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课件(共6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课件(共6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3 08:5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9张PPT)
统编版高一年级必修上册
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一、作者档案
档案(一)
【简历】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生于中亚碎叶,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并与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后又徙家任城(今山东济宁)。开元十八年(730)左右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参与草拟文件等工作。
李白秉性耿直,对黑暗势力不能阿谀奉承,因而遭受谗言诋毁,在长安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后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相识,结成好友。安史之乱爆发时,李白正在宣城、庐山一带隐居。第二年,李白因参与了永王与肃宗争夺帝位的斗争获罪,被流放夜郎。途中遇到大赦,得以东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在讨伐安史叛军的路上因病折回,次年病逝 【作品】 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评价】 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继屈原之后,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档案(二)
【简历】 杜甫(712-770),字子美,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两次会见李白,并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天宝十四年,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安史之乱爆发,只身投奔在灵武即位的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押到沦陷的长安,这期间他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至德二年,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授官左拾遗。不久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因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于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两年后,离开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代宗大历五年,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作品】 代表作《蜀相》《客至》《春夜喜雨》《绝句二首》《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南逢李龟年》《天末怀李白》《月夜忆舍弟》《兵车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月夜》《旅夜书怀》“三吏”“三别”等
【评价】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是“千古绝唱”,称誉杜甫是“诗学宗师”“诗圣”
档案(三)
【简历】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下邽(今陕西渭南附近)人,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卒于武宗会昌六年。贞元进士,官至校书郎、赞善大夫,后因宰相武元衡一事被贬江州。长庆时,累迁杭、苏二州刺史,后任太子少傅,因不缘附党人,乃移病分司东都。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最后卒于洛阳的香山 【作品】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评价】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二、背景链接
1.《梦游天姥吟留别》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的第二年写的。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奉召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
  天宝三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开长安后,他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一段时间。这时他在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他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着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他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段时间了,但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怨愤仍然郁结于怀,政治上的失败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
2.《登高》
  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当时杜甫住在夔州,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瞿塘峡口,以水急、风大、猿多著称。此时安史之乱虽已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又乘势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一片混乱。在此情形下,杜甫独自登高,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借景伤怀的七言律诗。
3.《琵琶行并序》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在河北拥兵自重的藩镇李师道、王承宗派遣刺客刺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书,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没想到却遭到了一些朝臣的嫉恨,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这一次政治打击在白居易的一生中是最为沉重的。从此,他虽然也不失关心国计民生的赤子之心,但参与政治的热情却大大减退。被贬九江的第二年,白居易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一传世名篇。
三、文化常识
(一)文体常识
1.近体诗
  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有时专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在近体诗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2.行
  行又叫“歌行”,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3.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琵琶行并序》属于后者。
(二)《琵琶行》涉及的文化常识
1.元和:唐宪宗的年号。
2.左迁: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
3.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有职无权。
4.京都声:唐代京城长安流行的乐曲声调。
5.贾人:商人。
6.出官: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
7.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琵琶之类的弦乐。
8.教坊:古代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
9.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家豪族多聚居在这一带。
10.青衫:青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三)拓展知识
1.谢公屐
  《宋书·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备有一种特制的木屐,屐底装有活动的齿,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以保持身体平衡。
2.三山五岳
  三山是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五岳指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五岳各具特色: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南岳衡山之秀,北岳恒山之奇,中岳嵩山之峻。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它们以象征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而名闻天下。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认读字音
二、一词多义
三、词类活用
四、古今异义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指书信。

古义:______
今义:消灭,熄灭。

古义:________
今义:抽出。
确实,实在。
暗。
超出。
五、积累名句
1.________________,势拔五岳掩赤城。
2.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日月照耀金银台。
4.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天姥连天向天横
迷花倚石忽已暝
青冥浩荡不见底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登 高
一、认读字音
二、一词多义
三、词类活用
四、古今异义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困难。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一万里的距离。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指人的一生,也指多年或很长时期。
指自己生活多艰,又指国家多难。
指远离故乡。
借指晚年。
五、积累名句
1.课内名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2.相关名句
(1)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梦李白(其一)》]
(2)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孤雁》)
(3)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佳人》)
(4)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琵琶行并序
一、认读字音
二、一词多义
三、词类活用
四、古今异义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古义:__________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因,于是;为,创作。
第二年。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鼓出来,出众地显露出来。

古义:________
今义: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
突,突然;出,冲出。
整理。

古义:________
今义:指色彩。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排行第一的人。

古义:________
今义:朝前。
容颜。
年纪大了。
以前。
任务一 文本初读——整体感知,总揽全局
梦游天姥吟留别
1.感知内容
根据提示,填写下表,概括诗歌内容。
[明确] 
结构层次 描绘的文句 概 括
梦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秘高峻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
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结构层次 描绘的文句 概 括
梦境 ______ 渌水荡漾清猿啼 剡溪清幽
白昼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__________
傍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洞外恐怖
夜晚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__________
月夜
山中壮美
洞中神奇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
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结构层次 描绘的文句 概 括
梦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魂惊
梦后抒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蔑视权贵,
傲岸不屈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思维导图




[明确] ①度镜湖 ②到仙境
3.主旨归纳
  作者用奇特的夸张描写了天姥山的雄姿,以大量的笔墨借助想象描绘了梦游天姥的情景,突出展现了作者的浪漫主义风格。全诗通过梦境的描写反映了作者政治上的不得意和对权贵的不妥协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他消极避世的态度。
登 高
1.感知内容
(1)首联,写诗人登高见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种景物,并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饰,指明了节气和环境,融入了诗人复杂的感情,为全诗定下了哀婉凄凉、深沉凝重的抒情基调。
(2)颔联,集中表现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落木萧萧” “__________”,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还暗暗传达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风、天、猿、渚、沙、鸟
急、高、啸哀、清、白、飞回
长江滚滚
韶光易逝、
壮志难酬的感伤
(3)颈联,用“________”和“________”分别从空间、时间上把诗人的羁旅愁苦、忧国伤时的惆怅表现得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4)尾联,进一步写国难、己愁。“______________”使得诗人须发皆白,心中有万般愁绪,但因为“________________”而无法排遣。国难之忧与自身之愁融于一处,诗人的__________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万里
百年
艰难苦恨
新停浊酒杯
忧国伤时
2.思维导图




[明确] ①秋天景象 ②艰难
3.主旨归纳
  这首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把诗人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苍凉,表现得沉郁而悲壮。格调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琵琶行并序
1.感知内容
  全诗以人物为线索:一是____________,一是__________。前者为明线,后者为暗线。诗人与琵琶女心灵沟通,怨恨交织,谪情离恨喷涌而出,唱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题。“______________”更是对主题的形象阐释,是诗人同情琵琶女沦落之泪,也是____________之泪。《琵琶行》明写_______,暗写_________,写琵琶女的知音难求,其实也在写诗人自己的____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_与自己的谪居生活有机结合,层层铺展,是本诗的结构特点。
琵琶女的身世
诗人的感受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江州司马青衫湿
伤感自己遭贬
琵琶女
诗人自己
政治失意
琵琶女的身世
2.思维导图




[明确] ①才华出众 ②年长色衰嫁商人
3.主旨归纳
  这首诗是一首叙事诗,主要记叙白居易贬谪江州时,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一事。诗中主要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前者为主,后者为宾。既表达了对琵琶女晚年沉沦遭遇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的凄凉心境。
任务二 文本研读——对比阅读,重点突破
任务突破一 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曾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1)本课三首诗中都有景物描写,请分别鉴赏诗歌所营造的意境及其表达效果。
[明确]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写景由四幅画面组成。第一幅是月夜渡湖图,画面意境的清幽宁静,表明了李白此时内心的惬意与自足。第二幅是山中日出图,壮丽雄奇的“海日”“天鸡”景象,预示以后的前途一片光明,豪壮的图画中洋溢着李白凭诗才受宠后短暂的得意之情。第三幅是阴森恐怖的山中夜景图。森然恐怖、风雨欲来的情景,使我们仿佛看到了宫廷生活的明争暗斗、冷酷无情。第四幅是富丽神奇的傍晚仙聚图。这是一个瑰丽多姿、险怪神奇而又变幻莫测、灿烂辉煌的自由极乐的神仙世界。仙境美妙反衬现实丑恶,向往神仙世界就是厌恶黑暗现实。
《登高》的首联和颔联写景。首联两句出现六个意象,勾勒出一幅严秋肃临天下的生动图画,萧索惨淡的画面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凄凉,哀猿的啼声暗示着诗人的悲苦。颔联勾画出一幅更广阔的长江秋景,从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到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我们可以感到诗人浩茫而纷乱的思绪。
《琵琶行并序》有五处景物描写。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头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折地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另外如“绕船月明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2)三首诗中写景的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分析。
[明确] 《梦游天姥吟留别》写景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如“列缺霹雳……仙之人兮列如麻”十句诗描绘了梦中洞天仙境的景象,这是一个色彩鲜艳、变化莫测的神话世界,众仙平等相处,仙人和天地万物和谐共生。这些都显示了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之妙。
《登高》首联和颔联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格调高亢的秋景图。杜诗还通过视角方位变换来写景,“风急天高猿啸哀”既为远观之景,亦是仰视之物,而“渚清沙白鸟飞回”则为近看之物,俯视之景。与此同时首联两句相对颔联两句则为局部之景,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则为作者登上高处,远眺全面之景,如此变换写景,表现了气势恢宏、境界阔大之境。
《琵琶行并序》写景纯用白描,并以景物烘托感情氛围。如秋江夜别“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这种萧瑟的秋景对离情别绪是有力的烘托。“黄芦苦竹绕宅生”描写了环境的恶劣,有力地烘托了“天涯沦落”之情。
任务突破二 此曲只应天上有——赏析《琵琶行并序》的音乐描写
2.音乐原本是抽象的,音乐形象是很难捕捉的,但今日凡读到《琵琶行》一诗,我们都会产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这都源于白居易的妙笔巧绘。
(1)诗人根据音乐的或高或低、忽缓忽急的特点,把整个演奏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分而有合。请结合诗句分析。
[明确] ①酝酿准备阶段:“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仅是调弦校音,就显示了琵琶女的演奏才能和丰富的感情。②起始阶段:这个阶段,乐声渐起,“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这便将琵琶女弹奏时的神态与自如的动作、灵活多变的指法,惟妙惟肖地呈现于读者面前。③起伏跌宕阶段:由“大弦嘈嘈”“小弦切切”写到“莺语花底”“泉流冰下”,再到“此时无声”,最后又“银瓶乍破”“铁骑突出”,在“声暂歇”之后写出一个高潮。④收尾阶段:“四弦一声如裂帛”,戛然而止,干净利落。
(2)《琵琶行并序》对音乐的描写非常成功,堪称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描写音乐的绝唱。诗人是运用什么方法来描写音乐的?
[明确] ①用饱含感情的动作引领听众去感受音乐。“转轴拨弦”是弹奏前试弦调音的准备动作,“低眉信手续续弹”是演奏时的情态,“轻拢慢捻抹复挑”中“拢”“捻”“抹”“挑”是弹奏的指法,表面看,是展示琵琶女技艺的娴熟,实际上这一系列时缓时急、时强时弱的动作变化,正是琵琶女内心世界的波澜;曲终时“收拨”一“画”,干净利落,整个音乐戛然而止,却余音绕梁。
②用精妙的比喻描摹乐声,突显人物情感,完成主题表达。以紧张的“急雨”比乐声的繁密强劲,以轻柔的“私语”比其幽细亲切,以“珠落玉盘”喻其圆润清脆错杂。以“花底”的“莺语”,喻乐声的流畅婉转轻快,以“冰下”的“泉流”喻音乐的幽咽冷凝低沉,倾诉得意时的欢快、失落时的凄凉。以“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形容乐声暂时休止后骤然响起的激越雄健,以“裂帛”喻四弦齐拨时的清脆短促、响
亮非凡。用这些具体的现实生活中人们听到过的声音,比拟各种不同的音响,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刻画成有形可感的实体。读者从这连珠式的具体可感的乐声中,体会出了弹奏者的“有情”“不得志”以至难以明言的“无限事”。③注意运用环境气氛来描写音乐效果。“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里写听乐者的感受,以人们沉醉神往于音乐而人人无言以至周围环境十分寂静,衬托其效果迷人。
(3)(拓展延伸)阅读下面一首描写音乐的诗歌,回答问题。
夜 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①诗人集中笔力写出“弦凝指咽声停处”这样一个无声的时刻有什么好处?它化用了《琵琶行并序》中的哪几句诗?
[明确] 好处:有丰富的暗示性,不仅引导读者发现奇妙的无声之美,更可以通过这一无声的顷刻使人领悟那筝曲的全部妙处,同时也暗示出弹者的不幸与悲苦。
这一句是“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化用。
②有人认为,《夜筝》是《琵琶行并序》的一个精妙的缩本。简要分析这首诗与《琵琶行并序》在写法上的不同。
[明确] 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对音乐本身的描写上。《琵琶行并序》得意的笔墨是对琵琶乐本身绘声绘色的铺陈描写,而《夜筝》则从侧面落笔,从听者听曲感受角度加以衬托(侧面描写),写出筝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任务突破三 高扬个性,异彩纷呈——探究唐代三大诗人的风格
3.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唐代三大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他们都高扬个性,风格迥异,本课三首诗就是这三位大诗人的名篇,可以看作他们不同人生的缩影。
本课三首诗分别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优秀代表作品,试结合诗句分析其风格。
[明确] 《梦游天姥吟留别》采用杂言歌行体,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风格飘逸奔放,并直抒胸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体现出李白对权贵的蔑视;所写内容想象丰富,具有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呈现出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登高》是格律严整的律诗,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所写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呈现出现实主义风格。
《琵琶行并序》是句式整齐的歌行体,把写景和抒情穿插到叙事中,语言流转自然,通俗易懂,刻画形象生动鲜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把封建社会底层艺伎的痛苦生活与正直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相提并论,共表同情,表现了作者极强的人民性。全诗具有现实主义特色。
【考点解读】
  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感情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与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及内在意蕴的融合统一。意境,或雄浑壮丽,或幽清明净,或沉郁孤愁,或开阔苍凉。意境的鉴赏常用到以下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等;细腻——缠绵、幽静、幽美、静谧、婉转等;繁复——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等;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等。
鉴赏诗歌的意境
【解题指津】
一、常见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2.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词)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词)人怎样的情感?
  4.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词)。
二、意境解答三步骤
  步骤一:找景物,组画面(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词),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步骤二:析特点,点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抓住描述景物的关键性词语,把握景物的自身特征及特殊内涵,找到多个景物的共同特征,进而概括出意境的特点。概括时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步骤三:表感情,明作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景物暗含的寓意。答案要具体,切忌空洞,答题时应尽量点出描绘的意象和意境所表达的具体的感情,点明其在创设背景、表情达意、表现主旨方面的作用。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有时这几步需要结合在一起作答,并且具体作答时要根据题目灵活处理。)
  [能力提升] 请做“课下提升任务·落实与巩固”中的相关题目。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