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孙敬悬梁
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
古人谈读书
学习提示:
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练读后同桌互读检测,并说说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易读错的字。
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zhì
hào
zhì
①〔知〕同“智”,智慧。
②〔敏〕此处指聪敏。
③〔好〕喜好。
④〔耻〕以 为耻。
⑤〔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⑥〔识〕记住。
⑦〔厌〕满足。
⑧〔诲〕教诲。
⑨〔敏〕此处指勤勉。
识
zhì(博闻强识)
shí(认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①〔知〕同“智”,智慧。
②〔敏〕此处指聪敏。
③〔好〕喜好。
④〔耻〕以 为耻。
⑤〔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⑥〔识〕记住。
⑦〔厌〕满足。
⑧〔诲〕教诲。
⑨〔敏〕此处指勤勉。
耻(耻辱)(耻笑)
chǐ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通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服口岂不到乎?
①〔谓〕说。
②〔漫浪〕随意。
③〔急〕要紧,重要。
岂(岂有此理
yǐ
qǐ
诲
谓
诵
学习提示:
自由读课文,注意文言文语言的停顿和韵律,读好长句子。
提示:可以先借助注释猜一猜句子的意思,再读文言文,和同学相互交流读法,注意断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通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学习提示:
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大意,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可以结合注释或者上下文猜一猜,再与小组成员交流。
默:默默地。
尝:曾经。
好:喜好。
古义:曾经
今义:品尝
尝
敏:聪敏。
敏:勤勉。
一字多义
是:这。
学习提示:
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课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创始人。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他编写的《童蒙须知》,对儿童的生活起居、学习、道德行为、礼节等都做了详细规定。
学习提示:
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
做学问态度要端正。
好古、勤学是成功之道。
学习勤奋,进取心强。
学习态度
学而不厌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诲人不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
通过学习“读书有三到”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读书有三到,也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是最重要的,说明我们在读书学习的时候不仅要仔细看、认真读,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学习,把学习态度放到第一位。
鲁迅先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的作品,主要受益于他的博读。他读书做到了“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心到”是讲读书时要精力集中,专心致志;“口到”就是读出声来,有些文章还要有感情地大声朗读;“眼到”指目光专注,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手到”指边读边做笔记;“脑到”指善于动脑筋,勤思考,多分析。
有关读书的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