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冲刺重高”讲义(二十七):熔化与凝固【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冲刺重高”讲义(二十七):熔化与凝固【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1-03 04:5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海波和松香的熔化规律
1.将海波和松香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里,隔水加热,待温度到40度以上,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2.实验记录的图像如图所示
3.结论:海波熔化时,有段时间,持续吸热,温度不上升,松香熔化时,随着吸热的同时温度不断上升。
4.其他晶体的熔化规律(冰、萘)
二.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1.根据各种固体熔化的特点分类: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叫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叫非晶体。
2.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特点:熔化时都需要吸热,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存在固液共存状态。
3.晶体的熔点: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不同晶体熔点不同。
4.常见的晶体:硫代硫酸钠(海波)、明矾、金属、石膏、水晶。
5.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橡胶、塑料。
6.一些晶体的熔点:
7.凝固是物体熔化的逆过程:凝固的过程中向外放热,晶体有固定的凝固点(熔点相同)存在固液共存的状态,非晶体没有固定的凝固点。
例1、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例2、科学探究是科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下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安装温度计时玻璃泡接触到试管底部,此时应适当将 M处向下进行调整
B.温度处于 0℃时,其状态是可能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C.由图可知,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D.实验中,利用水浴加热是为了使冰块受热均匀
例3、图甲为某物质的凝固图像。
(1)根据图像甲可知该物质为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第2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气中的___________态。
(3)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例4、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___。
(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 )
A.水蒸气 B.小水珠
(4)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____分钟。
例5、同学们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乙中的温度计示数为________℃。
(2)小应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丙可知:冰是________(晶体/非晶体),理由是________:0~2min 升温比5~10min快,原因是________:
(3)小皓重新加冰,温水,也正确完成了该实验,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如图丁所示,丙、丁图像有差异是因为小皓在实验中________。(回答一点即可)
1.如图所示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实验图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甲在第2min时是固态 B.甲在ab段不吸热
C.甲的熔点是48℃ D.乙是蜡烛
2.如图是某网友拍摄的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 )
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
C.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是因为太阳光在两种砖上的照射强度不同
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
3.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如图),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已经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 )
A.全部没有结冰 B.只有表面的水结冰
C.有一半的水结成冰 D.已经全部结冰
4.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同学们提出了几种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物质 固态水银 金 固体酒精 钢 钨 甲苯
熔点(℃) -39 1064 -117 1515 3410 -95
A.固态酒精与甲苯不是晶体 B.水银温度计能测低于-40℃的气温
C.纯金掉在钢水中不会熔化 D.钨在3410℃可以是液体
5.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  )
A.—定处于固体 B.—定处于液态
C.可能处于固、液混合态 D.—定处于固、液混合态
6.如图所示为某晶体的凝固图象,从到整个过程是______的(填“吸热”或“放热”),段物质处于______状态,其对应的温度48℃代表此晶体的______。
7.为救治病人,急需将一种药品送到偏远的山村,这种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常用保温瓶不能满足需要。同学们经讨论,为保证药品在0℃以下存放,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冷藏盒。(1)其中药品应放置于 (填“A”或“B”)处,另一处空间放置低温物质。
(2)关于保温盒的填充材料,你选择 (填“铝合金”“发泡塑料”或“沙石”)。
(3)关于放置在保温瓶内的低温物质的选择,小明认为只要放普通冰块即可,小华却认为应该放置由盐水凝固而成的冰块(简称“盐冰”)。
你支持 的选择,依据是:①这两种冰, 的熔点更低;② (题目中的某段文字)。
(4)进一步分析其原理:低温物质在运输途中发生 (填物态变化)而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保证冷藏效果。
8.小阳学习了热学知识后,知道晶体凝固过程会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引发了他的思考,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1)他猜想: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质量有关;你的猜想: 。
(2)小阳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探究:
取不同质量的海波,让它们刚好完全熔化,迅速放入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两烧杯冷水中。如图所示,待海波刚固完毕后,迅速用温度计测出此刻各自烧杯中水的温度,通过比较
来确定质量不同的海波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
(3)在探究过程中,小阳发现海波凝固完毕后,温度计示数变化不太显著,请指出造成此现象的一种可能原因: 。
9.在做晶体的熔化实验时,小明提出“晶体的熔点与晶体是否纯净有没有关系?”。为了研究解决这一问题,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将水和少量酒精混合后放入冰箱的冷冻室,每隔2分钟用温度计测一次混合物的温度,并观察其状态,实验记录如下:
时间(分钟)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温度(℃) 4 2 0 -2 -4 -6 -6 -6 -6 -6 -6 -8
状态 液 液 液 液 液 液 液固 液固 液固 液固 固 固
(1)该实验表明,晶体的熔点与晶体是否纯净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关系。
(2)根据该实验的结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利用水和酒精的凝固点不同,能将水和酒精分离
B.在水中加入酒精后,凝固点会下降
C.该实验所用混合液的凝固点为-6℃
D.只要在水中加入酒精后,凝固点就降为-6℃
1.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
A.该物质加热后就开始熔化 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增多
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升高
2.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同学们提出了几种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物质 固态水银 金 固体酒精 钢 钨 甲苯
熔点( C) -39 1064 -117 1515 3410 -95
A.固态酒精与甲苯不是晶体B.水银温度计能测低于-40 C的气温
C.纯金掉在钢水中不会熔化D.钨在3410 C可以是液体
3.如图是“探究某种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 =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52℃
4.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在2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乙可知M、N肯定都是晶体
B.N固体的熔点是100℃
C.第12min时M物质是固态
D.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比较均匀
5.小刚和同小组的同学做“观察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实验。
(1)小刚组装了图(a)的实验装置,同组的小明认为该装置太复杂,也可以去掉烧杯,将试管直接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的方法更合理,理由是 。
(2)小刚按照图(a)的方法进行读数,有同学指出他读数的方法不对,因为 。
(3)图(b)为小刚根据正确测量绘出的某固体熔化图像。他描绘的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的熔化图像,因为 由图像可以看出,熔化过程历时 min。由图像你还可以获得的合理信息有: (只需说出一条)。
6.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如图甲的器材组装有一不当之处是 。
实验中使物品受热均匀的措施是 (写出一条即可)。
(2)待温度升高到40℃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到如图乙的图像,则该晶体的熔点是 ℃,熔化经历了 min,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液态时的比热容。
(3)另一小组的同学发现,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
,晶体可以继续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7.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的规律”,并画出了冰的熔化图像。
(1)实验中宜选用________(选填“较大的冰块”或“碎冰”)
(2)根据乙图可知,该试管中冰熔化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_分钟。
(3)小明进一步探究不同浓度的盐水的凝固点是否相同,并测出了不同浓度下盐水的 凝固点如表所示。请简要说明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的原因:________。
盐水浓度(%) 9 15 21
凝固点(℃) -6 -11 -18
参考答案
例1、C
【解析】
冰是晶体,由于烧杯中的冰块没有熔化完毕,处于固液共存态;所以继续加热烧杯中温度保持不变,小试管中冰块无法吸收到热量,所以小试管中的冰一点也不会熔化,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例2、A
【解析】
A.由于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需要将温度计向上调整,即将N处向上调整,故A错误,符合题意;
B.BC段冰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冰的熔点是0℃,此时其状态可能固态、液态,也可能固液共存状态,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像可以看出,AB段与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AB段升高的温度较大,由,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实验时选择用水浴法加热,目的是使物体受热均匀,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例3、晶体 固 变大
【解析】
(1)由图像知道,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凝固图像;又因为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
(2)该物质从10min开始凝固,凝固点为-2℃,到20min结束,所以第2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态。
(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该物质的温度是-2℃;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水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冰的质量将变大。
例4、(1)慢(2)秒表(3)B(4)15
【解析】(1)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从图象中可以发现,记录的数据有温度和时间,从记录的数据找实验测量的工具.(3)生活中看到的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4)根据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进行判断.
例5、(1)-2
(2)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即有熔点);冰的比热容比水小
(3)加入冰的质量较大(或温水温度较低或温水质量较小)
【解析】(1)温度计读数时,要注意液柱在零刻度线以上还是以下,要看清分度值;(2)晶体有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质量相同的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小的物质升温快;(3)从两个方面分析:由相同的初温升高到相同的熔点,需要加热的时间不同;熔化需要时间越长,冰的质量越大。
1.B
【解析】
ABC.如图可知,甲在ab段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熔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海波,海波的熔点是48℃,在0~4min,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海波是固态,甲在第2min时是固态,故AC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
D.乙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是非晶体蜡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2.C
【解析】“雪馒头”熔化是需要吸热的,因此空气温度低是形成“雪馒头”的原因之一,故A正确不合题意;
方形地砖导热性差,下面的热量不易传导到上面,所以“雪馒头”不易熔化,故B正确不合题意;
停车场被雪覆盖后,各区域接受太阳的照射应该一致,故不是太阳光照射强度不同导致雪的熔化状况不同,故C错误符合题意;
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故D正确不合题意。
3.A
【解析】
烧杯中有一半的水结了冰,烧杯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小瓶中的水温只能降到0℃,此时小瓶中的水与烧杯中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相等,由于没有温度差,小瓶中0℃的水不能再向烧杯中放热,故水全部没有结冰。
4.D
【解析】
A.甲苯和固态的酒精都有固定的熔点,是晶体,故A错误;
B.水银的熔点是-39℃,所以水银温度计在-40℃时已凝固,不能使用,故B错误;
C.钢的熔点是1515℃,高于金的熔点,所以纯金掉入钢水中会熔化,故C错误;
D.钨的熔点的3410℃,钨在3410℃可能是液态、可能是固态、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故D正确。
5.C
【解析】
根据题意得:这种“神奇物质”是一种晶体,晶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温度保持不变,这种晶体能使水温在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这种晶体的熔点为55℃,所以55℃的这种物质可能是固态(达到熔点尚未熔化),可能是液态(刚刚熔化结束),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熔化过程中),所以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6.放热 固液共存 凝固点
【解析】如图所示为某晶体的凝固图象,从A到D整个过程(凝固前、凝固过程以及凝固后)都要对外放热。
在BC段物质的温度不变,所以处于凝固过程,即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此时所对应的温度48°C为该物质的凝固点。
7.(1)B;(2)发泡塑料;(3)小华;盐冰;药品要在0℃以下存放;(4)熔化
【解析】晶体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导热性能差的物质的保温效果更好,可以减缓热传递的速度;冰中混入杂质后,熔点会降低。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晶体熔化条件及熔点与杂质是否有关的了解。
【详解】(1)为使药品处于低温环境,应放在B位置,在A位置放置低温物质;(2)这种药品要求在低温环境下存放,要求运输过程中尽可能不从外界吸收热量,包装盒应具有导热性能差的特点,提供的三种材料中发泡塑料的热性能最差;(3)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要求所选物质的熔点在0℃以下,冰的熔点是0℃,盐冰的熔点低于0℃,所以小华的选择正确;(4)在运输过程中,盐冰在0℃以下温度熔化,冰吸收热量,使冷藏盒内温度低于0℃.故答案为:(1)B;(2)发泡塑料;(3)小华;盐冰;药品要在0℃以下存放;(4)熔化。
8.(1)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种类有关;(2)温度计升高的示数;(3)烧杯中水的质量太大
【解析】(1)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的多少,我认为除去和物体的质量有关以外,还和晶体的种类有关。(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转换法的应用.通过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高低就会确定海波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3)根据公式Q吸=cmΔt可以知道,当Q吸和比热c一定时,升高的温度Δt和水的质量m成反比,因此当水的质量m越大时,水的温度升高的就会越小,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就不太显著。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实验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的能力、实验方法--转换法的灵活运用以及对实验中出现问题时,学会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我认为除去和物体的质量有关以外,还和晶体的种类有关。故答案为: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种类有关。(2)海波凝固过程中会向烧杯中的水放热,而且向水中放的热量越多,水的温度升的就会越高,因此通过比较温度计升高的示数(即烧杯中水的温度升高的多少)就会确定海波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故答案为:温度计升高的示数。(3)根据公式Δt=Q吸/cm可以知道,当Q吸和比热容c一定时,水升高的温度Δt和水的质量m成反比,因此当烧杯中水的质量m越大时,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就不太显著(即水升高的温度Δt就会越小)。故答案为:烧杯中水的质量太大。
9.(1)有(2)B,C
【解析】(1)纯水的凝固点为0℃,而水和酒精混合物的凝固点为-6℃,因此晶体的凝固点与是否纯净有关。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据此解答;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判断。
【解答】(1)该实验表明,晶体的熔点与晶体是否纯净有关;
(2)A.水和酒精混合后,它们混合物的凝固点变为-6℃时,即当它们到达这个温度后,再放出热量就会慢慢变成固体,并不能将二者分离,故A错误;
BC.根据表格可知,水和酒精的混合物到达-6℃时,继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且慢慢变成固态,因此混合液的凝固点为-6℃,故B、C正确;
D.凝固点的高低与水中酒精所占的比例有关,故D错误。
故选BC。
1.C
【解析】
A.根据甲图可知,该物质温度保持不变的时间为10~20min,则从10min时开始熔化,故A错误。
B.第15min时,该物体在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处于熔化过程,为固液混合态,故B错误。
C.该物质的熔点为-2℃,而冰的水的凝固点为0℃,因此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能够在该物质中继续放热,水会凝固成冰,冰的质量会增大,故C正确。
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放热后,水凝固成冰,但是温度不变,故D错误。
2.D
【解析】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液体温度计的测温范围:熔点和沸点之间;晶体的温度为熔点时,可能是固态、液体或固液混合态,据此分析判断。
A.根据表格可知,固态酒精的熔点为-117℃,固态甲苯的熔点为-95℃,二者都有熔点,都是晶体,故A错误;
B.水银的熔点为-39℃,而-40℃低于39℃,此时水银为固态,不能测量温度,故B错误;
C.金的熔点为1064℃,而钢的熔点为1515℃,因为1064℃<1515℃,所以纯金在钢水中肯定会熔化,故C错误;
D.3410℃为钨的熔点,当钨刚刚完全熔化时,此时它为液体,温度仍然为3410℃,故D正确。
3.A
【解析】
A.如图,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熔化过程从3min开始熔化,到6min结束,故在t =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正确;
B.在BC段在熔化过程,该物质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
C.该物质从12min开始凝固,到15min凝固结束,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3min,故C错误;
D.该物质的凝固对应的温度是48℃,凝固点为48℃,故D错误。
4.D
【解析】(1)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2)晶体熔化过程中,固液共存;(3)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分析】读物质熔化的图象时,关键是要从曲线变化中判断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从而确定是否属于晶体,再明确不同时间段时物质所处的状态。
【详解】AB.读图乙可知,M有一段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因此这种物质属于晶体,但在35min内N物质始终是固体,不能由此确定N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故不能确定N固体的熔点是100℃,故AB错误。C.读图乙可知,10min开始熔化,25min熔化结束,第12min时处于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态,故C错误;D.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故D正确。故选:D。
5.(1)小刚;放在烧杯中加热受热均匀;(2)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相平;(3)晶体;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5;该物质的熔点是0°C.
【解析】(1)晶体是固态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熔化过程结束,吸收热量,温度升高;非晶体熔化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2)温度计读书时,视线应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分析】该题考查了学生从熔化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比较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时,关键是观温度是否上升。
【详解】(1)在该实验中,要把试管放在烧杯中进行加热,使试管受热均匀。(2)温度计在使用时,既不能仰视,又不能俯视,正确的读数方法是: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相平。(3)晶体熔化的特点是:给晶体加热,在没有达到它的熔化温度之前,它的温度逐渐升高的,但并不熔化;当温度达到它的熔点时,继续加热,晶体渐渐熔化,但温度保持不变;当全部熔化成液态后,继续加热,它的温度升高;由图象知:该物质2min达到熔点,7min熔化结束.故答案为:(1)小刚;放在烧杯中加热受热均匀;(2)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相平;(3)晶体;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5;该物质的熔点是0℃。
6.(1)试管内部分晶体露出水面受热不均匀;采用水浴法;(2)48;5;大于;(3)水的温度高于晶体的熔点;吸收
【解析】【分析】【详解】(1)如图所示,实验采用了水浴法给试管内物质加热,并且用搅拌器不断搅拌,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使晶体受热均匀,但是实验装置试管内的物质没有全部在水面以下,会影响实验效果,可适当减少晶体量或增加烧杯中的水量使晶体完全浸没在水中,(2)晶体在熔化时不变的温度即为该晶体的熔点,由图乙可知该晶体的熔点是48℃,熔化从第5min开始到第10 min结束,总共持续了5min;通过图像可以看出,固态时的图像的倾斜程度要大于液体时图像的倾斜程度,即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固态时的温度变化大,吸热能力差,所以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3)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烧杯内水的温度高于试管内晶体的熔点,两者存在温度差,晶体可以继续吸收热量。故答案为:(1)试管内部分晶体露出水面受热不均匀;采用水浴法;(2)48;5;大于;(3)水的温度高于晶体的熔点;吸收。
7.(1)碎冰(2)10(3)积雪上洒盐降低了积雪的熔点,使积雪熔化
【解析】(1)在实验中,冰块的颗粒越小,受热越均匀,冰块的状态和温度变化越同步,越容易发现冰的熔化规律;
(2)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将结束熔化的时间与开始熔化的时间相减即可;
(3)晶体的凝固点越低,则越容易熔化,而不容易凝固,根据表格分析盐水浓度对积雪凝固点的影响即可。
【解答】(1)实验中宜选用碎冰;
(2)根据乙图可知,开始熔化的时间为5min,结束熔化的时间为15min,则冰熔化需要的时间:15min-5min=10min。
(3)根据表格可知,盐水的浓度越大,它的凝固点越低,则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的原因:积雪上洒盐降低了积雪的熔点,使积雪熔化。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浙教版科学七年级“冲刺重高”讲义(二十七)
熔化与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