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冲刺重高”讲义(二十二):物质的构成【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冲刺重高”讲义(二十二):物质的构成【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1-03 04:5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物质的基本特征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极其微小的粒子。
2.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3.构成物质的粒子不止分子一种,还有原子,离子。
隧道扫描显微镜下的分子
二.分子之间有空隙
1.分子之间间隔的大小: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空隙较大,固体、液体分子间的空隙较少,因此气体容易被压缩,而固体、液体不易被压缩。
2.分子间有间隙的实验和模拟:
三.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
1.扩散: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二者混合的过程就叫做扩散
2.常见的扩散现象:
3.热运动:扩散实验表明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我们把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固、液、气体分子的排列
四.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
1.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虽然彼此相互隔开,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正是分子之间的引力,像一只无形的手,将分子与分子聚集在一起,构成各种固体和液体的。
2.不但物体内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两个物体接触面上的分子之间同样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3.物体内部的分子之间同时也存在斥力。正是分子之间的这种斥力,使物质内部的分子很难靠得很近。
例1、如图,做了酒精倒入水的混合实验后,老师得出结论:总体积变小的原因是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进入到对方分子间隙中去了.小明却认为可能是手指沾上了部分液体,所以总体积变小.要证明小明的想法是错误的,可以进行( )
A.芝麻和黄豆的混合实验 B.水倒入酒精的混合实验
C.酒精和酒精的混合实验 D.黄豆和黄豆的混合实验
例2、请指出图中的几个演示实验,通过演示现象能够说明什么问题。
甲是说明 ;乙是说明 ;
丙是说明 ;丁是说明 。
例3、如图所示五个实验的现象依次为:图甲开始时界面清晰,几天后混合均匀;图乙很难将玻璃板拉离水面;图丙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两者的总体积;图丁红墨水在水中扩散开来;图戊两铅块压紧后,下面挂一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1)图________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________。
(2)图________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________。
例4、图中,小金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瓶口相对(二氧化氮气体为红棕色),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后,使两个瓶口贴紧,将会看到 现象,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 。若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做此实验,抽取中间的玻璃板后观察到上述实验现象所需的时间将 (填“变长”“不变”或“变短”)。
1.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做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图放置方法最不合理 B.乙图放置方法最不合理
C.丙图放置方法最不合理 D.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
2.如图,下面四个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 B C D
A.用力把两铅块紧压,它们会结合起来
B.抽离玻璃板,一段时间后两瓶气体颜色变均匀
C.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变小
D.用力才能把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拉离水面
3.对诗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来”中加点句子,用分子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的质量小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4.如图所示为教材中的实验,下列对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钩码不能把两块铅柱分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乙:黄豆与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C.丙:抽去玻璃板,左侧玻璃瓶中的空气变红了,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丁: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比冷水中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5.将一根棉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的两边。把框架浸入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会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甲所示。现用烧热的针刺破棉线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就会把棉线拉过去如图乙所示,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
6.王亚平在“天宫课堂”授课。
(1)如图甲所示,将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抽出后,制作成一个水膜,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她女儿做的纸花,纸花慢慢张开而水膜依然完好,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用注射器向制作好的的水球内注入少量蓝色液体,水球变成一个“蓝宝石”,这表明分子在___________。
7.某同学学习了《物质的构成》后,他设计以下实验:将染成红色的水和酒精先后倒入量筒之中,并密封。静置一段时间后,记录整个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时的体积和所需的时间。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酒精与水的温度(℃) 酒精 水(红) 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时的总体积(毫升) 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所需的时间
体积(毫升) 质量(克) 体积(毫升) 质量(克)
A组 10 62.5 50 50 50 110 较长
B组 40 62.5 50 50 50 110 较短
(1)水和酒精都是由极微小的微粒构成,构成水的微粒是________。
(2)请对该实验中出现的混合液体积变小及两组实验时间上有差异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解释。 。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变成水蒸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B.八月丹桂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D.400L氧气能压缩在40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的体积变小
2.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微观解释
A 温度降低,汽油的体积减小 分子的体积变小
B 春天公园里散发出阵阵花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分子之间有间隙
D 一滴水中含有约1.67×1021 个水分子 水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A.A B.B C.C D.D
3.在以下四个图示的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A.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B.两根铅棒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
C. 酒精和水混合之后液面下降 D.红墨水扩散到整个烧杯中
4.科学研究中,实验设计的严密性是获得正确结论的前提。下列四种设计,当抽出玻璃板后,都会观察到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氮气体进入空气中,但其中不能说明二氧化氮分子处于不停运动的是(  )
A.B.C.D.
5.为了探究物质的内部结构,我们利用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做了水和酒精混合的实验,如图所示。通过比较混合前后的总体积,即可推断出组成物质的微粒是连续分布的还是存在空隙的。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我们应该采用的操作是:在直玻璃管中先注入一定量的 (选填“水”或“酒精”),并且优先选用内径较 (选填“粗”或“细”)的玻璃管。
6.戴口罩是防止雾霾颗粒物进入人体的一种有效措施,市场上口罩品种繁多。为探究口罩的防护功能,小敏在三只如图丙所示瓶内装少量激光打印粉,将 A,B,C 三种口罩分别在瓶口系紧,外面覆盖一张餐巾纸,通过打气筒打气,使粉末飞扬。实验结果如图丁,则防护功能最好的口罩为(选择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例1、A
【解析】分子看不见、摸不到,直接观察分子之间是否有空隙更不可能,但是可以借助我们看得到的宏观物体对这个现象进行模拟,从而帮助我们理解,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小明认为是液体沾到手上导致的,要推翻小明的想法选用固体更直观,芝麻和黄豆可看作粒径不同的两种分子,分子之间间隙也不同,混合之后,可明显看出总体积的变化,故A符合题意,而B、C、D不合题意。
例2、(1)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间存在着引力;(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剧烈;(4)分子间存在间隙.
【解析】首先要明确甲乙丙丁这三个图中各自会出现什么现象。然后从现象入手分析演示目的。
【分析】本题考查分子运动、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存在间隙,分析图中出现的现象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详解】(1)甲图:泾渭分明的两种气体经过一段时间后,混合在一起,彼此进入对方,这是一种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乙图:两个独立的铅块紧密靠在一起,下面的铅块受到重力作用而没有掉下去,说明了上面的铅块给它一个向上的力,来平衡了重力,这个力就是分子间的引力。(3)丙图:两杯水中同时滴入相同的墨水,而扩散的快慢不同,进一步发现,温度高的扩散得快。由此可知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剧烈。(4)丁图: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以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故答案为:(1)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间存在着引力;(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剧烈;(4)分子间存在间隙.
例3、(1)甲、丁;分子在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2)乙、戊;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解析】(1)在图甲中,清水分子向下运动,硫酸铜向上运动,二者相互进入对方的空隙,因此上面的颜色逐渐变深,下面的盐水逐渐变浅,最终二者颜色趋于一致。丁图中,墨水分子进入水分子空隙,从而使整杯水变成红色,据此分析解答。
(2)在乙图中,玻璃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从而增大了测力计的拉力;在戊图中,铅块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所以能够悬挂重物不下落,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图甲、丁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2)图乙、戊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例4、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自己颜色逐渐变浅,装有空气的瓶子颜色逐渐变为红棕色,最后两个瓶子颜色变得均匀;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变长
【解析】(1)空气分子没有颜色,而二氧化氮分子为棕红色,打开玻璃板后,二氧化氮分子向空气中运动,而空气分子向二氧化氮中运动,于是原来没有颜色的开始颜色加深,原来有颜色的开始颜色变浅,直到最后两个瓶子的颜色相近即可;
(2)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剧烈,颜色均匀的时间越短。
【解答】(1)抽去玻璃板后,使两个瓶口贴紧,将会看到现象: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自己颜色逐渐变浅,装有空气的瓶子颜色逐渐变为红棕色,最后两个瓶子颜色变得均匀,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2)若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做此实验,则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减小,那么抽取中间的玻璃板后观察到上述实验现象所需的时间将边长。
1.A
【解析】甲:上面为密度大的二氧化氮,下面为密度小的空气。去掉玻璃片后,颜色变化的原因为:重力作用和分子运动,故甲不合理;
乙:水平放置时,排除了重力对颜色的影响,故乙合理;
丙:下面的二氧化氮密度大,上面的空气密度小,几乎可以排除重力对颜色的影响,故丙合理。
那么甲图放置方法不合理。
2.B
【解析】解答此题应掌握:
(1)物质分子间有引力;(2)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压缩体积,对物体做功,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扩散现象、大气压的存在、物体内能的改变和分子间的作用力,都属于基础知识。
【详解】A、两铅块紧密接触后,因分子间的引力而吸在一起,只有用力才能分开,故A错误;B、抽出玻璃后,二氧化氮和空气之间发生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C、用力压缩空气,对空气做功,空气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后棉花燃烧起来,故C错误;D、分子间存在引力,用力才能把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拉离水面,故D错误。故选:B。
3.C
【解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详解】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质量很小无关,故选项错误。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C、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主要原因与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无关,故选项错误。故选:C。
4.B
【解析】
A.甲图中,把两个铅柱削平、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这个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A正确。
B.黄豆与芝麻混合的实验能说明宏观物体间的间隙,但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故B错误。
C.抽去玻璃板,瓶中的两种气体逐渐混合,说明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从而产生扩散现象,故C正确。
D.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扩散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快,故D正确。
5.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解析】根据“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析解答。如图甲所示。现用烧热的针刺破棉线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就会把棉线拉过去如图乙所示,这个实验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6.引力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
(1)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所以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纸花时,水膜依然完好。
(2)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所以向制作好的的水球内注入少量蓝色液体,水球变成一个“蓝宝石”。
7.(1)水分子 (2)分子之间有空隙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快
【解析】(1)水和酒精都是由极微小的微粒构成,构成水的微粒是水分子。
(2)混合液体积变小及两组实验时间上有差异的现象,原因为:分子之间有空隙;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1.B
【解析】A、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B、根据分子的特点考虑;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D、4000L氧气能压缩在40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和特点。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详解】A.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水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 构成花香的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八月丹桂飘香,故B正确;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C错;D.4000L氧气能压缩在40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D错。故选:B。
2.A
【解析】A.温度降低,汽油的体积减小,其实是分子之间的空隙变小,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春天公园里散发出阵阵花香,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隙,故C正确不合题意;
D.一滴水中含有约1.67×1021 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故D正确不合题意。
3.B
【解析】
A.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符合题意;
B.两根铅棒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符合题意;
C.酒精和水混合之后液面下降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不符合题意;
D.红墨水扩散到整个烧杯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符合题意。
4.B
【解析】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当抽出玻璃板后,能够观察到红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进入空气中,选项正确;
B、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当抽出玻璃板后,由于重力的作用,二氧化氮会进入下方空气中,选项错误;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当抽出玻璃板后,能够观察到红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进入空气中,选项正确;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当抽出玻璃板后,能够观察到红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进入空气中,选项正确,故选B。
5.水;细
【解析】(1)在试管内密度大的水在下面,密度小的酒精在上面,排除重力因素对实验现象的影响;
(2)玻璃管的内径越小,相同的体积变化时,液柱的高度变化越大,实验现象越明显。
【解答】在比较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大小的实验中,在直玻璃管中应先注入水,目的是便于记录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我们应该采用的操作是:在直玻璃管中先注入一定量的水,并且优先选用内径较细的玻璃管。
6.C口罩,相同情况下,C口罩外面餐巾纸上的粉末最少
【解析】
A口罩中粉末最多,B口罩中的粉末少于甲口罩,C口罩没有粉末,因此防护功能最好的口罩是C口罩。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浙教版科学七年级“冲刺重高”讲义(二十二)
物质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