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2016)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夜雨寄北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2016)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夜雨寄北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2 23:1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 课外古诗词诵读 夜雨寄北
一、选择题
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诗,一问一答间,流露出诗人滞留于他乡、不知道归期的苦涩与无奈之情。
B.第二句诗,写眼前之景,秋雨连绵,涨满秋池,心中的思念也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C.第三句诗,写回忆往昔,作者想起与妻子剪烛西窗的温馨往事,心灵得到了抚慰。
D.第四句诗,写想象未来,家人团聚后作者向亲人倾诉今夜的境况和对家人的思念。
2.下列各项中,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诗人想象将来与妻子欢聚,共同秉烛于西窗之下,向妻子细细述说在巴山夜雨时思念妻子的情景。
B.《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抒发了自己渴望杀敌报国的情怀。
C.《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无人送酒来”这句诗化用典放,表面上写重阳节没有酒喝,也无人陪伴,实际上是写军旅途中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
D.《江南逢李龟年》中“落花时节”既指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大唐由盛入衰的局面,同时又指两人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
3.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题目。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B.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前一句是写实,后一句是想象。
C.诗歌在时间和空间的回环对照中,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直接而深烈。
D.诗人用想象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相隔两地的愁苦。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称谓,如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称男子二十岁为“加冠”。
B.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主张。
C.李商隐,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我们学过他的《无题》、《夜雨寄北》。
D.《我的叔叔于勒》,作者雨果。他是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5.下列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A.李商隐,唐代诗人。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B.“问归期”而“未有期”,包含着太多苦涩与无奈,在“夜雨涨秋池”的环境里,诗人更感到 孤独凄凉。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描写了诗人与妻子相聚时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
D.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即兴写来,道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6.对唐诗《夜雨寄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A.本诗以问答形式开头,一问一答之间表达自己孤寂和思念情怀。
B.诗中愁绪与夜雨交织之意,尽显于“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中。
C.李商隐从他人诗中借鉴“剪烛西窗”的典故,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D.“期”字在第一句两次出现,构成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
7.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诗人盼望眼前出现千万间广厦来庇护天下寒士,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以“沉舟”和“病树”自比,虽流露出惆怅之情,但依然乐观进取。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写诗人出行在外,思归而不得归,只能独自剪烛西窗,在巴山的夜雨中思念家乡。
D.“会挽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勾勒出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词人希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8.赏析古诗文
下面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A.第一句“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B.第二句,“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C.作为唐代绝句,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实有累赘之感。
D.全诗跨越时空,把今日的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和他日的彼时彼地彼情彼景交织起来写,艺术构思极为巧妙。
9.古诗词鉴赏。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问归期”而“未有期”,其中包含着太多的苦涩与无奈。
B.第二句写诗人在巴蜀羁旅中,在“夜雨涨秋池”的环境中,更感到孤独凄凉,但也不乏与世无争的“自得之乐”。
C.第三、四句笔锋一转,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也在未来的欢乐中注入被时间过滤了的“昔日”之苦。
D.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即兴写来,道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10.对下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A.《夜雨寄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寄北”即寄给北方的友人。
B.“涨”字富有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入秋池的夜雨景,又表现了诗人的愁思之绵绵。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是虚写,它所创设的是一个与友人团聚的欢乐情景。
D.这首七言律诗通过对归期的问与答,抒发了诗人漂泊他乡时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请简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涨”字的表达效果。
12.诗人为什么重复写“巴山夜雨”?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13.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像用诗写的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写诗人羁旅他乡时的思念深情。
B.一、二句将深情厚意和异乡的夜雨景色融合在一起,绵绵雨中,更见两地相思情重。
C.第三句,诗人回忆过去与妻子“共剪西窗烛”的场景,表现了他们夫妻的恩爱之情。
D.诗中“期”和“巴山夜雨”等字重复出现,营造了一种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
14.结合诗境体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的含义。
阅读下面一首,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5.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描述“共剪西窗烛”的场景(不少于20字)。
16.提到时间词语,通常会想到年月日、上下午等,而古诗词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则繁多而丰富,且蕴含情感。请仿照示例,从其他三句中任选一句,指出含时间的词语并简要分析。
示例:第一句:归期,未有期。你问:何时归?我答:无准时。问中含有思念、渴望亲人归之意,答中含有思归不能归、不知何时归的苦涩和无奈。
17.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雨”是历代诗人喜欢描写的意象,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雨”这一意象的作用。
18.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乙】
芙蓉楼送辛渐①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②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③。
【注】①辛渐:王昌龄的朋友。②平明:黎明。③冰心,像球一样纯清明净的心。玉壶: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所展现的画面。
(2)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感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试作分析。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19.李商隐,字义山,_________代著名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_________合称“小李杜”。
20.请分别赏析《夜雨寄北》中“涨”和《端居》中“敌”二字的妙处。
21.下面两句诗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说说它们表达情感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22.联系两首诗歌,想象一下“远书”中会写些什么呢?
参考答案:
1.C
【详解】C.“何当共剪西窗烛”意思是: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起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此句为虚写,写诗人想象未来与家人团聚后剪烛西窗的情景,是对未来的畅想;并非回忆往昔温馨往事。
故选C。
2.B
【详解】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思是:夜将尽时,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将自己渴望杀敌报国的梦想付诸梦中,强烈的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述有误;
故选B。
3.C
【详解】C.“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直接而深烈”错误。诗人用想象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似之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秉烛夜话的谈资,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在时间和空间的回环对照中,虚实相生,将诗人对亲友的深挚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故选C。
4.D
【详解】D.《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莫泊桑。故选D。
5.C
【详解】C.“诗人与妻子相聚时剪烛西窗、共话今宵”是作者的想象,并非写实。故选C。
6.C
【详解】“剪烛西窗”这个典故就出自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并非李商隐的借鉴,C错误,故选C。
7.C
【详解】C.“只能独自剪烛西窗”理解错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诗人出行在外,思归而不得归,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故选C。
8.C
【详解】C. 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故选C。
9.B
【详解】B.“巴山夜雨涨秋池”意为: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诗人远离家乡与亲人,又逢秋雨缠绵,心中因为思乡而生发的愁苦自然就又浓了几分,更感孤独与凄凉。本项中的“自得其乐”属无中生有。故选B。
10.D
【详解】D.有误。绝句规定全诗为四句,而律诗的话全诗为八句;绝句讲究的是押韵,而律诗讲究对平仄和对仗,比较严谨。《夜雨寄北》是一首七言绝句,并非七言律诗。
故选D。
11.“涨”字富于动态感,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作者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长的愁思。
12.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时间的往复,空间的回环,将现在和将来,自己和妻子,巴蜀和北方联结起来,突出了思亲念归的寂寞凄凉的感情。
【解析】11.本题考查炼字。“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意思是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池塘。“涨”字写出了池塘因“夜雨”的不断注入而水量增多,富有动感。结合“君问归期未有期”可知,“归期”与“未有期”对比,蕴含着作者欲归不得的愁绪和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12.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巴山夜雨”是实写,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池塘。“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虚写,作者想象将来自己与妻子相聚,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实写的“巴山夜雨”是当下,虚写的“巴山夜雨”是将来,时空往复。实写的“巴山夜雨”是客居之所,虚写的“巴山夜雨”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形成了空间的回环。两个“巴山夜雨”把当下与未来,自己和妻子,巴蜀和北方联结起来。在循环往复间,突出了作者的羁旅之愁与相思之苦。
13.C
14.这两句运用虚写,描写想象中两人相逢后畅谈分别后客居他乡的景象。以相见的欢乐来衬托自己思念的寂寞,把思念的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更显得思念情深。
【解析】13.此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诗人回忆过去与妻子‘共剪西窗烛’的场景”有误。“何当共剪西窗烛”译为: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这是诗人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并非回忆。诗人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
故选C。
14.此题考查诗歌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想象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用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体现此时的痛苦,时空变换中更见诗人的寂寞和思念之苦。可据此作答。
15.窗外,微风轻吹,竹影婆娑;窗内,红烛晕染,一室温馨。洗去轻尘,与你相对而坐,轻剪烛花,促膝长谈,不知不觉时间流逝。
16.参考答案:
第二句:夜雨涨秋池(时)。“秋”表示时节,秋季雨夜,情境中暗含“此刻”,指游子写信的时刻,思归不能归,渲染孤独凄凉的氛围,烘托诗人羁旅他乡的寂寥以及渴望与亲人、好友团聚的思归之情。
第三句:何,共剪西窗烛(时)。“何当”指什么时候,希望中有一天。感情由低沉凄迷变得充满希望,“共剪西窗烛”以特定的情景显示想象中团聚后的温馨时刻,其乐融融;同时反衬此刻羁旅他乡的寂寥无奈,表现出诗人渴望与亲人团聚的思归之情。
第四句:(话巴山夜雨)时。未来,再回首今宵,此刻此情此景。非常巧妙设想团聚的时刻,会想起今宵,阴雨连绵时。估计回忆时,不会再有此刻的酸楚了吧。这番想象更加深对亲人的思念。
【解析】15.本题考查画面描述。
示例:终于,在期盼已久后得以相聚。微微的清风吹拂,斑驳的竹影轻摇,偶尔还有几声虫鸣,像是为这团聚浅吟低唱。你我对坐窗前,轻言细语,慢话离别,一任时间点滴到天明。
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示例:
第二句:“夜雨涨秋池”暗含时间,“秋”为季节,“夜”为晚上,秋季的晚上大雨不停,雨水涨满秋池,思归不得的游子,提笔写信寄深情,可是这恼人的夜雨给本就无归期的孤独凄凉更增添了几丝愁绪,“夜雨涨秋池”烘托出羁旅他乡的诗人此时对家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身处远方的孤独寂寥之情。
第三句:“何当共剪西窗烛”本就是时间的表达,“何”似在问,但又能问谁呢?“剪烛西窗”只是此时的美好想象,这份美好的团聚何时才能实现呢?似乎谁也无法回答,此句传达出诗人内心强烈的盼望,表现出对家人、朋友的强烈思念,但是现在只能孤独一人客居他乡,两相对比,更反衬了诗人的思归之情。
第四句:“时”点明时间,诗人想象日后团聚之时,再来聊一聊这一夜的秋雨,和这一夜的思念,那时不知是何滋味?或许愁绪已解,或许酸楚未退,但是总好过此时一人独自面对孤独。由此,更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家人、朋友的思念之情。
17.李诗中写巴山夜雨,秋雨涨池,渲染出凄清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之情。陆诗中写夜深风雨大作,一方面是实写自然界的风雨,另一方面象征南宋王朝风雨飘摇的危急形势,风雨又引发诗人“铁马冰河”战争生活的联想,表达了诗人愿意为国戍边杀敌、建功立业的爱国壮志。(意近即可)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
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分析作答。
《夜雨寄北》第一个“巴山夜雨”叙写秋雨缠绵的夜晚,渲染出凄清忧伤的氛围;第二个“巴山夜雨”是作者想象与妻子相见后秉烛长谈的画面。作者借“雨”这一意象,抒发了自己孤独寂寞和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夜阑卧听风吹雨”紧承上两句,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并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因此,作者借“雨”这意象,抒发想要戍边杀敌、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8.(1)你问我何时能够归乡团聚,我也难以确定啊。此时,巴山正值深秋时节,夜雨连绵,院里的池塘涨满了秋水。
(2)【甲】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表达了急切与妻子(亲人)见面的情感;【乙】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坚守高洁、清白的品格(节操)的志向。
【解析】(1)本题考查画面描绘。描绘画面时,要理解诗句内容,并发挥想象力。此外,还要结合诗的意境,用生动的语言将诗句所展现的画面描述出来。前两句主要是在写巴山夜雨连绵的情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示例:你急切地问着我归家的日期,但是我也难以确定归期呀!深秋之夜,巴山下起了连绵的雨,不一会儿院里的池塘涨满了水。
(2)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及作者情感。《夜雨寄北》是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何当共剪西窗烛”的意思是: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这是诗人想象与妻子重逢时的情景,表达的是热切期盼和妻子重逢的情感。《芙蓉楼送辛渐》这是一首送别诗。“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思是: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的清廉正直。表示“我”的心就像盛在玉壶的冰那样洁白透明。这里表达的是作者要坚守高洁、清白的品格。
19. 唐 杜牧
20.“敌”字不仅突出了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了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21.都表达了诗人独处异乡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第一句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或虚实结合。借迷蒙雨色、朦胧夜月的笼罩下的黯淡模糊的青苔、红树表达情感。第二句通过想象与妻子团聚时的情景表达情感。
22.只要是写询问归期,表达思念,回忆以往美好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即可。
【解析】19.本题考查对古代诗人的了解。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20.本题考查诗句中关键字的理解。
“巴山夜雨涨秋池”这句话的意思是: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已涨满秋池。“涨”字在诗句中描写了夜雨落入秋池的景象,表达了巴山的夜雨雨势很大,同时,“雨”又表达了一种悲伤的氛围,正如诗人的忧愁。忧愁如雨水“涨”满了池塘,更加突出了诗人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只有空床敌素秋”这句话的意思是:可是中宵醒后,恍然发觉离别已是悠悠数年,顾望四周,只有空荡荡的床榻和寂寥凄寒的秋夜相对,不由得心生凄凉。“敌”字表现出了诗人对得不到家人音讯的现状的不满,突出了诗人独自一人的寂寥清冷的氛围。再结合前文的“空床”表现诗人出了空床独寝的状态,和后文的“素秋”表现出了诗人清冷凄凉的情状。
21.本题考查对诗句表达情感的理解和表达方式的赏析。
表达情感:“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意思是: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在对你说说,今晚我在巴山做客听着绵绵夜雨时的心情。“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的意思是:寂居异乡,平日少有人来往,阶前长满了青苔,那一片绿意和秋天的红叶在迷蒙雨色、朦胧夜月的笼罩下变得黯淡模糊,雨夜的凄寒、月色的冷清,又哪里比得上乡愁的磨人呢?两句诗都表达了诗人独处异乡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表达方式:第一句中的“何当”的意思是什么时候能够,意思是还没发生的事情,所以“共剪西窗烛”和“话巴山夜雨时”都是诗人自己脑海中想象出来的与妻子团聚时的场面。第二句诗人借迷蒙雨色、朦胧夜月的笼罩下的黯淡模糊的青苔、红树这些带有忧郁情绪的景象表达诗人思乡的情感。属于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22.本题考查想象拓展能力。诗句中的“远书”指的是“爱妻从远方的来信”。我们要想象,丈夫常年远在他乡,妻子给丈夫写信都会写些什么内容。可以询问远在他乡吃穿是否习惯,什么时候回来,还可以讲一讲自己的现状,表明不用担心,再者可以憧憬一下日后团聚的美好生活。
示例:义山,你在那里生活的还习惯吗?吃的好吗?那里的天气怎么样?我在家里很好,你不用担心。家乡的花都开了,树叶也都绿了,家门前的景色非常美丽,我一个人看这么漂亮的风景非常想念你,希望你能早点回来,我们共同踏青赏家乡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