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课件(共2课时,共5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课件(共2课时,共5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2 16:4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本单元我们与书交上了朋友,今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看一看还有哪些更有趣的东西等着我们吧。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语文园地
你是怎样找到自己想读的书的?
交流平台
第一课时
我看到同桌在读《绿山墙的安娜》,被书的题目吸引了,于是就向她借了这本书来读。
我看了电视剧《西游记》,被里面惊险而又曲折的情节所吸引,同时迷上了能上天入地、会七十二变的孙悟空,所以就去图书馆找了《西游记》这本书来读。
在读书交流活动中,通过老师和同学推荐,我发现了喜欢的书,准备周末去书店买。
我在图书馆找书的时候,还发现书架上有其他我感兴趣的书。
自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说说还有哪些找书的方法。
交流平台
平时你们是怎样找书读的?都喜欢读哪些课外书?
我喜欢沿着课文找书读,如,读了《我的“长生果”》,我对课文中提到的巴金的《家》很感兴趣,便找来读了。
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我对与动物有关的书很感兴趣,就又读了布封的《动物素描》。
我觉得冰心的《忆读书》写得很有趣,便找了她的其他作品来读。
我喜欢读各种各样的书,如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科普读物。
从读一篇文章到读整本书,从读整本书到读同一类书,这种方法对我很有启发,我也要这样找书读。
可以博览群书,如: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科普读物。还可以从读一篇文章到读整本书,从读整本书到读同一类书。
说发现
本次“交流平台”一共提及了以下几种找书的方法:1.从别人推荐的书目中找书读;2.从自己感兴趣的题材中找书读;3.从感兴趣的作家、作品中找书读;4.读各种不同题材、体裁的书籍,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分享,促进课外阅读。
议方法
每个人找书的方法不同,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从别人推荐的书目中找书读。如,《我的“长生果”》一文中提到了许多书名,我按照自己的兴趣找到《七色花》《刘胡兰小传》来阅读。2.从自己感兴趣的题材中找书读。如,学习了《猎人海力布》,我就找了《民间故事大全》来阅读。3.从感兴趣的作家、作品中找书读。本学期学习了冰心的《忆读书》,我就找来她写的《繁星》《春水》来阅读。4.我还到图书馆、书店淘书来阅读。
我找书读的方法是:1.读各种不同题材、体裁的书籍。如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科普读物等。2.拿到一本书,先阅读一本书的章节选段,如果感兴趣,就去阅读整本书。如,学习了吴承恩的《猴王出世》,我就去读他的《西游记》原著。
①可以跟着课文找书。我也是读了《忆读书》后,对文中提到的《三国演义》产生了兴趣,于是找来读。
②在读到感兴趣的书后,再找同类作品来读。我是读了《白雪公主》后,对童话产生了兴趣,就找来《格林童话》来读。
③可以找同一位作家的作品来读。比如我觉得曹文轩的《草房子》写得很感人,便找了他的《青铜葵花》《根鸟》来读。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跟着课文找书的好处。
可以跟着课文找书。我也是读了《忆读书》后,对文中提到的《三国演义》产生了兴趣,于是找来读。
①我觉得跟着课文找书读,很方便、快捷。
②我觉得找同类书读,更容易发现自己喜欢的作品。
③找同一位作家的不同作品读,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充分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和特点。
一、交流平台。
我们应怎样选择适合自己读的课外书?(    )
A.读与所学课文有关的书籍。
B.读与所学课文类别相同的书籍。
C.读所学课文的作者写的其他的书籍。
D.读课文中提到的书籍。
E.碰到什么读什么。
F.别人推荐什么就读什么。
ABCD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自读下面的句子,画出和“书”有关的词语。
词句段运用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作者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营养品、朋友和故地呢?
长生果指的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果子。这句话把书比作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书能让人的精神丰富,就好像是补充了营养一样,所以这句话把书比作全世界的营养品。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把书比作朋友和故地,是因为书籍和朋友一样能让人感到快乐和充实,书籍也和故地一样让人觉得亲切和熟悉。
演练台
想一想,我们还能把书比作什么?
1.书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聚宝盆,给我们提供无尽的财富
登山靴,帮我们一步步登上人生的高峰
书就像夏日的清风,能给我们带来清凉。
仿照例句,说说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
书就像一扇扇无形的门,门后是一个个不同的世界。
书就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港湾,驶向人生的无限宽广的海洋。
书是一艘艘等待出发的小船,停在书架上。
书是一张张请柬,邀请我去美丽的游乐园。
书是一对翅膀,帮助人们横渡理想的海洋 。
书是一点火花,能点燃心中的火炬。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列宁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 ——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 ——乌申斯基
☆书籍——举世之宝 ——梭罗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别林斯基
☆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 ——丘特
二、词句段运用。
1.说一说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
(1)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_________”。
(2)莎士比亚说:“书籍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____,也是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长生果
全世界的营养品
一处
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位朋友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 ____。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位益友
一盏启明灯
一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
一位良师
阅读是什么?是吸收。
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
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
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 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
写作是什么?是表达。
读下面的句子,思考:哪些句子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哪些句子是在总述、提示主要意思?然后给句子排序,连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
点拨:通过寻找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就能发现排序的线索。
第1、3句讲的是同一内容,都是说阅读,第2、5句都是讲写作,第4句是在总结、概括主要意思。
排序的结果是:1、3、5、2、4。
理由是:这段话是按照逻辑顺序来排序的,先问后答形象说明,先分述后总述。
2.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
(  )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再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
(  )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一本书。
3
1
(  )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
(  )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  )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
2
5
4
演练台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读书应采用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方法。
②因此这两种读书方法,不但不可以偏废,还应该讲究巧妙的结合。
③如果对可以泛读的,采用精读的方法。
④又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只能得到一点儿收获。
⑤可能会对必须精读的东西囫囵吞枣。
⑥如果对应该精读的,采用泛读的方法。
⑦读后只有浮光掠影的印象。
A.①③④⑦⑥⑤② B.①②⑥⑤③④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⑥⑤⑦③④②
我国书法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各种书体中,我们现在最常用的是楷书。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欧楷书法。
我们先欣赏一下欧楷书法作品,感受一下欧楷书法的特点。
第二课时
书写提示
欧阳询是唐朝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性作品有《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七十五岁时的得意之作,由魏征撰文,欧阳询书写。
欧阳询的楷书用笔方正,笔力刚劲,点画的起、收及转折处一丝不苟。字形竖长,各部分之间穿插巧妙,结构十分严谨。整体上显得既平正端庄,又险劲生动。
读一读,找规律
我知道了欧阳询是初唐著名的书法家。
我知道了他的楷书字形竖长,如“内、终、运、几”等字尤为明显;其次,发现每个字中的笔画的运笔特点,转折处一丝不苟,如“东、南、田”等字;再次,捺画有力,顿笔出锋,如“越、道、天”等字;最后,注意笔画繁多的繁体字要整体紧凑,各部分之间要穿插迎让,如“抚、远、凿”等字。
我知道了《九成宫醴泉铭》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我一定要好好练习,提高我的书写能力。
观察字的结构,再细致观察每个字的特点,欧阳询书法有什么特点?
练一练,学运用。
书法家欧阳询及其书法特点:
他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整,笔力刚劲,点画的起、收及转折处一丝不苟。字形竖长,各部分之间穿插巧妙,结构十分严谨。整体上显得既平正端庄,又险劲生动。《九成宫醴泉铭》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我拓展,我积累
小朋友,你知道临摹字帖的方法吗?
练习书法的方法:
(1)选择字帖,刻苦练习。
(2)先摹后临,临摹结合。
(3)认真读帖,注重运笔。
(4)持之以恒,掌握要领。
三、书写提示。
1.赏析《九成宫醴泉铭》,完成练习。
(1)这是____代书法家________的书法作品。
(2)他的书法作品的特点是(  )
A.用笔横轻竖重,结构方中呈圆,气势宏大,圆润 浑厚。
B.他的楷书用笔方整,笔力刚劲,点画的起、收及 转折处一丝不苟。

欧阳询
B
①朗读古诗,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按要求自读古诗。
②同桌互读,纠正字音,交流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
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朗读视频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半亩方塘一鉴开
为有源头活水来
蒙冲巨舰一毛轻
jiàn
镜子
意思是因为,所以读二声,不能读四声。
古代的一种战舰,这里指大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朗读古诗,注意停顿。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天空的光辉和云影一起映入水塘,随波晃动。要问池塘里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源头在为它输送活水。
鉴:镜子。
徘徊:来回移动。
渠: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那得:怎么会。
如许:如此,这样。
第一首诗借方塘形象地抒写自己的读书体会。诗人先描绘了池塘像镜子一样澄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中来回移动的美好景象。然后笔锋一转,发出自己的疑问,天光云影的美景从何而来呢?是因为水清澈才得以呈现。而水为什么会这么清澈呢?因为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过来。诗人以源头活水作比,揭示了只有不断学习、更新和发展,汲取新的知识,像不断有源头活水注入塘中那样,才能使内心澄明。
赏 析:
观书有感
[宋]朱熹
译文:昨天晚上,春江水涨,漂浮起来的大战船就像一根羽毛那样轻。往日舟大水浅,很多人白白花费了很大力气也推不动它,而现在船可以自由自在地航行在河流当中了。
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蒙冲:古代战船。
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
中流:河流的中心。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
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第二首诗借日常行舟的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昨夜江边春水猛涨,往日搁浅的大船变得像羽毛一样轻盈。水浅时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现在船却在江中自在地航行。 “春水生”指江河里的春水涨起来了,这里比喻大量的阅读。“蒙冲”,是古代的一种战船,这里用行舟比喻学习。意思是当读书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融会贯通。这首诗告诉我们:只有博览群书,注重积累,做学问的时候才能运用自如。
赏 析:
题目是“观书有感”,但是诗中为什么没有提到读书?诗中描写的景物和“书”有什么关系?
半亩方塘一鉴开
为有源头活水来
比喻自己的知识储备。
比喻新的知识。
昨夜江边春水生
比喻大量阅读。
第二首诗里作者用行船来比喻学习。
小结:这两首诗用生动形象的比喻阐述了读书的道理。第一首诗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汲取新知识,像不断有源头活水注入塘中那样,才能使内心澄明;第二首诗告诉我们只有博览群书,注重积累,做学问的时候才能运用自如。
结合诗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读书的时候,要不断接触到新知识,才能使我感觉到自己的事业越来越开阔,思路越来越清晰。
我发现读的书越多,在阅读和写作的时候就越顺畅,无论是理解还是表达都觉得很自如。
素材库
冬夜读书示子聿(yù)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学习知识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学习知识这件事还必须亲自实践。
四、日积月累。
理解填空。
(1)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水面不停地移动。描写此种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
徘徊。
(2)《观书有感》(其一)中,诗人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表达了自己关于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如诗中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读书
要使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就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2. 补充诗句。
昨夜江边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一毛轻。向来枉费__________,此日中流__________ 。
春水生
蒙冲巨舰
推移力
自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