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 一 语 文(C卷)(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现代文阅读(23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问题,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互联网的出现之初,麻省理工学院的传媒与科技专家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就预言了“the Daily Me”(我的日报)——一种完全个人化的报纸的出现。在the Daily Me上,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挑选他喜欢的主题和看法。对于社会普通公众中的某些人而言,这是一个真正的机会,同时也是风险,有时甚至会给商业和民主带来不幸的结果。
桑斯坦在其著作《网络共和国》开篇生动地描述了“个人日报”现象。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网络技术的发达和网络信息的剧增,我们能够在海量的信息中随意选择我们关注的话题,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报纸和杂志,每个人都拥有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份“个人日报”的可能。这种“个人日报”式的信息选择行为会导致“网络茧房”的形成。当个人长期禁锢在自己所建构的“信息茧房”中,久而久之,个人生活就会呈现一种定式化、程序化的趋势。长期处于过度的自主选择,沉浸在“个人日报”的满足中,失去了解不同事物的能力和接触机会,不知不觉间为自己制造了一个“信息茧房”。
桑斯坦解释说,生活在“信息茧房”里,公众就不可能考虑周全,因为他们自身的先入之见将逐渐根深蒂固。一些国家就由于这个原因走向了灾难。对于生活在“信息茧房”的领导人和其他人而言,这是一个温暖、友好的地方。但是,重大的错误就是舒适的代价。对于私人和公共机构而言,“信息茧房”可能变成公众一种可怕的梦魇。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在与“信息茧房”相关的常见讨论中,最常被指责的对象,是最近几年在互联网领域大热的推荐算法。推荐算法最大的卖点,就是能够根据用户的习惯与偏好,为其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信息流。许多以推荐算法为核心的互联网产品,都凭着这一优势在市场上异军突起。然而,事物总有两面,这种“量身定做”常常会令人怀疑:算法的自我迭代,是否让用户看到的内容越来越极端而单一?与用户的既有认知相异的信息,又是否会直接遭到算法的屏蔽?
由于这些质疑,与“信息茧房”的形象正好相符,于是,许多人都认为“算法”是制造“信息茧房”的元凶。然而,结合“信息茧房”的原始定义,我们却不难发现,这口“大锅”并不能轻率甩给算法。
“信息茧房”的概念,是凯斯·桑斯坦在2006年提出的。当时连互联网都尚未充分普及,推荐算法根本不存在。他之所以提出这一概念,为的不是警告互联网公司,而是直接提醒公众:不要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信息领域。因为久而久之,这种看似“舒适”的选择,很可能将个体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在这种情况下,只看到算法的影响,而忽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既是对问题本质的误读,也是对个体责任的逃避。
对于推荐算法,曾经有人总结道:“算法没有价值观。”在某种意义上,这句话既对也不对。之所以说它对,是因为算法本身只是一串由逻辑组成的代码,它既不会主动思考,也无法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然而,之所以说它不对,是因为算法的背后总是存在着应用算法的人,而这些应用者的价值观,很可能在算法的运作过程中受到算法的放大,进而被推向极端。推荐算法的存在,确实会让一个对信息有明显偏好的人,看到的信息越来越合其心意,但归根结底,主动作出这种选择的并不是算法,而依然是算法背后的人。
(摘编自杨鑫宇《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材料三:从本质上看,“信息茧房”是一种自然形成的认知陷阱。既然是陷阱,便必然有诱饵、有伪装,而不可能直接以其险恶的真实面貌示人。在“信息茧房”这种陷阱里,起到“诱饵”作用的,便是唯有身处“信息茧房”之内的人,才能体会到的安全感与归属感。
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的观点与表达得到他人的认同,不过在现实世界中,能够做到“一呼百应”的人注定凤毛麟角。“信息茧房”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当一个人的信息来源完全被与其观点相近的媒体或个人“包围”时,他心中的每一个念头,都会在这个看似众声喧哗,其实无异于“回音场”的环境里得到精准的呼应。
这种人人都能“一呼百应”的快感,是各种不同立场每天都在激烈对撞的真实舆论场永远无法提供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人们虽然在理智上不难理解“信息杂食”的重要性,但要直面那些和自己的立场全然对立的观点与事实,确实需要拿出一点勇气。离开“信息茧房”的好处,当事人的心里未必不清楚,但是,就像自然界里刚刚学会飞翔的雏鹰离巢时的样子一样,又有多少人能对安全、安逸的环境全无眷恋呢?
如果说“信息茧房”给人提供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是陷阱的“诱饵”的话,那么这个陷阱自然也要有相应的“伪装”。对一般人而言,“信息茧房”最有力的伪装,就是“独立思考”这一社会迷思。一直以来,我们总是会在各种各样的人口中听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如果把“独立思考”理解成不随波逐流,对问题有自己的判断,那么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在现实之中,却有不少人扭曲了“独立思考”的内涵,将其曲解为“完全不受(和自己主观意见不同的)外部信息影响”,以至于许多人不仅盲目拒斥自己不愿相信的信息、屏蔽不同观点,还言之凿凿地自称自己善于“独立思考”,甚至引以为豪。这也是许多人身处“信息茧房”之中而不自知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杨鑫宇《识破信息陷阱的诱饵与伪装——“信息茧房”系列谈之三》)
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信息茧房”现象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班主任工作的需要,某老师订阅了《班主任》《教师博览》《中小学班主任》等杂志。
B.苏明是宠物爱好者和关注者,最近百度新闻每天都为他推荐有关宠物的图片、视频和新闻。
C为了命制考试题目,命题老师从网上搜集了大量关于“信息茧房”的资料文献进行研读。
D.抗战胜利日,刘文同学为班上出了一期关于长沙四次会战、衡阳会战和常德会战的手抄报。
2.下列不属于人们落入“信息茧房”陷阱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在信息茧房中,个人的先入之见将逐渐根深蒂固,这样茧房就可能变成一种可怕的梦魇。
B.“推荐算法”能够根据用户自己的习惯与偏好,为用户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信息流。
C.人们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而信息茧房为能给人们带来认同感,使人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D.有人将盲目拒斥自己不愿相信的信息、屏蔽不同的观点当成不受外界影响,善于独立思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综合来看,“信息茧房”的出现是一把双刃剑,可能给社会普通公众带来机会,也可能给商业或民主带来不幸。
B、推荐算法会使用户看到的信息越来越极端、单一,会屏蔽与用户认知相异的信息,所以我们应当拒绝推荐算法。
C、设计推荐算法的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程序设计员,他们的价值观会在算法的运作过程中被放大从而影响受众。
D、不同于每天都有不同观点激烈冲突的真实舆论场,信息茧房能让人们从观点相近的媒体或个人那里获得快感。
4.请说说材料二和材料三在内容上的异同。(4分)
请结合材料分析,今天我们应当怎样摆脱“信息茧房”的束缚?(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停战令后
魏魏
1板门店,于昨天上午度过了它最繁华的日子之后而冷落下来。昨天上午十时,这个仅有三座茅屋的小小的村庄,在完成它的历史任务之前,演出了最后也是最热闹的一场,金日成元帅和彭德怀司令员也来到这里,同美军上将克拉克一起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
2这是三年半来第一个安静的夜,没有枪声、炮声、飞机声和炸弹声的夜。彭总情不自禁地走出屋子,不知什么地方已经响起了锣鼓声。他回到屋里,躺在床上,想睡也睡不成了。从中南海的紧急会议到北京饭店的不眠之夜,从与毛主席的单独谈话到再跨征鞍,当时他觉得肩负的任务是何等沉重!可是经过三年来的惊涛骇浪,这个任务总算完成了。这使他感到欣慰。 这次他到这里来,本来计划在签字之后要到第一线看望看望战士们,现在这种愿望更强烈了……
3彭总一行,在先头师略事休息,随后就由师长洪川乘吉普车在前引路,继续向白岩山进发。中午过后,彭总望见前面一带山岭,就像白玉屏风一般,就知道白岩山已经到了。
4彭总下车一看,前面十字路口大杨树下站着两个军人,似已等候多时,就立刻不高兴地说:“不是叫你不要打电话吗?”
5“我怕他们准备不及……”洪川红着脸说。
6“有什么可准备的?”彭总瞪了他一眼,“都是自家人,搞这一套旧东西干什么?”
7“彭总,”洪川笑着辩解说,“这也不是对您,别的首长来了也是这样。”
8“那也不对!”彭总严厉地说,“不论什么人,都不要搞这一套!”
9洪川做了介绍。然后大家一起上车,向村里驶去,在一座茅舍前停了下来。
10彭总的脾气和风格是全军都知道的,尤其是在下面吃饭的问题使人为难。如果准备得好了,那是肯定要挨骂的;如果弄得太不像样,又使人过意不去。这次倒好,这里刚刚打过仗,许多老百姓还没有回来,东西很难买,只好打开几个从祖国运来的罐头,炒了一些鸡蛋粉,弄了一个炒辣椒下饭。这个小“宴会”就设在茅屋里,大家盘膝而坐。吃饭时,大家心里十分不安,而彭总却特别满意,吃得满头大汗。自始至终,笑容满面,问这问那,没完没了。
11“有个战斗英雄郭祥,不是这个部队的吗?”
12“是,是我们的一营营长。”团政委周仆连忙答道,“最后这一仗他打得很好,负伤以后坐在担架上还指挥呢。”
13“伤重不重?”
14“一条腿断了。”
15彭总停住筷子,关切地问:“还能治好吗?还能不能回到部队?”
16“已经送后方了,还没有回信。”
17彭总叹了口气,把碗放在小炕桌上:“你们应当去看看他!”
18“是的。”周仆说,“这的确是一个好干部。二次战役起了很大作用。敌人南北两面夹击,又是飞机,又是坦克,他的队伍就像钉子一样钉在那里,硬是一动不动,真有点英雄气概!”
19彭总若有所感地说:“选干部就要选这样的人!对革命忠诚、老实、勇敢、大公无私。在关键时刻,这种人一个可以顶一百个、一千个。”
20饭后,大家劝彭总休息一下,彭总认为时间紧张,还是抓紧时间去看看战士。于是,去看了几个连队,最后来到三连时,已经快要夕阳衔山了。
21当彭总一行来到山下,三连连长和指导员赶快下山来接。附近的十几个战士也围拢过来。彭总看见这些生龙活虎的小伙子,心里着实高兴,就同他们道了辛苦,一个一个都亲切握手。
22人群中有一个年纪最小的战士,眨巴着一双猫眼,望着彭总笑眯眯的,圆乎乎的脸上还露出两个酒窝。彭总同他的眼光相遇,就笑着问道:“你这个小鬼,叫什么名字?”
23小鬼红了红脸,没有马上答出来。三连长代他答道:“他叫杨春。”
24彭总又问:“小鬼,这次停战你觉得怎么样?高兴吗?”
25“高兴。”杨春答道,“就是有点不够解气。”
26“我们消灭了那么多敌人,怎么能说不解气呢?”
27“没有把敌人赶到大海里嘛!”
28大伙笑起来。
29杨春开始还有点胆怯,经过一阵谈话,好像已经同彭总很熟的样子,两个猫眼眨巴眨巴地望着彭总,认真地问道:“司令员,我提一个问题行吗?”
30彭总笑着说:“好好,你提。”
31杨春舔了舔干裂的嘴唇,说:“现在已经停战了,我们呼啦一走行吗?”
32“你说呢?”
33“我说不行。”
34“为什么 ”
35杨春指了指四处荒芜的土地和倒塌的房舍,说:“你看,帝国主义糟蹋成这个样子,老百姓可吃什么呀?我们总得帮助他们搞搞建设再走。”
36彭总不觉心中一热,没有想到这个看去还是个孩子的战士,竟同自己想的一样。
37望了望面前的小山岗,彭总正要举步上山,三连长上前拦住说:“司令员,上面正在掩埋烈士呢,还是不要去了。”
38“怎么,人死了就不要去了?”彭总瞪了他一眼,径自向山上走去。彭总一面走,一面察看着墓前的木牌。那些木牌上都分别写着烈士的姓名、年龄、职务和家乡住处。当他发现有几座坟前没有插木牌时,就停住脚步,对三连长说:“这里怎么没有插木牌呀?”
39“有一些还没有查清楚。”三连长面有难色地说。
40“不要怕麻烦!”彭总说,“可以找他们连队的人来亲自辨认。不是这些牺牲的同志,我们怎么来的胜利?”
41彭总默默地脱下军帽肃立着,站了很久很久……热泪,从他露出白鬓发的面颊涔涔而下。
42那边,像白玉屏风般的白岩山,已被夕阳染成金红,显得更加壮丽了。
(有删改)
【注】本文节选自《东方》第六部《凯歌》。《东方》是魏巍的代表作,1982年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作家丁玲说:“《东方》是一部史诗式的小说,它是写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创造的宏伟业绩的史册,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是一座雕塑了各种不同形象的英雄人物的丰碑。”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第一段用“最繁华”“最热闹”等词语交代签字仪式给小村庄增添了光彩和生机,也暗示板门店将被载人史册。
本文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对战斗英雄郭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刻画,突出了他的英雄气概。
小战士杨春提出的关于停战后志愿军还应该帮助朝鲜人民搞搞建设再走的建议,引发了彭总的共鸣和感慨。
“像白玉屏风般的白岩山,已被夕阳染成金红,显得更加壮丽了”,既写了美丽的风景,也渲染了悲壮的气氛。
下面对文中画线部分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没有枪声、炮声、飞机声和炸弹声的夜”带给人们和平的欣慰,也让读者联想到之前战争的激列与残酷。
“从中南海的紧急会议……到再跨征鞍”,既写了彭总接受任务、挂帅出征的过程,也突出了责任重大和时间紧迫。
“经过三年来的惊涛骇浪,这个任务总算完成了”是对抗美援朝取得胜利的总结,“惊涛骇浪”突出了战争的惊险与艰难。
D.“现在这种愿望更强烈了”,其原因是彭总担心停战可能会让战上们掉以轻心、放松警惕,也引出下文和战士们的交流。
8.本文对话描写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9.彭总看望战士的系列活动,表现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古代诗文阅读(31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玉、成安君陈余聚兵井陉口。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臣闻平里馈粮,士有饥色。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坚营勿与战。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成安君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不听广武君策。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草山而望赵军,诚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信所出奇兵三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诸将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
B.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
C.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遂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
D.信所田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淮阴,古人把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叫阴,水南山北为阴,淮阴,指淮河的南岸区域。
B.足下,古代文武官吏的自谦辞,有微臣、老臣、下官、末官、未将、不才、足下等。
C.戏下,谓在主帅的旌麾之下,引申为部下;同“麾”,这里是代指军营。
D.平旦,古人把夜半后的三个阶段分别称为鸡鸣、昧旦、平旦,平旦指天刚亮。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韩信贫而无行,参军后未被重用。平民时,他生活贫困,没有操行;参军后,他在项梁项羽手下皆默默无闻,未被重用,最后投奔刘邦。
B.韩信料事如神,设计谋偷袭赵军。井陉口一战,他笃定赵军会中计,便趁其倾巢出兵时,派出事先埋伏的两千奇兵,一举占领赵军营地。
C.韩信胆略过人,诸将领都很信服。他巧妙运用兵法,背水布阵,激发士气,使土兵们奋起反击,大获全胜,大家都心服口服,自愧不如。
D.韩信爱惜人才,特意赦免广武君。他认为广武君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传令军中将士活提广武君,后来,又亲自为其解开绑绳并拜为军师。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乃敢引兵遂下。(4分)
(2)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然竟以胜,此何术也?(4分)
14.在面对韩信、张耳大军压境之际,广武君向成安君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3分)
古代诗歌阅读Ⅰ(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题。
惊蛰二月节
元稹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初”字,意味着孟春初来早,道出了诗人对于惊蛰节气的喜爱。
B.诗的第二句从大处着笔写美丽的春光弥漫大地,更显现了季节的美好。
C.领联实写“桃花”“春鸠”,表现万物复苏,生机盎然,凸显春意的浓烈。
D.诗的尾联由自然写到田间忙碌的人们,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由衷的赞美。
16.诗的颈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蕴含着什么哲理?(6分)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1)《沁园春·长沙》中体现词人和他的同学经常书写宏文华章,评论时政的两句是“ , ”。
(2)《短歌行》中运用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 , ”。
(3)《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作者早出晚归,不辞劳苦的诗句是“ , ”。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4分)
18.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4分)
2020年11月26日,国家发改委主办的2020世界5G大会在广州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为“5G赋能,共享共赢”。期间举行了5G与公共卫生健康医疗论坛活动,从不同主题和领域展开广泛探讨;在以新生活、新产业、新科技为要点的主题展会上,参观者可亲身体验5G智慧生活应用;同时,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趋势,探讨5G新起点,推动5G融入百业,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赋能。大会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新型会议方式。
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6分)
19.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即将举办,举办方要招募大量志愿者,下面是一名前去应征的志愿者的个人介绍中的一段话,请指出其中的五处不得体之处并加以修改。(10分)
我在平时的生活中总是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爱护师长。社区举办公益活动,我总是能够大力帮忙,累计服务十次以上。并且,我曾在学校运动会上做过志愿者,获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谬赞。我知道,志愿工作很重要,只有每一个志愿者的绵薄之力汇聚在一起,才能保障冬奥会的顺利进行。我愿意,成为一名幸运的冬奥会志愿者,尽己所能,以良好的精神风貌为冬奥会服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海百合是一种无脊椎棘皮动物,和我们熟知的海星、海胆、海参同属一类。在3亿年前的海洋,海百合不仅品种繁多,① ,它们跟苔藓虫、腕足动物联手覆盖了整个海底。
很多人初次听到“海百合”这个名字,都以为② ,很难把它和动物联系起来。海百合大多生活在浅海。海百合有一支形似植物的茎的柄,柄的顶端长着一个大大的冠,冠形似百合花,冠的表面生有羽状触手。海百合种类不同,③ ,最少的只有2条,最多的有200多条。触手两侧都生有小分枝,这样,触手便形似蕨类植物的叶子。从海百合的形状来看,人们给它起的名字是再形象不过的了。
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鲁迅先生在一部社交剧的结尾写道:“真的,到目前为止,我真的没有吃过像那晚那样的好豆子——我再也看不到像那晚那样的好戏了。”在异国他乡,作家齐军面对自己酿制的春酒也表达了自己的感慨:“这不是地道的家乡风味,但哪里能找到真正的酒糟?”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实的改变,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永不再来”。“永不再来”可能是一种不再有的遗憾,甚至是一种成长中的美。在“永不再来”中,有对过去的回忆、对现实的感受和对未来的期待。
请写一篇主题为“永不再来”的文章。
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 高中语文教研组 审核人:王舒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