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蛙找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青蛙找家》是一首通俗简练,赋予儿童情趣的歌曲,一段体,2/4拍子,由四个乐句构成,五声宫调式。歌曲以明快活泼的旋律作为前奏,描写了小青蛙在东奔西跑的寻找自己的家,也为歌曲主题出现做了铺垫。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欢快流畅,塑造了小青蛙天真活泼、幼稚可爱的形象。歌曲中“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分别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成,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和鸣叫,刻画小青蛙找家时焦急的神情,最后一句旋律平稳流畅,表现了小青蛙历尽艰难终于回到家时愉悦的心情。
教学目标:
1、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准确地与音乐一起律动。
2、通过演唱、表演、创编等活动体会小青蛙着急、快乐的不同情绪,从而理解音乐的情绪,表达音乐的内容。
3、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来感受小动物的可爱,从小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教学设计理念:本课将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和参与放在首要位置,让学生在听、唱、动、想等活动中学会歌曲。再通过创编歌词让学生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教学重点: 能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小青蛙找家》。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创编新歌词,并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电子琴)、青蛙头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教师自我介绍。
师:小朋友们好,我叫侯晓庆,你们知道该怎样称呼我吗?
生:“ ”。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
二、情景导入,节奏游戏
1、摸耳朵游戏。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爱玩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意志比较薄弱等特点设计的游戏,使同学们在音乐学习中提高兴趣,找到乐趣,带出学习方法,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这里来。)
师:现在我们玩一个小游戏,看谁的反应最快。现在请你们举起右手,摸到你们的左耳朵,好,放下。再举起你们的左手,摸到你们的左耳朵,放下。大家非常棒。现在老师只说左耳朵或者右耳朵,你们用相反的手摸住,明白吗?
师:好游戏开始!
师:你们知道耳朵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师:非常棒!老师今天要给最听话的小朋友奖励漂亮的标志!你们准好了吗?
2、老师讲述故事,带领学生在情境中初步模仿节奏。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进来,使同学们更好的理解歌曲的情感变化,并在此时解决歌曲的节奏难点,为后面的唱歌环节做好铺垫。)
(1)、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和声音。
跳——呱, 跳跳——呱呱
师:一天,几只小青蛙合在大马路上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他们急得大哭了起来,你们知道小青蛙是怎么叫的吗?
生:“呱”!
师:正当小青蛙们哭得很伤心的时候,对面走来了一只小鸡,小鸡就问:“青蛙弟弟们,你们怎么了?”一只青蛙哭着说:“呱!我们迷路了,”热心的小鸡说:“没关系,我带你们找家吧!他们就准备走了!”
师:“唉!大家想一想,青蛙是怎么走路的?”
生:“”
师:非常棒!现在我们一起配合一下,老师跳一下,你们在后面叫一声 “呱”,看哪一组叫声最整齐,最整齐的大组的青蛙往前跳一步。你们准备好了吗?跳——呱,现在我们加大一点难度,老师跳两下,你们就要呱几声啊?
(2)、在故事中运用节奏。
①、小青蛙在大树下:跳跳——呱呱
师:没多久,小鸡把青蛙兄弟们带到了大树下。小鸡问:“青蛙兄弟,这儿是你们的家吗?”青蛙兄弟答道:“呱!这不是咋们的家。”小鸡说:“没关系,咋们继续找吧!”这时,小青蛙有点着急了,
②、小青蛙在小房子前:跳跳 跳——呱呱 呱
师:小青蛙们得更急了,跳跳 跳——呱呱 呱,跳跳 跳——呱呱 呱,过一会儿,他们来到了一所小房子外面,小鸡高兴地说:“这下咋们到家了吧?”小朋友们,你们说房子会是小青蛙的家吗?你们真聪明,这儿呀,是小朋友的家。正在这时,一个一年级()班的小朋友走了出来,假设,那位小朋友就是你,你能帮小青蛙找到家吗?
生:“”。
师:“谢谢,我代表青蛙兄弟谢谢你们!那你们把青蛙们往哪带呢?”
生:“”
师:“非常好。那咋们就走吧!”
3、引出课题,出示课题:小青蛙找家。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小青蛙找家。
师:那你们知道小青蛙的家在哪吗?
生: “”
师:你们非常聪明,今天我我们来个比赛,看哪一组的小朋友最先到达荷花池。你们有信心吗?
三、学习歌曲
1、感受歌曲
【设计意图】(运用“欣赏领先”的教学策略。在学生学唱歌曲前先欣赏歌曲,在听赏中能感受歌曲的美,体验歌曲的情绪,理解歌曲意境,熟悉歌曲的旋律,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为歌曲的学习和表现做好铺垫。)
①、初听歌曲感受节拍,声势动作。(学习声势动作)
师:现在我们学习一个动作,看谁不会出错。
师:小朋友们都很棒,现在我要看谁能在歌曲里用这个动作,而且还不出错。
②、学生自己设计声势动作,教师注意观察动作有创意的学生。
师:大家太棒了,那你们能自己设计一个动作随音乐动吗?我要表扬动作设计的最新颖的小朋友。
③、请动作有创意的学生上台表演,全班一起律动。
2、学习歌词
出示歌词,师生合作。
①、老师朗读歌词,学生配口型。
师:我们现在回忆一下小青蛙回家的艰难,老师读,你们不出声音,为我配口型,我要看哪个小朋友口型最标准。另外还要注意小青蛙的心理变化,哪里是着急,哪里是更着急,哪里是很高兴。
【设计意图】(要梳理小青蛙感情的变化。“唱好与唱会同时进行”的教学策略,此教学策略则强调“唱好”与“唱会”同时进行。“唱好”至少包括两个方面,即“好的声音演唱”和“准确的情感表达”。而“好的声音演唱”和“准确的情感表达”是需要贯穿于唱歌教学整个过程的,不只是将歌曲唱会后才做的要求。)
师:请问,小青蛙在哪一行歌词是着急,哪一行是更着急,哪一行是很高兴啊?
②、老师读歌词,学生读“呱”。
师:我们看看小青蛙是怎样回家的,我读屏幕上的黑色字,你们为我配小青蛙的叫声好吗?
③、学生读歌词,老师读“呱”。
④、全班一起读。
3、学唱歌曲(注意过程中情绪的变化)
①、学生听录音默唱。(表扬没出声的小朋友)
②、学生随听录音轻声唱。(表扬没出错、声音美的小朋友)
③、师生接龙唱。
④、交换角色唱。
⑤、学生完整演唱。
四、能力拓展
【设计意图】(运用“多种形式参与表现歌曲”的教学策略。演唱是表现歌曲的主要方式,但对于小学生而言,仅有演唱还不能充分激发其表现的欲望,也不足以表达其情感。)
1、编创律动动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作创编能力。)
①、学生自己创编。
师:我看好多同学都坐不住,只想动了,那现在你们自己为歌曲编动作,我要表扬动作最美的小朋友哟!看谁编的动作最好看!
②、教师综合学生的表演动作并示范。
师:大家非常棒,已经有两个同学得到表扬了,现在我把你们的动作综合一下,我们一起做一做。
③、全班共同表演。 (④、请学生上台表演。)
2、创编歌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歌词创编能力。)
①、出示小黄鸭的图片,提出为小黄鸭编歌词和动作。
师:小青蛙在你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回到了家,小青蛙可高兴了,但是还有几只小黄鸭也忘了回家的路,这次老师当一次热心人,把他们送回家,你们仔细听听,老师唱对了吗?
生:
师:这位小朋友听得真仔细,表扬你,那我们现在一起帮小黄鸭送到家好吗?
师:你们太聪明了,小黄鸭也回到了家。那你们能帮更多的小动物回家吗?现在你们把你们凳子下面的纸拿出来,看谁编的歌曲最动听!
②、学生自己编,老师下去辅导。
③、请小组上台表演。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帮小青蛙找到了家,而且还认识了两种节奏,并且还运用节奏帮其他的小动物找到了家,下课了你可以编一首新歌,回家唱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后记:本课主要用故事贯穿整个课堂,在故事中和学生一起互动,看哪一组先帮小青蛙找到家,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并把节奏难点解决。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注意力很集中,学生的参与度也达到了百分百,课堂氛围非常活跃,而且在游戏中解决了歌曲的难点,化解难点于无形之中。再指导学生把小青蛙的心理变化唱好,这是基于学生理解和参与整个故事之后水到渠成的结果,学生很轻松的把握了整首歌曲的情感变化。然后设计律动,这一环节给了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每个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的见解和动作设计,彰显学生的个性,但因为小朋友的能力发展程度不一,大部分同学有自己的设计,而少部分同学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当然,我没有责备的意思,目标就是培养他们的这种能力,所以我是以鼓励表扬的方式进行教学,过程中我也给了他们参考的动作,但不要求他们只做我给出的动作,在此过程中我发现了少数几个能力突出的孩子,我感到很高兴,给了及时的表扬。最后,指导学生创编歌词,培养了学生的创编能力,这时,学生的思维完全放开,有的同学编的是给小羊找家、有的是帮小牛找家,甚至还有小朋友编的是大灰狼找家。整堂课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歌曲掌握较好。但我个人还有点紧张,特别是开始上课时,师生问好以后,第一句话不知道说什么,接不下去,自己紧张的冒出一句,“今天我们上一节音乐课”,在玩摸耳朵游戏时还很紧张,到故事环节才进入状态。作为老师,面对很多听众时,应该要大胆从容,这方面的能力我个人还要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