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卷)试题(Word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卷)试题(Word版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1 23:0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 一 语 文(D卷)(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中国工程院某重大咨询研究项目指出,国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已然影响到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目前,每年有1200万吨粮食受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污染是长期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
我国耕地污染问题不容忽视。超过限量标准的重金属如镉、砷等长期存在于受污染的耕地中,并随水分下渗或在雨水冲刷下随水土流失扩散到周边,造成地下水或地表水污染。还有的随农作物种植和生长转移到农产品中,导致农作物减产或者威胁到粮食卫生品质。由此可见,耕地污染对粮食生产和健康安全的影响具有长期性、隐蔽性。
近年来,我国在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重度污染耕地上,采用种植结构调整或替代种植方式;在中度和轻度污染耕地上,施用可降低重金属活性的药剂。这些治理措施消减了粮食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风险。但药剂只是暂时钝化土壤中的重金属,要维系成效,需要持续不断地施用药剂,不仅治理时间长,投入资金大,还难以确保对耕地的生态功能不造成影响。因此,只有从根本上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属,才能有效消除粮食生产和健康安全上的隐患。
当前,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耕地土壤重金属清除技术,是利用能够从土壤中吸收大量重金属并将其富集于植物地上部分的特殊植物,通过收割植物的地上部分逐年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属。这种能够吸收、富集并对重金属具有较强忍耐力的植物,被称为超富集植物。这种技术也称植物萃取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不破坏土壤和河流生态环境、不引起二次污染等优点。
幸运的是,经过几十年的技术积累,中国在净化砷镉污染农田的植物萃取修复技术储备方面已居于全球领先地位,而且取得了良好的应用示范效果。在广西河池环江县,近万亩耕地土壤受重金属污染,该地采用超富集植物与经济植物(桑树等)间作的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其“地方政府主导、科研单位技术支撑、农民主动参与”的环江农田土壤修复工程,在改善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的同时,也为环江县的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植物萃取修复技术可以彻底净化重金属污染耕地,收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在植物萃取修复技术的工程实践方面已有良好的储备,但在其推广应用层面仍没有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对于末端治理的安全利用技术,以净化耕地为目标的植物修复技术所需启动资金相对较多。虽然前期投入相对较多,但从运行的第二年开始,植物萃取修复技术的后续运行维护费用即可显著降低。很多情况下,在开展植物萃取修复的同时,还可以通过间作套种的方式与当地的种植业有机结合,既能保障农产品的卫生品质,也可以保证农户的收益。从长远来看,植物萃取修复技术的总成本要远远低于安全利用技术的总成本。
土壤生态关系粮食生产和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耕地污染涉及公众利益和粮食卫生品质,严重制约受污染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势必给民众的身体健康和家庭收入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解决耕地污染对粮食产量及其卫生品质的威胁。
如何保障我国耕地质量和农产品安全?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关注。一是将污染耕地修复纳入生态建设长远规划,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针对污染耕地开展长期修复治理工作。二是加强配套政策扶持力度,如通过国家专项基金,对以净化为目标的耕地修复工作给予启动资金和相关政策支持,减轻地方政府压力。三是加大科普和政策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国家在解决耕地污染问题上的政策规定和实践成果,不断强化各级党政干部和民众的科技与环保意识,增强其参与解决耕地污染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
(摘编自陈同斌、雷梅《从源头上消除土壤污染对粮食安全的威胁》)
材料二:
让中国人改变餐桌文化并不容易。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几乎所有大事都在盛宴之后决定。即使是平常日子,餐桌上也很丰富。于是,很多时候饭菜吃不完,最后都被扔掉了。
中国餐饮食物浪费量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中国不允许这种情况继续下去。这个任务并不轻松,因为美食是中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烹饪是中国主要文化传统之一。中国有多个菜系,如鲁菜、川菜、粤菜、浙菜等,其食谱、食材、酱料和口味各有不同。中国人请客习惯点“一桌子菜”,菜是大家一起吃的,只有米饭是各人吃各人的。而且点菜的人通常都有这种想法:多点一些菜,每个菜都让客人浅尝一下。如果客人吃不好,这对主人来说很没面子。餐桌上不能只剩下空盘子,倘若每盘莱都吃光了,就意味着客人们还没吃饱。结果,很多菜被剩下,然后被丢进垃圾桶。
餐桌上铺张浪费是很多人好面子、摆阔气的下意识之举,要遏制起来并不容易。为了树立节约粮食的好风气,耐心的教育熏陶比干巴巴的禁令更有效。
(摘编自参考消息网《外媒报道:中国大力倡导珍惜粮食好风气》)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每年因耕地污染问题而受到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这表明我国耕地受污染状况非常严重,解决该问题刻不容缓。
B. 虽然环江县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有近万亩,但该县采用了农田土壤修复工程的最佳模式,在耕地净化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C. 对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施用药剂,短期内比较有效,但从长远看,其需要投入的资金太多,而且可能影响耕地的生态功能。
D. 中国菜系众多,美食已成为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导致我国食物浪费现象极为严重,每年餐饮食物浪费高达千万吨。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重金属污染破坏土壤生态,严重影响粮食卫生品质,制约耕地受污染地区的经济发展,减少民众收入,有害民众健康。
B.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关键在于消除耕地污染,尤其是其中的重金属污染,而植物萃取修复技术可从根本上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属。
C. 中国的餐桌文化中有颇为落后的部分,比如多点菜,每个菜都让客人浅尝一下,这造成了极大浪费,有悖于节约观念。
D. 树立节约粮食之风,遏制浪费食物的现象,不仅应该有严格的禁令,更应该有耐心的教育引导,要善于打持久战。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的最有效措施是( )
A. 大面积种植非食用性经济作物,发展安全生态农作物产业。
B. 用石灰类药剂中和土壤酸性以减少作物根系对重金属汞的吸收。
C. 在耕地上大量种植香根草、蜈蚣草、小鳞苔草等超富集植物。
D. 将好土覆压在耕地的表面,把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深埋于地下。
4. 两则材料都和我国的粮食问题相关,但侧重点不一样,请进行简要概括。(4分)
材料一在思路上是怎样逐步推出“植物萃取修复技术”?(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马兰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有删改)
6.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事,还鼓动她到医院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B. 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
C. 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D. 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
7. 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6分)
8. 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冑曹参军。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
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肃宗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
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崔旰等乱,前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甫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于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诚可信云。
(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①甫若抵罪,绝言者路 ②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B. ①往依焉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 ①武以世旧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D. ①县令具舟迎之 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字,在古代“名”与“字”是不相同的,“名”一般是长辈取,而“字”则必须是成年后由自己取,如李白字太白,苏轼字子瞻都是如此。
B. 飨庙:飨,通“享”,指请人受用;庙,供奉祖先的房屋。飨庙,是指帝王祭祖庙。
C. “肃宗”与文中的“玄宗”都是皇帝的庙号。庙号是古代中国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D. “大历”为年号。汉代武帝继位后始有年号,始创年号为元狩,追称“元狩”以前的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此后形成制度。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杜甫积极入世,忠于朝廷。虽然考进士未中,向玄宗献上三篇赋,被玄宗赏识,后来授予官职。肃宗即位后,想方设法投奔肃宗。
B. 杜甫仕途坎坷,一生穷困。他入仕极为不顺,参加进士考试落榜;长期不能维持生活,漂泊异乡,常常寄食于人。
C. 杜甫忠于君主,渴望得用。“安史之乱”时,他避难于三川;至德二年,他逃到凤翔,拜见唐玄宗,被授予官职。
D. 杜甫才华横溢,深得后世推崇。杜甫遗留下来的文学遗产让后人颇为受益,韩愈认为其诗可以和李白并驾齐驱。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13. 从全文来看,杜甫的死因有哪些?请分条概括。(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上片“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两句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描写夏日(夏末秋初)雨后的景象。
B.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描写了作者村中游赏时偶遇细雨,但仍欣赏了一派树林葱郁、蝉声四起的夏末秋初雨后村舍之景。
C.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状态。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
D.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本词的点睛之笔,“殷勤”运用拟人手法,使雨有了人的情意。在这两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这场雨。
15. 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1)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重游旧地,引发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诗句是“ , 。”
(2)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的两句诗是:“ , ”。
(3)曹操《短歌行》中“ , ”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慕。
三、语言文字运用(25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表情包创意古已有之,例如中国古代戏曲的脸谱。脸谱是通行于剧场的表情符号。通常,红色绘制的脸谱表示忠义刚烈,黑色绘制表示正直勇猛,白色绘制往往作为奸臣的标记,如此等等。三尺戏台划分出的善与恶的道德阵营,观众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之中识别忠臣义士与奸贼小人的区别。道德褒贬与脸谱风格之间显而易见的呼应表明,古代戏曲擅长提炼与夸大角色的性格特征,进而归纳为某种相对固定的类型。这些角色代表了一个单纯而强烈的世界:是非分明,爱憎透彻,尽量祛除犹豫、妥协、矛盾、宽宥与谅解等暧昧的情感成分。
相形之下,孵化表情包的那一部分网络文化无法适应如此刚烈的气质。 的痛斥, 的赴死, 的悲伤, 的离别,古代戏曲垂青的那些情节过于沉重,以至于不堪重负。如今的表情包是一种“软性”的符号,卡通柔和的表达更为适合这一代人的温情与宽容,令人开怀的幽默则显现了出色的智商与情商。人们喜欢轻松地发一个表情包:萌萌哒!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义无反顾 慷慨激昂 令人动容 撼人心魄
B. 慷慨激昂 义无反顾 撼人心魄 令人动容
C. 撼人心魄 慷慨激昂 令人动容 义无反顾
D. 慷慨激昂 令人动容 撼人心魄 义无反顾
18.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B.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C.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D.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三尺戏台划分出的善与恶的道德阵营,观众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之中识别忠臣义士与奸贼小人。
B. 三尺戏台划分出了善与恶的道德阵营,让观众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之中识别忠臣义士与奸贼小人的区别。
C. 三尺戏台划分出的善与恶的道德阵营,让观众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之中识别忠臣义士与奸贼小人的区别。
D. 三尺戏台划分出了善与恶的道德阵营,观众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之中识别忠臣义士与奸贼小人。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共7分)
疫灾的发生,既受社会规律制约,①_______。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口密度不断提升,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疫灾不仅流行的频度越来越高,流行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同时,随着人类干扰自然和破坏自然程度的加深,疫病种群不断增多,疫灾的破坏性不断增强。从自然规律看,寒冷期气候变化大,疫灾发生得相对频繁;②_______,疫灾也相对稀少。同时,有的病原体具有自然疫源性,这类疫病所导致的疫灾流行,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如鼠疫、血吸虫病等;还有的病原体存活需要较严格的生态环境,这类疫病也有一定的地方性,如疟疾、黑热病、霍乱等。
在中国古代,③______,政府蠲免租税,赈济钱粮,施医给药;下罪己诏,祭祀社灵,请求上天宽有。民间则捐钱捐粮,施医给棺;行巫道术,驱逐厉鬼;抬神巡游,求神保佑。民国时期,疫灾的应对渐渐步入科学的、制度化的轨道。但是,当时公共卫生体系毕竟处于草创阶段,社会又动荡不安,疫灾流行之时,政府和民间的应对放率,总体而言仍然非带低。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21. 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的主要意思,每处不超过25个字。(4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生有别离,亦有重逢。银杏初黄,我们在校园重逢;乡音萦耳,我们和亲人重逢。有些重逢,似易实难;有些重逢,亦悲亦喜。有的时候,我们渴望重逢;有的时候,我们害怕重逢……
这段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请以“与你重逢”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叙事符合逻辑;有故事,有细节;书写清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