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2.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温度高低: (2)液体表面积大小; (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3.蒸发的应用
熬盐 拖地后地面会干 吹头发
4.蒸发吸热: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
5.蒸发吸热的应用:
二.沸腾
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从外界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沸腾的条件:①液体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3.液体沸腾的特点:持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5.物体的沸腾和温度时间图像:
(1)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沸点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液体的沸点与液面的气压有关,气压不同,同一液体的沸点也不同。气压高,沸点低;气压低,沸点高。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6.气压影响沸点:气压低沸点低
三.液化
1.定义: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叫做液化。
2.液化的方式:降温液化、加压液化.
3.常见的液化现象:
4.汽化和液化的利用
(1)物态变化的利用:蒸馏 (2)吸放热的应用
例1、下列情景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冰雪消融 B.露珠形成 C.湿手烘干 D.蜡烛滴“泪”
例2、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
A.同时沸腾 B.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C.稍后沸腾 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例3、用高压锅煮粥,熄灭后立即用冷水冷却,打开锅盖后,发现粥仍在沸腾。其原因是( )
A.熄火后,锅内温度迅速降到100℃以下,但由于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低,所以重新沸腾
B.熄火后,锅内温度仍高于100℃,即使不打开锅盖,粥也在沸腾
C.熄火后,锅内温度仍高于100℃,冷却后锅内气压下降,沸点也下降,所以重新沸腾
D.粥的流动性差,不易降温,熄火后即使不打开盖,粥也将沸腾很长时间
例4、小衢利用下图装置进行“水的沸腾”的实验,测定当前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步骤如下:
①向试管中倒入适量的8℃左右的热水;
②将带温度计的泡沫塞塞紧试管口,固定在铁架台上;
③将酒精灯放在试管的下方
④点燃酒精灯开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的目的是:______。
(2)小衢的实验步骤中先后顺序存在问题,请你指出:______。
(3)按照调整后的实验顺序进行实验,能否准确地测出当前大气压下水的沸点?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
例5、如图是电冰箱工作原理图。电冰箱里制冷设备主要有三部分:蒸发器、空气压缩机和冷凝器。
(1)低沸点的冷凝剂在蒸发器里汽化,这一过程要________(选填“吸”或“放”)热。
(2)冷凝器内气体被压缩后发生了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日常生活中也有类似的采用压缩体积使气体发生物态变化的应用,请举一例子:________。
1.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甲液体,试管内盛有乙液体。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甲沸腾而乙不沸腾。已知1标准大气压下,酒精沸点是78℃,水沸点是100℃,煤油沸点是150℃,下列判断中符合题意的是( )
A.甲液体为水,乙液体为酒精 B.甲液体为酒精,乙液体为水
C.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酒精 D.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水
2.某同学在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做了以下四个实验,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取水的质量要相同
B.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
C.通过BC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D.通过AD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3.《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给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
A.升高湿纸的温度 B.增大湿纸的表面积
C.改变湿纸中的液体种类 D.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4.如图所示是常见的鸳鸯锅,两锅内分别是汤汁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清汤和红油,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红油锅先沸腾,是因为红油覆盖在水面减少了热量的散失
B.汤汁沸腾后可以改为小火加热,此时汤汁温度升高较慢,不易烧干
C.火锅内汤汁越来越少是因为水分子在不断地进行无规则运动
D.汤汁沸腾时,金属锅的温度比锅内汤汁的温度高
5.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中途发现水量少了些,于是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碗水,并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 B. C. D.
6.如图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10℃∽7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图乙是水沸腾时的现象
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沸腾后形成的水蒸气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又継续沸腾了一段时间,说明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加热
7.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烧杯甲和试管乙内都装有水,用酒精灯对甲容器底部持续加热,过一段时间会发现甲烧杯内的液体发生沸腾,乙试管中的水___________(填“能”或者“不能”)沸腾,原因是___________
8.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1)实验时,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 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
(2)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3)小明在第9min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如图乙所示,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杯内水的温度,原因是 。
9.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小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
(1)实验中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表面积和________都相同。
(2)实验室已提供装好酒精和水的几个样品,如图甲所示。按实验要求,选择图甲中________两个样品进行对比,能够比较方便地进行研究。
(3)若一个同学选好两个液体样品后,将一个放在室内,另一个放在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进行对比,他这样做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4)按要求正确选择样品并进行正确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乙所示。据此,你认为小丽的猜想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1.当室内温度为时,把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发,下面各图中,能基本反映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变化的是( )
A.B.C.D.
2.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赛龙舟、吃粽子也成为人们过节的重要习俗。小彤看见妈妈在家煮粽子时,锅中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继续煮。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能更快的将粽子煮熟
B.用“大火”可使水沸腾更剧烈,沸点升高,不应该改用“小火”
C.水沸腾后,改用“小火”水温升高较慢,锅中水不易被烧干
D.水沸腾后,用“大火”或“小火”煮,水温都不变,用“小火”煮可节能
3.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4.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四个实验小组测得水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组别 1 2 3 4
水的沸点/℃ 98.2 98.9 98.5 98.6
对于上述实验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四个小组实验都失败了,为水的沸点是100℃
B.只有第2小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最接近100℃
C.只有第1小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偏离100℃最大
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5.如图所示,盛一盆水, 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将纱布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
(1)简易冰箱利用________来降低饭菜温度;
(2)若把简易冰箱放在通风处,饭菜可以保鲜更长时间,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
6.酷爱科学的小李为了探究液化过程是放热还是吸热,设计并完成了下面实验:
①将一定质量温度为t1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液面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标记为A。
②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的水蒸气通入冷水中,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假设水蒸气全部被吸收)。
③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标记为B,再测出此时杯中水温为t2,比较发现t2高于t1。于是小李得出了液化放热的结论。
(1)小明同学认真分析了实验报告后,认为小李还缺少对照实验,不足以证明他的观点。因为t2高于t1的原因还有: 。
(2)请你帮助小李设计后续实验方案:另取一个相同的保温杯,倒入质量相同、温度为t1的冷水,然后再 ,摇匀后测出此保温杯中水温t3,并把它与t2比较。你的方案中,能证明小李观点的应有的实验结果是 。
7.为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某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1)通过________两组的对照,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表面的空气流速有关。
(2)在研究水的温度对蒸发快慢的影响时,对水滴进行加热(如图C)直至沸腾,且水滴比对照组先消失。该实验结果能否作为支持“温度越高,蒸发越快”的证据?________。
(3)小明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右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请分析小明的实验设计和结论得出是否合理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 。
参考答案
例1、B
【解析】
A.冰雪消融,冰直接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湿手烘干,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是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例2、D
【解析】
开始锅与碗中的水都会吸热升温,当锅中的水达到沸点时吸热会沸腾起来,但温度不再升高,此时碗中的水也会达到沸点,但由于碗中的水与锅中水的温度相同,所以不能继续吸热,所以碗中的水不会沸腾,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例3、C
【解析】
高压锅锅内气压大,沸点也高,用高压锅煮粥,粥的温度会在100℃以上。当给锅加热时,粥会沸腾;当停止加热时,粥会停止沸腾,但当给它立即用冷水冷却时,锅内的气压会立即减小,粥的沸点也会随之减小,由于粥的温度在停火一瞬间仍然是高于100℃,所以粥重新沸腾。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例4、减少实验时的加热时间 组装仪器的顺序为先下后上,从左到右,正确顺序应为③②①④ 不能,泡沫塞使得内外压强不相等,水面上的气压不是当前大气压
【解析】
(1)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能够减少实验时的加热时间,故填减少实验时的加热时间。
(2)组装仪器的顺序为先下后上,从左到右,正确顺序应为③②①④,故填组装仪器的顺序为先下后上,从左到右,正确顺序应为③②①④。
(3)因为泡沫塞使得内外压强不相等,水面上的气压不是当前大气压,不能准确地测出当前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故填不能,泡沫塞使得内外压强不相等,水面上的气压不是当前大气压。
例5、(1)吸(2)液化;液化石油气、打火机等
【解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需要吸热;
(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需要放热。液化的方法为: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低沸点的冷凝剂在蒸发器里汽化,这一过程要吸热。
(2)冷凝器内气体被压缩后发生了液化,日常生活中也有类似的采用压缩体积使气体发生物态变化的应用,请举一例子:液化石油气、打火机等。
1.B
【解析】
液体沸腾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
由图及题意知道,甲中液体的沸点如果低于乙中液体的沸点,乙中液体不能达到沸点,也不能继续吸热,乙中液体不能沸腾;甲中液体如果与乙中液体种类相同,乙中液体只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乙中液体不能沸腾;甲中液体的沸点如果高于乙中液体的沸点,乙中液体才能达到沸点,并能继续吸热,乙中液体才能沸腾,故甲液体为酒精,乙液体为水,只有B符合题意。
2.C
【解析】
A.因为水越多,相同条件下全部蒸发完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所以,在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中,要控制水的质量相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AB两图中水的质量、温度、上方空气流速都相同,改变了表面积,可以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BC两图中水的质量、上方空气流速相同,但表面积和温度都不同,故不能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故C不正确,符合题意;
D.AD两图中水的质量、温度、表面积都相同,改变了上方空气流速,可以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3.A
【解析】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根据题意知道, “透火焙干”是把湿纸贴在热墙上,湿纸从墙上吸收热量,使纸的温度升高,从而使水分蒸发加快,使湿纸干得更快,故A符合题意。
4.B
【解析】
A.覆盖在汤汁上面的红油层使麻辣红油汤蒸发慢,蒸发吸热少,所以在吸热相同的情况下,麻辣红油汤升温快,先沸腾,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汤汁沸腾后可以改为小火加热,汤汁温度不变,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火锅内汤汁越来越少,在受热时,水分子运动剧烈,液态变成气态,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金属锅的温度比锅内汤汁的温度高,汤汁才能沸腾,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5.A
【解析】
水沸腾之后,温度保持不变,当向锅里迅速加了一碗水后,锅内水的温度降低,然后在加热过程中,水吸热温度上升,达到沸点继续沸腾,在此过程中,水面上的气压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与原来相同,据此分析可知,A图象符合题意。
6.B
【解析】(1)要正确地选择温度计,需要了解各温度计的量程。体温计、家用寒暑表、酒精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都不会达到100℃;(2)掌握沸腾时和沸腾前的现象: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到水面消失。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3)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4)根据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通过沸腾的两个条件结合热传递的知识进行分析。
【分析】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有关实验仪器的调节、沸腾的特点、沸腾的现象等,是此类实验经常考查的问题,要熟练掌握。
【详解】A.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为-10-70℃;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故A错误;B.甲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图乙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是水沸腾时的现象,故B正确;C.“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不是水蒸气,故C错误;
D.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故D错误;故选:B。
7.不能 因为试管中的水温度达到沸点后,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
【解析】
甲烧杯内的液体发生沸腾,乙试管中水不能沸腾。
因为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水的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乙试管中水不会沸腾。
8.(1)水蒸气;(2)小华所用水的质量比小明的大;(3)高于;水汽化要吸收热量,而水温保持不变,说明水能继续从杯底吸收
【解析】(1)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2)掌握影响加热时间的因素:水的多少、水的初温、是否加盖、是否用酒精灯的火焰加热等;(3)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吸热温度不变。酒精灯加热时,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升高,高于水的温度,移开酒精灯时,水还会从铁圈和石棉网吸收热量。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水沸腾的条件及特点,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等,要知道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不断吸热。是比较简单的实验题。
【详解】(1)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2)由图象可知,两人使用的水的初温相同,最终沸腾的温度相同,而小华的加热时间长,可能是小华所用水的质量比小明的大;(3)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酒精灯加热时,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升高,高于水的温度,移开酒精灯时,水还会从铁圈和石棉网吸收热量,继续沸腾,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杯内水的温度,原因是水汽化要吸收热量,而水温保持不变,说明水能继续从杯底吸热。故答案为:(1)水蒸气;(2)小华所用水的质量比小明的大;(3)高于;水汽化要吸收热量,而水温保持不变,说明水能继续从杯底吸热。
9.(1)液体的温度 (2)a、b (3)不正确 (4)正确
【解析】(1)影响蒸发的要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上方空气流速;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还需要控制液体的体积相同而改变液体的种类,据此确定对比实验;
(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
(4)如果剩余液体的体积相同,那么蒸发快慢与液体种类无关;如果剩余液体的体积不同,那么蒸发快慢与液体种类有关,根据乙图分析即可。
【解答】(1)实验中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的温度都相同。
(2)实验室已提供装好酒精和水的几个样品,如图甲所示。按实验要求,选择图甲中a、b两个样品进行对比,能够比较方便地进行研究。
(3)若一个同学选好两个液体样品后,将一个放在室内,另一个放在室外,那么液体上方空气流速不同,没有控制变量,则他这样做不正确。
(4)根据乙图可知,经过相同时间后,水剩余的多而酒精剩余的少,因此我认为小丽的猜想正确。
1.B
【解析】
当将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时,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会带走一部分热量 ,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但当酒精蒸发完后,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最终与室温相同,重新回到20°C。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2.D
【解析】
A.水沸腾后,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所以小火不能提高水的沸点,但可以节约燃料,故A错误;
B.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用“大火”不能使水的沸点升高,当水沸腾后应使用小火,可以节约燃料,故B错误;
C.水沸腾后,改用“小火”可以节约燃料,水的温度都保持不变,故C错误;
D.水沸腾后,无论是用“大火”煮,还是用“小火”煮,水的温度都保持不变,用“小火”煮可以节约燃料,故D正确。
3.C
【解析】
AB.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是壶里冒出的水蒸气遇冷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故AB错误;
CD.“白气”是水蒸气温度降低时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温度越低,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越多,a处比b处温度低,所以a处白气浓,故C正确,D错误。
4.D
【解析】要解决此题,需要在实验测量过程中,由于实验数据和实验者的原因,都会造成读数上的误差。同时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由于烧杯上方加盖与否或盖子是否严密也会造成沸点的不同。
【分析】此题是观察水的沸腾,题目中的现象也是实际实验中经常出现的。遇到这种情况,要能够分析原因,并且注意实验要讲求实事求是。
【详解】在实验中,只要操作正确,数据便是真实的。几个组数据的不同,是因为在测量过程中存在误差的原因。还有水的沸点还受其上方气压的影响。故选D。
5.蒸发吸热 加快了液面上方空气的流速可以加快蒸发
【解析】
(1)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口袋边缘浸入水里,这样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水的蒸发,蒸发吸热,使食物温度降低,所以,简易冰箱利用蒸发吸热来降低饭菜温度。
(2)把这个简易冰箱放在通风的地方,里面的饭菜可以保持更长的时间不变质,这是因为加快了液面上方空气的流速可以加快蒸发。
6.(1)100℃的水放热,冷水吸热,温度升高;(2)向杯中倒入100℃的开水直至与乙保温杯中水面相平t3【解析】(1)根据发生热传递的作答;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可以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受冷就会液化,形成小水珠,据此进行分析;(2)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进行分析,然后比较t3和t2温度即可。
【分析】此题考查探究了液化及液化放热现象,注意做好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详解】(1)可能导致t2高于t1的原因还有100℃水蒸气液化后和冷水混合也能使原水温升高;(2)另取一个与小李同学实验时相同的真空保温杯,倒入与小李同学实验时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冷水,再向保温杯的冷水中倒入100℃热水,直至总水量与小李同学实验时图乙保温杯中的水量相等,混合均匀后立即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t3。如果t3小于t2,说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100℃的水蒸气液化成100℃水时要放热,即可证明小李同学观点正确。故答案为:(1)100℃的水放热,冷水吸热,温度升高;(2)向杯中倒入100℃的开水直至与乙保温杯中水面相平t37.(1)AD (2)不能 (3)不合理;没有控制表面积相同,实验存在多个变量。
【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2)当水沸腾时,水会通过沸腾和蒸发两种方式进行汽化,且沸腾比蒸发要剧烈的多,而对照组只有蒸发一种方式,因此二者对照没有任何参考意义。
(3)探究蒸发的快慢与水滴的质量是否有关时,需要控制水的表面积、温度和空气流速相同,然后改变质量。根据图片可知,两个水滴的表面积并不相等,没有控制变量,无法得出结论。
【解答】(1)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表面空气流速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水的温度和表面积相同而改变空气流速,故选AD。
(2)加热后水会沸腾,对蒸发的快慢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该实验结果不能作为支持“温度越高、蒸发越快”的证据。
(3)小明的实验设计和结论得出不合理,理由:没有控制表面积相同,实验存在多个变量。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浙教版科学七年级“冲刺重高”讲义(二十八)
汽化与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