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6)语文七年级上册 6.22 寓言四则—《蚊子和狮子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16)语文七年级上册 6.22 寓言四则—《蚊子和狮子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3 09:5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22 寓言四则—蚊子和狮子
一、选择题
1.《蚊子和狮子》一文开头详写蚊子对狮子说的话,而开战的精彩场面却略写。这一详一略,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表现弱者与强者冲突时,弱者毫不示弱,敢于向强者挑战的勇敢性格。
B.为了突出表现蚊子的自信,敢于藐视敌人的性格。
C.既要表现蚊子的“勇士”精神,又要暴露出它骄傲、自信、藐视一切的性格,更好地表现文章的寓意。
D.用狮子的懦弱无能衬托蚊子的勇敢聪明,从而更好地表现本文的寓意。
2.下列情节叙述与名著相符的一项是( )
A.“雨小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这段话中,“坐车的”就是祥子拉包月的曹先生。
B.有只黄鼠狼爱上了一个年轻人,求爱神把它变成一个女人。后来爱神想知道黄鼠狼是不是改掉了本性,就把一只老鼠放入了屋子。那个少女看见老鼠,就想把老鼠吃掉,于是爱神又把少女变成了黄鼠狼。(《伊索寓言 黄鼠狼和爱神》)
C.祥子遇到夏先生,去他家拉包月,在他的指引和帮助下,祥子又燃起了生活信心。当祥子满怀希望的去找小福子,却得知小福子已经上吊自杀,从此体面的,要强的祥子染上了恶习,甚至为60块钱出卖曹先生,最终沦为一个给死人送殡的“末路鬼”。
D.有只蚊子飞到狮子面前,说自己比狮子强大,要和他较量较量。结果蚊子被强大的狮子拍死了。故事告诉我们,人要有自知之明。(《伊索寓言 狮子和蚊子》)
3.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色花》的作者是英国的泰戈尔,他的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
B.《植树的牧羊人》节选自绘本《植树的男人》,作者是法国作家和电影编剧让·乔诺。
C.《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莫顿·亨特,他是美国作家、心理学家。
D.《蚊子与狮子》选自《伊索寓言》,讽刺了那些成功后就自高自大的人。
4.下列对寓言知识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均出自《伊索寓言》。
B.寓言的特点是篇幅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故事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
C.寓言《穿井得一人》的寓意是道听途说也可以获得真知真见。
D.学习了《寓言四则》我们发现:外国的两篇末尾用一句话揭示了寓意,中国的两篇则是寓深意于文中。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作者运用想象,由街灯想到明星,全诗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和对美好生活的的向往。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句话运用引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触觉的角度写了春风的柔和。
C.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我们学过的《蚊子和狮子》出自《伊索寓言》,作者是古希腊作家伊索。
D.“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这句话通过侧面描写突出了白求恩精神的感人至深。
6.下列文学常识的配伍有误的一项是( )
A.《蚊子和狮子》——寓言——希腊——伊索
B.《金色花》——泰戈尔——印度——《吉檀迦利》
C.《济南的冬天》——老舍——《骆驼祥子》——作家
D.《峨眉山月歌》——李太白——五律——唐朝
二、基础知识综合
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青春是一串银铃般的笑声,青春是一条崭新的跑道,青春是一本刚打开的书本。青春的我们应该把握时光,努力学习。七年级的课文,为我们的青春打开了一个新天地。语文课上,我们领略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娇媚的春、静谧的冬令人沉醉;我们接受了崇高的精神洗礼,白求恩纯悴的思想、海伦·凯勒顽强的意志令人折服。《动物笑谈》中看似怪dàn实则对动物们充满爱的举动令人感动;《狼》中智慧之人与狡黠之狼的交锋令人深思。寓言故事《蚊子和狮子》启发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自吹自擂,而要谦虚谨慎。
(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静谧( ) 狡黠( ) 怪dàn(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
(3)下列哪个选项分析有误?( )
A.“中学”“我们”“领略”分别是名词、代词、动词。
B.画线句中“智慧”与“狡黠”是同义词,因此可以对调。
C.“自吹自插”是贬义词,“谦虚谨慎”是褒义词。
D.“青春是一串银铃般的笑声,青春是一条崭新的跑道,青春是一本刚打开的书本。”一句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8.阅读文字材料,按要求填空
青春是一串银铃般的笑声,青春是一条崭新的跑道,青春是一本刚打开的书。七年级的课文,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语文课上,我们领略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娇媚的春、静谧的冬,令人沉醉;落日的余huī、田野的花团jǐn簇,令人遐想。我们受到了精神洗礼;白求恩纯cuì的思想、高尚的品质,净化心灵;康拉德·劳伦兹《动物笑谈》中,看似怪dān实则对动物们充满爱的举动,令人感动;《狼》中,智慧之人与狡黠之狼的交锋,令人深思;《皇帝的新装》中,皇帝和大臣滑稽的言行,令人自省;《蚊子和狮子》启发我们,不要自吹自擂,而要谦虚谨慎。
(1)给加点字注音
静谧( ) 狡黠( ) 滑稽( ) 自吹自擂(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纯cuì( ) 怪dàn( ) 余huī( ) 花团jǐn簇( )
(3)下列选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我们”“领略”分别是名词、代词、动词。
B.画横线的句子中,“智慧”与“狡黠”是同义词,因而可以对调。
C.“自吹自擂”是贬义词,“谦虚谨慎”是褒义词。
D.“青春是一串银铃般的笑声,青春是一条崭新的跑道,青春是一本刚打开的书。”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4)以下课文内容理解,不完全正确的选项是( )
A.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运用了联想和想象,描绘了自由安宁、幸福美满的生活图景,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B.王湾《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不仅写景生动,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凸显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C.法国作家让·乔诺的《植树的牧羊人》让我们相信:人除了可以毁灭事物,还可以创造事物。
D.郑振铎在《猫》的结尾写“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是因为第三只猫吃了“我”心爱的芙蓉鸟,表达了“我”对鸟无辜而亡的自责和痛悔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
下面三段文字都选自《伊索寓言》,阅读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蚊子与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也并不比我强。若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在不料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却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乙】
骆驼与宙斯
骆驼羡慕牛有漂亮的角,自己也想要长两只角。于是,他来到宙斯那里,请求给他加上一对角。宙斯因为见骆驼不满足已有庞大的身体和强大的力气,还要妄想得到更多的东西,气愤不已,不仅没让他长角,还把他的耳朵砍掉一大截。
这则故事说明,(A)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
北风和太阳
北风与太阳两方为谁的能量大互相争论不休。他们决定谁能使行人脱下衣服,谁就胜利了。北风一开始就猛烈地刮,路上的行人紧紧裹住自己的衣服。北风见此刮得更猛烈,行人冷得发抖,便添加更多衣服。风刮疲倦了,便让位给太阳。太阳最初把温和的阳光洒向行人,行人脱掉了添加的衣服。太阳接着把强烈的阳光射向大地。行人们开始汗流浃背,渐渐地忍受不了,不但脱光了衣服,还跳到旁边的河里去洗澡。
这则故事说明,(B)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蚊子和狮子》中“蚊子”的形象。
10.阅读三则寓言,并将后两则寓言横线上的寓意补充完整。
(A)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通过阅读上面三则故事,你能总结出伊索寓言的特点吗?(至少两点)
阅读《驴小弟变石头》,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提示:快速阅读,力争每分钟不少于400字。阅读时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圈画关键词带动整体阅读。阅读本文大概需要4分钟。
驴小弟变石头
文/威廉·史塔克 译/张剑鸣
①驴小弟跟爸妈住在燕麦谷的松果路。他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小石子。
②在一个下雨的礼拜六,他找到一颗非常特别的小石子。这颗小石子红得像火,闪闪发亮,圆溜溜的。他激动得浑身发抖。雨水落到背上凉凉的。“真希望雨不要下了。”结果雨真的停了。他大吃一惊,从来没有一个愿望这么快实现过。他突然觉得,这一定是颗有魔法的石头!为了证明这个想法,他把小石子放在地上,说:“我希望再下雨。”结果什么也没发生。可是他用蹄子拿着小石子,说同样的话时,天就变黑了,闪电雷声来了,大雨也来了。
③“我真是太幸运了!”驴小弟想,“从现在起,我要什么就会有什么了!”他希望太阳再从天空出现,希望左后方脚蹄上的疙瘩消失,结果都实现了。
④就在他赶着回家,走过草莓山时,竟然碰见了一只狮子。那只饥饿的狮子瞪着他,把他吓坏了。要是他没被吓坏的话,就会想到要这头狮子消失,或者希望自己平安在家里,也可以希望狮子变成小菊花,或蚊子。可是他吓坏了,吓得没有办法用心想。“我希望变成石头。”说完,他就变成一块岩石。狮子跳过岩石,围着他闻了又闻,最后只好嘀咕着走开,“我明明看见那只小驴子的,也许是我饿疯了。”
⑤变成岩石的驴小弟,就这样待在草莓山上,那颗神奇的小石子还在他身边。“我好希望再变成我自己。”他想。但他必须碰到那颗小石子才能产生法力,这显然没法做到。他心里既害怕,又着急。最后终于明白:唯一的希望是一有人发现这颗红石子,并许愿旁边的这块岩石能变成一只驴子。可是世界上有谁会希望一块岩石变成驴子呢?
⑥最后,驴小弟睡着了。随着星星的出现,夜,来了。
⑦驴爸爸和驴妈妈在家急得要发疯了,驴小弟从来没有过了晚饭时间还不回家的,他到哪儿去了呢?他们整夜没睡,天快亮了,还是不见儿子回来。驴妈妈号啕大哭起来,驴爸爸不停地安慰。他们多么希望亲爱的儿子就在身边啊!“我以后再也不责骂他了,”驴妈妈说,“不管他做什么。”
⑧天亮了,他们到处打听,毫无音讯。他们去找警察,警察也找不到他们的孩子。燕麦谷的狗全都出来搜寻,他们嗅过了每一块岩石、每一棵树和每一片草叶,搜过了远近的每一个角落,可是一点儿线索都没有。当然他们也闻过了草莓山上的那块岩石,可是那气味半点也不像驴小弟的气味。
⑨同一个地方搜了一遍又一遍,同一只动物问了一次又一次,这样过了一个月,驴爸爸和驴妈妈不知道该做什么了。他们推测:一定有什么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也许他们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孩子了。他们试着重新振作,但仿佛到处都有驴小弟的影子——无论做什么,他们都会想起他。他们伤心极了,觉得生活已经没什么意义。
⑩日夜更替,驴小弟醒着的时候越来越少。他醒着时,只有伤心和绝望。他觉得他会永远变成岩石。他想要习惯这件事,他不想醒了。
冬天来临了,北风呼啸着掠过草莓山。下雪了,大多数动物都待在温暖的家里。冬天的草莓山荒凉极了,驴小弟就这样孤零零地趴在那里。又过了一段时间,雪融化了,大地渐渐暖和起来,树木开始吐出了嫩芽。
五月的一天,驴爸爸坚持要跟驴妈妈一起出去野餐。“我们要打起精神来。”他说,“虽然我们的宝贝不在了,但生活还得继续。”他们来到草莓山,驴妈妈恰好坐在那块岩石上,她温暖的体温使沉睡的驴小弟苏醒过来。他真想大叫:“妈!爸!是我,我是你们的小宝!我在这里!”可是他不能说话,他只是一块石头。
驴妈妈在岩石上摆放食物,驴爸爸则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突然,他看见了草地上那块小红石子。“啊,多奇妙的石头!小宝肯定会非常喜欢。”说着,他就把小红石子放在了岩石上。
这时,驴小弟虽然还是石头,却像驴子一样完全清醒了。驴妈妈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激动。“小宝爸,你知道吗?我有个奇怪的感觉:我们的儿子还活着,而且就在这附近!”
“我就是!我就是!”驴小弟想喊,但是喊不出来。
“多希望他跟我们一起坐在这美好的五月天里啊!”驴妈妈说。驴爸爸悲伤地低下了头。然后,他们两个互相看着,又陷入了巨大的悲哀中。
“我希望变回原来的我!我希望变成真正的我!”驴小弟想。就在这一瞬间,他真的变回来了!之后的情景你想也想得到——拥抱、亲吻、问答、凝视和欢呼!
等他们回家后,驴爸爸把那颗神奇的小石子放进一个铁盒子。也许有一天他们还会用到它。但是现在,说真的,他们还需要什么呢?他们已经得到了想要的一切!
(有删改)
【童话·故事】
12.下面是“魔法小红石子”讲的故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将故事补充完整。
一个下雨天,我遇见了一只小驴,当他知道我能满足他人愿望时,开心坏了。→驴小弟兴奋地带我回家,突然(1)____________、→因为他没办法触摸到我,我当然没办法帮他实现变回驴的愿望。就这样,我陪着他在草莓山。上躺了好久好久。→五月的一天,(2)____________。→我被驴爸爸藏进了铁盒子,看着他们幸福的模样,我想他们不会需要我啦!
【童话·想象】
13.优秀的想象往往是荒诞离奇,又合情合理的。请参考仿照示例,结合文中第 段画横线句,体会童话的这个特点。
示例 原文:他突然觉得,这一定是颗有魔法的石头!为了证明这个想法,他把小石子放在地上,说:“我希望再下雨。”结果什么也没发生。可是他用蹄子拿着小石子,说同样的话时,天就变黑了,闪电雷声来了,大雨也来了。我的感悟:一颗石头竟然有满足人愿望的魔法,这个情节充满了离奇的想象力。石头需要触碰才能发挥魔力的这个特性让情节的发展变得合情合理。
原文:“我希望变回原来的我!我希望变成真正的我!”驴小弟想。就在这一瞬间,他真的变回来了!
我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话·语言】
14.写给孩子的童话总是慢慢道来。结合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赏析其表达效果。
燕麦谷的狗全都出来搜寻,他们嗅过了每一块岩石、每一棵树和每一片草叶,搜过了远近的每一个角落,可是一点儿线索都没有。……同一个地方搜了一遍又一遍,同一只动物问了一次又一次。
【童话·意蕴】
15.驴小弟最后从石头变回自己的经历,给你怎样的启发呢?联系童话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最美丽的声音》,完成小题。
①直到上小学时,他才认识到妈妈是多么的丑陋——妈妈其实长得很漂亮,丑陋的是她的声音。
②小时候他没有感觉,总喜欢依偎在妈妈的怀抱里,听妈妈用她沙哑的声音唱着《摇篮曲》入睡。直到一次开家长会,他获得了班级第一名,当他妈妈用古怪的声音开始讲话时,台底下一阵骚动,有学生竟然“哧哧”地笑起来。一个调皮的学生当着他的面夸张地挑衅他:“赵晓明,原来你妈妈是个哑巴,哈哈……”
③他多么不愿承认这个事实,更不明白,那么优秀的爸爸,为什么会和这样的妈妈结婚呢?
④从此,他开始疏远妈妈了。他不让妈妈到学校去接送他,回到家里一头钻进小房间,他宁愿默默地看书,也不愿妈妈用那难听的声音“污染”他。
⑤吃饭时,妈妈叫了他四五次,他还是假装听不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等妈妈推开了门埋怨他时,他积郁在心中的火山喷发了:“你的声音像蚊子一样,不大声喊,我怎么能听得见?”那一刻,他感觉到心中舒服了好多。可是他也看到了妈妈眼里流出了大滴大滴的泪水。
⑥好不容易熬到了初中,他终于有理由逃离了家,逃离了那个丑陋的声音。他选择了住校。初中、高中、大学,这一住就是十年。
⑦毕业时,他收获了爱情,漂亮的女朋友的声音如莺歌燕啼,在他听来,如天籁一般。他想,上天是公平的,妈妈那丑陋的声音听了这么多年,这也算是对他的补偿吧。
⑧当他把交了女朋友这个消息告诉爸爸时,爸爸高兴地说:“把女朋友领回家吧,让你妈妈也好好瞧一瞧。”他一听,心中“咯噔”了一下。小声对爸爸说:“我……我……爸爸,能不能不让妈妈看呀,我怕,妈妈的声音把她吓跑了。”
⑨他想爸爸是理解他的,毕竟爸爸也受了妈妈这么多年的“污染”。谁知道,电话那边爸爸像一头发怒的狮子一般吼起来:“龟儿子,你……你怎么能这样羞辱你的妈妈?你要是看不起你的妈妈,这辈子就不要回来了。”说完,爸爸“啪”地把电话给挂了。
⑩爸爸这是怎么了?怀着忐忑的心他单独回了家。爸爸妈妈正偎依在一起看电视,见他回来,妈妈赶紧说要到集市买排骨,因为他最喜欢吃的就是清炖排骨。
妈妈出去,爸爸搂住了他的头,很亲昵地说:“晓明,爸爸给你讲一个故事吧,有关你妈妈的。”
爸爸说,当年我和你妈妈在同一所大学,我来自农村,学播音,而妈妈是城市长大的,学音乐,是学校的金嗓子。毕业后,你妈妈顶着巨大的压力和我结了婚。婚后我们很幸福,你妈妈每天教完学生唱歌,就打理我们的小家。说是要给未来的儿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谁知道,你妈妈怀你的时候非常不顺利,为了保住你,医生给她开了大剂量的药,同时也劝诫我们,这些药是有副作用的,吃多了可能对嗓子不好,可能会失声。我不同意你妈妈吃药。但你妈妈固执地非要吃药,说一定要把你保住,后来她就失去了一生为之骄傲的嗓子。无奈之下,她不得不离开了她挚爱的事业,到图书室工作……
他还没听完爸爸的诉说,已经是泣不成声:“可是,你们为什么不早告诉我?我早知道,也不会这么对待妈妈了。”爸爸把他扶起来说:“你的表现,我早看不下去了,可是你妈妈说,不能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压力,这不是孩子的错。”
他推开爸爸,朝农贸市场跑去,他要告诉妈妈,他有多么后悔。远远的,他看到了妈妈提着满满的一篮菜归来,用嘶哑的声音哼着歌,那种悠闲自得,分明显示着一个做母亲的不计较。看见他,妈妈咿咿呀呀地冲他嚷,满心的欢喜。他忽然感觉到,这是他今生听到的最美丽的声音。
16.根据文章内容和提示,找出或归纳“他”对妈妈感情变化的词语,填写在横线内。
喜欢——埋怨——_______ ——厌恶——_______——______
17.文章第 段什么叙述方式?有何作用?
18.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见他回来,妈妈赶紧说要到集市买排骨”在文中蕴含的两层含义。
19.文中的妈妈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了对儿子的爱,你身边的人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你的爱?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具体事例,叙述中至少要用一种修辞方法。
四、填空题
20.《蚊子和狮子》中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心理(原因或作用)一样吗?
参考答案:
1.C
【详解】《蚊子和狮子》的故事是以物喻人,用来讽刺骄傲自大、藐视一切的人。故C项正确。
2.B
【详解】A.坐车的不是曹先生,而是车行老板;
C.祥子并不是到夏先生家拉包月,而是到曹先生家拉包月;
D.不是狮子拍死了蚊子,蚊子被蜘蛛网捉住了;
故选B。
3.A
【详解】A.有误。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
故选A。
4.C
【详解】C.有误,寓意是: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故选C。
5.A
【详解】A.说法有误。“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作者由街灯想到明星,是运用了联想。
故选A。
6.D
【详解】D.《峨眉山月歌》为七言绝句;并非“五律”;
故选D。
7.(1) mì xiá 诞
(2) 纯悴 纯粹
(3)B
【解析】(1)
静谧:jìng mì,意思是安静 ;形容静寂无声或恬静的模样。
狡黠:jiǎo xiá,狡猾;刁诈。
怪诞:guài dàn ,荒诞,古怪,离奇。
(2)
纯悴——纯粹。纯粹:chún cuì,基本意思是指不掺杂其它成分的;也指表示判断、结论的不容置疑。
(3)
B.智慧:形容词,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中性词。
狡黠:形容词,意思是诡诈,狡猾,常用作贬义。其近义词有狡猾、诡诈、狡诈、圆滑等。
“智慧”与“狡黠”词性不同,含义不同,感彩不同,因此不能对调。
故选B。
8.(1) mì xiá jī léi
(2) 粹 诞 晖 锦
(3)B
(4)D
【分析】(1)
本题考查注音。
静谧:读音为 jìng mì,意思是安静 。
狡黠:读音为 jiǎo xiá,汉语词语,意思是诡诈,狡猾。
滑稽:读音为 huá jī,有趣,搞笑。
自吹自擂:拼音是 zì chuī zì léi,意思是比喻自我吹嘘。
(2)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纯粹:拼音为 chún cuì,基本意思是指不掺杂其它成分的,无杂质的。
怪诞:拼音为 guài dàn,荒诞离奇,古怪。
余晖:读音为 yú huī,意思是傍晚的阳光。
花团锦簇:拼音是huā tuán jǐn cù,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3)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综合。
B.智慧:聪明才智。
狡黠:意思是诡诈,狡猾。
“智慧”是褒义词,而“狡黠”是贬义词,两者感彩不同,因而不能对调。
故选B。
(4)
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D.郑振铎在《猫》的结尾写“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是因为“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所以永不养猫,故该选项表述不正确。
故选D。
9.蚊子形象:首先是一个拥有战斗智慧的形象,能扬长避短,战胜狮子;其次,胜利之后却又骄傲自大,得意忘形,从而导致失败的形象。
10. (A)贪得无厌的人,一见到别人的东西就眼红,最终连自己拥有的东西也失去了。 (B)仁慈、温和与说服胜过强迫。或者:待人处事疾言厉色或者使用暴力,是无法令人心服口服的,反而是要给人温暖、安详,以尊重、爱语,让人心生欢喜,心悦诚服,才能成功。
11.篇幅短小;故事生动有趣,寓意丰富深刻;多借助动物、事物,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来讲故事;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意义。(答对2点即可)
【解析】9.考查分析寓言中的形象特点。
根据甲文中的“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可知,蚊子拥有高超的战斗智慧,知道发挥自己的长处,攻击敌人的短处。
根据“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可知,蚊子骄傲自大,自以为战胜了狮子就天下无敌,得意忘形,结果被蜘蛛消灭了。
10.考查分析寓言寓意。
A.骆驼羡慕牛的角,于是自己也想拥有,可知他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见到别人有自己没有的东西就眼红。结果引来宙斯的不满,不仅没让他长角,还把他的耳朵砍掉了一大截。骆驼连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也失去了。由此可得寓意:贪得无厌的人,一见到别人的东西就眼红,最终连自己拥有的东西也失去了。
B.北风狂暴而猛烈,结果人们反倒是添加了更多的衣服。太阳先是温和,逐渐强烈,人们不但脱光了衣服,还跳到河里去洗澡。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待人处事时,粗野和暴力不会让人信服,反倒是和颜悦色,沉静安详会收获他人的尊重与信服,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11.考查赏析寓言特点。
从篇幅上看,这三则寓言都不长,篇幅短小。
从内容上来看,甲中的蚊子与狮子的战斗,乙中骆驼的要求与最终结果,丙文中北风与太阳的打赌,都生动有趣。这三则故事虽然情节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可得:故事生动有趣,寓意丰富深刻。
从写作手法上来看,这三则寓言运用拟人的手法,甲的写作对象是蚊子与狮子,乙的写作对象是骆驼,这三者同为动物。丙的写作对象是北风与太阳,这两者同为事物。可得:多借助动物、事物,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来讲故事。
从寓意上来看,甲讽刺了那些取得了一点成绩就骄傲自大的人。乙讽刺了那些贪得无厌的人。丙告诉人们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正确方法。可得: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意义。
12. 遇到了一只饥饿的狮子,他害怕得胡乱说出“变成石头”的愿望,我也害怕得想也没想满足了他; 驴爸爸和驴妈妈来野餐,驴妈妈恰巧坐在驴小弟变的那块岩石上,驴爸爸恰巧发现了我并把我放在那块岩石上,驴小弟想重新变回驴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13.一块石头竟然能变成一只小驴,这真是太离奇夸张了。其实是驴爸爸把魔法石子放在了他身上,他又被爸爸妈妈的爱唤醒了,内心发出“想变回自己”的强烈愿望,所以这个结果又是合乎情理的。
14.示例:连用四个“每一”,两个“一……又一……”的句式,极尽夸张,突出驴爸爸和驴妈妈为了找儿子所做的努力之多,持续的时间之长。这样反复的语句,强调突出了爸爸妈妈失去孩子时内心的焦急和痛苦,将人物的内心放大,更加真实可感,富有感染力,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
15.驴小弟能从石头变回自己,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希望,绝境中也能逢生;爱是生命之光,在爸爸妈妈爱的感化下,驴小弟重获新生。故事启发我们:爱能创造生命的奇迹,只要心中有爱,我们每个人都能紧握那颗神奇而又美好的“魔法红石子”。
【解析】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概括作答。答题时要尽可能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作答。由第④段“就在他赶着回家,走过草莓山时,竟然碰见了一只狮子。那只饥饿的狮子瞪着他,把他吓坏了。要是他没被吓坏的话,就会想到要这头狮子消失,或者希望自己平安在家里,也可以希望狮子变成小菊花,或蚊子。可是他吓坏了,吓得没有办法用心想。‘我希望变成石头。’说完,他就变成一块岩石”可概括出:遇到了一只饥饿的狮子,他害怕得胡乱说出“变成石头”的愿望,我也害怕得想也没想满足了他。由第 段“五月的一天,驴爸爸坚持要跟驴妈妈一起出去野餐”,第 段“驴爸爸则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突然,他看见了草地上那块小红石子……他就把小红石子放在了岩石上”和第 段“‘我希望变回原来的我!我希望变成真正的我!’驴小弟想。就在这一瞬间,他真的变回来了”可概括出:驴爸爸和驴妈妈来野餐,驴妈妈恰巧坐在驴小弟变的那块岩石上,驴爸爸恰巧发现了我并把我放在那块岩石上,驴小弟想重新变回驴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13.本题考查童话的特点。童话故事的特点是幻想,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童话主要描绘的事物和人物都是虚拟的。但是童话故事又要植根于现实,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去开展离奇的情节,此外,它也会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去塑造幻想形象来概括现实中的人事关系。由“就在这一瞬间,他真的变回来了”可知驴小弟从石头又变回了一只小驴,这种变化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非常离奇夸张。结合第②段“可是他用蹄子拿着小石子,说同样的话时,天就变黑了,闪电雷声来了,大雨也来了”可知,必须和魔法石子触碰才能实现愿望,而由第 段“驴爸爸则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突然,他看见了草地上那块小红石子……他就把小红石子放在了岩石上”可知驴爸爸把魔法石子放在了他身上,所以驴小弟从石头又变回了小驴。这样安排情节是合情合理的。再结合 段“小宝爸,你知道吗?我有个奇怪的感觉:我们的儿子还活着,而且就在这附近”和 段“多希望他跟我们一起坐在这美好的五月天里啊”可知,爸爸妈妈强烈的渴望儿子回来,从情感上做了铺垫,所以最终他又被爸爸妈妈的爱唤醒了,内心发出“想变回自己”的强烈愿望。这样安排也是合乎情理的。
14.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语句的赏析。要抓住句子的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表现的情境等进行赏析。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连用四个“每一”,用排比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驴爸爸和驴妈妈寻找的地方之多,搜寻之细致;“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用了反复的手法,突出了寻找的时间之长,所做的努力之多。结合第⑦段“驴爸爸和驴妈妈在家急得要发疯了,驴小弟从来没有过了晚饭时间还不回家的,他到哪儿去了呢?他们整夜没睡,天快亮了,还是不见儿子回来。驴妈妈号啕大哭起来,驴爸爸不停地安慰”可知,这些排比、反复和夸张都突出了爸爸妈妈失去孩子时内心的焦急和痛苦,用具体的行动将人物的内心放大,更加真实,让儿童容易理解并受到感染。
1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思考和感悟。解答时,既要联系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又要结合实际情况。结合第⑥段“最后,驴小弟睡着了”,第⑩段“日夜更替,驴小弟醒着的时候越来越少”,第 段“驴妈妈恰好坐在那块岩石上,她温暖的体温使沉睡的驴小弟苏醒过来”,第 段“这时,驴小弟虽然还是石头,却像驴子一样完全清醒了”,和第 段“‘我希望变回原来的我!我希望变成真正的我!’驴小弟想。就在这一瞬间,他真的变回来了”可知,驴小弟经历了漫长的等待,终于从石头变回自己,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言放弃,只要怀有希望,绝境中也能逢生。结合第 段“小宝爸,你知道吗?我有个奇怪的感觉:我们的儿子还活着,而且就在这附近”,第 段“多希望他跟我们一起坐在这美好的五月天里啊”和第 段“‘我希望变回原来的我!我希望变成真正的我!’驴小弟想。就在这一瞬间,他真的变回来了”可知,在爸爸、妈妈爱的感化下,驴小弟重获新生,可见爱是伟大的,爱能创造生命的奇迹,可以给人带来希望。拥有爱和希望,我们会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16. 疏远 后悔 感动
17.插叙,补充交代了妈妈声音嘶哑、低沉难听的原因。
18.母亲知道他爱吃排骨,确实买排骨;有意避开他,因为知道他讨厌自己,怕自己沙哑声音让儿子难堪。
19.合乎题意即可
【解析】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已知信息“喜欢”对应第②段“小时候他没有感觉,总喜欢依偎在妈妈的怀抱里”。已知信息“埋怨”对应第③段“他多么不愿承认这个事实,更不明白,那么优秀的爸爸,为什么会和这样的妈妈结婚呢”。已知信息“厌恶”对应第⑤段“等妈妈推开了门埋怨他时,他积郁在心中的火山喷发了”。故第一空内容在第③段至第⑤段分析概括,第二、三空内容在第⑤段以后分析概括。
由第④段“从此,他开始疏远妈妈了”可知, 第一空应填:疏远。
由第 段“他还没听完爸爸的诉说,已经是泣不成声:‘可是,你们为什么不早告诉我?我早知道,也不会这么对待妈妈了。’”和第 段“他要告诉妈妈,他有多么后悔”可知, 听了爸爸的讲述,晓明终于知道妈妈是为了自己而失去了为之骄傲的嗓子,他感到后悔。故第二空应填:后悔。
由第 段“看见他,妈妈咿咿呀呀地冲他嚷,满心的欢喜。他忽然感觉到,这是他今生听到的最美丽的声音”可知, 他为妈妈所作的一切而感动,觉得妈妈无私和伟大,故第三空应填:感动。
17.本题考查叙述方式及作用分析。
插叙,指在写作的过程中,由于表达情感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在不改变全文中心的情况下,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或事件,这样的叙述方式叫作插叙。它是记叙文常用的一种叙述方式。
联系上下文,由第 段“妈妈出去,爸爸搂住了他的头,很亲昵地说:‘晓明,爸爸给你讲一个故事吧,有关你妈妈的’”和第 段“他还没听完爸爸的诉说,已经是泣不成声”可知, 第 段前后叙述的主体故事是晓明回到家中与爸爸的谈话,而第 段是在回忆妈妈年轻时如何失去了为之骄傲的嗓子的事情,故属于插叙的叙述方式。由第 段“但你妈妈固执地非要吃药,说一定要把你保住,后来她就失去了一生为之骄傲的嗓子。无奈之下,她不得不离开了她挚爱的事业,到图书室工作”可知, 这一段补充交代了妈妈声音难听的原因,也为下文晓明知道真相而后悔的情感变化作铺垫。
18.本题考查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与分析。
由第⑩段“因为他最喜欢吃的就是清炖排骨”可知, 第一层含义是晓明确实最喜欢吃的就是清炖排骨,所以妈妈去买。再结合第⑤段“等妈妈推开了门埋怨他时,他积郁在心中的火山喷发了”,第⑥段“好不容易熬到了初中,他终于有理由逃离了家,逃离了那个丑陋的声音。他选择了住校。初中、高中、大学,这一住就是十年”可知,第二层含义是妈妈知道晓明讨厌听到自己的声音,所以借买菜的理由避免让儿子难堪。
19.本题考查拓展运用。
作答时,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具体事例,叙述身边人对自己的爱,注意使用修辞。
示例:爱,世界上处处有,处处存在,可又有哪种比得过母爱!母爱是纯洁的,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是无与伦比的爱。有一天,我把语文作业忘在家里,就用电话手表打给妈妈,让她给我送学校来。但是妈妈却冷冰冰地说:“你自己没有保管好你的东西,我不来送了。这时我异常的愤怒,恨不得骂她一顿。上语文课,老师发现我书也没带,又一通劈头盖脸地狂骂。我情不自禁地想哭,眼泪不时从眼眶里流出来,我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丢三落四过。后来我才明白,原来妈妈的狠心也包含着一番苦心啊,她是想要让我改掉这种坏习惯啊。
20.不一样。第一次是在知己知彼可靠分析的基础上充满胜利信心的冲锋号(勇敢无畏);第二次则是为了炫耀自己胜利的凯歌,是骄傲自得情绪的表现(得意忘形)。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中两次对蚊子吹喇叭描写第一次表现蚊子的无畏、果敢;第二次表现蚊子的洋洋自得,不可一世。两相对比,巧妙地点出了蚊子先胜后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