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6)语文七年级上册 6.22 寓言四则—《杞人忧天》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16)语文七年级上册 6.22 寓言四则—《杞人忧天》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2 21:0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杞人忧天》
列子
学习目标
1、顺畅朗读,准确翻译,概括寓意。
2.指导学生自悟自究,合作探究,疏通文意,体会寓意。
3.尝试运用“杞人忧天”与现实生活发生联系,培养学生心胸宽阔、树立远大志向的意识。
趣味引入
《左传》鲁庄公七年(前687年)
有这样的记载:某天夜晚,所有的星
星都消失了,忽然,天空中下起了流
星雨。流星雨砸到杞国一带,落星砸
毁半个国家,房屋焚烧,大火连烧三个月。经历过此事的人,总是害怕天再塌下来。
于是列子写下了《杞人忧天》这样一个富有启发的寓言故事。
作者简介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人。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对后代的哲学、文学、科技、宗教都有深远的影响。著有《列子》。其中寓言故事百余则,如《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篇篇珠玉,妙趣横生。
写作背景
《杞人忧天》列子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道家的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希望平民百姓不用考虑那么多事情,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杞人忧天》就是在道家的“无为而治”的基础上写出来的,列子用讽刺的手法告诫人们“要顺其自然,不要庸人自扰”。
助读资料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命他的门客集体撰写。
全书一百六十篇,由十二纪、八览、六论三部分组成。因书中有“八览”,所以又称这部书为《吕览》。该书由于是集体著述,思想很不统一。以儒家、道家为主,兼采法家、墨家、名家、农家各派的学说,后人称它为杂家的代表著作。该书的文字朴实简劲,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有显著影响。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chú

xiù
zhòng
shì


朗读课文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 忧 天地崩坠,身亡 所寄,废 寝食者。
又有 忧 彼之所忧者,因往 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 屈伸呼吸,终日 在天中 行止,奈何 忧崩坠乎?”
其人曰:“ 天 果积气,日 月 星宿,不当 坠耶?”
晓之者曰:“日 月 星宿,亦 积气中 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 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 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 四虚,亡处 亡块。若 躇步跐蹈,终日 在地上 行止,奈何 忧其坏?”
其人 舍然 大喜,晓之者 亦 舍然大喜。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崩塌坠落
无,没有
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告知,开导
聚积的气体

行动 活动
即使
伤害
踩、踏的意思
消除疑虑的样子
翻译文章
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崩塌坠落,自己没有地方可以依托,(因此)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于是前去开导他,说:“天,是聚积的气体,到处都有气体。你身体弯曲伸展和呼吸,整天在空气中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它会崩坠呢?”
这个人说:“天果真是聚积的气体,那么日月星辰就不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只是聚积的气体当中发光的气体,即使它坠落了,也不会造成伤害。”
这个人说:“地塌了怎么办呢?”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聚积的土块,四处都塞得满满的,没有地方空着,你整天踩踏着它,整天在地上行走,为什么还担心它会塌呢?”
这个人放下心来十分高兴,开导他的人也非常高兴。
故事中的“杞人”和“晓之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结合课文中人物的描写进行评价。
①杞人:缺乏起码的常识和经验,担心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庸人自扰。
②晓之者:开导杞人,热心诚恳,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是代表了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整合理解
“杞人忧天”是想讽刺不必要的担忧还是传达忧患意识?
【示例】 “杞人忧天”本来确实是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但理解为“忧患意识”也是可以的。
其实《列子》之后的一些文人已经将“杞人忧天”引申到政治生活方面,借以表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寓意。如李白《梁甫吟》:“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这正是以杞人自喻,抒发为国事操心却遭受排挤的苦闷。文天祥《赴阙》:“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在南宋危亡关头,他借“精卫填海”和“杞人忧天”两则寓言表达了自己力挽狂澜的决心与抱负。
从不同角度说说这则寓言给了你怎样的感悟和启示。
考点
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
常见的考查形式:(1)这则寓言有……寓意(或讽刺了……)。(2)请从多个角度谈谈这则寓言的寓意。
答题技法:1.看标题;2.看开头、结尾;3.抓重点段落和关键语句;4.分析人物形象;5.分析故事情节;6.联系实际探讨。
从今天的自然环境变化趋势来看,我们要不要“忧天”?
应该“忧天”。从全球范围来看,自然环境被破坏、被污染仍是严峻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保护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人类才能长远发展,生生不息,因此我们应该“忧天”。
不必“忧天”。近些年的环境状况虽然不容乐观,但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人们已经开始采取措施保护、改善自然环境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们要对未来的自然环境变好有足够的信心,不必担忧。
合作探究
庸人自扰
发展——“晓之者”去开导他
杞人忧天
起因——杞人担心天塌地陷
结局——两人皆“舍然大喜”
结构梳理
这则寓言通过写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要为没有必要或毫无根据的事情担心和忧虑,讽刺了那些害怕不可能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
主旨归纳
1.积累并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
2.推荐阅读:
(1)《杞人忧天》(完整版)
(2)周国平《杞人是一个哲学家》
课后作业
你能说出它的寓意吗?
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zī]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拓张阅读
◆通假字
其人舍然大喜( )
同“释”,解除,消除
文言知识总结
◆古今异义
因往晓之( )
奈何忧崩坠乎( )
亦不能有所中伤( )
古义:告知,开导
今义:知道,懂得;天刚亮的时候
古义:为何,为什么
今义:怎么办
古义:伤害
今义:污蔑别人使受损害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