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三立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三立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02 10:1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姓名:
班级:
考场:
座位号:
考号:
)三立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 一 历 史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2022.1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禹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启继位后,世袭制代替了(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度
2.根据中国古代宗法制,能够继承周王王位的人首先是
A.周王最聪明的儿子 B.周王王后所生的大儿子
C.周王最宠爱的儿子 D.周王妃子所生的大儿子
3.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
A.变法的指导思想正确 B.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变法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D.商鞅对变法法令的严格执行
4.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有同学制作了如下表格,若要将其补充完整,正确的是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儒家 孔子 ①
道家 ②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墨家 墨子 ③
法家 韩非子 ④
A.①“仁政”;②庄子;③“相生相胜”;④“礼法并用”
B.①“仁政”;②老子;③“相生相胜”;④“依法治国”
C.①“仁”;②老子;③“兼爱”“非攻”;④“以法治国”
D.①“仁”;②庄子;③“兼爱”“非攻”;④“礼法并用”
5.对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刑罚严苛 ②未行分封 ③焚书坑儒 ④征发繁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如图所示的机构属于
A.秦朝的郡县制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唐朝的科举制 D.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7.汉初,“承秦制”,又“惩亡秦孤立之败”,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是( )
A.削弱诸侯王势力 B.在全国分设刺史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严厉打击豪强势力
8.为了稳固边疆,开拓疆域,西汉时期设置了( )
A.安西都护府 B.西域都护府 C.北庭都护府 D.伊犁将军
9.淝水之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场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争,也是决定南北割据局面的关键战争。这场战争( )
A.完成了北方地区的统一 B.维持了南北对峙格局
C.结束了国家分裂的局面 D.少数民族取得了胜利
10.东汉末年,三大军事集团渐成鼎足之势。之后建立政权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魏蜀吴 B.魏吴蜀 C.蜀魏吴 D.蜀吴魏
11.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具体措施有
①迁都洛阳 ②实行俸禄制,严惩贪污 ③说汉话 ④改汉姓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12.下列史实中,能够反映出唐朝时期民族交往与交融的有( )
①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②设置西域都护
③文成公主入藏 ④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以外戚身份夺取政权,并开创了一个短暂却影响深远的统一王朝的是
A.刘秀 B.赵匡胤 C.杨坚 D.朱元璋
14.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是隋文帝
B.隋文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开凿大运河
C.隋文帝时,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繁荣
D.隋朝的都城在长安
15.有人称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作为一种选官制度,其选拔标准是( )
A.帝王的喜好 B.才能和学识 C.财富的多寡 D.门第的高低
16.唐朝实行的“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的赋税制度是( )
A.租调制 B.租庸调制 C.两税法 D.摊丁入亩
17.唐代租庸调制中的“庸”指的是
A.纳绢代役 B.贡献土特产品 C.按时服役 D.交纳定量绢或布
18.中国古代科技一度走在世界前列,历朝历代都有很多优秀的科技发明成果。下列科技成果中,属于隋唐时期的是( )
①贾思勰著述《齐民要术》 ②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
③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 ④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9.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这首诗称赞的是( )
A.诸葛亮 B.贾思勰 C.祖冲之 D.郦道元
20.魏晋时期是我国文化大发展、思想大活跃的重要时期之一,这一时期书法艺术成熟,名家辈出。其代表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后人尊其为“书圣”的是
A.卫夫人 B.王献之 C.王羲之 D.顾恺之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
21.孝文帝改革重视用人之道,把北魏社会推向了高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孝文帝亲政后,十分重视对各级官吏的考核,把能否劝课农桑作为考核地方官的主要内容之一,他还打击贪官污吏,以澄清史治。孝文帝选官任人,“先尽才学”。他不仅从世家大族中选拔人才,而且还委任于寒门庶族。李彪“家世寒微”,但由于有治国之术,所以受到重用,辅佐孝文帝打击豪强,使“远近畏之,豪右屏气”。迁都洛阳后,汉族官员在朝廷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引起了拓跋部“国戚旧人”的不满,孝文帝公开宣布:“苟有才能,何必拘族也?”于是中原地区的怀才之人纷纷投奔到北魏朝廷而“志竭其忠,才尽其概”,莫不致力于北魏社会改革的洪流之中。
——摘编自尚志迈《评魏孝文帝的纳谏与用人之道》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的用人措施,并分析其用人之道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评孝文帝用人之道对北魏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2.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这一时期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进一步发展,经济繁荣、政治开明、社会开放、科技文化高度发展,中国进入蓬勃兴旺的隆盛时代。(1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同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裂成为鲜明对照。
——韦尔斯《世界史纲》
材料二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
材料三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柳宗元
(1)请列举材料一中“唐初诸帝时代”两个盛世的名称。
(2)材料一中“中国……威力远被”,请写出唐朝时期中华文化影响日本的两个历史事件。
(3)材料二中唐太宗盛赞的是哪一制度?根据材料分析,该项制度的作用是什么?
(4)材料三中唐太宗被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请列举一个他统治时期与西南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事例。
(5)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的时代特征。
23.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者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其中要求地方郡国每年推举二人。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或以货贿自通,或以计协登进。……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慢主惘时,实为乱源。
材料三 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通过考试入仕的途径。因而各地地主特别是过去的寒门,商人地主等……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政权。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历史上选拔人才的什么制度?在此前的奴隶制时代我国主要采用的选官制度是什么?
(2)材料二描述的又是哪种选官制度?它主要盛行于哪一历史时期?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它产生于什么时期?
参考答案:
1.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禹建立夏朝后把王位继承给了自己的儿子,从而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A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时期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启继位后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而不是代替宗法制,排除C项;礼乐制度强调等级制度,主要是在西周时期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周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周王王后所生的大儿子是嫡长子,故选B;ACD都不是嫡长子,排除。
【点睛】
3.C
【详解】根据所学,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都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4.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孔子主张“仁”;老子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C项正确;“仁政”是孟子的主张;庄子主张齐物论,追求逍遥的人生态度,“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老子的主张;“相生相胜”是阴阳家的思想;“礼法并用”是荀子的主张,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5.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国家治理上,秦朝实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法律严苛。对内是思想专制,实行焚书坑儒。百姓的赋税徭役沉重,激化社会矛盾。特别是秦二世时期更为突出,这些因素是秦朝短命而亡的正确原因,C项正确;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结束了西周时期的分封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制度保障,②未行分封不是秦朝灭亡的正确原因,排除A项;②未行分封制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不是秦朝灭亡的正确原因,排除B项;②未行分封制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不是秦朝灭亡的正确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中央机构是三公九卿制,其中丞相负责行政,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军事,因此D项正确;郡县制是地方政治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与材料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
【点睛】
7.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初吸取郡县制和分封制各自的优点,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C项正确;汉武帝时逐步削弱诸侯王势力,排除A项;汉武帝时在全国分设刺史,排除B项;汉武帝时严厉打击地方豪强势力,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在西域地区设置西域都护府,B项正确;安西都护、北庭都护是唐朝设立,排除A、C项;清朝设立伊犁将军,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前秦与东晋的战争。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B项正确;没有完成统一,分裂也没有结束,东晋胜利,而不是少数民族的前秦,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220年,曹丕称帝,定城洛阳,魏国建立;221年,刘备称帝,定城成都,蜀国建立;222年,孙权称王,定城建业(南京),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点睛】
11.C
【详解】迁都洛阳 、说汉话、改汉姓是孝文帝改革中有助于冯建华进程的举措,C项正确,排除D项;实行俸禄制和封建化进程无关,排除A、B。故选C项。
12.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 ,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D项正确;西汉设置西域都护,不是唐朝,排除A、B、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根据材料描述并结合所学可知,以外戚身份夺权并开创了一个短暂却影响深远的统一王朝的是杨坚,他建立的隋朝为隋唐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刘秀、赵匡胤、朱元璋都与外戚的身份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隋炀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开凿大运河,而不是隋文帝,B项错误,符合设问,所以选B项;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是隋文帝,隋朝的都城在长安,其统治期间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繁荣,史称开皇之治,ACD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15.B
【详解】科举制选拔人才的标准是才学,B项正确;帝王喜好、财富多寡都不是科举制选拔标准,排除A、C项;D项是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的标准,排除D项。故选B项。
16.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中期实行的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因此C项正确;租调制和租庸调制均与材料无关,排除AB项;D项是在清朝时期推行的,排除。故选C项。
17.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的租即田租,每年要纳粟二石。庸则是力役,每年替政府服劳役二十日,到了唐代也可用物品折抵役期。调是户调,男丁随乡土所产而纳。除租庸调外,人民还须负担杂徭和色役,A项正确;贡献土特产品属于调,排除B项;唐代的庸也可用物品折抵役期,排除C项;交纳定量绢或布属于调,排除D项。故选A项;
18.B
【详解】根据材料“属于隋唐时期的优秀的科技发明成果”可知,赵州桥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北魏贾思勰的著述是《齐民要术》,魏晋时期的裴秀绘制了《禹贡地域图》,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排除C项、排除D项。故选B项。
19.C
【详解】根据“历法天文”“圆周”等信息可知,这里称赞的是祖冲之,C项正确;诸葛亮、贾思勰以及郦道元与数学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20.C
【详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他本人被称为书圣,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故选C项。
21.(1)用人措施:重视官吏考核,整顿吏治。
特点:任人唯才,打破士庶界限(不按门第高低),打破民族界限(重用汉族官员)。
(2)影响:扩大了统治基础,缓和了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
【解析】(1)
措施:依据材料“孝文帝亲政后,十分重视对各级官吏的考核”概括得出重视官吏考核;依据材料“还打击贪官污吏,以澄清史治”概括得出整顿吏治。
特点:依据材料“孝文帝选官任人,‘先尽才学’。他不仅从世家大族中选拔人才,而且还委任于寒门庶族”、“迁都洛阳后,汉族官员在朝廷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苟有才能,何必拘族也”概括得出任人唯才,打破士庶界限(不按门第高低),打破民族界限(重用汉族官员)。
(2)
影响: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的任人唯才,打破士庶界限,打破民族界限,扩大了统治基础,缓和了社会矛盾;他的改革中重用汉族官员,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22.(1)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2)遣唐使来华学习;鉴真东渡
(3)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4)文成公主入藏
(5)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唐玄宗时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2)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日本遣唐使来华学习;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3)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赞誉的是科举制度的实行;科举制度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向各地方的庶族地主、平民打开了门路,刺激、网罗了一批中下层知识分子,使他们有了参与政权的机会,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4)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加强了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5)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经济繁荣,社会开放,所以唐朝的时代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23.(1)察举制 世官制
(2)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
(3)科举制 隋(或隋唐)
【详解】依据材料一中“其中要求地方郡国每年推举二人。”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的是汉代实行的察举制。在此前的奴隶制时代我国主要采用的选官制度是世官制。
(2)依据材料二中“今立中正,定九品”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描述的是九品中正制。它主要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3)依据材料三中“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通过考试入仕的途径。”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的是科举制。它产生于隋唐时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