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部分县市2013年秋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黄冈部分县市2013年秋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1-24 18:0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湖北省黄冈部分县市2013年秋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13年11月13日8:30-11:00 命题:叶仲春 审题:高永平
注意:1. 卷面总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漫溯(shuò) 彳亍(chù) 浸渍(zì) 挥斥方遒(qiú)
B.颓圮(pǐ) 火钵(bō) 骨髓(suǐ) 桀骜(ào)不驯
C. 青荇(xìng) 长篙(hāo) 荆棘(jí) 忸怩(nē)不安
D. 游说(shuì) 叱(chì)骂 忤(chǔ)视 百舸(gě)争流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笙箫 凄婉 橘子州 峥嵘岁月
B.淬火 酝酿 童养媳 叱诧风云
C.惆怅 景仰 万户侯 拔地而起
D.寂寥 酣畅 催化济 婆娑起舞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 的。
(2)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正逐步由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向中产阶级刚起步的中西部地区 。
(3)如今,不少老师感慨孩子“不好教”,但这不足以成为体罚学生的理由。转化后进生不可能 。
A.抗争 扩展  一挥而就   B.抗拒 发展  手到擒来
C.抗拒 扩展  一蹴而就  D.抗争 发展  轻而易举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B.面对防不胜防的餐桌污染问题,众多人大代表呼吁有关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提高食品的安全系数,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食品。
C.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D.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高校将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中有不少有关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告诉我们做人要言语谨慎、行事敏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说看见贤人就应该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
B.戴望舒的代表作《雨巷》,通过“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等意象营造朦胧凄婉的意境,来象征心中的愁怨和彷徨。
C.《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左丘明所作。主要记载东周前期二百多年各国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D.《大卫 科波菲尔》是狄更斯的代表作,它包含了作家本人的许多生活事实。但是,小说并没有采用“纪实”手法,而是“化用”生活真实,创造出新的艺术品,如作者本人是父母双全,却把大卫安排成一名孤儿。但作者父母的形象又在作品中密考伯夫妇身上得以体现。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人类文明的第一行脚印,是踩在湿漉漉的河边的。通过逐水而居,原始人获得了一种简朴然而充满希望的生活和初级生产方式,并对河流产生了亲和、依赖和畏惧,推动了人类想象力和终极观念的形成。
在很大程度上,人类早期文明又称大河文明。在黄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恒河、印度河流域,通过洪水周期性泛滥和引水灌溉,形成了最早的农业,并诞生了与之适应的科学技术、政治文化和社会分工。而且,通过河流,纷争不已的部落和相互隔膜的族群获得_种标志性的文化认同,产生了一种后来被称为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倾向。在此基础上演化和提升的民族精神,形成现代民族国家的本土文化品格和深层意识形态;反过来,这些源于河流或在河流背景下生成的认同和倾向又进一步赋予河流以一种崇高品格,使河流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传统文化的载体。河流的文化生命就这样产生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战场上,国都沦陷,山河破碎,一曲悲愤雄浑的《保卫黄河》,却成为连接重庆和延安、前线与后方的共同旋律,成为超越所有党派的精神旗帜,动员起抗日救国的巨大力量。改革开放新时期,黄河作为民族摇篮,为成千上万的海外华人寻根问祖、顶礼膜拜提供了可知可感的实体和空间,成为凝聚民心、引领民气的“精神图腾”。
河流文化生命在于它的超越性。你可以通过河流的故事触摸一段历史,一个族群;你也可以通过历史的故事复活一条河流,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你甚至可以通过知识、经验和想象把河流和历史抽象成一种符号,赋予它更加丰富和充满变数的内涵。这时,河流文化生命就由超越性而获得了一种稳定的虚拟性,是各民族发生、成长和可持续繁衍的文化资源。
在地球景观中,没有什么比河流更神奇、微妙和难以穷尽的了。河流是最具运动性、可视性和永恒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有声有色、奔腾不息的河流焕发了所有大地景观的活力,激发了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怀,产生了独特的河流美学,掀开了地球自然和生物史诗中瑰丽、壮美和绵长的诗意篇章。从中国的《诗经》《黄河大合唱》、俄罗斯的《伏尔加船夫曲》到美国的《老人河》,河流成为文学和文艺创作的源泉。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音乐和诗歌。不能想象没有河流滋润的人类情感和文学作品,就像不能想象没有文学和音乐伴随的河流一样。浩荡的巨川,湍急的洪水,柔美的溪流,神奇的峡谷,作为历史文化的空间载体,艺术创作的永恒母题,想象力的起点和极致,作为人与宿命搏斗的见证,在人文史上具有经久不衰的原初价值。河流不仅仅是经济资源、战略资源,还是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是全人类亟待保护的珍贵的自然遗产。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不仅仅是经济的可持续性,还必然意味着河流以及河流审美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
(节选自《河流的文化生命》)
6.下列关于“河流文化生命”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河流与人类文明有着密切关联,正是河流使原始人类获得了简朴的生活和初级的生产方式。
B.人类早期四大文明的形成,都与大河有关,因此可以说大河文明就是人类早期文明的代称。
C.河流的活动和人类对它的利用,形成了最早的农业,和与之适应的科技、政治文化和社会分工。
D.源于河流或以河流为背景所生成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倾向,使得河流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民族凝聚力基础上演化和提升的民族精神,形成了现代民族国家本土文化品格和深层意识形态。
B.河流承载着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和民族的历史息息相关,也是一个民族可持续繁衍的文化资源。
C.河流激发了人类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怀,滋润着人类的情感,成为文艺创作的源泉,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D.《保卫黄河》超越了党派和地域,在抗日战争和改革开放时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可以通过河流触摸历史,把河流和历史抽象成一种符号,赋予河流更加丰富和充满变数的内涵。
B.河流不仅焕发了所有大地景观的活力,而且还是重要的经济资源、战略资源和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
C.河流是人类珍贵的人文遗产,河流审美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也意味着一个社会的经济可持续性。
D.河流作为人类想象力的起点和极致,是艺术创作的永恒母题,在人文史上具有经久不衰的原初价值。
三、古代诗文阅读 (共35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若余郑以为东道主 B.行李之往来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10.下列句子中,“之”用法与“臣之壮也”的“之”相同的一组是(3分)
①子犯请击之 ②公从之
③是寡人之过也 ④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⑤投诸渤海之尾 ⑥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⑦水陆草木之花 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①⑥⑧    B.①③⑦    C.④⑥⑧   D.④⑤⑧
11.下列对原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C.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郑“贰于楚”。
D.本文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个自然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12.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3分)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4分)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秦 穆 之 于 晋 相 与 之 久 也 相 信 之 深 也 相 结 之 厚也 一 怵 于 烛 之 武 之 利 弃 晋 如 涕 唾 亦 何 有 于 郑 乎? 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 必翻然从之矣!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野 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 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这两首诗分别写了一个怎样的野步者形象?(4分)


(2)两首诗的三、四句都运用了同一种手法写景抒情,请就这一手法作简要赏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择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 5分)
(1)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寻梦?撑一支长篙, 。(徐志摩《再别康桥》)
(3) ,大礼不辞小让。(司马迁《鸿门宴》)
(4)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5)风萧萧兮易水寒,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6)子曰:“老者安之, ,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7)青鸟不传云外信, 。(李璟《浣溪沙》)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9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吕植:与大自然共舞的环保卫士
身为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学科带头人和博士生导师的吕植,是中国最受尊敬的动物保护者之一,也是中国环境与野生动物保护运动的领袖。
吕植对自然和野生动物的喜爱,源自少年时看到的一部电视剧《达尔文》。这位进化论创始者的环球航行经历,在童年吕植的心里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多年研究野外大熊猫的经历,让吕植拥有了“大熊猫妈妈”这样的称谓,这位被称为世界上和大熊猫最亲近的人,曾自由进出产仔大熊猫的洞穴,甚至可以靠学熊猫妈妈的叫声,就让小熊猫爬到她身上。
“第一次与熊猫亲密接触,只有两三米的距离,这是一个让人既紧张又兴奋的距离。”现在回想起当初与大熊猫初次接触的那一幕,她仍然兴奋不已。
从1985年开始大熊猫的生态学研究,吕植收集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她参加了撰写《秦岭大熊猫的自然庇护所》。1992年,吕植到美国国家健康中心做博士后研究,主要做保护遗传学方面的课题,其中之一就是大熊猫自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1995年,当她结束课题研究时,美国地理学会等很多机构看中了她。但吕植谢绝了,回到中国投身动物保护事业。
作为一个有担当的科学家,吕植成功地开拓了由科研人员向环保主义者的转型之路。
1995年,时任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中国物种保护区项目主任的吕植,在四川平武县开始了将环境保护与当地经济结合的试点——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来替代伐木经济。
平武县王朗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早设立的大熊猫保护区,1998年森林停伐,当地的经济支柱立刻断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没有保障,盗伐和偷猎的现象时有发生。经过和当地协商,吕植和同事尝试发展以熊猫为主题的生态旅游。
吕植介绍,所谓生态旅游,强调旅游不仅愉悦身心、增长见识,还应该做到真正的对自然友好。为了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大兴土木是不被建议的,这里没有豪华酒店、高速公路等一流的硬件条件,而是在现有设施基础上,保证游客住宿舒适、卫生。在旅游旺季,游客被分流到周围民宿中住宿。
吕植和同事帮助当地政府建立起一套知识和体验结合的旅游模式,并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机制,鼓励当地人参与保护,并从保护中受益。
从那以后,吕植由一名单纯的科学家,变成了环保实践者,而她关注的视野也从大熊猫扩展到了整个生物多样性,更是一名享有盛誉的环境保护推动者和实践者。
从19岁开始投入到保护这项事业,吕植亲身见证了从1985年到现在中国自然保护从萌芽到蓬勃的整个过程,而她的人生角色在历史的进行中也不断发生着微妙而巨大的变化,但无论是作为科学家、社会工作者,还是受学生们敬仰的教授,吕植坦言,“我所做的事就是让知识有用。”
到现在为止,仍有不少人在问吕植:“作为女性,从事科学研究,尤其是成年生活在深山老林,与野生动物打交道,是不是要面临许多困难?”
吕植的回答很干脆:“女性从事这项工作有困难,但也有优势,细致、耐心与亲和力是男性不可比的。这些特质在与野生动物打交道时必备的。也正因此,在野生动物研究领域有许多出色的女科学家,珍妮·古道尔就是最现成的例子。”
吕植现在过着一种忙碌的生活,比起单纯的野外考察,整天与人打交道有时也会使她觉得疲倦,令她感到艰难的并非是山林中的“饥寒交迫”,而是保护工作的举步维艰。
虽然很忙碌,但吕植并没有停下在环保之路上的脚步。2008年,在吕植等人的努力下,北京大学成立了“自然与社会研究中心”,目的是通过政策研究和领导力的培养,和把生态保护推向中国主流的发展政策和实践中去,其中包括尝试用市场的途径来解决保护于发展的矛盾,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究竟有怎样的动因使得吕植一步步从北大教授、科学家的身份转变为一位NGO(指环保非政府组织)组织负责人?吕植坦言,作为一个科学家,微薄之力就是呼吁,但光是呼吁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得想想有什么好办法,NGO就出现了,有系统地亲自做一点实践,结果就变成了一个实践者。
对于多重角色的转换,吕植有自己的一番见解,“科学致用对很多人有用,对社会发展有用。我们就是追求这样的价值转化。”
(选自2012年5月14日《第一财经日报》,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飞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拥有“大熊猫妈妈”称谓的吕植是世界上第一个最亲近大熊猫的人,她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很大成就。
B.为了达到保护大熊猫的目的,吕植协助建立了王朗自然保护区,并以此为基地对大熊猫进行研究。
C.对于美国地理学会的邀请,吕植谢绝了,回到中国投身动物保护事业,在这方面,她同样做得很出色。
D.吕植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为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生态旅游的政策和措施,使多方面都获得了利益。
E.与男性相比,身为女性的吕植,在于野生动物打交道的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也没有可参考对象。
17.吕植说:“我所做的事就是让知识有用”,吕植究竟是如何具体去做的?(6分)


18.本文主要介绍了吕植哪两个的角色?她在这两方面分别取得了怎样的成就?(4分)


19.吕植在保护野生动物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成就非凡,她的人生经历对你的学习有何启发?请谈谈自己的看法。(5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
20. 借鉴下面一段文字的描写手法,描写你所敬重的一位人物的形象。要求不少于80字,要写出人物是精神来。(4分)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大教室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顾右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21.阅读下面的一则教育新闻,谈谈你对此事件的看法。(不少于50字)(4分)
(2013年10月31日《华商报》)近日,陕西省蓝田县初级中学的学生反映:完不成作业,一科要罚款5元,两科10元,以此类推,不交就要加倍罚。罚款后,作业依然要写,否则会继续罚。同学们感觉理亏,都不敢跟家长要钱交罚款,只能从自己的伙食费、零花钱里节省出来,或者先借钱交罚款,等攒下钱再还。



22. 请简要说明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和寓意。(4分)


我想飞可总是飞不高(赵国明/画)
六、写作 (共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我们高度重视、感触颇深的,但也有一些事物,我们司空见惯却熟视无睹。也许有一天,你在偶然间突然发现,那些看似平淡的事物中却蕴涵着美好的情感、深刻的哲理……从而深深地震撼了你的心灵。
请以“曾被我忽视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叙事类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面整洁,不少于800字。
2013年秋季高一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A漫溯 sù;C忸怩ní;D忤视 wǔ。)
2.C(A应为“橘子洲”;B应为“叱咤风云”;D应为“催化剂”。)
3.C(抗拒:抵抗和拒绝;抗争:对抗斗争,抗议争辩。扩展:向外伸展;扩大。发展:扩大(组织、规模等)。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手到擒来:比喻做事情有把握,不费力就做好了。一蹴而就:踏一步就能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根据语境,应填“一蹴而就”)
4.B(A主语不一致;C“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分类、并列不当;D“加快”与“规模”搭配不当。)
5.C(《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解释《春秋》的、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
6.B(程度变化,原文为“在很大程度上”人类早期文明又称大河文明。)
7.D(范围扩大,《保卫黄河》仅在抗战时期是精神旗帜。)
8.C(偷换概念。“河流是自然遗产”。表述和原文不一致,应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既.
是经济的可持续性,也是河流以及河流审美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
9.D(有益,古今义均为“有好处”。A东道主,古义:东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一般引申为宴客的主人。B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携带的包裹、箱子等。 C夫人,古义:那个人;今义:多用于外交场合,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10C(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独立性。①②代词,①指秦军,②指佚之狐;③⑤⑦结构助词,的。)
11.A(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不是“反面”)
文言翻译:(略)
12.(1)因为郑国曾对晋国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倒装句式“无礼于晋”“ 贰于楚”1分;“贰”1分;句意1分)
(2)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人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代替整齐,这是不合乎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敝”“所与”“知”“其”各1分)
(3)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才投奔到我这里来,我不忍心为了自己的私事辜负了樊将军的一片诚心,希望你再考虑其他的办法。(”穷困””长者”各1分,句意1分)
13.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译文】秦穆公对于晋国来说,相处很长时间了,他们之间的信义也很深了,交情也很厚了,一旦被烛之武说的利益诱惑动心,抛弃晋国就像擤鼻涕吐唾沫,从郑国又得到了什么呢?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我料想秦穆公还会翻脸去谋取那种利益了!
14.(1)第一首诗描写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 诗描写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两首诗的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情感,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了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多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的头发,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手法将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
15.(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3)大行不顾细谨 (4)寥廓江天万里霜
(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6)朋友信之 (7)丁香空结雨中愁
16.AC(B王朗自然保护区在吕植去之前就已经建立了且运行状况很恶劣;D而非“为我国制”错,吕植是“为当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生态旅游的政策和措施”;E“没有可参考对象”错,在吕植之前,“在野生动物研究领域有许多出色的女科学家,珍妮·古道尔就是最现成的例子”。)(全对4分,答对一点2分)
17.①在平武王朗自然保护区发展以熊猫为主题的生态旅游;②建立一套知识和体验结合的旅游模式,并成功推广;③成立“自然与社会研究中心”,把生态保护推向中国主流的发展政策和实践中去。(每一要点2分)
18.首先是研究动物,特别是研究大熊猫的科学家角色;(1分)另外是倡导生态旅游的环保实践者的角色。(1分)主要成就:一是作为动物科学家,在大熊猫研究领域非常成功;(1分)二是投身生态环保事业,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路。(1分)
19.答案示例:①她学以致用,把专业知识化为经济价值,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我觉得这是作为科学家的吕植难能可贵的品质,值得我学习。②吕植扎根山区,克服困难,乐于奉献的精神,给我们深刻的启示,我们在求学路上,要敢于吃苦,打好知识基础,为将来报效祖国作准备。(只要抓住了传主的人格精神,并作简要阐述即可酌情给分。)
20.答案提示:主要手法是人物的神态描写和环境烘托。(可根据学生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21.答案示例①: “罚款教育”的初衷在于通过加大惩罚力度,提升学习规范的约束力。但是,没有得到大多数学生的接受与认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答案示例②:教师试图通过“罚钱教育”对学生进行规训,显然是治标不治本。对学生而言,不仅要承受沉重的学业压力,还面临着缴纳罚款的经济负担,如此的恶性循环,难免使其不堪重负。(鼓励学生把握新闻材料的中心,进行个性化的点评)
22.内容:画面上是一只飞着的小鸟,表情痛苦,它的身(尾巴)上挂着一捆沉重的书本,书本上写着“应试教育”。寓意是:应试教育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意思切合漫画主要内容即可酌情给分)
23.参照“湖北省2013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