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导学建议案
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学习目标
1.懂得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生产生活状况及特点。
2.通过对半坡人、河姆渡人异同的比较,找出南北聚落的不同风格,并概括出它们所代表的原始农耕文化的基本特征。
3.通过了解古代氏族聚落当时的生活,体会到人类征服自然的艰辛,学会热爱生命,善待人生,培养坚强的意志。
学习重点
简述出以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为代表的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学习难点
对原始农业文明的特征的概括。
学法提示
表格归纳法、联系比较法、读图观察法。
一、导入示标:
在距今7000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我国远古居民生活的足迹不断扩大,中华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人们在生产生活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原始农业逐步发展,并成为主要经济形态,人们逐步摆脱了完全依赖自然的采集和渔猎生活,过渡到比较稳定的定居农耕生活,从而奠定了我国农耕文化的基础。
二、自学知疑:
(一)预习检测:(每格1分,共10分)
1.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的氏族聚落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
2.半坡聚落发现于 ,距今约6000多年,是 最具代表的氏族部落,他们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 ,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的是 如开垦耕地的石斧、石铲,加工谷物用的石磨盘、石磨棒等。 房屋是 ,日常生活用具主要是 ,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
3.河姆渡聚落发现于 距今约7000年,是 氏族聚落的代表。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 ,还饲养猪、狗、牛等家畜。他们住的房屋是 建筑形式,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如骨耜。
(二)质疑问难:
。
三、探究交流:
历史插图和课本内容密切相关,它勾画出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所处的特定时空氛围,使学生兴趣盎然,如亲临其境,仿佛进入了历史殿堂。这些图片画面清晰、直观的再现历史,对历史学习起到了于无声处显神通的作用。
■半坡聚落的遗物,勾画多彩的农耕文化
●找一找:下列是关于“半坡聚落”相关图片,从这些图片中,你能得出半坡聚落分别掌握了哪些技能?
●议一议:与北京人生活环境相比,先进在哪些地方?
●说一说:鱼纹彩陶盆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觅米之香,梦回河姆渡
●找一找:下列是关于“河姆渡”相关图片,从这些图片中,你能得出半坡聚落分别掌握了哪些技能?
■识玉断分化
●猜一猜:玉在古代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看课本第10页图:山东大汶口墓地出土的陪葬品:玉铲、镂孔象牙梳。在大汶口遗址的墓葬中,有的随葬品如陶器、玉器等多达180多件,有些墓葬只有一两件随葬器,甚至什么随葬器也没有。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总结展示
●比一比:归纳比较是我们掌握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归纳,看哪个组归纳得最准确!
原始居民 时间 地点 原始农耕 房屋建筑 原始手工业
河姆渡原始居民
半坡原始居民
四、训练反馈:
(一)精挑细选(每题1分,共4分)
1.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参观某地文化时说:“________在中华文明成熟之前,起到了稻作文明的奠基作用。”他参观的地点在 ( )
A.云南省楚雄市 B.浙江省余姚市
C.陕西省西安市 D.山东省泰安市
2.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农业生产的出现 B.火的使用 C.建造房屋 D.使用陶器
3.距今约6000年前,活动在黄河流域一带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最有可能吃到的粮食作物是 ( )
A.小麦 B. 米饭 C. 粟 D. 玉米
4.“曩(音nǎng,以往,从前)古之世,无君无臣,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古书里讲述我国远古人类生活情况的一段话,你觉得和下列哪一原始居民的生活最符合 ( )
A. 北京人时期 B. 山顶洞人时期
C. 河姆渡、半坡聚落时期 D.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二)阅读探究(每题2分,共6分)
史料研习:“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习题:
1.试举两例代表上古穴居而野处的两个例子?
2.这里宫室指的是房屋,请问半坡和河姆渡分别建造什么式样的房屋?
3.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对人类有何重大意义?
五、学习感悟:
通过感受农耕文化的特征,充分领略到远古人类的高超智慧,理解了我国南北共同发展,共同构筑了远古中华农耕文明的基础。饮水思源,学完本课内容,相信你一定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和我们的祖先进行跨越时空的交流……
我想说: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