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件(共23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件(共23张PPT+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01 23:4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日本教科书上的“卢沟桥事变”
“日军为维持满洲国秩序驻兵北京周边。1937年7月7日夜,有不明身份者向正在北京郊外卢沟桥演习的日军开枪,双方陷入战斗状态。日方曾经谋求和平解决,后又决定出兵。”
扶桑社版《新历史教科书》
真相?
背 景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材料一: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田中内阁召开“东方会议”,确定把“满蒙”同“中国本土”分离的方针,制订了先征服“满蒙”,再征服“支那”的计划。
材料二:1930年,日本爆发了经济危机,1931年达到顶点。这次危机破坏性很大。1931年日本工人失业者达三百万,农民生活十分困苦,知识分子和城市劳动群众的生活也动荡不安。
真相是什么
七七事变真的是偶然发生的吗?
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
转嫁经济危机
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北三省、热河省,进而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华北,1937年策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
背 景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真相是什么
七七事变真的是偶然发生的吗?
材料一: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田中内阁召开“东方会议”,确定把“满蒙”同“中国本土”分离的方针,制订了先征服“满蒙”,再征服“支那”的计划。
材料二:1930年,日本爆发了经济危机,1931年达到顶点。这次危机破坏性很大。1931年日本工人失业者达三百万,农民生活十分困苦,知识分子和城市劳动群众的生活也动荡不安。
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
转嫁经济危机
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北三省、热河省,进而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华北,1937年策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
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标志: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
(卢沟桥事变)
上海八一三事变(1937.8.13)
国民党迁都重庆
(1938年夏)
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
背 景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一.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结合课本P91页内容,完成下表。
时间
地点
借口
抗争
结果
影响
1937年7月7日
北京·卢沟桥
一名士兵在演习中失踪
第二十九路军
(佟麟阁、赵登禹壮烈殉国)
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也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
北平失陷(1937.7.29)
天津失陷(1937.7.30)
“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第二十九军战士守卫在卢沟桥上
过程: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
第29军中将师长赵登禹
民族脊梁
根据材料,概括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对日政策的变化。
材料一: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材料二: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蒋介石7月17日庐山谈话
国共两党表明抗战立场,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二.国共第二次合作——全民族抗战的形成
由国共两党的阶级矛盾转变为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
二.国共第二次合作——全民族抗战的形成
1、改编军队:中国工农红军改编成“八路军”与“新四军”;
新四军军长叶挺
中国工农红军
八路军
新四军
改编
改编
总 指 挥:朱 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军 长 :叶 挺
副军长 :项 英
八路军臂章
新四军臂章
八路军总指挥
朱德
南方八省游击队
二.国共第二次合作——全民族抗战的形成
2、《国共合作宣言发表》: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7年7月15日)
“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赤化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
--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
意义:①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②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小试牛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 七七事变
D. 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标志
中国人民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
全面侵华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日本陆相杉山元甚至向日皇保证“一个月解决中国事变”。
杉 山 元
淞沪会战(八一三事变)
三.淞沪会战——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阅读课本P91页内容,完成“淞沪会战”信息表。
时间
地点
主要 战役
结果
意义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
宝山保卫战(姚子青);
四行仓库战斗(谢晋元)
1937年11月上海失陷
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上海
姚子青
谢晋元
日军于1937年8月13日,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
四.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
1937.12南京沦陷
北平失陷(1937.7.29)
天津失陷(1937.7.30)
上海(1937.8.13)
南京大屠杀
1.背景: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2.概括:日本占领南京后,日本侵略军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超过:
30 0000
四.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
日军举行的“南京入城仪式”
国民政府原址被日军占领
日军残暴罪行
四.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
日军活埋南京和平居民
被杀害的幼儿
日军在砍杀无辜百姓
集体屠杀后投尸江边
日军残暴罪行
四.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8日,日军将囚于南京幕府山的男女老幼5.7万多人,全部用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用机枪密集扫射。在血泊中尚能呻吟挣扎者,均被刺刀戮。日军将全部尸体焚化。
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报道如下消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进行砍杀百人的比赛,向井杀了106人,野田杀了105人,但不知谁先杀到100人,两人胜负难分,重新再赌谁先杀满150名中国人。
日军“杀人比赛”的新闻报道
日军残暴罪行
四.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
一位历史学家曾经估算,如果所有南京大屠杀的罹难者手牵手站在一起,这一队伍可以从南京绵延到杭州,总距离长达200英里左右。他们身上的血液总重量可达1200吨,他们的尸体则可以装满2500节火车车厢。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
【家国情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日军否认历史
东京审判认定日军在1937年占领南京时,杀害了许多中国民众(南京事件)。关于该事件,资料上有许多疑点,见解各种各样,目前有关的争论也还在进行。
因为是在战争期间,即是发生某种屠杀,也并非‘大屠杀’一类的行动。
——引自日本2001年审定“合格”
的初中历史教科书
东京靖国神社里供奉着东条英机等14名二战甲级战犯和约2000名乙、丙级战犯的牌位。靖国神社已成为日本右翼势力的精神支柱和聚会地。
目的是美化侵略,否认历史,为军国主义招魂 。
日军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日本右翼教科书否认、美化其侵略中国的历史
日本众多议员于每年的8月15日(日本战败纪念日)参拜供奉有14名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
日本巡逻舰冲撞中国渔船
日本企图侵占我国领土钓鱼岛
【家国情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985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正式成立
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
死难者公祭仪式上讲话
日本政府应真诚的向中国人民道歉!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
反思历史,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
我们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要奋发图强,以史为鉴,振兴中华。
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对这些错误言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反对。
——习近平出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思维导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七七事变
国共第二次合作
淞沪会战
南京大屠杀
(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抗日民族统一战争正式形成)
(国民党的正面抗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充分显示了日军侵略者的凶恶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