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科学第一、二单元综合复习二
稀释浓硫酸并进行硫酸性质实验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测稀硫酸的pH
C.取用稀硫酸 D.闻稀硫酸的气味
关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CH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分类上看:属于有机物 B.从变化上看:燃烧只生成一种物质
C.从性质上看:具有可燃性 D.从使用上看: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2021年三星堆考古挖掘获得重大发现,一批青铜器等精美文物相继出土。青铜的主要成分为铜、锡(Sn)合金,若要验证铜、锡的化学活动性强弱,下列试剂不能选用的是( )
A.ZnSO4溶液、Cu、Sn B.稀硫酸、Cu、Sn
C.CuSO4溶液、Sn D.SnSO4溶液、Cu
下列关于纯碱(Na2CO3)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纯碱属于碱类物质 B.纯碱的水溶液pH<7
C.纯碱能与盐酸反应,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纯碱中含少量烧碱杂质,可用稀盐酸除杂
稻田里的水稻出现了倒伏现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向稻田里施用的化肥是( )
NH4NO3 B.Ca3(PO4)2 C.NH4Cl D.KCl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Cu→Cu(NO3)2 B.Cu(OH)2→CuO C.BaCl2→BaSO4 D.CaCO3→Ca(OH)2
向盛有一定质量的黄铜(铜锌合金)粉末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边滴加边搅拌,反应过程中烧杯内剩余固体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通过a、c点时固体的质量可以计算锌的质量分数
B.b点的现象是溶液变为蓝色
C.d点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D.d点时溶液的pH大于c点时的pH
如图所示为将稀硫酸逐滴滴入加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的实验操作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图中甲表示的微粒是 (填写符号);
(2)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稀硫酸有剩余,可行的操作是 。
A.取样,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 B.取样,滴加少量CuSO4溶液
C.取样,加入少量CaCO3粉末 D.取样,滴加少量Ba(NO3)2溶液
如图甲所示为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实验,如图乙所示为用稀盐酸除铁钉表面的铁锈的实验。回答问题:
如图甲所示实验,若实验结果是试管①③中的铁钉不生锈,试管②中铁钉生锈;则可得出铁钉生锈的条件是: 。
如图乙所示实验,若观察到试管中铁钉变得光亮且表面有气泡生成,溶液呈黄色;此时溶液中存在的微粒除H+和Cl-外,还有 (不考虑H2O)。
小乐借鉴网上资料腌制松花蛋。她先将纯碱和食盐加入容器中,然后用沸水溶解,接着慢慢加入生石灰充分反应,冷却后得到料液,最后将鸭蛋放入其中浸渍一段时间。回答问题:
生石灰加入沸水中,水能持续保持沸腾,其原因是 。
小乐对冷却后得到的料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取了适量料液(上层清液),对其中的溶质进行探究。
小乐认为,料液中一定存在NaCl和NaOH,料液中一定有NaOH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小乐猜想,料液中还有可能存在Ca(OH)2或Na2CO3,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取少量上层清液放入试管中,滴加少量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
实验2:取少量上层清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
由此可以得出,该料液中除NaOH与NaCl外,还含有 (填写化学式)。
利用工业碳酸钙(含少量铁、铝、钠等元素的金属矿物杂质)生产医用二水合氯化钙(CaCl2 2H2O),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为了提高“盐酸酸浸”的效果可采取的措施有:适当升高温度、 (写出1条)。
写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剂A的化学式为 ,已知部分氢氧化物形成沉淀和沉淀溶解时溶液的pH如表所示,则加入试剂A调节溶液的pH,其合理范围为 ,以便能除去溶液中的Al3+、Fe3+。
氢氧化物 Fe(OH)3 Al(OH)3 Al(OH)3
开始沉淀时的pH 2.3 4.0 开始溶解时的pH 7.8
完全沉淀时的pH 3.7 5.2 完全溶解时的pH 10.8
小乐查阅资料发现: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一些实验中,得到的固体产物是铜和氧化亚铜(Cu2O)组成的混合物。于是她对反应产物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利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称取若干份质量均为0.6000g的氧化铜,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氢气还原不同时间并检测固体中氧化亚铜的质量。
实验装置中通入氢气的导管末端应位于试管 ① (选填“①”“②”或“③”)处;在加热氧化铜前,需要先通一段时间的氢气,其目的是 。
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氢气还原不同时间(t),检测所得固体中氧化亚铜的质量(m),结果如图乙所示。为确保反应所得固体中氧化亚铜尽可能少,可采取的措施是 。
小乐对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过程提出如下假设:经历2CuO+H2Cu2O+H2O,H2+Cu2O==2Cu+H2O两个反应,且在同一条件下两个反应同时进行。试根据图乙所示的探究结果计算分析,假设中“在同一条件下两个反应能同时进行”合理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95.6g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得到100.0g碳酸钠溶液。试计算:
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4.4 g;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设反应生成碳酸钠质量为x,
CO2+2NaOH= Na2CO3+H2O
44 106
4.4g x
x=10.6g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6%。2022科学第一、二单元综合复习二
稀释浓硫酸并进行硫酸性质实验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 )
A.稀释浓硫酸 B.测稀硫酸的pH
C.取用稀硫酸 D.闻稀硫酸的气味
关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CH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从分类上看:属于有机物 B.从变化上看:燃烧只生成一种物质
C.从性质上看:具有可燃性 D.从使用上看: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2021年三星堆考古挖掘获得重大发现,一批青铜器等精美文物相继出土。青铜的主要成分为铜、锡(Sn)合金,若要验证铜、锡的化学活动性强弱,下列试剂不能选用的是( A )
A.ZnSO4溶液、Cu、Sn B.稀硫酸、Cu、Sn
C.CuSO4溶液、Sn D.SnSO4溶液、Cu
下列关于纯碱(Na2CO3)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纯碱属于碱类物质 B.纯碱的水溶液pH<7
C.纯碱能与盐酸反应,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纯碱中含少量烧碱杂质,可用稀盐酸除杂
稻田里的水稻出现了倒伏现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向稻田里施用的化肥是( D )
NH4NO3 B.Ca3(PO4)2 C.NH4Cl D.KCl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 )
A.Cu→Cu(NO3)2 B.Cu(OH)2→CuO C.BaCl2→BaSO4 D.CaCO3→Ca(OH)2
向盛有一定质量的黄铜(铜锌合金)粉末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边滴加边搅拌,反应过程中烧杯内剩余固体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
A.通过a、c点时固体的质量可以计算锌的质量分数
B.b点的现象是溶液变为蓝色
C.d点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D.d点时溶液的pH大于c点时的pH
如图所示为将稀硫酸逐滴滴入加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的实验操作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图中甲表示的微粒是_Na+_(填写符号);
(2)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稀硫酸有剩余,可行的操作是 AC 。
A.取样,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 B.取样,滴加少量CuSO4溶液
C.取样,加入少量CaCO3粉末 D.取样,滴加少量Ba(NO3)2溶液
如图甲所示为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实验,如图乙所示为用稀盐酸除铁钉表面的铁锈的实验。回答问题:
如图甲所示实验,若实验结果是试管①③中的铁钉不生锈,试管②中铁钉生锈;则可得出铁钉生锈的条件是:铁钉与水和空气(或氧气)同时接触。
如图乙所示实验,若观察到试管中铁钉变得光亮且表面有气泡生成,溶液呈黄色;此时溶液中存在的微粒除H+和Cl-外,还有Fe2+、Fe3+(不考虑H2O)。
小乐借鉴网上资料腌制松花蛋。她先将纯碱和食盐加入容器中,然后用沸水溶解,接着慢慢加入生石灰充分反应,冷却后得到料液,最后将鸭蛋放入其中浸渍一段时间。回答问题:
生石灰加入沸水中,水能持续保持沸腾,其原因是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水达到沸点还能继续吸热,所以能持续保持沸腾。
小乐对冷却后得到的料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取了适量料液(上层清液),对其中的溶质进行探究。
小乐认为,料液中一定存在NaCl和NaOH,料液中一定有NaOH的原因是Ca(OH)2+Na2CO3=CaCO3↓+2NaOH;(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小乐猜想,料液中还有可能存在Ca(OH)2或Na2CO3,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取少量上层清液放入试管中,滴加少量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
实验2:取少量上层清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
由此可以得出,该料液中除NaOH与NaCl外,还含有Ca(OH)2 (填写化学式)。
利用工业碳酸钙(含少量铁、铝、钠等元素的金属矿物杂质)生产医用二水合氯化钙(CaCl2 2H2O),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为了提高“盐酸酸浸”的效果可采取的措施有:适当升高温度、将工业碳酸钙粉碎(或适当提高酸的浓度、或进行搅拌、或延长酸浸时间,合理即可)(写出1条)。
写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3)试剂A的化学式为Ca(OH)2,已知部分氢氧化物形成沉淀和沉淀溶解时溶液的pH如表所示,则加入试剂A调节溶液的pH,其合理范围为5.2≤pH<7.8,以便能除去溶液中的Al3+、Fe3+。
氢氧化物 Fe(OH)3 Al(OH)3 Al(OH)3
开始沉淀时的pH 2.3 4.0 开始溶解时的pH 7.8
完全沉淀时的pH 3.7 5.2 完全溶解时的pH 10.8
小乐查阅资料发现: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一些实验中,得到的固体产物是铜和氧化亚铜(Cu2O)组成的混合物。于是她对反应产物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利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称取若干份质量均为0.6000g的氧化铜,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氢气还原不同时间并检测固体中氧化亚铜的质量。
实验装置中通入氢气的导管末端应位于试管 ① (选填“①”“②”或“③”)处;在加热氧化铜前,需要先通一段时间的氢气,其目的是排尽试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氢气还原不同时间(t),检测所得固体中氧化亚铜的质量(m),结果如图乙所示。为确保反应所得固体中氧化亚铜尽可能少,可采取的措施是加热条件下通入氢气足够长时间。
小乐对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过程提出如下假设:经历2CuO+H2Cu2O+H2O,H2+Cu2O==2Cu+H2O两个反应,且在同一条件下两个反应同时进行。试根据图乙所示的探究结果计算分析,假设中“在同一条件下两个反应能同时进行”合理的依据是如果分步进行,氧化亚铜最大质量应该是0.5400g,而不是0.3218g。
用95.6g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得到100.0g碳酸钠溶液。试计算:
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4.4 g;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设反应生成碳酸钠质量为x,
CO2+2NaOH= Na2CO3+H2O
44 106
4.4g x
x=10.6g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