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细解】初中生物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回顾与思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细解】初中生物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回顾与思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0-18 14:02:11

文档简介

【细解】初中生物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回顾与思考
一、思维导图
1.思维导图
【答案】①二氧化碳;②尿素;③肾脏;④输送;⑤膀胱;⑥肾单位;⑦肾小球;⑧肾小囊;⑨肾小管;⑩过滤; 原尿; 重吸收; 水和无机盐; 生理功能; 结缔; 血管; 感觉神经末梢; 导管; 体温; 尿素、无机盐、多余的水分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肾的结构与功能;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人体将①二氧化碳、②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2)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人体泌尿系统主要由③肾脏、输尿管、⑤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中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有④输送尿液的作用。膀胱可暂时贮存尿液。尿道则排出尿液。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⑥肾单位。每个肾单位⑦肾小球、⑧肾小囊和⑨肾小管等部分组成。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对血液起⑩过滤作用。肾小管重吸收原尿中的一些物质后形成 尿液。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 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3)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并含有附属器官(汗腺、皮脂腺、指甲、趾甲)以及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等。真皮主要由 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 血管和 感觉神经末梢。汗腺分为分泌部和 导管两部分。人体排汗可以调节 体温,排出 多余的水分、无机盐和尿素。
故答案为:①二氧化碳;②尿素;③肾脏;④输送;⑤膀胱;⑥肾单位;⑦肾小球;⑧肾小囊;⑨肾小管;⑩过滤; 原尿; 重吸收; 水和无机盐; 生理功能; 结缔; 血管; 感觉神经末梢; 导管; 体温; 尿素、无机盐、多余的水分
【分析】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皮肤分泌汗液也可以排出多余的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人体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中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有输送尿液的作用。膀胱可暂时贮存尿液。尿道则排出尿液。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对血液起过滤作用。肾小管重吸收原尿中的一些物质后形成尿液。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并含有附属器官(汗腺、皮脂腺、指甲、趾甲)以及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等。真皮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汗腺分为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人体排汗可以调节体温,排出多余的水分、无机盐和尿素。
二、考点1尿的形成和排出考点训练
2.肾是主要的排泄器官,每个肾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B.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C.肾单位中有两处毛细血管网
D.肾静脉血液中尿素含量高于肾动脉
【答案】D
【知识点】肾的结构与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A符合题意;
B、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所以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B不符合题意;
C、 肾单位中有两处毛细血管网,即肾小球和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C不符合题意;
D、肾动脉内的尿素等经过肾小球的过滤和肾小管的双重吸收后,以尿的形式排出,所以肾静脉中的尿素含量低于肾动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肾小球是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的结构,就像一个“小漏斗”。
3.(2020·张家界)慢性肾脏病(CKD)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成年人发病率约为10%,可导致肾衰竭和死亡。下列有关肾脏结构与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功能是形成尿液
B.肾脏不停地形成尿液,后经输尿管到达膀胱暂时储存
C.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D.如果在尿液中检测到大分子蛋白质,则说明肾小管的重吸收发生障碍
【答案】D
【知识点】肾的结构与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尿液的形成要经过的两个生理过程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A正确。
B.在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然后经尿道排出,B正确。
C.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C正确。
D.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如果在尿液中检测到蛋白质,说明肾小球病变引起的,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肾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形成尿液的场所,位于腹腔后壁,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将肾纵剖开,可以发现位于外层的肾皮质颜色较深,呈红褐色,而位于内部的肾髓质颜色较淡。
4.健康人尿液成分中不含有(  )
A.尿素、尿酸 B.水 C.无机盐 D.葡萄糖
【答案】D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所以,血浆、原尿和尿液的区别为:血浆和原尿的区别在于原尿没有大分子的蛋白质;而原尿和尿液的区别在于尿液没有葡萄糖。因此健康人排出的尿液中不会有葡萄糖。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血浆、原尿和终尿的主要成分比较表
成分 血浆(克%) 原尿(克%) 终尿(克%)
水 90~93 99 95~97
蛋白质 7~9 (微量) —
葡萄糖 0.1 0.1 —
尿素 0.03 0.03 2
尿酸 0.002 0.002 0.05
肌酐 0.001 0.001 0.15
氯化物 0.37 0.37 0.6
钠 0.32 0.32 0.35
钾 0.02 0.02 0.15
氨 0.0001 0.0001 0.04
5.某人因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其中尿检结果显示尿液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据此推断此人可能发生病变是什么部位(  )
A.肾小球 B.输尿管 C.肾小囊 D.肾小管
【答案】A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 红细胞和蛋白质是不能够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的。若尿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说明可能是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发生了病变,通透性增大。蛋白质和血细胞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蛋白质和血细胞,所以在尿液中发现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血细胞。A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壁起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
6.下列关于肾单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
C.肾小球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D.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是尿素和部分水、无机盐
【答案】D
【知识点】肾的结构与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A正确。
B、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B正确。
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C正确。
D、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起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7.如图所示为尿的形成示意图。与①相比,正常人②中的液体成分显著减少的是(  )
A.葡萄糖 B.蛋白质 C.尿素 D.无机盐
【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当①肾动脉中的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②肾小囊中形成原尿。所以与①相比,正常人②中的液体成分显著减少的是蛋白质。
故答案为:B
【分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形成原尿。所以与血液比,原尿中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8.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原尿流经肾小管时,不会被重吸收的是(  )
主要成分 血浆(克/100毫升) 尿液(克/100毫升) 尿液(克/100毫升)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A.水 B.蛋白质 C.葡萄糖 D.尿素
【答案】D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经过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由此可知尿液与原尿相比,就是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分析题表,右列尿液无葡萄糖,应为尿液,左列尿液为原尿。对别原尿和尿液成分可知,尿素增加较多,可知,原尿流经肾小管时,不会被重吸收的是尿素。
故答案为:D。
【分析】血浆、原尿和尿液三种成分的主要区别:
类型 主要区别
血液 包括血细胞和血浆、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
原尿(180升/天) 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有少量葡萄糖、无机盐、尿素
尿液(1.5升/天) 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葡萄糖。尿素和无机盐的含量较原尿中有所上升
9.正常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而每天的排尿量约1.5升,这是因为(  )
A.肾小球的过滤(滤过)作用 B.肾小囊的重吸收作用
C.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D.膀胱的贮存作用
【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经过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由尿的形成过程可知,正常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而每天的排尿量约1.5升,是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故答案为:C。
【分析】血浆、原尿和尿液三种成分的主要区别:
类型 主要区别
血液 包括血细胞和血浆、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
原尿(180升/天) 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有少量葡萄糖、无机盐、尿素
尿液(1.5升/天) 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葡萄糖。尿素和无机盐的含量较原尿中有所上升
10.(2020·黑龙江)健康人的肾脏中血浆、原尿和尿液中共同含有的物质是(  )
A.蛋白质、血细胞、无机盐 B.血细胞、葡萄糖、尿素
C.水、蛋白质、血细胞 D.水、无机盐、尿素
【答案】D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因此在血浆、原尿和尿液中共同含有的物质是水、尿素和无机盐。故答案为:D。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3)血浆、原尿和尿液三者的成分如表:
物质 尿液(克/100毫升) 原尿(克/100毫升) 血浆(克/100毫升)
葡萄糖 0.0 0.1 0.1
无机盐 1.6 0.75 0.75
蛋白质 0.0 0.0 7.0
尿素 2.0 0.03 0.03
尿酸 0.05 0.003 0.003
11.(2021·天津模拟)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其部分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滤过面积大
B.血液流经肾小球后,血液中血细胞数量增多
C.肾小球与肾小囊壁由一层细胞构成,利于物质滤过
D.原尿经肾小管重吸收后,形成尿液
【答案】B
【知识点】肾的结构与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 肾小球是个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最后汇成出球小动脉,增加了滤过面积,A不符合题意。
B.血液流经肾小球后,血液中血细胞数量不变,B符合题意。
C.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肾小球与肾小囊壁,壁薄,都只由一层细胞构成,利于物质滤过,C不符合题意。
D.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12.下列对排尿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排出废物 B.维持体温恒定
C.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含量 D.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答案】B
【知识点】排泄的意义
【解析】【解答】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而且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
故答案为:B。
【分析】排尿是尿在肾脏生成后经输尿管而暂贮于膀胱中,贮到一定量后,一次地通过尿道排出体外的过程。
13.如图所示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③、④组成肾单位
B.与①相比,②处血液中氧含量无明显下降
C.c中出现葡萄糖一定是由于肾小管病变引起的
D.流经肾脏之后的血液,各种代谢废物均明显减少
【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分析题图,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囊、④肾小球、⑤肾小管。a动脉血,b静脉血,c尿液。
A、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④肾小球,③肾小囊和⑤肾小管组成,A错误;
B、①入球小动脉和②出球小动脉内均流动脉血,所以与①相比,②处血液中氧含量无明显下降,B正确;
C、c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可能是由于肾小管病变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C错误;
D、流经肾脏之后的血液,尿素、无机盐等代谢废物均明显减少,二氧化碳增多,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血液成分变化与病变判断:
①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由含尿素多、含氧多的动脉血变为含尿素少、含氧少的静脉血;
②血液流经肾小球后,血液中尿素的含量减少,蛋白质的含量增加。
③如果出现血尿、蛋白尿是肾小球出现病变,如果尿液中含有少量葡萄糖或者尿量比平常多几倍,是肾小管出现异常;如果尿液中有大量葡萄糖,是胰岛素分泌过 少引起的糖尿病。
14.如图所示是人的肾脏内部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肾单位由②③④组成
B.②的内壁有过滤作用
C.①是由毛细血管缠绕而成的血管球
D.物质从④进人③的过程属于重吸收
【答案】A
【知识点】肾的结构与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图中①是肾小球,②是肾小囊,③是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④是肾小管。
A、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②为肾小囊,④为肾小管和①为肾小球三部分组成,错误;
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正确;
C、①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缠绕而成的血管球,正确;
D、原尿经过④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③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此过程为肾小管的重吸收,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肾的结构示意图:
15.(2021七下·澄海期末)尿液形成及排出的顺序是(  )
A.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B.肾脏→输尿管→尿道→膀胱
C.输尿管→肾脏→膀胱→尿道 D.膀胱→尿道→输尿管→肾脏
【答案】A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 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 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是肾脏,肾脏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 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液形成及排出的顺序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尿的形成及排出出,首先明确泌尿系统的组成以及尿液的形成.
16.如图所示是人体某结构血流示意图,其中①③表示血管,②表示相应结构。请根据图示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若②表示肾小球,则③内流尿素含量较多的静脉血
B.若②表示肾小管,则③葡萄糖含量会降低
C.若②表示小肠,则饭后③内营养物质含量会增加
D.若②表示肺,则①是肺动脉,流鲜红色的动脉血
【答案】C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营养物质的吸收;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图中①血管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③是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②是毛细血管。
A、若②表示肾小球,则③是出球小动脉,内流动脉血,其中的尿素含量较少。A不合理;
B、若②表示肾小管,肾小管与肾小囊和收集管相连,两端连得都不是血管。B不合理;
C、若②表示小肠,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则饭后③内营养物质含量会增加。C合理;
D、若②表示肺,则①是肺动脉,内流静脉血。D不合理。
故答案为:C。
【分析】(1)
(2)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口腔、咽、食道无吸收作用)
吸收器官 吸收营养物质的种类
胃 少量的水、酒精
小肠 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肠 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3)并不是所有的动脉内都流动脉血,如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不是所有的静脉内都流静脉血,如肺静脉中流动脉血。
17.如图所示为人体肾小管及相关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肾小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肾小管壁细胞朝向管腔的细胞膜具有毛刷状突起,这种结构的意义是   。
(2)当血液流经肾小管时发生气体交换,则A代表的物质是   ,B代表的气体是在肾小管细胞的   (部位)中产生的。
(3)人工肾脏是根据肾脏的工作原理制成的机器,其内有专门起过滤作用的半透膜,这些半透膜相当于肾单位中的   。
【答案】(1)增大重吸收的面积
(2)氧气;线粒体
(3)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肾小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肾小管壁细胞朝向管腔的细胞膜具有毛刷状突起,这种结构的意义是增大重吸收的面积。
(2)当血液流经肾小管管壁细胞附近时发生气体交换、则A代表的物质是氧气,B代表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是在肾小管细胞的线粒体中产生的。
(3)人工肾脏是根据肾脏的工作原理制成的一种机器,其内有专门起过滤作用的半透膜,这些半透膜相当于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
【分析】尿液的形成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经过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18.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导致多器官损害。据图回答:
(1)葡萄糖主要由消化器官——   吸收进入血液。血液流入肾单位,部分葡萄糖依次经过①→②→[   ]→[   ]回到血液。
(2)某降血糖药物的作用原理如图所示。该药物主要抑制肾小管的   作用,使更多的葡萄糖沿着①→②→[   ]→[   ]排出体外,从而达到降低血糖浓度的目的。
【答案】(1)小肠;③;④
(2)重吸收;③;⑤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葡萄糖主要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血液流入肾单位,部分葡萄糖依次经过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④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
(2)某降血糖药物主要抑制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使更多的葡萄糖沿着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⑤收集管排出体外,从而达到降低血糖浓度的目的。
故答案为:(1)小肠;③ ; ④;(3)重吸收;③ ; ⑤
【分析】分析题图,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④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⑤收集管。
尿的形成过程:
(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19.如图所示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表格中的甲、乙、丙三种液体取自于肾脏的不同部位,
主要成分 液体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甲 90 8 0.1 0.03 0.72
乙 98 0.03 0.1 0. 03 0.72
丙 96 0 0 1. 8 1.1
单位:克/100毫升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肾单位是肾脏的   单位,是由图中的   (填序号)构成的。
(2)分析表中三种液体成分与含量的变化,你认为液体乙取自于图中的[   ]   内。判断的理由是该液体含有   。
(3)表中液体丙中蛋白质和葡萄糖含量为0,这是由于图中[   ]   的   作用的结果。
(4)某人被初诊为糖尿病患者,初步分析原因可能是图中肾单位内的[   ]   部位发生病变。
【答案】(1)结构和功能的;1、2、3
(2)2;肾小囊;葡萄糖和微量蛋白质
(3)1;肾小管;重吸收(或重新吸收)
(4)1;肾小管
【知识点】肾的结构与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图中1为肾小管,2为肾小囊,3为肾小球,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因此原尿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表是乙为原尿,取自于图中的2肾小囊。依据是乙蛋白质含量为微量,而其它成分含量与甲血浆相同。
(3)丙为尿液,所以液体丙尿液和液体乙原尿比较尿素的含量明显增加,这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导致的。
(4)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若3肾小球发生病变,原来不能滤过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就会滤过,进而出现血尿和蛋白尿。
【分析】分析题图,1为肾小管,2为肾小囊,3为肾小球,甲为血浆,乙为原尿,丙为尿液。
(1)肾单位示意图:
(2)
(3)血液成分变化与病变判断:
①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由含尿素多、含氧多的动脉血变为含尿素少、含氧少的静脉血;
②血液流经肾小球后,血液中尿素的含量减少,蛋白质的含量增加。
③如果出现血尿、蛋白尿是肾小球出现病变,如果尿液中含有少量葡萄糖或者尿量比平常多几倍,是肾小管出现异常;如果尿液中有大量葡萄糖,是胰岛素分泌过 少引起的糖尿病。
20.肾脏是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膳食结构不合理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1)食物中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
(2)肾单位是尿液形成的基本单位,如图所示为其结构示意图。图中①具有   作用,可使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进入②   形成原尿。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最终形成尿液。
(3)显微观察发现,肾小管不同区段的上皮细胞形态结构存在差异,如图a、b、c所示。其中a细胞所在区段是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推测原因是   。
(4)研究人员发现用高脂饲料饲喂的健康小鼠,12周后尿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白蛋白。据此判断,长期高脂饮食会导致小鼠肾单位中的   受损,通透性增大。
(5)研究表明,长期高脂饮食还会引起高血压和肥胖等症状。《中国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烹调油用量为25~30g。据此提出一条健康饮食的措施:   。
【答案】(1)小肠
(2)过滤;肾小囊
(3)细胞表面有微绒毛,增大了其吸收面积,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意思正确即可)
(4)肾小球及肾小囊内壁
(5)适当、适量摄取油脂,多吃水果蔬菜
【知识点】合理营养;肾的结构与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 ~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①肾小球滤过到②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会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
(3)肾小管不同区段的上皮细胞形态结构存在差异,如图a、b、c所示。其中a细胞所在区段是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推测原因是细胞表面有微绒毛,增大了其吸收面积,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4)长期高脂饮食会导致小鼠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及肾小囊内壁受损,通透性增大。
(5)适当、适量摄取油脂,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多吃水果蔬菜。
【分析】(1)尿的形成:
(2)血液成分变化与病变判断:
①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由含尿素多、含氧多的动脉血变为含尿素少、含氧少的静脉血;
②血液流经肾小球后,血液中尿素的含量减少,蛋白质的含量增加。
③如果出现血尿、蛋白尿是肾小球出现病变,如果尿液中含有少量葡萄糖或者尿量比平常多几倍,是肾小管出现异常;如果尿液中有大量葡萄糖,是胰岛素分泌过 少引起的糖尿病。
三、考点2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21.有关皮肤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 B.只由表皮和皮下组织组成
C.有排泄功能 D.能感受外界冷、热等刺激
【答案】B
【知识点】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AB、皮肤分表皮和真皮两层,表皮在皮肤表面,又可分成角质层和生发层两部分。真皮比表皮厚,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皮肤下面有皮下组织,属疏松结缔组织,有大量脂肪细胞。A正确,B错误;
CD、皮肤是包在身体表面,直接同外界环境接触,具有保护、排泄、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的一种器官,是人的身体器官中最大的器官。C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皮肤的结构示意图:
22.(2016·烟台)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形成和排出汗液的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知识点】汗液的形成和排出;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排泄是组织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和尿素.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其中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是最主要的排泄途径.图中④汗腺能分泌汗液,具有排泄功能.
故选:D.
【分析】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表皮位于皮肤表层,由上皮组织构成,没有血管.真皮比表皮厚,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含有大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如图所示:①皮脂腺.②毛发,③血管,④汗腺.熟悉皮肤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3.小到细胞大到生态系统,从物理运动到化学变化,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如你在剧烈运动后就会汗流浃背,此时大量流汗主要为了维持人体的(  )
A.体温平衡 B.血糖平衡 C.氧气平衡 D.水分平衡
【答案】A
【知识点】排泄的意义
【解析】【解答】汗腺和血管能够调节体温,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故在剧烈运动后就会汗流泱背,通过体表散失的热量多,从而保持体温恒定。
故答案为:A。
【分析】排泄的意义:①将人体代谢废物排出体外。②调节人体内水分与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③调节体温。
四、考点3人体的排泄途径
24.人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消耗营养物质的同时还要产生许多代谢废物。以下是关于人体代谢废物及其排出的相关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有二氧化碳、多余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粪便等
B.人体将代谢废物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
C.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分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
D.一部分水和少量无机盐、尿素等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的汗腺排出
【答案】A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粪便是食物残渣,不是代谢废物。人体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故答案为:B。
【分析】代谢废物:指人体在代谢过程中,由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无机盐和多余的水分等物质。排泄指把人体内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排遗:指把消化道内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的途径:①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②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③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5.(2019·宜昌)人体生命活动会产生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废物,将它们排出体外的是下列哪些系统或器官?(  )
①消化系统 ②泌尿系统 ③呼吸系统 ④心脏 ⑤皮肤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答案】D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尿酸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
故答案为:D
【分析】排泄的废物与途径:
26.以下关于排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尿素全都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
B.皮肤通过汗腺排出的废物只有水和无机盐
C.冬天,户外的人呼出了“白气”,不能说明呼吸系统排出了水
D.肾脏、肺和汗腺排出的废物是由血液从细胞运输来的
【答案】D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A、尿素可以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和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A说法错误。
B、皮肤通过汗腺可以排出水分、无机盐和部分尿素等,B说法错误。
C、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人体呼吸时排出的水蒸气遇冷凝集而成的,呼吸系统能排出多余的水分,C说法错误。
D、人体内的代谢废物在组织细胞内产生,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肾脏、肺和汗腺等处排出体外,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排泄的途径,为基础题,难度一般,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27.如图是某健康人汗液和尿液分泌量随外界温度变化的曲线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外界温度低于24℃时,人体尿液分泌量大于汗液分泌量
B.随着温度升高汗液分泌量增多,汗液蒸发时带走身体一部分热量,调节体温
C.随着温度升高尿液分泌量减少,会导致体内尿素等废物积累过多,破坏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D.人体通过排尿和排汗将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
【答案】C
【知识点】排泄的意义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外界温度低于24℃时,人体尿液分泌量大于汗液分泌量,A正确;
B、随着温度升高汗液分泌量增多,汗液蒸发时带走身体一部分热量,调节体温,B正确;
C、人体排出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温度升高尿液分泌量减少,是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不会导致体内尿素等废物积累过多,因为汗液分泌量增多,汗液可以排出水、尿素、无机盐等废物,C错误;
D、人体通过排尿和排汗将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排泄的途径:①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②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③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排泄的意义:①将人体代谢废物排出体外。②调节人体内水分与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③调节体温。
28.(2020·鞍山)下列生理过程不属于排泄的是(  )
A.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
B.皮肤排出汗液
C.泌尿系统排出尿液
D.消化系统将未被 消化的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答案】D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A.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属于排泄,A不符合题意。B.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属于排泄,B不符合题意。C.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C不符合题意。D.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D项符合题意。
【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据此解答。
1 / 1【细解】初中生物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回顾与思考
一、思维导图
1.思维导图
二、考点1尿的形成和排出考点训练
2.肾是主要的排泄器官,每个肾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B.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C.肾单位中有两处毛细血管网
D.肾静脉血液中尿素含量高于肾动脉
3.(2020·张家界)慢性肾脏病(CKD)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成年人发病率约为10%,可导致肾衰竭和死亡。下列有关肾脏结构与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功能是形成尿液
B.肾脏不停地形成尿液,后经输尿管到达膀胱暂时储存
C.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D.如果在尿液中检测到大分子蛋白质,则说明肾小管的重吸收发生障碍
4.健康人尿液成分中不含有(  )
A.尿素、尿酸 B.水 C.无机盐 D.葡萄糖
5.某人因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其中尿检结果显示尿液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据此推断此人可能发生病变是什么部位(  )
A.肾小球 B.输尿管 C.肾小囊 D.肾小管
6.下列关于肾单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
C.肾小球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D.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是尿素和部分水、无机盐
7.如图所示为尿的形成示意图。与①相比,正常人②中的液体成分显著减少的是(  )
A.葡萄糖 B.蛋白质 C.尿素 D.无机盐
8.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原尿流经肾小管时,不会被重吸收的是(  )
主要成分 血浆(克/100毫升) 尿液(克/100毫升) 尿液(克/100毫升)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A.水 B.蛋白质 C.葡萄糖 D.尿素
9.正常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而每天的排尿量约1.5升,这是因为(  )
A.肾小球的过滤(滤过)作用 B.肾小囊的重吸收作用
C.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D.膀胱的贮存作用
10.(2020·黑龙江)健康人的肾脏中血浆、原尿和尿液中共同含有的物质是(  )
A.蛋白质、血细胞、无机盐 B.血细胞、葡萄糖、尿素
C.水、蛋白质、血细胞 D.水、无机盐、尿素
11.(2021·天津模拟)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其部分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滤过面积大
B.血液流经肾小球后,血液中血细胞数量增多
C.肾小球与肾小囊壁由一层细胞构成,利于物质滤过
D.原尿经肾小管重吸收后,形成尿液
12.下列对排尿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排出废物 B.维持体温恒定
C.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含量 D.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13.如图所示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③、④组成肾单位
B.与①相比,②处血液中氧含量无明显下降
C.c中出现葡萄糖一定是由于肾小管病变引起的
D.流经肾脏之后的血液,各种代谢废物均明显减少
14.如图所示是人的肾脏内部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肾单位由②③④组成
B.②的内壁有过滤作用
C.①是由毛细血管缠绕而成的血管球
D.物质从④进人③的过程属于重吸收
15.(2021七下·澄海期末)尿液形成及排出的顺序是(  )
A.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B.肾脏→输尿管→尿道→膀胱
C.输尿管→肾脏→膀胱→尿道 D.膀胱→尿道→输尿管→肾脏
16.如图所示是人体某结构血流示意图,其中①③表示血管,②表示相应结构。请根据图示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若②表示肾小球,则③内流尿素含量较多的静脉血
B.若②表示肾小管,则③葡萄糖含量会降低
C.若②表示小肠,则饭后③内营养物质含量会增加
D.若②表示肺,则①是肺动脉,流鲜红色的动脉血
17.如图所示为人体肾小管及相关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肾小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肾小管壁细胞朝向管腔的细胞膜具有毛刷状突起,这种结构的意义是   。
(2)当血液流经肾小管时发生气体交换,则A代表的物质是   ,B代表的气体是在肾小管细胞的   (部位)中产生的。
(3)人工肾脏是根据肾脏的工作原理制成的机器,其内有专门起过滤作用的半透膜,这些半透膜相当于肾单位中的   。
18.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导致多器官损害。据图回答:
(1)葡萄糖主要由消化器官——   吸收进入血液。血液流入肾单位,部分葡萄糖依次经过①→②→[   ]→[   ]回到血液。
(2)某降血糖药物的作用原理如图所示。该药物主要抑制肾小管的   作用,使更多的葡萄糖沿着①→②→[   ]→[   ]排出体外,从而达到降低血糖浓度的目的。
19.如图所示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表格中的甲、乙、丙三种液体取自于肾脏的不同部位,
主要成分 液体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甲 90 8 0.1 0.03 0.72
乙 98 0.03 0.1 0. 03 0.72
丙 96 0 0 1. 8 1.1
单位:克/100毫升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肾单位是肾脏的   单位,是由图中的   (填序号)构成的。
(2)分析表中三种液体成分与含量的变化,你认为液体乙取自于图中的[   ]   内。判断的理由是该液体含有   。
(3)表中液体丙中蛋白质和葡萄糖含量为0,这是由于图中[   ]   的   作用的结果。
(4)某人被初诊为糖尿病患者,初步分析原因可能是图中肾单位内的[   ]   部位发生病变。
20.肾脏是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膳食结构不合理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1)食物中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
(2)肾单位是尿液形成的基本单位,如图所示为其结构示意图。图中①具有   作用,可使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进入②   形成原尿。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最终形成尿液。
(3)显微观察发现,肾小管不同区段的上皮细胞形态结构存在差异,如图a、b、c所示。其中a细胞所在区段是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推测原因是   。
(4)研究人员发现用高脂饲料饲喂的健康小鼠,12周后尿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白蛋白。据此判断,长期高脂饮食会导致小鼠肾单位中的   受损,通透性增大。
(5)研究表明,长期高脂饮食还会引起高血压和肥胖等症状。《中国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烹调油用量为25~30g。据此提出一条健康饮食的措施:   。
三、考点2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21.有关皮肤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 B.只由表皮和皮下组织组成
C.有排泄功能 D.能感受外界冷、热等刺激
22.(2016·烟台)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形成和排出汗液的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3.小到细胞大到生态系统,从物理运动到化学变化,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如你在剧烈运动后就会汗流浃背,此时大量流汗主要为了维持人体的(  )
A.体温平衡 B.血糖平衡 C.氧气平衡 D.水分平衡
四、考点3人体的排泄途径
24.人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消耗营养物质的同时还要产生许多代谢废物。以下是关于人体代谢废物及其排出的相关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有二氧化碳、多余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粪便等
B.人体将代谢废物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
C.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分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
D.一部分水和少量无机盐、尿素等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的汗腺排出
25.(2019·宜昌)人体生命活动会产生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废物,将它们排出体外的是下列哪些系统或器官?(  )
①消化系统 ②泌尿系统 ③呼吸系统 ④心脏 ⑤皮肤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26.以下关于排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尿素全都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
B.皮肤通过汗腺排出的废物只有水和无机盐
C.冬天,户外的人呼出了“白气”,不能说明呼吸系统排出了水
D.肾脏、肺和汗腺排出的废物是由血液从细胞运输来的
27.如图是某健康人汗液和尿液分泌量随外界温度变化的曲线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外界温度低于24℃时,人体尿液分泌量大于汗液分泌量
B.随着温度升高汗液分泌量增多,汗液蒸发时带走身体一部分热量,调节体温
C.随着温度升高尿液分泌量减少,会导致体内尿素等废物积累过多,破坏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D.人体通过排尿和排汗将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
28.(2020·鞍山)下列生理过程不属于排泄的是(  )
A.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
B.皮肤排出汗液
C.泌尿系统排出尿液
D.消化系统将未被 消化的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①二氧化碳;②尿素;③肾脏;④输送;⑤膀胱;⑥肾单位;⑦肾小球;⑧肾小囊;⑨肾小管;⑩过滤; 原尿; 重吸收; 水和无机盐; 生理功能; 结缔; 血管; 感觉神经末梢; 导管; 体温; 尿素、无机盐、多余的水分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肾的结构与功能;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人体将①二氧化碳、②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2)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人体泌尿系统主要由③肾脏、输尿管、⑤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中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有④输送尿液的作用。膀胱可暂时贮存尿液。尿道则排出尿液。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⑥肾单位。每个肾单位⑦肾小球、⑧肾小囊和⑨肾小管等部分组成。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对血液起⑩过滤作用。肾小管重吸收原尿中的一些物质后形成 尿液。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 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3)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并含有附属器官(汗腺、皮脂腺、指甲、趾甲)以及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等。真皮主要由 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 血管和 感觉神经末梢。汗腺分为分泌部和 导管两部分。人体排汗可以调节 体温,排出 多余的水分、无机盐和尿素。
故答案为:①二氧化碳;②尿素;③肾脏;④输送;⑤膀胱;⑥肾单位;⑦肾小球;⑧肾小囊;⑨肾小管;⑩过滤; 原尿; 重吸收; 水和无机盐; 生理功能; 结缔; 血管; 感觉神经末梢; 导管; 体温; 尿素、无机盐、多余的水分
【分析】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皮肤分泌汗液也可以排出多余的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人体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中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有输送尿液的作用。膀胱可暂时贮存尿液。尿道则排出尿液。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对血液起过滤作用。肾小管重吸收原尿中的一些物质后形成尿液。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并含有附属器官(汗腺、皮脂腺、指甲、趾甲)以及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等。真皮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汗腺分为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人体排汗可以调节体温,排出多余的水分、无机盐和尿素。
2.【答案】D
【知识点】肾的结构与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A符合题意;
B、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所以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B不符合题意;
C、 肾单位中有两处毛细血管网,即肾小球和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C不符合题意;
D、肾动脉内的尿素等经过肾小球的过滤和肾小管的双重吸收后,以尿的形式排出,所以肾静脉中的尿素含量低于肾动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肾小球是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的结构,就像一个“小漏斗”。
3.【答案】D
【知识点】肾的结构与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尿液的形成要经过的两个生理过程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A正确。
B.在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然后经尿道排出,B正确。
C.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C正确。
D.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如果在尿液中检测到蛋白质,说明肾小球病变引起的,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肾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形成尿液的场所,位于腹腔后壁,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将肾纵剖开,可以发现位于外层的肾皮质颜色较深,呈红褐色,而位于内部的肾髓质颜色较淡。
4.【答案】D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所以,血浆、原尿和尿液的区别为:血浆和原尿的区别在于原尿没有大分子的蛋白质;而原尿和尿液的区别在于尿液没有葡萄糖。因此健康人排出的尿液中不会有葡萄糖。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血浆、原尿和终尿的主要成分比较表
成分 血浆(克%) 原尿(克%) 终尿(克%)
水 90~93 99 95~97
蛋白质 7~9 (微量) —
葡萄糖 0.1 0.1 —
尿素 0.03 0.03 2
尿酸 0.002 0.002 0.05
肌酐 0.001 0.001 0.15
氯化物 0.37 0.37 0.6
钠 0.32 0.32 0.35
钾 0.02 0.02 0.15
氨 0.0001 0.0001 0.04
5.【答案】A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 红细胞和蛋白质是不能够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的。若尿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说明可能是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发生了病变,通透性增大。蛋白质和血细胞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蛋白质和血细胞,所以在尿液中发现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血细胞。A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壁起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
6.【答案】D
【知识点】肾的结构与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A正确。
B、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B正确。
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C正确。
D、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起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7.【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当①肾动脉中的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②肾小囊中形成原尿。所以与①相比,正常人②中的液体成分显著减少的是蛋白质。
故答案为:B
【分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形成原尿。所以与血液比,原尿中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8.【答案】D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经过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由此可知尿液与原尿相比,就是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分析题表,右列尿液无葡萄糖,应为尿液,左列尿液为原尿。对别原尿和尿液成分可知,尿素增加较多,可知,原尿流经肾小管时,不会被重吸收的是尿素。
故答案为:D。
【分析】血浆、原尿和尿液三种成分的主要区别:
类型 主要区别
血液 包括血细胞和血浆、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
原尿(180升/天) 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有少量葡萄糖、无机盐、尿素
尿液(1.5升/天) 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葡萄糖。尿素和无机盐的含量较原尿中有所上升
9.【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经过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由尿的形成过程可知,正常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而每天的排尿量约1.5升,是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故答案为:C。
【分析】血浆、原尿和尿液三种成分的主要区别:
类型 主要区别
血液 包括血细胞和血浆、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
原尿(180升/天) 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有少量葡萄糖、无机盐、尿素
尿液(1.5升/天) 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葡萄糖。尿素和无机盐的含量较原尿中有所上升
10.【答案】D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因此在血浆、原尿和尿液中共同含有的物质是水、尿素和无机盐。故答案为:D。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3)血浆、原尿和尿液三者的成分如表:
物质 尿液(克/100毫升) 原尿(克/100毫升) 血浆(克/100毫升)
葡萄糖 0.0 0.1 0.1
无机盐 1.6 0.75 0.75
蛋白质 0.0 0.0 7.0
尿素 2.0 0.03 0.03
尿酸 0.05 0.003 0.003
11.【答案】B
【知识点】肾的结构与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 肾小球是个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最后汇成出球小动脉,增加了滤过面积,A不符合题意。
B.血液流经肾小球后,血液中血细胞数量不变,B符合题意。
C.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肾小球与肾小囊壁,壁薄,都只由一层细胞构成,利于物质滤过,C不符合题意。
D.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12.【答案】B
【知识点】排泄的意义
【解析】【解答】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而且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
故答案为:B。
【分析】排尿是尿在肾脏生成后经输尿管而暂贮于膀胱中,贮到一定量后,一次地通过尿道排出体外的过程。
13.【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分析题图,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囊、④肾小球、⑤肾小管。a动脉血,b静脉血,c尿液。
A、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④肾小球,③肾小囊和⑤肾小管组成,A错误;
B、①入球小动脉和②出球小动脉内均流动脉血,所以与①相比,②处血液中氧含量无明显下降,B正确;
C、c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可能是由于肾小管病变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C错误;
D、流经肾脏之后的血液,尿素、无机盐等代谢废物均明显减少,二氧化碳增多,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血液成分变化与病变判断:
①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由含尿素多、含氧多的动脉血变为含尿素少、含氧少的静脉血;
②血液流经肾小球后,血液中尿素的含量减少,蛋白质的含量增加。
③如果出现血尿、蛋白尿是肾小球出现病变,如果尿液中含有少量葡萄糖或者尿量比平常多几倍,是肾小管出现异常;如果尿液中有大量葡萄糖,是胰岛素分泌过 少引起的糖尿病。
14.【答案】A
【知识点】肾的结构与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图中①是肾小球,②是肾小囊,③是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④是肾小管。
A、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②为肾小囊,④为肾小管和①为肾小球三部分组成,错误;
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正确;
C、①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缠绕而成的血管球,正确;
D、原尿经过④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③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此过程为肾小管的重吸收,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肾的结构示意图:
15.【答案】A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 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 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是肾脏,肾脏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 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液形成及排出的顺序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尿的形成及排出出,首先明确泌尿系统的组成以及尿液的形成.
16.【答案】C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营养物质的吸收;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图中①血管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③是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②是毛细血管。
A、若②表示肾小球,则③是出球小动脉,内流动脉血,其中的尿素含量较少。A不合理;
B、若②表示肾小管,肾小管与肾小囊和收集管相连,两端连得都不是血管。B不合理;
C、若②表示小肠,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则饭后③内营养物质含量会增加。C合理;
D、若②表示肺,则①是肺动脉,内流静脉血。D不合理。
故答案为:C。
【分析】(1)
(2)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口腔、咽、食道无吸收作用)
吸收器官 吸收营养物质的种类
胃 少量的水、酒精
小肠 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肠 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3)并不是所有的动脉内都流动脉血,如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不是所有的静脉内都流静脉血,如肺静脉中流动脉血。
17.【答案】(1)增大重吸收的面积
(2)氧气;线粒体
(3)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肾小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肾小管壁细胞朝向管腔的细胞膜具有毛刷状突起,这种结构的意义是增大重吸收的面积。
(2)当血液流经肾小管管壁细胞附近时发生气体交换、则A代表的物质是氧气,B代表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是在肾小管细胞的线粒体中产生的。
(3)人工肾脏是根据肾脏的工作原理制成的一种机器,其内有专门起过滤作用的半透膜,这些半透膜相当于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
【分析】尿液的形成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经过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18.【答案】(1)小肠;③;④
(2)重吸收;③;⑤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葡萄糖主要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血液流入肾单位,部分葡萄糖依次经过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④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
(2)某降血糖药物主要抑制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使更多的葡萄糖沿着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⑤收集管排出体外,从而达到降低血糖浓度的目的。
故答案为:(1)小肠;③ ; ④;(3)重吸收;③ ; ⑤
【分析】分析题图,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④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⑤收集管。
尿的形成过程:
(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19.【答案】(1)结构和功能的;1、2、3
(2)2;肾小囊;葡萄糖和微量蛋白质
(3)1;肾小管;重吸收(或重新吸收)
(4)1;肾小管
【知识点】肾的结构与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图中1为肾小管,2为肾小囊,3为肾小球,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因此原尿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表是乙为原尿,取自于图中的2肾小囊。依据是乙蛋白质含量为微量,而其它成分含量与甲血浆相同。
(3)丙为尿液,所以液体丙尿液和液体乙原尿比较尿素的含量明显增加,这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导致的。
(4)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若3肾小球发生病变,原来不能滤过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就会滤过,进而出现血尿和蛋白尿。
【分析】分析题图,1为肾小管,2为肾小囊,3为肾小球,甲为血浆,乙为原尿,丙为尿液。
(1)肾单位示意图:
(2)
(3)血液成分变化与病变判断:
①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由含尿素多、含氧多的动脉血变为含尿素少、含氧少的静脉血;
②血液流经肾小球后,血液中尿素的含量减少,蛋白质的含量增加。
③如果出现血尿、蛋白尿是肾小球出现病变,如果尿液中含有少量葡萄糖或者尿量比平常多几倍,是肾小管出现异常;如果尿液中有大量葡萄糖,是胰岛素分泌过 少引起的糖尿病。
20.【答案】(1)小肠
(2)过滤;肾小囊
(3)细胞表面有微绒毛,增大了其吸收面积,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意思正确即可)
(4)肾小球及肾小囊内壁
(5)适当、适量摄取油脂,多吃水果蔬菜
【知识点】合理营养;肾的结构与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 ~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①肾小球滤过到②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会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
(3)肾小管不同区段的上皮细胞形态结构存在差异,如图a、b、c所示。其中a细胞所在区段是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推测原因是细胞表面有微绒毛,增大了其吸收面积,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4)长期高脂饮食会导致小鼠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及肾小囊内壁受损,通透性增大。
(5)适当、适量摄取油脂,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多吃水果蔬菜。
【分析】(1)尿的形成:
(2)血液成分变化与病变判断:
①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由含尿素多、含氧多的动脉血变为含尿素少、含氧少的静脉血;
②血液流经肾小球后,血液中尿素的含量减少,蛋白质的含量增加。
③如果出现血尿、蛋白尿是肾小球出现病变,如果尿液中含有少量葡萄糖或者尿量比平常多几倍,是肾小管出现异常;如果尿液中有大量葡萄糖,是胰岛素分泌过 少引起的糖尿病。
21.【答案】B
【知识点】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AB、皮肤分表皮和真皮两层,表皮在皮肤表面,又可分成角质层和生发层两部分。真皮比表皮厚,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皮肤下面有皮下组织,属疏松结缔组织,有大量脂肪细胞。A正确,B错误;
CD、皮肤是包在身体表面,直接同外界环境接触,具有保护、排泄、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的一种器官,是人的身体器官中最大的器官。C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皮肤的结构示意图:
22.【答案】D
【知识点】汗液的形成和排出;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排泄是组织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和尿素.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其中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是最主要的排泄途径.图中④汗腺能分泌汗液,具有排泄功能.
故选:D.
【分析】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表皮位于皮肤表层,由上皮组织构成,没有血管.真皮比表皮厚,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含有大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如图所示:①皮脂腺.②毛发,③血管,④汗腺.熟悉皮肤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A
【知识点】排泄的意义
【解析】【解答】汗腺和血管能够调节体温,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故在剧烈运动后就会汗流泱背,通过体表散失的热量多,从而保持体温恒定。
故答案为:A。
【分析】排泄的意义:①将人体代谢废物排出体外。②调节人体内水分与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③调节体温。
24.【答案】A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粪便是食物残渣,不是代谢废物。人体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故答案为:B。
【分析】代谢废物:指人体在代谢过程中,由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无机盐和多余的水分等物质。排泄指把人体内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排遗:指把消化道内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的途径:①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②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③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5.【答案】D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尿酸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
故答案为:D
【分析】排泄的废物与途径:
26.【答案】D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A、尿素可以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和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A说法错误。
B、皮肤通过汗腺可以排出水分、无机盐和部分尿素等,B说法错误。
C、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人体呼吸时排出的水蒸气遇冷凝集而成的,呼吸系统能排出多余的水分,C说法错误。
D、人体内的代谢废物在组织细胞内产生,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肾脏、肺和汗腺等处排出体外,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排泄的途径,为基础题,难度一般,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27.【答案】C
【知识点】排泄的意义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外界温度低于24℃时,人体尿液分泌量大于汗液分泌量,A正确;
B、随着温度升高汗液分泌量增多,汗液蒸发时带走身体一部分热量,调节体温,B正确;
C、人体排出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温度升高尿液分泌量减少,是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不会导致体内尿素等废物积累过多,因为汗液分泌量增多,汗液可以排出水、尿素、无机盐等废物,C错误;
D、人体通过排尿和排汗将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排泄的途径:①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②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③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排泄的意义:①将人体代谢废物排出体外。②调节人体内水分与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③调节体温。
28.【答案】D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A.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属于排泄,A不符合题意。B.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属于排泄,B不符合题意。C.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C不符合题意。D.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D项符合题意。
【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据此解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