体观测,能够有效扩大海洋环境的空间和时间测量密度。
D.除了要在食品安全方面继续细化监管,对于如何保证网上订餐平台所掌握的大量用户信息,也是加强网络餐饮监管所应该关注的问题。
4.下列诗句描写的季节,不是秋天的一项是( )
A.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B.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C.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_______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A.花酒兼有的状态 B.非花、非酒的意境
C.色香俱佳的滋味 D.半开、半醉的状态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故都的秋》的作者郁达夫是浙江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因在南洋从事抗日工作,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
B.郁达夫是创造社的主要成员之一。他的小说作品主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部分小说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并对封建道德作大胆挑战,但带有颓废情绪。
C.《故都的秋》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秋”字确定了描写的内容,题目明确而又深沉。
D.用“故都”而不用“北平”,表明作者对封建王朝怀有眷念之情。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大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这中间,有的是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种明朗的情调。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穿;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会感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
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予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绝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喜欢以散步一词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看来,大约德国南部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不多。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鸟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亠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有几年,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去年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大冷的日子,将在明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像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到快活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去郊外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喜欢徒步旅行的日本人、徳国人,所最欢迎的也就是这样的冬天。
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罢!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与《故都的秋》相比,描写的主要内容不同,但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致地观察和真诚地热爱
B.文中写闽粤的冬天,突出了和暖的特点。一方面和江南的冬天形成对比,另一方面也给“江南”界定了范围。
C.作者望见江南雪景的时候,说自己笔力愚劣,并多次引用古诗名句,很巧妙地赞美了江南的美景,又使文章显得韵味丰厚。
D.江南的冬天偶尔也会有寒冷的旱冬,容易让人得病。但它不影响作者对江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E.《故都的秋》饱含一种悲凉、清静之美;本文描写江南的冬天也隐含着这种情调。但近乎荒凉的风景掩盖不住精神的奢华。
8.作者在文章的开头为什么先写北方冬天的生活?
9.文中第7段描写景物,层次分明,色彩丰富,请就这一特点进行简要赏析。
10.在第8段中,作者巧妙地引用了前人的诗句来描写江南的雪景,这些引用起到了怎样的效果?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综合探究
11.在宣传交通文明的文艺节目中,李华扮演的志愿者对陆萍扮演的违规行人进行了耐心劝导。下面是表演的对话片段,请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情景,简明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李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萍:哟,红灯啊?我没注意。
李华:阿姨,您看,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萍:嗯,是不该跟着别人抢。
李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萍:小伙子,你讲的在理。下次我会注意的。
李华:谢谢您,再见!
12.下面的文字有一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修改。①某科学研究所后院有座坟,②坟前竖着一块纪念碑,③碑上用中英文镌刻着“谨纪念为生命科学而献身的实验动物”的铭文。④善待实验动物的尊严,是科学工作者的责任。
(1)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提升
有一次,郁达夫应邀演讲文艺创作,他上台在黑板上写了“快、短、命”三个大字,台下的听众都觉得很奇怪。他接着说:“本人今天要讲的题目是《文艺创作的基本概念》,黑板上的三个字就是要诀,‘快’就是痛快,‘短’就是精简扼要,‘命’就是不离命题。演讲和作文一样,也不可以说得天花乱坠,离题太远,完了。”郁达夫从在黑板上写三个字到说完话,时间总共用了不到两分钟,正合乎他所说的三个原则:“快、短、命”。
适用于以下作文话题与观点:创作、风采、真性情、简单最美等。
我的习作
答案与点拨
1.A(B项,“混钝”的“钝”应为“沌”。C项,“训鸽”的“训”应为“驯”。D项,“蟋摔”的“摔”应为“蟀”。)
2.C(A项,不远千里:不以千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来到此地。B项,不能自已: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C项,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适用于人。此处用错对象。D项,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3.B(A项,中途易辙,应改为“将知名人士或普通百姓的人生故事与文学佳作相结合”。C项,搭配不当,应改为“能够有效增加海洋环境的空间和时间测量密度”。D项,成分残缺,应改为“保证网上订餐平台所掌握的大量用户信息的安全”。)
4.C(描写的是春景。)
5.D(横线处应填的是一种意境,前面有“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填入的语句不能与前面的语句重复,据此应排除A、B两项;这种状态要与前文的相关语句对应前文有“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因此选D项。)
6.D(D项,“对封建王朝怀有眷念之情”有误。)
7.CE(C项,“望见江南雪景”有误,此段为想象中的雪景。E项,“隐含这种情调”“近乎荒凉的风景”有误,本文的情调明朗、闲适,风景也是充满了生机的。)
8.首段描写北国冬天的蛰居生活,突出了“吃喝”之乐,但缺少赏景之乐,引起了人们对室外生活的向往。为下文写江南美丽的冬景做好铺垫,并与江南的冬天带给人的乐趣形成对比。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文段的作用一般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题干问得很具体,这个问题暗示了写北方的冬天是为写江南的冬景做某方面的服务的答题时,先看首段的内容,主要写了北方冬天人们蛰居在屋内,享受吃喝之乐;下一段写江南的冬天的景致,突出了人们“营屋外的生涯”。一个屋内,一个屋外,由此可以判断,作者写北国的冬天是为了和江南的冬天作对比,突出江南冬天的不同;而从全文来看,首段是为全文写江南的美丽冬景作铺垫的。)
9.第7段写景是按从远到近、从外到内的顺序进行的。作者先写了远景河流、村庄、小桥、远阜、树林等,又写了雨的背景,最后写了乌篷船、酒客和灯光,层次分明。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红黄的灯光,色彩鲜明。
(注意从远到近、从外到内的顺序进行和色彩的角度进行分析,紧扣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
10.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安排诗句,既写出了江南雪景不同时段的美丽,又表现了从日暮到清晨的江南雪景的整体意境之美。②通过引用,作者以虚写实,触发了人们对江南雪景的联想,增添了文章的情趣,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③这些诗句也增添了文章的语言的诗意。
(解答此题,可从引用诗句的一般性作用入手,再结合诗句的具体特点进行分析。散文中,引用的一般作用有: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语言更富有诗意;能突出描述对象的特点;表达作者对描述对象的喜爱之情;等等。第8段中引用的诗句特点突出,按照“日暮”“冬宵”“雪夜”“早晨”的时间顺序表现不同时段的雪景特点,突出了雪景的整体美,作者对江南雪景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同时也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语言的角度看,富有诗意,增强了趣味性。)
11.示例:①阿姨,请问您刚才注意到那儿的红灯了吗?
②那儿亮的是红灯。红灯亮了就要停下来,不能跟别人抢,会有危险的。
③您以后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看好信号灯,不能闯红灯,这是对自己的安全负责。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本题属于口语交际方面的内容,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考查点很有特色。因为是对话,所以作答时,一要注意简明,对话句子要简短,语言明确,不能含蓄;二要准确,根据上下文语境揣摩话题;三要得体,注意李华的志愿者身份和陆萍的违规行人身份(阿姨),对话中注意谦敬得体。]
12.(1)④
(2)把“善待”改为“维护”(“善待”与“维护”动宾搭配不当。把“善待”改为“维护”或删除“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