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3平面镜成像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3平面镜成像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26 10:24:36

文档简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3平面镜成像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密山期末)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通过小孔形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
B.小明面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大
C.人们看到的河水比实际的河水要浅一些
D.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带是光的反射现象
【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色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A.蜡烛通过小孔形成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成的是倒立的实像,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像与物大小相等,则小明面镜的过程中,小明自身的大小不变,那么他在镜中的像大小也不变,B不符合题意;
C.人们看到的河水,实际上是河底反射的光,从河水进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人们逆着折射光看去,会发现河底变浅,即人们看到的河水比实际的河水要浅一些,C符合题意;
D.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出现色散现象,形成彩色带,这是光的折射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2.(2021八上·玉林期末)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将靠近玻璃板玻璃板
B.使用相同的蜡烛a、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能够承接到像
D.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变大
【答案】B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A.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它所成的像也远离玻璃板,A不符合题意;
B.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B符合题意;
C.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C不符合题意;
D.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3.(2021八上·巴彦期末)下列光学元件中,能成缩小实像的是(  )
A. 放大镜
B. 自制照相机
C. 昆虫观察箱
D. 投影仪
【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A不符合题意;
B.自制照相机的主要元件是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符合题意;
C.昆虫观察箱中的光学元件是平面镜,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C不符合题意;
D.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平面镜成像特点: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4.(2021八上·巴彦期末)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放上另一支相同的蜡烛B并与A的像重合(如图),在此实验中下面观点不正确的是(  )
A.选用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探究,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从而便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B.把镜前A远离玻璃板一些,蜡烛B需靠近玻璃板方能再次重合
C.实验时,玻璃板需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
D.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
【答案】B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A.选用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来探究,既能看到B蜡烛又能看到A蜡烛的像,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从而便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把镜前A远离玻璃板一些,蜡烛B也将远离玻璃板方能再次重合,B错误,符合题意;
C.实验时,玻璃板需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相等,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5.(2021八上·江州期末)小明把圆珠笔面镜的过程中,圆珠笔在平面镜中(  )
A.成的像变大,像为虚像 B.成的像变大,像为实像
C.成像的大小不变,像为实像 D.成像的大小不变,像为虚像
【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AB.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AB均不符合题意;
C.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C不符合题意;
D.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不变,且为虚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所成像为虚像。
6.(2021八上·道里期末)小七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选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平面镜成像过程中,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为了使像更清晰,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大小不变
D.在B处放置光屏,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答案】D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A.无论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平面镜成像过程中,遵循光的反射定律,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点燃的蜡烛为成像的物体,比较亮,环境越暗,蜡烛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蜡烛成像越清晰,故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平面镜成等大的像,故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大小不变,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虚像不能被光屏接受,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规律;较暗的环境观察像更清楚;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平面镜成像是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7.(2021八上·海淀期末)“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图是长河落日的美丽景象,关于水中的“落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落日”的位置在水的表面上
B.河水中水有多深,水中“落日”离水面就有多深
C.水中“落日”与天空中的太阳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D.水中“落日”是天空中的太阳在水中所成的实像
【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ACD.根据题意,水中的落日是太阳在水面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所成的虚像,由于反射面为水平,所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A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B.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同,即落日到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太阳到水面的距离,与水的深度无关。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8.(2021八上·会宁期末)一只小球S水平向左朝A点滚去,若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45°夹角,则平面镜中小球的像的运动方向是(  )
A.水平向左 B.水平向右 C.竖直向上 D.竖直向下
【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知,一只小球S水平向左朝A点滚去,小球的运动路线是直线,则小球的像的运动路线也是直线,小球的运动路线与平面镜成45°夹角,小球的像的运动路线也与平面镜成45°夹角,且也向A点滚动,所以平面镜中小球的像的运动方向是竖直向下 ;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9.(2021八上·麦积期末)如图所示,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点燃了蜡烛,下列有关说法中(  )
①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应该将蜡烛B也点燃:
②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像会变大;
③取下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一张光屏,光屏上不会出现蜡烛A的像;
④若蜡烛A所成的像偏高且倾斜,则图乙中的b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A.只有②正确 B.只有③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①实验中若将蜡烛B点燃,会使玻璃后面太亮,玻璃板前后对比不明显,后面蜡烛A的像不容易观察,故不能将蜡烛B点燃,故①不正确;
②平面镜成像中,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讲蜡烛A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不变,故②错误;
③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所以取下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一张光屏,光屏上不会出现蜡烛A的像,故③正确;
④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若蜡烛A所成的像偏高且倾斜,因为玻璃板向左倾斜,即图乙中的b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故④正确。
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和物体的像重合的物体不必发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平面镜成像是虚像;先后倾斜的平面镜不能使后面的物体和像重合。
10.(2021八上·石景山期末)小明站在平面镜前3m处时能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当他向平面镜靠近2m后,小明在平面镜中的像(  )
A.离镜面1m,像的大小不变 B.离镜面1m,像变大
C.离镜面2m,像的大小不变 D.离镜面2m,像变大
【答案】A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当她向平面镜靠近2m后,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2m=1m,
根据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人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m。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所以人面镜2m时,他的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A。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二、填空题
11.(2021八上·浈江期末)小梦同学身高170c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当她以0.1m/s的速度向平面镜走近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高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70cm;经过5s后,小梦和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m,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等于;3;不变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等距的虚像,小梦同学以0.1m/s的速度向平面镜走近时,其身高没有变化,所以,她在平面镜中的像高度也不变,仍是170cm。
由知道,经过5s后,小梦向前移动的距离s=vt=0.1m/s×5s=0.5m
此时物距为2m-0.5m=1.5m
由于像距始终等于物距,所以,小梦和她的像之间的距离为1.5m+1.5m=3m
根据平面镜成像像与物大小相等的特点知道,像的大小不变。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12.(2021八上·南丹期末)赐福湖的深度约为5m,一只水鸟在距湖面15m高的空中飞行,它在湖中的像距湖面的距离是   m,当它向下俯冲捕食时它在湖中的像的大小将   。
【答案】15;不变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水鸟距离湖面15m,水鸟的像距离湖面也是15m。
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的大小相等,水鸟在湖面成像大小跟水鸟的大小有关,跟水鸟到湖面的距离没有关系。所以当水鸟向下俯冲捕食时它在湖面像的大小不变。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13.(2021八上·凤山期末)如图所示,照镜子时,小红能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像,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当小红向竖直的平面镜走近时看到自己的像变大了,而实际上她的像的大小是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的。
【答案】反射;不变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平面镜成像的本质是光的反射成的虚像;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与像大小相等,因此实际上她的像的大小是不变的。
【分析】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和距离无关。
14.(2021八上·方正期末)学校前厅竖立着一块平面镜,当同学们走近镜子的过程中,镜子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晓彤和小雪站在镜子前,可以通过镜子互相看到对方的面孔,表明了   。
【答案】变小;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当同学们走近镜子的过程中,镜子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小。
晓彤和小雪站在镜子前,晓彤通过镜子可看到小雪的面孔,小雪通过镜子也可看到晓彤的面孔,表明了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5.(2021八上·钦北期末)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3m处,他和镜中的像的距离为   m。他向镜子的方向移动1m,则此过程中镜中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6;不变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与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3m处,则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3m,他和镜中的像的距离为6m。
他向镜子的方向移动1m,此过程中镜中像也向镜子的方向移动1m,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则镜中像的大小不变。
【分析】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与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16.(2021八上·绥滨期末)因为新冠疫情,进入校园的人员要测量体温。如图,常用的测温枪是利用了   (填“红外线”或“紫外线”)的热效应来测量体温的。小明测完体温后,走进走廊,发现正对自己放置的平面镜中还有另一个“自己”,如果小明以1.2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他在镜中的像相对于镜面的速度是   m/s。
【答案】红外线;1.2
【知识点】红外线;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红外线测温枪可以“收集物体发射的红外线”并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该信号经过放大器和信号处理电路计算后,转变为被测目标的温度值,故测温枪是利用人体发出的红外线来测量体温的。
因为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则他在镜中的像相对于镜面的速度是1.2m/s。
【分析】一切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
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17.(2022八上·长春期末)小明站在竖直的玻璃幕墙前20m处,他在玻璃幕墙上的像距他的距离为   m,当他走近玻璃幕墙时,所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40;不变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平面镜所成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小明在玻璃幕墙前20m,所以像到玻璃幕墙也是20m,则像与人的距离为40m。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当他走近玻璃幕墙时,人的大小不变,所以他的像大小也不变。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18.(2021八上·香坊期末)小丽同学身高1.65m,他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镜中的像高为   m。小丽在5秒内远离平面镜运动到镜前7m处,镜中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过程中,小丽的像在以   m/s在的速度远离镜面。
【答案】1.65;不变;1.2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因为小丽同学身高1.65m,所以镜中的像高为1.65 m。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小丽在镜中像的大小不变。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小丽的像在平面镜中的速度为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
19.(2021八上·香坊期末)洗澡后,小丽站在镜前使用电吹风吹头发,她发现镜面起雾,雾的形成是   现象,该过程要   热量,擦干镜子后,小丽看到镜子中自己等大的   像。
【答案】液化;放出;虚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附着在镜面上,液化放热。
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小丽看到镜子中自己等大的虚像。
【分析】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等大。
20.(2021八上·道里期末)小明上学前站在穿衣镜前2m处整理仪表,他与镜中自己像的距离是   m;当小明向后退了60cm时,镜中所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4;不变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小明上学前站在穿衣镜前2m处整理仪表,则像与穿衣镜的距离为2m,则他与镜中自己像的距离是2m+2m=4m
像与物大小相等。当小明向后退了60cm时,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不变。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三、作图题
21.(2021八上·宜州期末)如图所示,MN是一平面镜,S是一发光点,请根据反射定律(或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P点的光路图。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对称性,画出发光点S的像S′,然后连接S′P画出反射光线,这样S′P与平面镜有一个交点,此交点即为入射点O,再连接S与入射点O画出入射光线。注意标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如图所示: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对称性作图。
22.(2021八上·龙凤期末)根据图中已给出的物体AB,画出它在平面镜M中所成的像A'B'。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过A点作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过B点作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下图所示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画出像的位置。
23.(2021八上·巴彦期末)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请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的像点S'。
【答案】解:如下所示: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故可通过发光点S作平面镜的垂线,向右延长等距离的垂线,使物距和像距相等,画出发光点S的像点S',如下所示: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
四、实验探究题
24.(2021八上·二道期末)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小明应选择   (选填“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该实验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实验中,要将玻璃板和水平桌面   放置;
(3)小明将点燃的蜡烛A置于玻璃板前面,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若移走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小明直接看光屏,观察到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像;
(4)在图乙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答案】(1)较薄;大小
(2)垂直
(3)不能;虚
(4)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1)因为厚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分别作为反射面时,在玻璃板后面会成两个不重合的像,导致像的位置难以确定,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较薄玻璃板。
实验过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另一侧,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蜡烛B的移动情况,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重合时,便可确定像的位置,同时因为蜡烛A、B完全相同,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根据等效替代法可知,蜡烛A的像与蜡烛A等大,因此,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实验中要将玻璃板和水平桌面垂直放置,目的是让蜡烛A的像正好成在桌面上,不会高于桌面,也不会低于桌面,这样,才能让蜡烛B和蜡烛A的像重合。
(3)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因为平面镜成虚像,光屏不能承接虚像。
(4) 分别作出A、B两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下图所示:
【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选择薄玻璃进行实验;相同的蜡烛可以探究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
(2)实验时,玻璃板和桌面垂直;
(3)平面镜成像是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4)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画出像的位置。
25.(2021八上·吉林期末)如图所示,小明正在检查视力,要求小明与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相距5m。则:
(1)图中的长度L应为    m;
(2)视力表中的图案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    (选填“”、“”、“”或“”);
(3)若小明得了近视眼,则他需要配戴由    (选填“凸”或“凹”)透镜片制成的眼镜矫正视力。
【答案】(1)0.6
(2)
(3)凹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1)要求被测者与视力表像的距离是5m,由图知,小明到平面镜距离2.2m,所以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距离为
视力表到平面镜距离也为2.8m,则L的大小应该是
(2)平面镜所成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相对于平面镜对称。因视力表和平面镜都竖直放置,所以视力表中图案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3)近视眼是由于人眼的晶状体变凸,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使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
【分析】(1)已知平面镜与被测者的距离,被测者与视力表像的距离,则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距离=被测者与视力表像的距离-平面镜与被测者的距离;(2)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3)近视眼矫正:佩戴凹透镜。
26.(2021八上·吉林期末)小红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
(1)小红应选择    (选填“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进行实验。小红将蜡烛A点燃,则蜡烛B应    (选填“点燃”或“不点燃”)。
(2)实验时应在蜡烛    (选填“A”或“B”)所在一侧观察蜡烛A的像,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大小    。
(3)如果将竖立的玻璃板沿图中虚线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则蜡烛A的像相对于桌面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发生”)移动。
【答案】(1)较薄;不点燃
(2)A;不变
(3)不发生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1)由于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都可以成像,玻璃板如果薄,两个像距离近,测量误差小,实验效果好;反之,较厚的玻璃板两面,都可以成像,会出现了两个不重合的像,从而影响实验效果,故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进行实验。
小红将蜡烛A点燃,因为要用B模拟蜡烛A的像,则蜡烛B应不点燃。
(2)平面镜成像为光的反射现象,f反射光线在蜡烛A一侧,故实验时应在蜡烛A所在一侧观察蜡烛A的像。
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透过玻璃板会观察到它所成的像大小不变。
(3)将竖立的玻璃板沿图中虚线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蜡烛A的物距不变,像距也不变,像和物体位置关于玻璃板所在的平面对称,像还在原来位置,故蜡烛A的像相对于桌面不发生移动。
【分析】(1)玻璃板薄的好处:两个像距离近,测量误差小,实验效果好。模拟蜡烛A的像B不用点燃(2)实验中在点燃的蜡烛一侧观察蜡烛的像,像与物等大。(3)蜡烛的像距和物距等大。
五、计算题
27.(2020八上·桐城期末)如图光源S发出一条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通过A点,S、A距平面镜分别为10cm和20cm,它们之间的水平距离为30cm。求:
(1)入射点的位置
(2)入射角的大小
【答案】(1)解:反射至A的光线可看作是从S的像点S′发出的,先作出像点S′,连接S′A交镜面于O点,O即为入射点,如下图所示:
因为∠AOB=45°,所以OB=AB=20cm所以入射点在距B点20厘米处。
(2)解:作辅助线S′C平行于镜面,AC垂直于镜面,则
AC=AB+BC=30cm
因为S′C=30cm,所以在△AS′C中,∠AS′C=45°,又因为S′C平行于镜面
所以∠AOB=∠AS′C=45°
所以反射角∠NOA=90° ∠AOB=90° 45°=45°
入射角的大小为∠SON=∠NOA=45°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分析】(1)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距及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求出入射点的位置和反射角的大小。
28.(2020八上·瑶海期中)根据视力检测标准,受测人需要与“E”型视力检测表相隔一定的距离才能进行检测,因受场地限制,医生用如图所示的方法为王红同学检查视力,“E”型视力表与平面镜相距2.5m,红观看的是平面镜中“E”型视力表的像。则:
(1)王红距离视力表的像有多远?
(2)如果王红站起来以0.6m/s的速度朝平面镜的方向走了3秒后,她现在距离“E”型视力表的像是多远?
【答案】(1)解:由图可知,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则有王红到视力表的像的距离为
答:王红距离视力表的像有4.6m远;
(2)解:王红以0.6m/s的速度前进3s所行走的距离为
则此时她到镜面的距离为
此时王红到视力表的像的距离为
答:如果王红站起来以0.6m/s的速度朝平面镜的方向走了3秒后,她现在距离“E”型视力表的像是2.8m远。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时,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物距等于像距,物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结合速度公式利用几何关系求解即可。
六、简答题
29.(2021八上·吉林期末)汽车在夜间行驶时,一般不会打开驾驶室内的灯,试用物理知识解释其原因。
【答案】解:因为车里开灯,驾驶室前的玻璃相当于一面平面镜,车内的人和物体会通过平面镜成像在驾驶员的前方,干扰驾驶员的视线。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分析】玻璃板可以将光反射,形成平面镜成像现象。
30.(2020八上·舒兰期末)灯放在哪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照镜子,光线较暗时,我们要能看清自己在镜中的像,应把灯放在身前还是身后 为什么
【答案】解:我们要能看清自己在镜中的像,应把灯放在身前;因为要看清镜中的自己,实际上是看平面镜中的像,是自己有光照射到身上,发生漫反射,光线经过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人才能看清自己,光源放在前面可以很好的照亮身体,使更多的光可以经过平面镜反射成像。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分析】人能够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能发光或反射光,有光线进入人眼。要看清自己的面部,只有人身体上有光照射,才能发生反射,使光进入人眼。
1 / 1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3平面镜成像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密山期末)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通过小孔形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
B.小明面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大
C.人们看到的河水比实际的河水要浅一些
D.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带是光的反射现象
2.(2021八上·玉林期末)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将靠近玻璃板玻璃板
B.使用相同的蜡烛a、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能够承接到像
D.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变大
3.(2021八上·巴彦期末)下列光学元件中,能成缩小实像的是(  )
A. 放大镜
B. 自制照相机
C. 昆虫观察箱
D. 投影仪
4.(2021八上·巴彦期末)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放上另一支相同的蜡烛B并与A的像重合(如图),在此实验中下面观点不正确的是(  )
A.选用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探究,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从而便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B.把镜前A远离玻璃板一些,蜡烛B需靠近玻璃板方能再次重合
C.实验时,玻璃板需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
D.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
5.(2021八上·江州期末)小明把圆珠笔面镜的过程中,圆珠笔在平面镜中(  )
A.成的像变大,像为虚像 B.成的像变大,像为实像
C.成像的大小不变,像为实像 D.成像的大小不变,像为虚像
6.(2021八上·道里期末)小七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选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平面镜成像过程中,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为了使像更清晰,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大小不变
D.在B处放置光屏,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7.(2021八上·海淀期末)“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图是长河落日的美丽景象,关于水中的“落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落日”的位置在水的表面上
B.河水中水有多深,水中“落日”离水面就有多深
C.水中“落日”与天空中的太阳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D.水中“落日”是天空中的太阳在水中所成的实像
8.(2021八上·会宁期末)一只小球S水平向左朝A点滚去,若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45°夹角,则平面镜中小球的像的运动方向是(  )
A.水平向左 B.水平向右 C.竖直向上 D.竖直向下
9.(2021八上·麦积期末)如图所示,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点燃了蜡烛,下列有关说法中(  )
①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应该将蜡烛B也点燃:
②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像会变大;
③取下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一张光屏,光屏上不会出现蜡烛A的像;
④若蜡烛A所成的像偏高且倾斜,则图乙中的b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A.只有②正确 B.只有③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10.(2021八上·石景山期末)小明站在平面镜前3m处时能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当他向平面镜靠近2m后,小明在平面镜中的像(  )
A.离镜面1m,像的大小不变 B.离镜面1m,像变大
C.离镜面2m,像的大小不变 D.离镜面2m,像变大
二、填空题
11.(2021八上·浈江期末)小梦同学身高170c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当她以0.1m/s的速度向平面镜走近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高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70cm;经过5s后,小梦和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m,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2021八上·南丹期末)赐福湖的深度约为5m,一只水鸟在距湖面15m高的空中飞行,它在湖中的像距湖面的距离是   m,当它向下俯冲捕食时它在湖中的像的大小将   。
13.(2021八上·凤山期末)如图所示,照镜子时,小红能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像,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当小红向竖直的平面镜走近时看到自己的像变大了,而实际上她的像的大小是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的。
14.(2021八上·方正期末)学校前厅竖立着一块平面镜,当同学们走近镜子的过程中,镜子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晓彤和小雪站在镜子前,可以通过镜子互相看到对方的面孔,表明了   。
15.(2021八上·钦北期末)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3m处,他和镜中的像的距离为   m。他向镜子的方向移动1m,则此过程中镜中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6.(2021八上·绥滨期末)因为新冠疫情,进入校园的人员要测量体温。如图,常用的测温枪是利用了   (填“红外线”或“紫外线”)的热效应来测量体温的。小明测完体温后,走进走廊,发现正对自己放置的平面镜中还有另一个“自己”,如果小明以1.2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他在镜中的像相对于镜面的速度是   m/s。
17.(2022八上·长春期末)小明站在竖直的玻璃幕墙前20m处,他在玻璃幕墙上的像距他的距离为   m,当他走近玻璃幕墙时,所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8.(2021八上·香坊期末)小丽同学身高1.65m,他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镜中的像高为   m。小丽在5秒内远离平面镜运动到镜前7m处,镜中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过程中,小丽的像在以   m/s在的速度远离镜面。
19.(2021八上·香坊期末)洗澡后,小丽站在镜前使用电吹风吹头发,她发现镜面起雾,雾的形成是   现象,该过程要   热量,擦干镜子后,小丽看到镜子中自己等大的   像。
20.(2021八上·道里期末)小明上学前站在穿衣镜前2m处整理仪表,他与镜中自己像的距离是   m;当小明向后退了60cm时,镜中所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三、作图题
21.(2021八上·宜州期末)如图所示,MN是一平面镜,S是一发光点,请根据反射定律(或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P点的光路图。
22.(2021八上·龙凤期末)根据图中已给出的物体AB,画出它在平面镜M中所成的像A'B'。
23.(2021八上·巴彦期末)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请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的像点S'。
四、实验探究题
24.(2021八上·二道期末)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小明应选择   (选填“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该实验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实验中,要将玻璃板和水平桌面   放置;
(3)小明将点燃的蜡烛A置于玻璃板前面,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若移走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小明直接看光屏,观察到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像;
(4)在图乙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25.(2021八上·吉林期末)如图所示,小明正在检查视力,要求小明与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相距5m。则:
(1)图中的长度L应为    m;
(2)视力表中的图案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    (选填“”、“”、“”或“”);
(3)若小明得了近视眼,则他需要配戴由    (选填“凸”或“凹”)透镜片制成的眼镜矫正视力。
26.(2021八上·吉林期末)小红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
(1)小红应选择    (选填“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进行实验。小红将蜡烛A点燃,则蜡烛B应    (选填“点燃”或“不点燃”)。
(2)实验时应在蜡烛    (选填“A”或“B”)所在一侧观察蜡烛A的像,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大小    。
(3)如果将竖立的玻璃板沿图中虚线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则蜡烛A的像相对于桌面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发生”)移动。
五、计算题
27.(2020八上·桐城期末)如图光源S发出一条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通过A点,S、A距平面镜分别为10cm和20cm,它们之间的水平距离为30cm。求:
(1)入射点的位置
(2)入射角的大小
28.(2020八上·瑶海期中)根据视力检测标准,受测人需要与“E”型视力检测表相隔一定的距离才能进行检测,因受场地限制,医生用如图所示的方法为王红同学检查视力,“E”型视力表与平面镜相距2.5m,红观看的是平面镜中“E”型视力表的像。则:
(1)王红距离视力表的像有多远?
(2)如果王红站起来以0.6m/s的速度朝平面镜的方向走了3秒后,她现在距离“E”型视力表的像是多远?
六、简答题
29.(2021八上·吉林期末)汽车在夜间行驶时,一般不会打开驾驶室内的灯,试用物理知识解释其原因。
30.(2020八上·舒兰期末)灯放在哪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照镜子,光线较暗时,我们要能看清自己在镜中的像,应把灯放在身前还是身后 为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色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A.蜡烛通过小孔形成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成的是倒立的实像,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像与物大小相等,则小明面镜的过程中,小明自身的大小不变,那么他在镜中的像大小也不变,B不符合题意;
C.人们看到的河水,实际上是河底反射的光,从河水进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人们逆着折射光看去,会发现河底变浅,即人们看到的河水比实际的河水要浅一些,C符合题意;
D.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出现色散现象,形成彩色带,这是光的折射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2.【答案】B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A.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它所成的像也远离玻璃板,A不符合题意;
B.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B符合题意;
C.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C不符合题意;
D.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3.【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A不符合题意;
B.自制照相机的主要元件是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符合题意;
C.昆虫观察箱中的光学元件是平面镜,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C不符合题意;
D.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平面镜成像特点: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4.【答案】B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A.选用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来探究,既能看到B蜡烛又能看到A蜡烛的像,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从而便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把镜前A远离玻璃板一些,蜡烛B也将远离玻璃板方能再次重合,B错误,符合题意;
C.实验时,玻璃板需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相等,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5.【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AB.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AB均不符合题意;
C.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C不符合题意;
D.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不变,且为虚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所成像为虚像。
6.【答案】D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A.无论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平面镜成像过程中,遵循光的反射定律,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点燃的蜡烛为成像的物体,比较亮,环境越暗,蜡烛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蜡烛成像越清晰,故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平面镜成等大的像,故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大小不变,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虚像不能被光屏接受,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规律;较暗的环境观察像更清楚;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平面镜成像是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7.【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ACD.根据题意,水中的落日是太阳在水面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所成的虚像,由于反射面为水平,所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A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B.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同,即落日到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太阳到水面的距离,与水的深度无关。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8.【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知,一只小球S水平向左朝A点滚去,小球的运动路线是直线,则小球的像的运动路线也是直线,小球的运动路线与平面镜成45°夹角,小球的像的运动路线也与平面镜成45°夹角,且也向A点滚动,所以平面镜中小球的像的运动方向是竖直向下 ;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9.【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①实验中若将蜡烛B点燃,会使玻璃后面太亮,玻璃板前后对比不明显,后面蜡烛A的像不容易观察,故不能将蜡烛B点燃,故①不正确;
②平面镜成像中,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讲蜡烛A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不变,故②错误;
③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所以取下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一张光屏,光屏上不会出现蜡烛A的像,故③正确;
④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若蜡烛A所成的像偏高且倾斜,因为玻璃板向左倾斜,即图乙中的b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故④正确。
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和物体的像重合的物体不必发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平面镜成像是虚像;先后倾斜的平面镜不能使后面的物体和像重合。
10.【答案】A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当她向平面镜靠近2m后,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2m=1m,
根据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人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m。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所以人面镜2m时,他的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A。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11.【答案】等于;3;不变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等距的虚像,小梦同学以0.1m/s的速度向平面镜走近时,其身高没有变化,所以,她在平面镜中的像高度也不变,仍是170cm。
由知道,经过5s后,小梦向前移动的距离s=vt=0.1m/s×5s=0.5m
此时物距为2m-0.5m=1.5m
由于像距始终等于物距,所以,小梦和她的像之间的距离为1.5m+1.5m=3m
根据平面镜成像像与物大小相等的特点知道,像的大小不变。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12.【答案】15;不变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水鸟距离湖面15m,水鸟的像距离湖面也是15m。
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的大小相等,水鸟在湖面成像大小跟水鸟的大小有关,跟水鸟到湖面的距离没有关系。所以当水鸟向下俯冲捕食时它在湖面像的大小不变。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13.【答案】反射;不变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平面镜成像的本质是光的反射成的虚像;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与像大小相等,因此实际上她的像的大小是不变的。
【分析】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和距离无关。
14.【答案】变小;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当同学们走近镜子的过程中,镜子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小。
晓彤和小雪站在镜子前,晓彤通过镜子可看到小雪的面孔,小雪通过镜子也可看到晓彤的面孔,表明了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5.【答案】6;不变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与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3m处,则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3m,他和镜中的像的距离为6m。
他向镜子的方向移动1m,此过程中镜中像也向镜子的方向移动1m,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则镜中像的大小不变。
【分析】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与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16.【答案】红外线;1.2
【知识点】红外线;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红外线测温枪可以“收集物体发射的红外线”并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该信号经过放大器和信号处理电路计算后,转变为被测目标的温度值,故测温枪是利用人体发出的红外线来测量体温的。
因为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则他在镜中的像相对于镜面的速度是1.2m/s。
【分析】一切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
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17.【答案】40;不变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平面镜所成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小明在玻璃幕墙前20m,所以像到玻璃幕墙也是20m,则像与人的距离为40m。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当他走近玻璃幕墙时,人的大小不变,所以他的像大小也不变。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18.【答案】1.65;不变;1.2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因为小丽同学身高1.65m,所以镜中的像高为1.65 m。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小丽在镜中像的大小不变。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小丽的像在平面镜中的速度为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
19.【答案】液化;放出;虚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附着在镜面上,液化放热。
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小丽看到镜子中自己等大的虚像。
【分析】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等大。
20.【答案】4;不变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小明上学前站在穿衣镜前2m处整理仪表,则像与穿衣镜的距离为2m,则他与镜中自己像的距离是2m+2m=4m
像与物大小相等。当小明向后退了60cm时,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不变。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21.【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对称性,画出发光点S的像S′,然后连接S′P画出反射光线,这样S′P与平面镜有一个交点,此交点即为入射点O,再连接S与入射点O画出入射光线。注意标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如图所示: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对称性作图。
22.【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过A点作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过B点作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下图所示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画出像的位置。
23.【答案】解:如下所示: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故可通过发光点S作平面镜的垂线,向右延长等距离的垂线,使物距和像距相等,画出发光点S的像点S',如下所示: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
24.【答案】(1)较薄;大小
(2)垂直
(3)不能;虚
(4)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1)因为厚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分别作为反射面时,在玻璃板后面会成两个不重合的像,导致像的位置难以确定,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较薄玻璃板。
实验过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另一侧,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蜡烛B的移动情况,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重合时,便可确定像的位置,同时因为蜡烛A、B完全相同,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根据等效替代法可知,蜡烛A的像与蜡烛A等大,因此,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实验中要将玻璃板和水平桌面垂直放置,目的是让蜡烛A的像正好成在桌面上,不会高于桌面,也不会低于桌面,这样,才能让蜡烛B和蜡烛A的像重合。
(3)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因为平面镜成虚像,光屏不能承接虚像。
(4) 分别作出A、B两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下图所示:
【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选择薄玻璃进行实验;相同的蜡烛可以探究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
(2)实验时,玻璃板和桌面垂直;
(3)平面镜成像是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4)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画出像的位置。
25.【答案】(1)0.6
(2)
(3)凹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1)要求被测者与视力表像的距离是5m,由图知,小明到平面镜距离2.2m,所以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距离为
视力表到平面镜距离也为2.8m,则L的大小应该是
(2)平面镜所成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相对于平面镜对称。因视力表和平面镜都竖直放置,所以视力表中图案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3)近视眼是由于人眼的晶状体变凸,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使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
【分析】(1)已知平面镜与被测者的距离,被测者与视力表像的距离,则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距离=被测者与视力表像的距离-平面镜与被测者的距离;(2)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3)近视眼矫正:佩戴凹透镜。
26.【答案】(1)较薄;不点燃
(2)A;不变
(3)不发生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1)由于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都可以成像,玻璃板如果薄,两个像距离近,测量误差小,实验效果好;反之,较厚的玻璃板两面,都可以成像,会出现了两个不重合的像,从而影响实验效果,故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进行实验。
小红将蜡烛A点燃,因为要用B模拟蜡烛A的像,则蜡烛B应不点燃。
(2)平面镜成像为光的反射现象,f反射光线在蜡烛A一侧,故实验时应在蜡烛A所在一侧观察蜡烛A的像。
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透过玻璃板会观察到它所成的像大小不变。
(3)将竖立的玻璃板沿图中虚线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蜡烛A的物距不变,像距也不变,像和物体位置关于玻璃板所在的平面对称,像还在原来位置,故蜡烛A的像相对于桌面不发生移动。
【分析】(1)玻璃板薄的好处:两个像距离近,测量误差小,实验效果好。模拟蜡烛A的像B不用点燃(2)实验中在点燃的蜡烛一侧观察蜡烛的像,像与物等大。(3)蜡烛的像距和物距等大。
27.【答案】(1)解:反射至A的光线可看作是从S的像点S′发出的,先作出像点S′,连接S′A交镜面于O点,O即为入射点,如下图所示:
因为∠AOB=45°,所以OB=AB=20cm所以入射点在距B点20厘米处。
(2)解:作辅助线S′C平行于镜面,AC垂直于镜面,则
AC=AB+BC=30cm
因为S′C=30cm,所以在△AS′C中,∠AS′C=45°,又因为S′C平行于镜面
所以∠AOB=∠AS′C=45°
所以反射角∠NOA=90° ∠AOB=90° 45°=45°
入射角的大小为∠SON=∠NOA=45°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分析】(1)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距及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求出入射点的位置和反射角的大小。
28.【答案】(1)解:由图可知,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则有王红到视力表的像的距离为
答:王红距离视力表的像有4.6m远;
(2)解:王红以0.6m/s的速度前进3s所行走的距离为
则此时她到镜面的距离为
此时王红到视力表的像的距离为
答:如果王红站起来以0.6m/s的速度朝平面镜的方向走了3秒后,她现在距离“E”型视力表的像是2.8m远。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时,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物距等于像距,物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结合速度公式利用几何关系求解即可。
29.【答案】解:因为车里开灯,驾驶室前的玻璃相当于一面平面镜,车内的人和物体会通过平面镜成像在驾驶员的前方,干扰驾驶员的视线。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分析】玻璃板可以将光反射,形成平面镜成像现象。
30.【答案】解:我们要能看清自己在镜中的像,应把灯放在身前;因为要看清镜中的自己,实际上是看平面镜中的像,是自己有光照射到身上,发生漫反射,光线经过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人才能看清自己,光源放在前面可以很好的照亮身体,使更多的光可以经过平面镜反射成像。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分析】人能够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能发光或反射光,有光线进入人眼。要看清自己的面部,只有人身体上有光照射,才能发生反射,使光进入人眼。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