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选择题
1.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B.《诫子书》是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诸葛亮写给自己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
C.《狼》的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的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
D.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向他学习。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很远的另一边,有一道悬崖,像一面几近垂直的墙突兀地耸立在岩石中,四面都是土坡,上面长着 的矮树丛和臭椿树苗。夜幕降临,我趴在岩石上, ,害怕极了,突然,身旁草丛里发出一阵细碎的声响,我顿时 ,真想站起身来 。
A.参差不齐 神志不清 目瞪口呆 抱头鼠窜
B.参差不齐 神情恍惚 惊慌失措 拔腿就跑
C.参差错落 焦头烂额 狼狈不堪 仓皇逃窜
D.良莠不齐 失魂落魄 丧魂落魄 临阵逃脱
3.下列对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采取了记叙的表达方式,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
B.作者之所以要写小时候脱险的故事,是因为这件事蕴含了一个生活哲理。
C.父亲看到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很担心却没有办法,由此可见父亲进退两难的处境。
D.“我”之所以去爬悬崖,一是因为怕小伙伴们嘲笑“我”是“胆小鬼”,二是“我”也确实想尝试一下。
4.读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对父亲这样说的目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是让“我”自己下来,他不管我。
B.他对“我”我下来完全有把握。
C.他知道“我”是胆小鬼,身体不好才这样说。
D.让“我”慢慢把心情放平,镇定下来。
5.选出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 )
A.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B.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
C.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D.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癫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力所吞。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A.从感彩看,“骄傲"为贬义词。
B.“底部"是名词,“强壮"是形容词。
C.“向下”的“下”是方位词,而“抽噎了一下”的“下”则不是。
D.“迈”“踩”“扑”是动词。
7.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中作者之所以要写小时候脱险的故事,是因为这件事蕴含了一种生活的哲理。
B.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和意图是以事传理,即借“我”爬悬崖遇险,最后脱险的事,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困难的道理。
C.父亲看到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却不上去营救,是因为怕惊吓到孩子,由此可见父亲的细心。
D.本文是作者对自己童年一件重要往事的回忆。全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由冒险到遇险再到脱险的过程。
8.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纵观历史,凡学有所成者莫不深谙此理。
②古时学者悬梁刺股、囊萤映雪,故有纵横捭阖之才,经纶世务之智。
③他们这种精益求精、严于律己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
④对求学的人来说,严于律己的精神必不可少。
⑤正因为这种精神,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成为了经世治国之栋梁。
⑥王右军临池练字,在池中洗笔,竟染黑了一池水,乃有“书圣”之美誉。
A.⑥①④⑤③② B.④⑤③①②⑥
C.④①②⑥③⑤ D.①④③⑤⑥②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老师的教育和同学们的帮助,使她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B.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努力的程度。
C.春天的南京是一个姹紫嫣红的季节。
D.就目前而言,我国人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还需要大大提高。
10.下列词语都是形容词的一项是( )
A.悠闲 激动 凌乱 忙碌 B.弯曲 高尚 应该 苍白
C.纯粹 强壮 外边 抽噎 D.静谧 滚烫 恍惚 佩服
二、综合性学习
11.2020年6月21日,班内开展“我终于读懂了您——父亲”专题实践活动,邀你参加。
(1)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谈谈你对“父亲的爱”的理解。
【材料一】
83岁的老父亲给广西援鄂抗疫医疗队的女儿写了一段长微信,下面是节选部分:我觉得你还是有气概的。乡亲兄妹亲戚好友都说你是勇士!我说你还要认认真真保护好自己!要吃好饭,注意营养。不要像在家那样,爱吃不吃的!要注意休息,不要像在家那样经常熬夜!祝早日胜利归来!2020新春初八。
【材料二】
综合外媒2020年2月3日报道,一段救援视频由用户@JenanMoussa于1月27日下午8:03上传到网络。在视频中,一个孩子从车站月台掉落到火车轨道上。该网友写道:“爸爸是超级英雄。埃及的一个女孩掉到铁轨上后,父亲毫不犹豫地跟着跳下,滚落在她身后,紧紧拥抱着她并用自己的身体挡在旁边保护着她。直到行进的火车终于驶过去,他们俩都幸免于难。
(3)宇涵同学搜集到下面一组书法作品,请你仔细观察,思考:按照书体产生的时间先后,离现在最远和最近的两幅是( )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4)用上一种修辞手法,给你父亲发一条短信,表示自己的感恩之情。(不超过50字)
12.综合探究。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一个从材料的主要角度探究出的道理。
镜子里的狗
一只流浪狗无意间闯进了一间四壁镶着玻璃镜的屋子,突然看到很多狗同时出现,它大吃一惊,然后龇牙咧嘴,发出阵阵低沉的吼声。而镜子里所有的狗看来也都十分生气,每只狗也现出怒吼的面孔来。这只狗一看,吓坏了,不知所措,开始绕着屋子跑起来,一直跑到体力透支,倒地死亡。
其实,只要这只狗肯试着对镜子摇几下尾巴,情形也许就会完全改观,因为镜子里的狗儿必然会回报它同样友善的举动。
【综合性学习】
困难是一块石头,对于强者,它是垫脚石。对于弱者,它是绊脚石。困难是悬崖上的独木桥,强者把它当作捷径,弱者把它当作绝境。俗语说: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为增强同学们战胜困难的信心,鼓励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勇敢面对困难,七(1)班在本周召开以“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为主题的班会。大家快来参加吧!
13.请写出一句与“困难·逆境”有关的名人名言。
14.生活中,我们该怎样面对困难呢?请你提一条建议。
15.你的一位好朋友平时学习勤奋努力,可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成绩还是不够理想,他感到前途渺茫,打算放弃。你打算怎样劝他?
三、填空题
16.文学常识对对碰。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曾发表百余篇短文,他的代表作有:《宇宙间》《可怜的动物》《痛击》《心理学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等。
1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训诫( ) 晕倒( ) 凝视( )
纳罕( ) 啜泣( ) 酷热( )
18.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____
(2)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____
19.请说说你对文章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学常识填空。
《走一步,再走一步》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国籍)国作家______________(名字)。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B.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政治家,不是“吴国政治家”。故选B。
2.B
【解析】
【分析】
【详解】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参差错落:指各种不同的事物,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良莠不齐: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也可指好的坏的事物混杂在一起;
一空:在此形容土坡上长着的树高低不齐;应使用“参差不齐”一词;
神志不清:失去对事情的判断和处理能力;
神情恍惚:神志不清,心神不定;
焦头烂额:头被烧焦,额被烧烂;原指作出重大贡献无人问津,贡献小的人却受到重视,后比喻非常狼狈窘迫;有时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带有夸张的意思
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二空:在此形容自己心神不定,不知如何是好,应使用“神情恍惚”一词;
目瞪口呆:形容因吃惊或害怕或激动而发愣、发傻的样子;
惊慌失措: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狼狈不堪:指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疲惫、窘迫的样子;
丧魂落魄:失去了魂魄;形容非常惊慌、恐惧的样子;
三空:在此形容自己听到草丛里发出的声响而慌张起来,不知道该怎么做,应使用“惊慌失措”一词;
抱头鼠窜:像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失败后狼狈逃跑;
拔腿就跑:快速的迈出步伐,迅速的跑开;
仓皇逃窜:慌慌张张地四处逃跑躲藏;
临阵逃脱:临到作战时逃跑,也比喻人事到临头却退缩逃避;
四空:在此形容自己本来趴在岩石上,因为草丛里发出声响,自己因为害怕想站起来跑掉,应使用“拔腿就跑”一词;
故选B。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C项的说法在原文中找不到相应的信息点。
4.D
【解析】
【分析】
【详解】
联系下文可得知父亲的良苦用心,是让儿子历练一下,自己解决困难。
5.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是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做停顿。
6.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骄傲”在此处的意思是自豪。是褒义词,不是贬义词。BCD三项正确。
7.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ABD三项正确。C项错误。应为:父亲看到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却不上去营救,是因为父亲想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磨炼,以增长勇气和经验。
8.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排序能力。仔细阅读,中心议题是:严于律己的精神。故“④对求学的人来说,严于律己的精神必不可少。”应是首句,①句中“深谙此理”承接“严于律己的精神必不可少”。然后举例论证。结合历史事实的先后顺序“悬梁刺股、囊萤映雪”早于“王右军临池练字”。故②⑥,然后总结“③他们这种精益求精、严于律己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结论“⑤正因为这种精神,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成为了经世治国之栋梁。”正确顺序是:④①②⑥③⑤。故选C。
9.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分析句子的主干,看看各个部分是否搭配,是否有残缺,再做判断。A项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B项前后不一致,在句末加上“的大小”;C项搭配不当,将“季节”改为“地方”。
点睛:辨析或修改病句时,如果句子比较长,就要分析句子的结构,再判断其存在的问题。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10.A
【解析】
【详解】
B.“应该”是助动词;
C.“外边”是方位名词,“抽噎”是动词;
D.“佩服”是动词;
故选A。
11.(1)(示例)读懂父亲,体会父爱!
(2)(示例)父亲关心孩子的身体,关心孩子的安危,父亲的爱深沉、真切,父亲爱孩子胜过爱自己!
(3)C
(4)(示例)爸爸,是你使我拥有了更广阔的天空,是你给我注入无限的精神力量,让我看得更远、飞得更高。我永远感谢您!
【解析】
【详解】
(1)此题考查的是宣传标语。拟写宣传标语从内容上来说,要结合主题;从形式上来看,要采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等,要简单明了,醒目易读。结合主题“我终于读懂了您——父亲”拟写即可。示例:走近父爱,感受父爱。
(2)细读材料,紧扣材料中父亲对孩子说的话、做的事进行理解。从“我说你还要认认真真保护好自己!要吃好饭,注意营养。不要像在家那样,爱吃不吃的!要注意休息,不要像在家那样经常熬夜”“ 父亲毫不犹豫地跟着跳下,滚落在她身后,紧紧拥抱着她并用自己的身体挡在旁边保护着她”等句子可以看出父爱体现在关心孩子的健康,呵护孩子的安全,“我觉得你还是有气概的。乡亲兄妹亲戚好友都说你是勇士”说明父爱还体现在适时的鼓励和肯定。据此理解作答。
(3)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根据题中书法作品中汉字的字形和笔画特点判断:①是小篆,②是大篆,③是行楷,④是楷书,离现在最远的是大篆,距现在最近的是行书。故选C。
(4)注意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对父亲表达感恩之情,注意字数要求。示例;爸爸,你就像那一把大伞,为我们遮挡那倾盆大雨。爸爸,你就像一滴水,在我们口渴的时候,滋润了我们。感谢您,亲爱的爸爸!
12.(示例)当你对所处的恶劣环境或所面对的敌人主动地表达自己心中的善意时,你同样也会得到一份善意的回报。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仔细阅读材料,把握主要信息,找出关键性词语,用简洁的语言概述。结合“其实,只要这只狗肯试着对镜子摇几下尾巴,情形也许就会完全改观,因为镜子里的狗儿必然会回报它同样友善的举动。”分析,合理即可。如:友善是相互的,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做出同样地举动;你善待人生,人生也会善待你。
13.示例:①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巴尔扎克 ②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拿破仑
14.在人的一生中,遇到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我们要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样就会把困难变成前进路上的垫脚石。
15.朋友,别灰心,勿气馁。一时的失败代表不了什么。俗话说,“谁笑到最后,谁才是胜利者”,请相信自己,勇敢面对这次失意,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下次考试,你一定是胜利者。
【解析】
13.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的日常积累。从自己积累中选择与“困难·逆境”有关的名人名言作答。作答时,既要写名言,还要写出作者。答案不唯一。
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采用的解决方法来作答。注意方法要正确,确实能解决困难。如:乐观的心态、积极进取的精神、把困难当作前进的动力等。答案要积极、正面。言之成理即可。
15.试题分析: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XX同学);其次写清劝说的原因或理由(针对学生一时的失利,用事实或道理来规劝);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点睛】
口语交际题的解答准则:①言之有“礼”,即文明得体;②言之有“物”,即有内容;③言之有“序”,即表达有合理的顺序;④言之有“节”,即简明。解题的基本技巧:①读懂情境,抓住中心;②领会意图,设身处地;③注意礼貌,语言得体。此外,还要注意试题字数的限制;表达既要阐明观点,还要贴切到位。
16. 美 莫顿·亨特
【解析】
略
17. jìè yūn níng nà chuò kù
【解析】
【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识记能力。特别注意“凝”“啜”“纳”的正确读音。注意“晕”不要读成四声。啜泣,chuò qì: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18.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的判断。人物描写方法有:肖像、动作、心理、神态、语言等几个方面。(1)爸爸前后说的话,是语言描写;
(2)“往后移动”“感觉着岩石”“找到了”是对人的动作描写。
19.标题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我”那次悬崖遇险,在父亲的指导下“走一步,再走一步”,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下悬崖;二是指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挫折时,要把大困难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好每一步,只要这样坚持不懈地不断努力,就不会被任何困难吓倒,最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题目含义的理解分析。做本题时注意结合文章内容明确表层含义和深层哲理。从字面来看,标题就是指爸爸指导“我”下悬崖的方法,是父亲的鼓励帮“我”脱险。结合文章结尾的主旨句来看,作者通过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件事,有了人的生感悟,指的是在人生道路上要向困难挑战,才会战胜困难。
20. 《当代少年》 美 莫顿·亨特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文学常识内容的识记。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外国作家要注意国别。《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选自《当代少年》,作者是美国作家、心理学家莫顿 亨特。他的代表作有《自杀》《心理学的故事:起与演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