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2016)语文七年级上册 5.16 猫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2016)语文七年级上册 5.16 猫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2 22:3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16 猫
学习目标:
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
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学难点)。
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
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1958年10月18日),字西谛,笔名有郭新、落雪、ct、西谛等,出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编有《中国版画史图录》《中国古本戏曲丛刊》等。
1958年10月18日,因飞机突然失事遇难殉职,享年60岁。
2.创作背景
《猫》创作于1925年11月7日。上个世纪20年代,郑振铎深受五四时期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但在思想上却非常彷徨,他无法看清水深火热之中的国家出路在何方。与其说是作家主动选择家庭生活作为创作的题材,还不如说是当时反动军阀段祺瑞执政时期黑暗的政治恐怖笼罩了整个社会的结果。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准生字词。
污涩sè 红绫líng 相称chèn 懒惰duò
怂sǒng恿yǒng 怅chàng然 蜷quán伏 叮嘱zhǔ
凝níng望 惩chěng戒 妄wàng下断语 虐nüè待
捉捕bǔ
整体把握
默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并给文章划分层次。
2.作者写了几次养猫的经历?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本文主要写了“我”家先后养的三只猫的故事。
第一次养猫(1-2)(略写)
第二次养猫(3-14)(略写)
第三次养猫(15-34)(详写)
再读课文,完成“思考探究”中的第一题:
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从课文中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完成表格。
来历
外形
性情
在家中地位
结局
第一只猫
来历:从隔壁要来的
外形、性情: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比喻,写出了小猫讨人喜欢的样子。“滚来滚去”与“白雪球”相照应,表现出小猫的活泼可爱和“我们” 对它的喜爱。
在家中地位:都很喜欢
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小猫的动作、情态,表现它玩耍时可爱的样子,体现“我们”对它的喜爱之情。
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直接抒发喜爱、愉悦之情
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它只是毫无生意的,懒惰的,郁闷的躺着……三妹很难过的说道:“哥哥,小猫死了!”
结局:病死
我的态度:有些不快
第二只猫
来历:从舅舅家要来的
外貌:浑身黄色
性情: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动作描写,描绘出小猫的活泼可爱。字里行间透露出“我们”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捕捉什么似的。把它捉了下来,又极快地爬上去了。
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
在家中地位:全家人都喜爱它
某一日清晨,我起床来,披了衣下楼,没有看见小猫,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
……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结局:被一个过路的人捉了去
我的态度:生气、怅然、愤恨
第三只猫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来历:流浪猫
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收养它是出于怜悯和无奈
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家中地位:不被重视,不受喜爱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的胖胖的。
性情:忧郁、懒惰
改变第三只猫命运的事件:芙蓉鸟被害(17-34)
思考:作者是如何分析芙蓉鸟被害的?结果如何?
事件梳理: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
死亡现场:
“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扳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死亡分析: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受罚: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转折: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第三只猫的结局: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表达了作者对猫的亡失的失落,对夺人所爱的人的恼恨。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表达了作者对第三只猫的负罪感,强烈的痛苦、深深的自责和遗憾。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
思考: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去世后,“我”却“更难过得多”。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我”冤枉了它吗?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1.猫的死亡责任在“我”,是“我”主观臆断,并用棍棒打了它;
2. “我”意识到光凭个人得好恶、带个人偏见去看它是不公平的,良心受到谴责;
3.自我反思,悲悯情怀。
请你以这样的句式,说一句感悟的话。
“(对于)______,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请选取一只猫,说一句感悟的话。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同学听听。
1.在同一件事上,作者对待不同的猫的态度可能是不同的,猫的遭遇可能是不同的。那么这是什么造成的?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
2. 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想一想,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同学们听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小彼此之间的误解?
作业
搜集或讲述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