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2 16:51:00

文档简介

2022一2023学年河北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C【解析】A项“主要因为其政治因素影响巨大”错,原文是“与汉高祖刘邦一统天下不无关系”,程度较轻。另外,原文是“在文化上
受楚国传统的影响却非常大”。B项“楚地经济发展的水平”错,原文是“楚国水平”,指的是诗歌。D项于文无据。故选C。
2B【解析】“是中原五言诗的发源”错,根据材料一可知,这是钟嵘个人的观点。故选B。
3.A【解析】材料一主要论述了楚歌及楚辞》的影响。B项律诗韵律严格,不是走向自由体的诗歌形式。C项《短歌行》是四言诗,不
受影响。D项《莱葭》是《诗经》中的四言诗,没有受影响。放选A。
4.①诗歌和叙事相互说明和印证。无论是价值判断、揭示世道还是表达价值观与人生观等的作品,都有对世情的叙述与表达。②许
多楚歌借助古文献保存下来,我们很容易感受到古人的情感,心理及生活状貌等。③楚歌与其语境高度融合,它与《诗经》一样所表
达的善恶褒贬的情感与道德的强烈诉求给人的心灵带来更为强烈的冲击力。(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3分,三点4分。意思对即
可)
5示例:①形式上,不局限于传统,不断演化,使中国诗歌越来越有生命力,从而走向自由表达。②内容上,遵循诗歌的社会功能,叙述
和表达人们的善恶褒贬情感与道德的强烈诉求。(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能结合材料言之成理即可的情给分)
6D【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选项中“说明他是相信命运的”错误,“人各有命”只是姚老爷
委婉拒绝父亲,避开镇上人言语的一种托词,并非相信命运。故选D。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情节、语言等方面的鉴赏能力。C项该部分不属于补叙。故选C。
8.(1)姚老爷思想开放,通达开明。语言描写:用“人各有命,命里没有不强求”敷衍众人,不理会镇上人的闲言碎语,不再娶生子,且将
两个女儿送私塑,让她们进城读女中。
(2)医术高超,本领非凡。李福样病重,几位郎中看后病情越发严重,姚老爷只用三个药丸就解决了问题,表现出他的高超医术。
(3)聪慧过人,勇敢无畏,赤忧爱国。以嫁妆名义为八路军送药品,最后用炸药将日军炸飞,体现了他的聪慧过人。面对日军,“刀刀
下压,鲜血溢出,姚老爷一动不动”的细节描写,体现了他的勇敢无畏,赤枕爱国。
(4)孝顺老人,仁厚善良。语言描写:自己不愿再娶生子,但在父亲提出婴求后,依然“听您的”,口上答应,没有辩驳。(每点2分,答
出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的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以及赏析人物形象手法的能力。结合小说情节依次梳理,然后归纳总结,注意分点作答。如委
婉拒绝父亲的提议,不愿再娶生子时体现的孝顺和仁厚:没有重男轻女思想,将两个女儿送私塾,让她们进城读女中,体现出来的思
想开放与通达:巧用嫁妆为八路军送药品借口筹钱,全身而退,还炸了前来搜捕的敌人,体现了他的深明大义与勇敢聪慧:面对日
军,刀压在脖子上也一动不动,体现了他的勇敢无畏等等。
9.(1)出乎意料:姚老爷在日伪军的严密监视下全身而退,还用炸药狠狠地回击了敌人,以大团圆的形式结尾,出乎意料且更符合读者
的心理预期。(2分)
(2)情理之中:①小说结尾虽未明确说明何记药店老板就是姚老爷,但其“宽额,小眼”的特征与小说第二段描述的姚老爷外貌特征
完全相符,虽然药店名不一样,且多了一副金丝眼镜,但从姚老爷智慧果敢的性格特点看,应该是同一个人。(2分)②在济世堂爆炸
之后不久,在一百多里外的宛平城就新开了一家药店,从时间和职业上看完全符合情理。(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情节设置,构思布局的能力。从情节设置看,小说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在敌人严密监视下全
身而退,以大团圆的形式满足了读者的心理预期,可谓出乎意料;同时,通过前文中姚老爷高超的医术、送女儿上学的开明,巧用嫁
妆送药等不凡之处,让我们预期这一切的发生在不可能中存在可能,而且小说结尾用和姚老爷相同的外貌特征和职业给予了读者
认可“何记”就是姚老爷的“济世堂”更多的“证据”支持,因此这一切的发生又在情理之中。
10.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为诸君所困,故来救之”是因果关系,中间需断开,排除B、D项:“不喜…,喜…”凭
借句式判断,应断开,排除C项。故选A。
11.B【解析】本题考查记忆,理解文言实词、古代文化常识等基础知识的能力。文本中“顾”的意思是“回头,回头看”,而“三顾臣于草
庐之中”中的“顾”是“拜访”的意思。故选B。
12.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执掌正义”错误,由原文“布曰:‘术若破备,则北
连泰山诸将,吾为在术围中,不得不救也。’”可知,吕布数刘备是担心自己处于袁术的包围之中。故选B。
13.(1)现在刘备有英雄之名,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您,而您却杀害他,这样(或翻译为“因此”)会留下谋害贤人的恶名。(“以”,介词
“因为”:“穷”,意思是“处于困境”;“而”,表转折,却。三个关键点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语文答案第1页(共3页)2022一2023学年河北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人心,表明进退出处、为人处世的生命价值规与人生观的作品,或是感人动心的爱情主题,或是
语文试题
感时伤世,抒发对社会、人生的生命喟叹,均如此。楚歌可以说是严守了“诗言志,歌咏情”的诗
歌创作原则。
就像我们的祖先为了祭祀而借助于铜器铭文保存了典礼颂歌一祥,许多楚歌就是这样借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于古文献得以保存下来。保存楚歌的这些古文献就是把歌辞文本本身直接作为叙事内容向我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们讲述,使我们很容易感受到古代人们古朴的思想情感、心理活动、人格个性与生活状貌。楚歌
用橡皮搽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
是现存古代音乐文学作品中难得的一种艺术模式。按照“诗言志,歌咏情”的原则在叙述当中融
上无效。
合楚歌,不仪使历史文献保存了早期历史人物的诗歌,在后来的历史意象中,对于这些诗歌的记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同。
忆也有助于保持历史叙述的表现力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由于楚歌与其语境的高度融合,它所表达的善恶褒贬的情感与道德的强烈诉求给人的心灵
带来更为强烈的冲击力,从《楚人桶子文歌》《优孟歌》《慷慨歌《楚人为诸御己歌《德歌影《岁莫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歌》等作品来看,这一特点非常突出。《礼记·乐记》和《毛诗大序》直藏了当地把诗歌本质的情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感表现推演到歌唱艰辛生活的百姓身上和世道人心的层面上:“治世之膏安以乐,其政和;乱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之膏怒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恩,其民田。”由此可见,楚歌与《诗经》有着同祥的社会功能,
材料一:
因为都遵循着相同的诗歌文化传统,虽然它们所生成的文学模式差别甚大。
在汉代,古代楚地一带的诗歌风格突然在中原王潮开始流行,与汉高祖刘邦一统天下不无
(摘自孟修祥《先秦楚歌的文学模式静)
关系。刘邦出生地在楚国丰邑,刘邦登基以后,楚文化自然北移,汉代在政治上虽然“汉承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制”,但在文化上受楚国传统的影响却非常大,汉高祖刘邦的意大风歌》、汉武帝的《秋风净藏狐于为
A刘邦一统天下后楚文化自然北移,古代楚地一带的诗歌风格突然在中原王朝开始流行,主
都是楚声,武帝时的《汉郊祀歌都是楚调。刘向大概就是在西汉兴起的楚地诗歌风格的氛围
要因为政治因素影响巨大
中,整坦出最能代表楚国水平的诗歌选集《楚锌》,从此以后,以黛楚辞为代表的诗歌,直接影响
B诗歌选集《楚辞》最能代表楚地经济发展的水平,刘向整理出来后,这种诗歌直接影响了中
了中国诗歌的总体走向。以前是规整的以或诗经静为代表的四字句诗歌,楚国诗歌或《楚辞》风格
的诗歌风行汉朝以后,五言诗开始流行。李陵与其所训练的五千荆楚“敢死之士”(司马迁语)纵
国诗歌的总体走向,
横匈奴腹地,因赛不敌众受降后在大漠以北所创作的一系列诗歌,与其说是五言诗,不如说是楚
C楚服的创作者与演唱者是同一的,这是使得许多楚歌被镶嵌在占代文献的叙事中被保存下
风诗。钟嵘《诗品》甚至认为,李陵从大漠以西传回的诗歌乃中原五言诗的发源。后人所写的五
来的原因之一。
言诗,不断受其影响。汉乐府诗,更是受到《楚辞》的影响。诗歌的演化史,就是不断走向自由表
D.无论是五言诗、七言诗还是白由诗,都不如楚歌让我们容易感受到古代人们的思想、心理
达的演化史。以《诗经为代表的书面雅言,越来越走向象牙塔,而以《楚辞》为代表的更为自由
人格、生活等」
的语言风格,因为接近口语化,却显得越来越有生命力。诗歌经过五言、七言的酝酿,再到长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进而到彻底的自由诗,我们都可在《楚辞》中找到彩子;同时,也可在汉语诗歌的一系列演化中,
A两则材料都以楚歌为分析对象,材料一侧重楚歌流行原因及影响的分析,材料二侧重楚歌
找到家楚辞的影子
保存状态的分析。
(摘自石厉《“踅辞”与“楚歌”》)
B因寡不敌众受降的李陵从大漠以西传回的诗歌是中原五言诗的发源,不断影响后人的五言
材料二:
诗创作」
先秦楚歌独特的文学模式的形成是由其保存形式所决定的。当我们从保存这些作品最早
C先秦楚歌的保存形式决定了其文学模式的形成,许多楚歌借助于古文献得以保存下来,这
的文献中来搜寻时不难发现,几乎所有作品是因为被镶嵌在古代文献的叙事中才得以保存下来
些古文献把歌辞文本本身直接作为叙事内容向我们讲述,
的。一方面,楚歌的创作者与液唱者是同一的,并且有特定的叙事背景;另一方面,诗歌和叙事
D,楚歌避循着诗歌文化传统,虽然与《诗经文学模式差别非常明显,但都有着同样的社会
文足相互说明和印证的。无论是直接坦露出对社会袋善贬恶的价值判断的作品,还是揭示世道
功能,
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