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溶解与乳化基础训练—-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下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1溶解与乳化基础训练—-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下册(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1-02 12:0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1溶解与乳化基础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钙豆奶粉中的“钙”指的是单质
B.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燃料燃烧时一定放出热量
C.洗涤剂能洗掉餐具上的油污,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
D.金刚石、石墨和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它们的结构不同但性质相同
2.把少量生活中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牛奶 C.蔗糖 D.植物油
3.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
B.将植物油加入水中可形成溶液
C.自来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后得到的水为纯净物
D.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它可以溶解任何化学物质
4.溶液的知识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中。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碘溶于水得到碘酒
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C.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
D.植物油加入水中可得溶液
5.下列液体去除油污效果最好的是
A.洗洁精 B.食盐水
C.白醋 D.自来水
6.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一种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合理的是
A.化学变化中常有能量变化,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B.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所以具有均一、稳定性的液体都是溶液
C.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都属于单质
D.CO2和CO含有相同的元素,CO有毒,所以CO2也有毒
7.将家庭中常用的四种调味品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醋 B.蔗糖 C.花生油 D.食盐
8.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9.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浓硫酸 D.硝酸铵
10.下表列出了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实验中得到的溶液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①③④
B.⑤种对应的实验现象是有晶体析出
C.从操作④到操作⑤,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将⑤继续冷却至0℃,过滤,共回收得到KNO3固体48.4g
二、填空题
11.某温度下,将 50 g KNO3 加入到 100 g 水中,充分搅拌后溶解掉 40 g KNO3,得到140 gKNO3 溶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溶剂是______________;
(2)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________g,溶剂质量为________g;
(3)将上述溶液平分成两等份,则每份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 g,每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g,溶剂质量为________g。
12.小华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 NaOH、CuSO4、NaCl、CaCO3、NH4NO3 中的一种。小华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他的理由是:(用化学式填空)
(1)若不溶于水,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实验室有下列物质:①食盐水,②钡餐,③牛奶,④血液,⑤肥皂水,⑥泥水,⑦冰水混合物,⑧色拉油分散在汽油中,⑨碘酒。
(1)请给上述物质归类(填序号):属于纯净物的_______,属于溶液的是_______,属于悬浊液的是_______。
(2)溶液区别于浊液的特征是_______。
14.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墙内开花,墙外可以嗅到花香,说明分子________。
(2)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_______的化合物。
(3)煤燃烧产生的_____进入到大气后会形成硫酸型酸雨。
(4)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利用洗洁精的_______作用。
三、实验题
15.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一的目的是______。
(2)实验二,加热后固体全部消失的原因是______。
16.下图是实验制取气体和验证气体性质的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可用注射器连接到装置A的导管口处,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锥形瓶内加水至_______。向右拉注射器活塞,观察到气泡,说明装置A气密性良好。
(2)用B装置制取H2,相比较装置A的优点是_______。选用装置C、D测量生成的H2体积,仪器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d(填接口字母)。
(3)装置E用于验证氨气极易溶于水,实验时操作正确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4)装置F中,将滴管中水挤入锥形瓶,观察到气球变大,则瓶内固体可能是_______。
A 小苏打 B 氯化钠 C 硝酸铵 D 氢氧化钠
四、计算题
17.某5克物质(不含结晶水)溶于10克水中,得12克溶液,则溶液中溶质为________克.
18.某兴趣小组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见下表。制取结束后,将剩余固体用150g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回收二氧化锰固体。
加热时间/min 0 t1 t2 t3
固体质量/g 26.0 23.4 16.4 16.4
求:
(1)共制得氧气______g。
(2)所得氯化钾溶液的质量______。
19.闽籍科学家张俐娜发明了一种快速溶解农业废弃物的“神奇溶剂”,该“神奇溶剂”中氢氧化钠、尿素和水的质量比为7:12:81。
(1)“神奇溶剂”是一种溶液,其溶质有______。
(2)某次生产需用到100kg“神奇溶剂”,现仅有氢氧化钠溶液和尿素来配制,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A
4.B
5.A
6.A
7.C
8.B
9.D
10.C
11.(1) KNO3 H2O (2) 40 100 70 (3) 20 50
12.(1) CaCO3 CuSO4 (2) NaOH NaCl (3) NH4NO3
13.(1) ⑦ ①⑧⑨ (2) ②④⑥ (3) 均一、稳定
14.(1)不断运动
(2)钙、镁
(3)SO2
(4)乳化
15.(1) 比较高锰酸钾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情况 (2) 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6.(1) 浸没长颈漏斗下端 (2)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3) c b 形成喷泉 C
17.2
18.(1)9.6
(2)解:设反应后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
14.9g+150g=164.9g
答:所得氯化钾溶液的质量为164.9g。
19.(1)氢 氧化钠、尿素
(2)7.95%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