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 寓言四则—杞人忧天
一、选择题
1.选出加点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丘壑(hè) 粗犷(guǎng) 云宵(xiāo) 咄咄逼人(duó)
B.论语(lùn) 帐蓬(péng) 嘹亮(liáo) 翻来覆去(fù)
C.侍弄(shì) 虐杀(nuè) 瑟缩(sè) 人声顶沸(dǐng)
D.余晖(huī) 柳絮(xù) 鄙薄(bó) 杞人忧天(qǐ)
2.【知识竞猜】某班拟开展有关传统文化和文学常识的知识抢答活动。题库里有这样一些题目,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悌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梯。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道德规范,儒家提出孝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秩序。
B.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阴阳割昏晓”和“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的“阴”都是这个意思。
C.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的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D.《列子》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杞人忧天》《愚公移山》,此书相传是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列御寇所著。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讨论班里事情,他和我的意见常常大相径庭。
B.近期,香港激进分子四处堵塞道路、破坏铁轨、袭击路人,他们的暴行骇人听闻。
C.一些不健康的童谣正在流传,家长们杞人忧天,希望学校加强正确的引导,以减少这些童谣对孩子们的不良影响。
D.科学家真是神通广大,能让卫星上天,能让潜艇入海。
4.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恐怖分子在英国曼彻斯特发动了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造成22死59伤。
B.此番发言与国内民众要求加速撤军速度的呼声大相径庭。
C.课堂上,老师的当众批评让他满脸通红,神采奕奕。
D.但凡忧虑到孩子的幸福,很多母亲都会杞人忧天,寝食难安。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控烟界专家提醒公众,建吸烟室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卖烟,有怂恿吸烟之嫌。
B.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喜欢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去挑轻的。
C.如果心态浮躁,缺乏执着专注、不求甚解的工匠精神,就难以练就过硬本领。
D.面对百姓对建设核电站的担忧,专家不应认为百姓在杞人忧天,而应耐心解说。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身亡所寄 亡:___________
(2)因往晓之 晓:___________
(3)积气耳 积气:___________
(4)若屈伸呼吸 若:___________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2)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8.选文中杞人为什么会有“忧天地崩坠”的可笑想法?
9.请简要说说最后一段中“杞人”与“晓之者”的“大喜”有什么不同。
三、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论语》)
乙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咏雪》
丙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
10.用“/”给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日 月 星 宿 亦 积 气 中 之 有 光 耀 者 只 使 坠 亦 不 能 有 所 中 伤。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切问而近思 切: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______
(3)若屈伸呼吸 若:______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13.你怎样理解甲文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4.丙文讽刺了生活中的哪一类人?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甲】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日:“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乙】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积气①,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②,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③,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大喜,晓之者亦舍然④大喜。
【注】:①积气:积聚的气体。②光耀者:发光的东西。③若躇步跐蹈:你行走跳跃。④舍然:放心的样子。
(《杞人忧天》)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去人近______ ②及日中则如盘盂______
③孔子不能决也______ ④身亡所寄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 所宝以百数 (《书戴嵩画牛》)
B.而日中时近也 思援弓缴而射之 (《学弈》)
C.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为是其智弗若与? (《学弈》)
D.因往晓之 思援弓缴而射之 (《学弈》)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孰为汝多知乎?
②奈地坏何?
(4)【甲】【乙】两文是通过哪一种形式来叙述故事的?【乙】文嘲讽了怎样的人?
16.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吕氏春秋》)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得一人之使 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B.有闻而传之者 传不习乎
C.不若无闻也 未若柳絮因风起
D.其人舍然大喜 太丘舍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其家穿井。
②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B.《穿井得一人》中,全国的人都在讲“穿井得一人”这件事,可见人们都乐于传播奇闻。
C.《杞人忧天》通过写杞人无端忧天,讽刺那种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
D.《杞人忧天》中“晓之者”的解释并没有科学道理,但他劝解别人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文言文对比阅读,完成后面小题。
【甲】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列子·天瑞》)
【乙】
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①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能得公之心。损其家口②,充狙之欲。俄而匮③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④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芋⑤,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芋,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庄子·齐物论》)
【注释】①狙公:养猴子的老头。狙:猕猴。②口:口粮。③匮:缺乏。④驯: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⑤芋:橡树的果实。
17.解释加点的词语。
(1)身亡所寄
(2)因往晓之
(3)舍然大喜
(4)宋有狙公者
1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养 之 成 群 能 解 狙 之 意 狙 亦 能 得 公 之 心。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2)俄而曰:“与若芋,朝四而暮三,足乎?”
20.选择原文句子填空。
寓言虽故事短小精悍,但也不缺乏富有表现力的精练之语,如【甲】文中,杞人老是担心天会崩塌下来,无比忧虑以至于“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的宋人爱狙如命,以至于初遇粮食危机时甘愿“_______________”。阅读时,要抓住精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句,细细品味。
21.同学们对两篇寓言的寓意进行了讨论,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以下对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A.云宵——云霄,咄咄逼人(duó)——duō;
B.论语(lùn)——lún,帐蓬——帐篷;
C.虐杀(nuè)——nüè, 人声顶沸——人生鼎沸;
故选D。
2.C
【详解】A.“孝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悌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有误,应该是“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
B.“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有误,应该是“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D.“此书相传是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列御寇所著”有误,列御寇是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
故选C。
3.C
【详解】A.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这里形容“他和我的意见”,使用正确;
B.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这里形容“香港激进分子”的暴行,使用正确;
C.杞人忧天:比喻完全不必要的或没有根据的忧虑。这里形容家长们对“一些不健康的童谣正在流传”现象的担忧,使用有误;
D.神通广大:法术广大无边。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这里形容科学家的本领高超,使用正确;
故选C。
4.C
【详解】A.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用来描述“发言”与“呼声”不一致的情形,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神采奕奕:意思是形容精力旺盛,容光焕发。与老师当众批评他的语境不符,使用错误;
D.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叙写母亲对孩子幸福的担忧,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C。
5.C
【详解】A.怂恿:鼓动别人去做(多指不好的事情),含贬义。句中用于形容建吸烟室有鼓动公众吸烟的嫌疑,符合语境,使用恰当;
B.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容易的,害怕繁重的。句中用于形容生活中不少人喜欢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去挑轻的,符合语境,使用恰当;
C.不求甚解:只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句中用于形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符合语境,使用不恰当;
D.杞人忧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句中用于形容专家不认为百姓对建设核电站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忧虑和担心,符合语境,使用恰当;
故选C。
6. 无,没有 告知,开导 聚积的气体 你
7.(1)整天在天中活动,为什么担心天会崩塌坠落下来呢? (2)即使坠落下来,也不会造成什么伤害。(意思对即可)
8.杞人缺乏起码的常识和经验。
9.“杞人”喜的是再也不用担心天会塌、地会陷了,是他忧虑消除后的轻松、放心;“晓之者”喜的是终于让杞人不再忧虑了,是为自己能帮助他人消除忧虑而喜。
【解析】6.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句意为:自己无处存身。亡:同“无”,没有;句意为:就去开导他。晓:告知,开导;句意为: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积气:聚积的气体;句意为: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若:你。
7.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行止,活动;奈何,为什么;忧,担心。(2)重点词:只使,纵使、即使;中伤,伤害。
8.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抓住文中重点句子进行理解。根据重点句子“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可知,“杞人”担心天崩地陷主要原因:缺乏起码常识和经验或对事物的认识不够,了解不够。
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从“其人舍然大喜”中可知,杞人因明白道理、解除了忧虑而喜悦;从“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中可知,晓之者为能成功说服杞人,解除他的忧虑而高兴。
【点睛】参考译文: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10.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11. 恳切 趁、乘 你
12.(1)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2)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13.这句话用来形容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亦有惜时之意。(意思对即可)
14.讽刺了生活中那些为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为不需要担心的事情而过分担忧,增添烦恼的人。
【解析】1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本句意思是:日月星辰,也是气体积聚的,只不过是气体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对人有所伤害。因此断句为: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切:恳切。
(2)句意为: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起。因:趁、乘。
(3)句意为: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若:你。
1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重点的词有:
(1)不义,用不正当的手段;于,对于。
(2)亡所寄,无处存身;废寝食,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13.考查理解句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要我们珍惜时光。时光如流水,在我们身边静静地淌过,我们一不留神便失去了最美好的时光。也有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的意思。
14.这则寓意重点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通过杞人担忧天地崩坠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点睛】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乙)谢太傅在一个 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起。”谢太傅听了开心地大笑起来。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丙)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身没有安全居住的地方,乃至于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忧而担忧,就前去劝慰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当真是气体积聚的,那日月星辰不会掉下来吗?”
劝慰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体积聚的,只不过是气体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对人有所伤害。”
那个人又说:“那地塌陷下去怎么办?”
劝慰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面八方的空虚之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那个杞国人放下思想包袱,非常高兴;劝慰他的人也如释重负,非常高兴。
15.(1) 距离 等到 判断,分辨 没有
(2)D
(3)谁说你的智慧更多呢?
地要是坏了怎么办呢?
(4)对话形式。嘲讽了毫无根据地担心,患得患失的人。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义。注意在语境中确定词义。(1)句意:离人近一些。去:距离。(2)句意: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及:等到。(3)句意: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决:判断,分辨。(4)句意:自己无处存身。亡:没有。
(2)本题考查文言词义的辨析。A.以:动词,认为/介词,用;B.而:表转折,但是/表承接,然后;C.为:动词,是/连词,因为;D.之:都是代词。故选D。
(3)本题查看文言句子翻译。注意逐字对译,直译、意译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句式,补充省略成分,关键词语的翻译等。重点词语:(1)孰:谁。汝:你。知:同“智”。(2)奈:怎奈。何:怎么办。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甲文“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日:‘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可知甲文指一两小儿的对话描写为主。根据乙文“其人曰:‘天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可知乙文以忧天者和晓之者的对话为主。根据乙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意思是“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可知杞国人担忧的是毫无依据天地崩坠。所以乙文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点睛】甲文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 的看着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
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
乙文参考译文: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那地陷了又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16.(1)C
(2)①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
②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3)B
【解析】(1)
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
A.不同,劳力/即使;
B.不同,传播/传授的知识;
C.相同,如;
D.不同,释然、宽舒/丢弃;
故选C。
(2)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重点词语:
①及,等到;其,他;穿,打。
②耳,罢了;亡,没有。
(3)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B.根据“国人道之”明确是国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人们都乐于传播奇闻”太绝对。
故选B。
【点睛】参考译文:
【穿井得一人】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地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回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果真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站立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17.(1)没有,无 (2)告知,开导 (3)消除疑虑的样子 (4)……的人
18.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能得公之心
19.(1)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2)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
20. 废寝食 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21. 不要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 讽刺了那些玩弄手法欺骗人的行为。
【解析】17.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1)句意为:身体无处寄托。亡,没有,无。
(2)句意为:于是前去开导他。晓,开导,告知。
(3)句意为:那人放下疑虑,非常高兴。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
(4)句意为: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者,……的人。
18.考查断句,句意为:养的猴子成群,他能懂得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懂得那个人的心意。可根据句意来断句。“养之成群”紧承上文狙公爱猴子。“能解狙之意”说的是狙公,“狙亦能得公之心”说的是狙。故断句为: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能得公之心。
19.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其人,那个人;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亦,也;(2)俄而,不久;与,给;若,你们;足,足够。
20.考查筛选信息。
第一空:根据甲文中的“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可得:废寝食。
第二空:根据乙文中的“损其家口,充狙之欲”可得:损其家口。
21.考查文章主旨。
甲:天不会塌,地也不会陷,这本来就是生活常识。但杞国人却因此而寝食难安,还要别人开导之后才“舍然大喜”,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去忧虑那些完全没有必要的事情,否则就会自添困扰。
乙:总共只有七颗橡子。狙公巧使计谋,先许诺早上给三颗,晚上给四颗,群狙愤然。后许诺早上给四颗,晚上给三颗。群狙“皆伏而喜”。总数没有变,只是早晚的数目变了。这本身就是一种欺诈的行为。所以从狙公的角度来看作者借这一故事讽刺了那些玩弄手法欺骗人的行为,从狙的角度来看,作者也讽刺了那些头脑简单,目光短浅,不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甲: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乙: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很喜欢猴子,养的猴子成群,他能懂得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懂得那个人的心意。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猴子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猴子们的食物,但又怕猴子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猴子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猴子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猴子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