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2.3辛亥革命同步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2.3辛亥革命同步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7.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19 12:45:54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2.3辛亥革命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
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
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与人民充分的民主自由的权利
D.促进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
【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 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是: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所以答案是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知识。
2.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次年2月l2日,清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成为末代皇帝。这一历史事件的深远意义在于:使中国(  )
A.摆脱了殖民统治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开启了近代化探索 D.改变了社会性质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 1912年2月l2日,清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成为末代皇帝,这标志着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所以答案是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知识。
3.“从此神州事事新,再无皇帝管人民。”据史实推断,与此诗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 通过材料中的“再无皇帝管人民”,指的是皇帝已经不存在了,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两个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
A.推翻清朝政府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挽救民族危亡 D.建立民主共和国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两个人的选择都是为了,要求选出与之相关的目的,根据所学知识,近代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出现民族危机,独立、富强成为近代中国人的共同心愿,康有为、孙中山的努力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近代史的相关知识点。
5.孙中山的 “三民主义”不包括(  )
A.民族主义 B.民主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 1905年,孙中山联合各革命团体,团结革命力量建立了中国同盟会。大大推进了全国的革命运动。中国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在《民报》的发刊词中阐述了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此题选择答案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
6.下列各项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  )
A.民族 B.民主 C.民权 D.民生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因此,“民主”不属于三民主义的内容,选择B选项。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
7.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担任临时大总统的是(  )
A.陆皓东 B.黄兴 C.孙中山 D.黎元洪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中国近代史上孙中山在1905年建立了中国同盟会,之后提出了三民主义,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1912年成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孙中山的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
8.武昌起义爆发于(  )
A.1895年 B.1907年 C.1910年 D.1911年
【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很快起义军占领了武昌、汉口和汉阳。武汉三镇取得了胜利,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9.孙中山指导辛亥革命的纲领是(  )
A.“均田免粮” B.三民主义
C.《天朝田亩制度》 D.“扶清灭洋”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10.中国同盟会成立时间是(  )
A.1894年 B.1895年 C.1905年 D.1911年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05年,面对国内出现的众多革命团体,孙中山提出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同盟会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
11.中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
A.华兴会 B.光复会 C.兴中会 D.同盟会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05年,面对国内出现的众多革命团体,孙中山提出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孙中山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
12.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求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
A.李鸿章→洋务运动 B.魏源→戊戌变法
C.孙中山→辛亥革命 D.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B.魏源→戊戌变法,这个是不正确的,魏源的思想在《海国图志》这本书里体现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领导的洋务运动的思想。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去实地考查辛亥革命的首发地,他们应该去(  )
A.南京 B.南昌 C.北京 D.武昌
【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推翻了清朝统治
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 1911年孙中山等人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是土地改革,故此题选D。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识记。
15.孙中山先生在探索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领导了辛亥革命。这次革命是历史性巨变,主要原因是(  )
A.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革命过到了使中国自强的目的
C.革命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序幕
D.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 1911年孙中山等人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功绩突出地表现在结束了封建帝制,使中国出现了历史性巨变,故此题选D。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的识记。
16.有这样一副对联“一代宗师.仲甫先生.科学民主.二旗高擎.南陈北李.建党丰功.晚年颓唐.浩叹由衷。” 该对联评价的人物是(  )
A.孙中山 B.李大钊 C.鲁迅 D.陈独秀
【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 1915年陈独秀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故选择答案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内容的认识。
17.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民主 B.科学 C.三民主义 D.自由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 1911年孙中山等人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此题选C。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指导思想的识记。
18.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创建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天地会 D.资产阶级代表大会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是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海外中国人为主的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于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大会推举了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科总干事。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民报》,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故选B。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
19.下列人物,被誉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是(  )
A.康有为 B.孙中山 C.陈独秀 D.蒋介石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中国民主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选择答案B。
【点评】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
20.将孙中山革命活动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建立兴中会 ②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③成立中国同盟会 ④兼任黄埔军校总理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 孙中山建立兴中会的时间是1894年,1912年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成立中国同盟会的时间是1905年,1924年孙中山兼任黄埔军校总理。所以正确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②④,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辛亥革命和黄埔军校的相关知识点。
二、综合题
21.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救国强国梦,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
(1)   形成于1905年,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   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在中共“七大”上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   指导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共“十五大”上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答案】(1)三民主义
(2)毛泽东思想
(3)邓小平理论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 三民主义形成于1905年,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在中共“七大”上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共“十五大”上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20世纪中国的三大指导思想。
22.【探索之路】
材料一:一百多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三:“皇帝……都可以打倒,还有什么陈旧的腐败的东西不能丢掉呢?……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革命所指的是哪场革命?根据材料二说说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请用史实证明“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场革命的?
【答案】(1)辛亥革命;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
(2)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领导下成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创办黄埔军校等等。
(3)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它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还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族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是失败的。它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 依据关键词:“一百多年前”、“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判断出“他”是孙中山,他领导的是辛亥革命,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2)第二题是第一题的延伸,判断出是辛亥革命相关内容,因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孙中山。了解了“他”是孙中山后,通过分析知道: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联系所学知识写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找到答案,足以证明“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3)第三题从题目中“如何理解这场革命的?”要学会分析:辛亥革命是要么成功、要么失败的,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答案。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它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辛亥革命是失败的: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相关内容。
23.阅读下列材料:
在20世纪中国走向强国之路的进程中,经历了重要的四个过程,如下图:
请回答:
(1)第一步: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使中国人民清醒起来。请问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谁
(2)第二步:新中国成立——毛泽东领导,推翻了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那么新中国的“新”是什么含义呢
(3)第三步:三大改造,除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还有哪两个方面
(4)第四步:改革开放——邓小平领导,开创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这一伟大起点 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
【答案】(1)孙中山。
(2)新的含义: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3)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4)十一届三中全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分析】(1) 1894年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8年,孙中山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孙中山。(2) 新中国的“新”主要是和旧中国对比而言的。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另外,新中国的成立,还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因此,新中国新的含义: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3) 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当时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等,也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和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和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生产合作社。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影响下,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础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本题答案: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 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实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又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又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他又为党的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8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1992年,中共十四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97年中共十五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本题答案:十一届三中全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领导者。(2)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新”的特点。(3)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内容。(4)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的开始标志和形成的理论。
24.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及改革开放,是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三次巨变。 ——摘自中共十五大报告
请回答:
(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这次巨变的具体表现是?
(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进行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城市改革的重点又是什么?
(4)从三次历史巨变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2)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4)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具体表现是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进行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4)从三次历史巨变中,得到的启示: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具体表现。(2)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内容。(3)本题主要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总结能力。
25.名人语录、信件和日记能够反映时代风貌,下列材料反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美、苏等国在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的探索和调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革命已经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徒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革命事业,就是救国救民。我一生革命,便是担负这种责任。 ——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的演讲
材料二: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1924年1月
材料三 :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材料四 : 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罗曼·罗兰还根据他在苏联的见闻撰写了《莫斯科日记》,在日记中,他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提及的“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 材料二中“早六年革命”指哪次革命 在这“十三年”中孙中山为了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哪些重大斗争
(2)材料三中的“明智试验”是指美国历史上哪次著名改革 此项改革与以往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相比有何显著特征
(3)依据材料四并从经济的角度看,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苏联“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罗曼·罗兰认为苏联“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有何具体表现
【答案】(1)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建立北洋军阀专制统治。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2)罗斯福新政。 国家干预经济。
(3)实现了从落后的农业国到社会主义工业强国的转变(或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片面发展重工业,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完全使用指令性计划来发展经济等。
【知识点】辛亥革命;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提及的“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是因为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建立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材料二中“早六年革命”指辛亥革命。在这“十三年”中孙中山为了维护民主共和进行的重大斗争包括: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2)材料三中的“明智试验”是指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实施的改革——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与以往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相比,其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3)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实现了从落后的农业国到社会主义工业强国的转变。罗曼·罗兰认为苏联“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其具体表现是片面发展重工业,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完全使用指令性计划来发展经济等。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及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的斗争。(2)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及其特点。(3)本题考查的是苏联的社会主义成就及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26. 在2013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回信,肯定他们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理想和追求,勉励当代青年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戊戌变法运动期间创办。拉开了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是什么事件?
(2)北京大学曾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什么?
(3)北京大学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五四运动的口号什么?该运动有什么重大意义?
(4)北京大学是中国教育发展的缩影。综观北京大学的发展历程和它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你认为我国应该怎样发展教育事业?
【答案】(1)公车上书。
(2)民主和科学。
(3)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尊师重教等。
【知识点】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这就是揭开戊戌变法运动的公车上书。(2)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就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4)解答本题要围绕材料的主旨分析归纳。本题主讲北京大学的发展历程,北京大学是中国教育发展的缩影。综观北京大学的发展历程和它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可以得出,在发展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尊师重教等。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运动的准确识记。(2)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3)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准确理解与认识。(4)主要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7.某校初三(1)班同学进行了一次“中国梦”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近代百年的艰难寻梦】
材料一: 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偿两百兆始。” ——梁启超
材料三: 一百多年前,辛亥革命爆发,武昌首先爆发起义,汉口、汉阳的新军随之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随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
【东方古国的梦想渐真】
材料四:“拯斯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起了实现这个梦想的历史重任。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的历史任务。”
(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什么运动 写出该运动中为实现“自强”而创立的工业名称。
(2)材料二中的“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指的是什么事件?“大梦唤醒”后开始了什么探索?
(3)材料三中提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名称是什么?它的建立有何意义?
(4)材料四中“人民军队诞生”与哪一事件相关?
(5)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刷了民族耻辱。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召开的哪次会议为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6)综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对“中国梦”的认识。
【答案】(1)洋务运动;江南制造总局或福州船政局。
(2)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运动。
(3)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南昌起义。
(5)中共七大。
(6)“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近代以来,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辛努力和不懈探索。然而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都没有完成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清政府中……自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中国近代史上,首先进行探索的是清政府进行的以“自强”与“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中为实现“自强”而创立的工业名称是江南制造总局或福州船政局。(2)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指的是发生于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大梦唤醒”后开始的探索是戊戌变法运动。(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提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名称是中华民国;它的建立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4)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朱德、周恩来、贺龙等领导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5)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刷了民族耻辱。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召开的中共七大为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6)解答本题要围绕材料的主旨分析归纳。“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近代以来,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辛努力和不懈探索。然而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都没有完成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的准确识记。(2)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史实。(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准确理解与认识。(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昌起义的准确认识。(5)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共七大的准确识记。(6)主要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恩格斯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曾说:“英国政府的海盗政策已引起了一切中国人反对一切外国人的普遍起义,并使这一起义带有绝灭战的性质……虽然你可以说,这个战争带有这个民族的一切傲慢的偏见、蠢笨的行动、饱学的愚昧和迂腐的蛮气,可是它终究是人民战争。而对于起义民族在人民战争中所采取的手段,不应当根据公认的正规作战方法或者任何别的抽象标准来衡量,而应当根据这个起义民族所已达到的文明程度来衡量。”
材料三: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请回答:
(1)图一中“沉迷的帝国”和“堕落的帝国”分别指哪个国家?导致该帝国沉迷的根源是什么(或该帝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你如何理解?材料三认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是什么?为了完成这一使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曾怎样探索?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答案】(1)英国、中国;根源:工业革命后,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
(2)腐朽的封建主义难以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化;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
(4)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实现国家独立。
【知识点】戊戌变法;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图一中“沉迷的帝国”指的是英国;“堕落的帝国”指的是中国;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是工业革命后,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2)依据材料中“应当根据这个起义民族所已达到的文明程度来衡量。”等信息可以得出,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主义难以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指的是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三认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是近代化;为了完成这一使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曾进行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4)解答本题要围绕材料的主旨分析归纳。本题主要讲的是中国近代人的使命,根据历史任务,实现近代化,可以得出,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基本前提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实现国家独立。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准确识记。(2)主要考查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的相关史实。(3)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准确理解与认识。(4)主要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9.中国近代以来,革命与进步思潮风起云涌,其精神内涵影响至今。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咏史诗》歌颂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其主要历史功绩有哪些?
(2)《五月的辉煌》歌颂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3)材料中的“青史千秋”与“五月的精神”,是对中国近代以来仁人志士的赞颂。你认为他们身上的哪些精神需要后人继承与发扬?
【答案】(1)辛亥革命(或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移风易俗。
(2)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爱国精神,社会责任感,探索精神,民主科学精神。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 (1)《咏史诗》中最后一句“青史千秋记武昌”暗示了这首诗与武昌起义有关,而武昌起义发生于1911年,1911年又是旧历辛亥年,因此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主要历史功绩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移风易俗。(2)《五月的辉煌》这首诗中“一九一九”“五月”暗示了这首诗歌颂的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材料中的“青史千秋”与“五月的精神”,是对中国近代以来仁人志士的赞颂,他们身上的爱国精神,社会责任感,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民主科学等精神需要后人继承与发扬。
【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及其历史功绩。(2)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及其历史意义。(3)本题主要考查对知识点的运用能力。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桥。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改编自人教版高中教材《历史(选修4)》
(1)材料反映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材料中“中国革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 请说明理由。
【答案】(1)变化:民主、平等意识增强。原因:辛亥革命。
(2)观点:不对;理由: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或: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人们在称呼、思想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反映出平等的趋向。故可以看出“革命”之后人们思想上的民主、平等意思增强,究其根源是辛亥革命的发生,辛亥革命不但推翻封建帝制,成立中华民国,更使得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2)辛亥革命的评价时两方面的,一方面,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另一方面,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带给人们的变化。(2)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评价。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2.3辛亥革命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
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
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与人民充分的民主自由的权利
D.促进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
2.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次年2月l2日,清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成为末代皇帝。这一历史事件的深远意义在于:使中国(  )
A.摆脱了殖民统治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开启了近代化探索 D.改变了社会性质
3.“从此神州事事新,再无皇帝管人民。”据史实推断,与此诗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4.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两个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
A.推翻清朝政府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挽救民族危亡 D.建立民主共和国
5.孙中山的 “三民主义”不包括(  )
A.民族主义 B.民主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6.下列各项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  )
A.民族 B.民主 C.民权 D.民生
7.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担任临时大总统的是(  )
A.陆皓东 B.黄兴 C.孙中山 D.黎元洪
8.武昌起义爆发于(  )
A.1895年 B.1907年 C.1910年 D.1911年
9.孙中山指导辛亥革命的纲领是(  )
A.“均田免粮” B.三民主义
C.《天朝田亩制度》 D.“扶清灭洋”
10.中国同盟会成立时间是(  )
A.1894年 B.1895年 C.1905年 D.1911年
11.中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
A.华兴会 B.光复会 C.兴中会 D.同盟会
12.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求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
A.李鸿章→洋务运动 B.魏源→戊戌变法
C.孙中山→辛亥革命 D.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13.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去实地考查辛亥革命的首发地,他们应该去(  )
A.南京 B.南昌 C.北京 D.武昌
14.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推翻了清朝统治
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15.孙中山先生在探索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领导了辛亥革命。这次革命是历史性巨变,主要原因是(  )
A.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革命过到了使中国自强的目的
C.革命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序幕
D.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16.有这样一副对联“一代宗师.仲甫先生.科学民主.二旗高擎.南陈北李.建党丰功.晚年颓唐.浩叹由衷。” 该对联评价的人物是(  )
A.孙中山 B.李大钊 C.鲁迅 D.陈独秀
17.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民主 B.科学 C.三民主义 D.自由
18.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创建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天地会 D.资产阶级代表大会
19.下列人物,被誉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是(  )
A.康有为 B.孙中山 C.陈独秀 D.蒋介石
20.将孙中山革命活动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建立兴中会 ②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③成立中国同盟会 ④兼任黄埔军校总理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
二、综合题
21.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救国强国梦,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
(1)   形成于1905年,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   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在中共“七大”上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   指导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共“十五大”上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2.【探索之路】
材料一:一百多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三:“皇帝……都可以打倒,还有什么陈旧的腐败的东西不能丢掉呢?……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革命所指的是哪场革命?根据材料二说说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请用史实证明“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场革命的?
23.阅读下列材料:
在20世纪中国走向强国之路的进程中,经历了重要的四个过程,如下图:
请回答:
(1)第一步: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使中国人民清醒起来。请问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谁
(2)第二步:新中国成立——毛泽东领导,推翻了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那么新中国的“新”是什么含义呢
(3)第三步:三大改造,除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还有哪两个方面
(4)第四步:改革开放——邓小平领导,开创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这一伟大起点 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
24.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及改革开放,是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三次巨变。 ——摘自中共十五大报告
请回答:
(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这次巨变的具体表现是?
(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进行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城市改革的重点又是什么?
(4)从三次历史巨变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5.名人语录、信件和日记能够反映时代风貌,下列材料反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美、苏等国在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的探索和调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革命已经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徒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革命事业,就是救国救民。我一生革命,便是担负这种责任。 ——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的演讲
材料二: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1924年1月
材料三 :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材料四 : 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罗曼·罗兰还根据他在苏联的见闻撰写了《莫斯科日记》,在日记中,他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提及的“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 材料二中“早六年革命”指哪次革命 在这“十三年”中孙中山为了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哪些重大斗争
(2)材料三中的“明智试验”是指美国历史上哪次著名改革 此项改革与以往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相比有何显著特征
(3)依据材料四并从经济的角度看,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苏联“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罗曼·罗兰认为苏联“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有何具体表现
26. 在2013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回信,肯定他们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理想和追求,勉励当代青年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戊戌变法运动期间创办。拉开了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是什么事件?
(2)北京大学曾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什么?
(3)北京大学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五四运动的口号什么?该运动有什么重大意义?
(4)北京大学是中国教育发展的缩影。综观北京大学的发展历程和它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你认为我国应该怎样发展教育事业?
27.某校初三(1)班同学进行了一次“中国梦”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近代百年的艰难寻梦】
材料一: 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偿两百兆始。” ——梁启超
材料三: 一百多年前,辛亥革命爆发,武昌首先爆发起义,汉口、汉阳的新军随之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随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
【东方古国的梦想渐真】
材料四:“拯斯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起了实现这个梦想的历史重任。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的历史任务。”
(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什么运动 写出该运动中为实现“自强”而创立的工业名称。
(2)材料二中的“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指的是什么事件?“大梦唤醒”后开始了什么探索?
(3)材料三中提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名称是什么?它的建立有何意义?
(4)材料四中“人民军队诞生”与哪一事件相关?
(5)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刷了民族耻辱。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召开的哪次会议为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6)综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对“中国梦”的认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恩格斯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曾说:“英国政府的海盗政策已引起了一切中国人反对一切外国人的普遍起义,并使这一起义带有绝灭战的性质……虽然你可以说,这个战争带有这个民族的一切傲慢的偏见、蠢笨的行动、饱学的愚昧和迂腐的蛮气,可是它终究是人民战争。而对于起义民族在人民战争中所采取的手段,不应当根据公认的正规作战方法或者任何别的抽象标准来衡量,而应当根据这个起义民族所已达到的文明程度来衡量。”
材料三: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请回答:
(1)图一中“沉迷的帝国”和“堕落的帝国”分别指哪个国家?导致该帝国沉迷的根源是什么(或该帝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你如何理解?材料三认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是什么?为了完成这一使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曾怎样探索?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29.中国近代以来,革命与进步思潮风起云涌,其精神内涵影响至今。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咏史诗》歌颂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其主要历史功绩有哪些?
(2)《五月的辉煌》歌颂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3)材料中的“青史千秋”与“五月的精神”,是对中国近代以来仁人志士的赞颂。你认为他们身上的哪些精神需要后人继承与发扬?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桥。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改编自人教版高中教材《历史(选修4)》
(1)材料反映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材料中“中国革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 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 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是: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所以答案是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知识。
2.【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 1912年2月l2日,清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成为末代皇帝,这标志着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所以答案是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知识。
3.【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 通过材料中的“再无皇帝管人民”,指的是皇帝已经不存在了,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两个人的选择都是为了,要求选出与之相关的目的,根据所学知识,近代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出现民族危机,独立、富强成为近代中国人的共同心愿,康有为、孙中山的努力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近代史的相关知识点。
5.【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 1905年,孙中山联合各革命团体,团结革命力量建立了中国同盟会。大大推进了全国的革命运动。中国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在《民报》的发刊词中阐述了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此题选择答案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
6.【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因此,“民主”不属于三民主义的内容,选择B选项。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
7.【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中国近代史上孙中山在1905年建立了中国同盟会,之后提出了三民主义,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1912年成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孙中山的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
8.【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很快起义军占领了武昌、汉口和汉阳。武汉三镇取得了胜利,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9.【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10.【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05年,面对国内出现的众多革命团体,孙中山提出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同盟会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
11.【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05年,面对国内出现的众多革命团体,孙中山提出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孙中山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
12.【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B.魏源→戊戌变法,这个是不正确的,魏源的思想在《海国图志》这本书里体现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领导的洋务运动的思想。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 1911年孙中山等人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是土地改革,故此题选D。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识记。
15.【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 1911年孙中山等人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功绩突出地表现在结束了封建帝制,使中国出现了历史性巨变,故此题选D。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的识记。
16.【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 1915年陈独秀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故选择答案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内容的认识。
17.【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 1911年孙中山等人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此题选C。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指导思想的识记。
18.【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是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海外中国人为主的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于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大会推举了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科总干事。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民报》,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故选B。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
19.【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中国民主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选择答案B。
【点评】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
20.【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 孙中山建立兴中会的时间是1894年,1912年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成立中国同盟会的时间是1905年,1924年孙中山兼任黄埔军校总理。所以正确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②④,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辛亥革命和黄埔军校的相关知识点。
21.【答案】(1)三民主义
(2)毛泽东思想
(3)邓小平理论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 三民主义形成于1905年,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在中共“七大”上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共“十五大”上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20世纪中国的三大指导思想。
22.【答案】(1)辛亥革命;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
(2)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领导下成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创办黄埔军校等等。
(3)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它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还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族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是失败的。它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 依据关键词:“一百多年前”、“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判断出“他”是孙中山,他领导的是辛亥革命,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2)第二题是第一题的延伸,判断出是辛亥革命相关内容,因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孙中山。了解了“他”是孙中山后,通过分析知道: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联系所学知识写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找到答案,足以证明“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3)第三题从题目中“如何理解这场革命的?”要学会分析:辛亥革命是要么成功、要么失败的,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答案。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它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辛亥革命是失败的: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相关内容。
23.【答案】(1)孙中山。
(2)新的含义: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3)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4)十一届三中全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分析】(1) 1894年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8年,孙中山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孙中山。(2) 新中国的“新”主要是和旧中国对比而言的。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另外,新中国的成立,还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因此,新中国新的含义: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3) 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当时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等,也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和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和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生产合作社。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影响下,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础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本题答案: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 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实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又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又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他又为党的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8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1992年,中共十四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97年中共十五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本题答案:十一届三中全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领导者。(2)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新”的特点。(3)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内容。(4)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的开始标志和形成的理论。
24.【答案】(1)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2)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4)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具体表现是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进行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4)从三次历史巨变中,得到的启示: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具体表现。(2)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内容。(3)本题主要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总结能力。
25.【答案】(1)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建立北洋军阀专制统治。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2)罗斯福新政。 国家干预经济。
(3)实现了从落后的农业国到社会主义工业强国的转变(或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片面发展重工业,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完全使用指令性计划来发展经济等。
【知识点】辛亥革命;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提及的“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是因为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建立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材料二中“早六年革命”指辛亥革命。在这“十三年”中孙中山为了维护民主共和进行的重大斗争包括: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2)材料三中的“明智试验”是指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实施的改革——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与以往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相比,其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3)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实现了从落后的农业国到社会主义工业强国的转变。罗曼·罗兰认为苏联“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其具体表现是片面发展重工业,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完全使用指令性计划来发展经济等。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及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的斗争。(2)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及其特点。(3)本题考查的是苏联的社会主义成就及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26.【答案】(1)公车上书。
(2)民主和科学。
(3)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尊师重教等。
【知识点】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这就是揭开戊戌变法运动的公车上书。(2)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就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4)解答本题要围绕材料的主旨分析归纳。本题主讲北京大学的发展历程,北京大学是中国教育发展的缩影。综观北京大学的发展历程和它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可以得出,在发展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尊师重教等。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运动的准确识记。(2)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3)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准确理解与认识。(4)主要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7.【答案】(1)洋务运动;江南制造总局或福州船政局。
(2)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运动。
(3)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南昌起义。
(5)中共七大。
(6)“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近代以来,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辛努力和不懈探索。然而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都没有完成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清政府中……自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中国近代史上,首先进行探索的是清政府进行的以“自强”与“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中为实现“自强”而创立的工业名称是江南制造总局或福州船政局。(2)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指的是发生于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大梦唤醒”后开始的探索是戊戌变法运动。(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提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名称是中华民国;它的建立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4)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朱德、周恩来、贺龙等领导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5)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刷了民族耻辱。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召开的中共七大为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6)解答本题要围绕材料的主旨分析归纳。“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近代以来,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辛努力和不懈探索。然而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都没有完成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的准确识记。(2)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史实。(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准确理解与认识。(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昌起义的准确认识。(5)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共七大的准确识记。(6)主要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8.【答案】(1)英国、中国;根源:工业革命后,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
(2)腐朽的封建主义难以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化;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
(4)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实现国家独立。
【知识点】戊戌变法;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图一中“沉迷的帝国”指的是英国;“堕落的帝国”指的是中国;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是工业革命后,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2)依据材料中“应当根据这个起义民族所已达到的文明程度来衡量。”等信息可以得出,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主义难以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指的是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三认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是近代化;为了完成这一使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曾进行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4)解答本题要围绕材料的主旨分析归纳。本题主要讲的是中国近代人的使命,根据历史任务,实现近代化,可以得出,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基本前提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实现国家独立。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准确识记。(2)主要考查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的相关史实。(3)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准确理解与认识。(4)主要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9.【答案】(1)辛亥革命(或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移风易俗。
(2)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爱国精神,社会责任感,探索精神,民主科学精神。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 (1)《咏史诗》中最后一句“青史千秋记武昌”暗示了这首诗与武昌起义有关,而武昌起义发生于1911年,1911年又是旧历辛亥年,因此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主要历史功绩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移风易俗。(2)《五月的辉煌》这首诗中“一九一九”“五月”暗示了这首诗歌颂的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材料中的“青史千秋”与“五月的精神”,是对中国近代以来仁人志士的赞颂,他们身上的爱国精神,社会责任感,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民主科学等精神需要后人继承与发扬。
【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及其历史功绩。(2)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及其历史意义。(3)本题主要考查对知识点的运用能力。
30.【答案】(1)变化:民主、平等意识增强。原因:辛亥革命。
(2)观点:不对;理由: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或: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人们在称呼、思想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反映出平等的趋向。故可以看出“革命”之后人们思想上的民主、平等意思增强,究其根源是辛亥革命的发生,辛亥革命不但推翻封建帝制,成立中华民国,更使得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2)辛亥革命的评价时两方面的,一方面,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另一方面,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带给人们的变化。(2)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评价。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