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单元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单元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26 15:14:07

文档简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河东期末)如图所示,属于凹透镜的是(  )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2.(2021八上·成华期末)放在凸透镜主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
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此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D.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更靠近主光轴,仍然是一种会聚现象
3.(2021八上·江都月考)小军用放大镜看指纹,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使指纹的像大一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靠近手指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远离手指
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靠近放大镜
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远离放大镜
4.(2021八上·江州期中)如图所示的有关光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观众能从多角度看到银幕上的图像,是由于在银幕发生了镜面反射
B. 图中,圆形的露珠相当于凸透镜,叶脉在这个“凸透镜”中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 图中,小猫没有叉到鱼,是因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了折射的缘故
D. 图中,彩虹成因与日环食的成因相同
5.(2020八上·潜山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  )
A.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C.眼睛的成像原理与此图一致
D.凸透镜不动,只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光屏上得不到清晰的像
6.(2020八上·河东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下列做法,光屏还能承接到清晰像的是(  )
A.将凸透镜换成平面镜
B.仅将蜡烛和光屏对调
C.将蜡烛移到40cm刻度线处
D.向左移动蜡烛的同时向右移光屏
7.(2021八上·坡头期末)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是小明的近视镜
B.拿着镜片看字,能把字放大的是爷爷的老花镜
C.让镜片正对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老花镜
D.两种镜片都是通过光的反射矫正视力的
8.(2021八上·宝安期末)如图所示,小明让太阳光通过透明的镜片照射到白墙上。从图中现象可以判断(  )
A.此镜片为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
B.此镜片为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
C.此镜片为凹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
D.此镜片为凹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
9.(2020八上·高州期末)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目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10.(2020八上·高明期末)下列关于物理知识分析描述正确的是(  )
A.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
B.阳光照在云上,云底下会形成阴影区域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说明音调和振幅有关
D.次声波预报仪可以预报台风和地震活动,说明了次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二、填空题
11.(2020八上·天津月考)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   (填“凸”或“凹”)透镜,其物镜成像原理与   相同。(填“照相机”“投影仪”)
12.(2020八上·九龙坡期末)如图所示是一台光学显微镜,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用显微镜观察时,若载玻片及物体顺时针旋转,则在目镜中看到的像的旋转方向是   (选填“顺吋针”或“逆时针”)。
13.(2020八上·嘉陵期末)观察细胞等微小物体,要用   ;观察较远处的物体和天体的运动要用   。
14.(2021八上·高要期末)新冠疫情期间,学生用手机上网课,和老师互动交流学习,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能量”),但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患上近视眼。下图中关于近视眼成因的是图   ,其矫正的原理是   图(填对应的序号)。
15.(2021八上·陇县期末)河水看起来比真实的要浅,这是光的   缘故,所以不要冒然下河游泳。小明的爷爷是远视眼,他需配戴合适的   (选填“凸”或“凹”)透镜。
16.(2020八上·丰南期末)一位同学用类似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他想改用1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该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此时的像比原来   (选填“变大”或“变小”)。
17.(2020八上·云南期末)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   c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先变大再变小”)。
18.(2021八上·佛山期中)二维码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能看见二维码是由于光在二维码图案上发生了   (选填“反”或“折”)射;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手机的镜头相当于   镜,二维码图案通过手机镜头成   (选填“实”或“虚”)像.
19.(2021八上·桂林期中)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   镜,照相时,若想使照片上的人大一些,照相机应该离被照的人   些。
三、作图题
20.(2021八上·龙凤期末)根据透镜的性质,在图中完成光路图:画出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21.(2021八上·杜尔伯特期末)如图所示,光源M(图中没画出)放在焦距为3cm的凸透镜前,0cm处为凸透镜光心。a、b、c是M发出的三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相交于M'。请在图中画出确定光源M的光路图并画出c经凸透镜折射前的入射光线。(表示凸透镜)
四、实验探究题
22.(2021八上·龙凤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把烛焰放在如图乙所示,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撤掉光屏,眼睛在A处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
(3)如图丙,把蜡烛放在二倍焦距以外的a点,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接着光屏和凸透镜不动,把蜡烛从a点移到b点,要使烛焰的像还能清晰地呈在光屏上,可以将光屏   (靠近/远离)凸透镜,或者光屏不动,在凸透镜和蜡烛间再加一个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23.(2021八上·吉林期末)如图所示,小红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先组装器材,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小红把蜡烛移到20cm刻度线处,再把光屏    (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光屏上会呈现清晰的烛焰像,这是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3)接着,小红用厚纸板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烛焰所成像的大小将    ,亮度将    ;
(4)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移到45cm刻度线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小红能观察到像的方法是    。
24.(2021八上·密山期末)洋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   ,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   (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步骤(3)中蜡烛向左移动,要想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左”或“右”)调节,且光屏上的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现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光屏上   (“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五、计算题
25.(2021八上·深圳竞赛)如图所示,物体AB经凸透镜折射后所成像为A'B',已知AB的高为h,物距u,像距v,试用h1、u、v表示像高h2.
六、简答题
26.(2021八上·临江期末)小云在看地图时,有一个细小的位置看不清楚,于是她将地图放在玻璃板下方,在玻璃板上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便看清楚了。请解释这样做的道理。
27.(2020八上·讷河月考)有一个透镜,不知道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请你简要写出三种判断方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解答】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为凹透镜,图中②④⑥为凹透镜,①③⑤为凸透镜,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透镜的特点进行判断。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2.【答案】D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解答】由图中可知,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要比入射光线更靠近主光轴,故可知仍然是一种会聚现象,即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此时入射光线与主光轴不平行,凸透镜仍然对入射光线起会聚作用,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可以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是指折射后的光线与原来比较,光线偏转向了主光轴,即为会聚。
3.【答案】B
【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
【解析】【解答】放大镜是根据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在焦距范围内其成像规律是物体离凸透镜越远,像越大,要使指纹的像大一些,应让放大镜远离手指,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放大镜是根据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在焦距范围内其成像规律是物体离凸透镜越远,像越大。
4.【答案】B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色散;生活中的透镜
【解析】【解答】A.观众能从各个角度看到银幕上的图象,是由于光在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A不符合题意;
B.露珠相当于凸透镜,叶脉在凸透镜的一倍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草地或树叶上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实际大,B符合题意;
C.看水中的鱼时,由于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小猫逆着射来的光线看去,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的位置要浅,所以小猫没有叉到鱼,C不符合题意;
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日环食是月球运动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球遮挡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地球上某区域的人会看到日环食,某区域的人会看到日偏食,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粗糙的物体发生漫反射;水珠相当于凸透镜,物体在一倍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空气中看水中的物体发生折射;彩虹是色散现象,是折射形成的。
5.【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A.图中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A不符合题意;
B.把蜡烛向左移动,物距变大,则像距将变小,同时像将变小。所以,此时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B符合题意;
C.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而图中成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不符合题意;
D.凸透镜不动,只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此时光屏上可以得到清晰的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6.【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物距为30cm,像距为20cm,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30cm>2f
2f>20cm>f
10cm<f<15cm
A.将凸透镜换成平面镜,平面镜成虚像,光屏不能承接虚像,A不符合题意;
B.仅将蜡烛和光屏对调,根据光路的可逆性,仍能在光屏上成像,B符合题意;
C.将蜡烛移到40cm刻度线处,物距为10cm,物距小于焦距,光屏上不能成像,C不符合题意;
D.凸透镜成实像,物远像近像变小,向左移动蜡烛的同时向左移光屏,光屏还能承接到清晰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凸透镜成清晰的实像时,物距和像距互换时,可以再次成像。
7.【答案】B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A.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用于矫正近视眼,A不符合题意;
B.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放大镜,即是凸透镜,是老花镜,B符合题意;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只能呈现一个暗斑,即能使光线发散,会在透镜后面出现一个光线较弱的大光斑是凹透镜,即是近视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正对太阳光时,光斑如果不是在焦点附近,也会呈现一个较小的明亮的光斑,即是老花镜,C不符合题意;
D.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是通过光的折射矫正视力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同时凸透镜能使得光线会聚,能成像;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用于矫正近视眼;同时凹透镜能使得光线发散。
8.【答案】B
【知识点】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此透片可以将太阳光会聚到一点,因此说明此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用这镜片磨成的眼镜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
故答案为:B。
【分析】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用来矫正远视眼。
9.【答案】C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显微镜;望远镜
【解析】【解答】A.由甲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A不符合题意;
B.乙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B不符合题意;
C.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放大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C符合题意;
D.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再对这个像进行放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2)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3)光学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成倒立的像,放大倍数较大.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是为了使像放大更大的倍数;(4)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10.【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望远镜;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声与信息
【解析】【解答】A.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都是起放大镜的作用,成正立、放大的虚像,A符合题意;
B.光在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照不到的区域形成影子,所以,阳光照在云上,云底下会形成阴影区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
C.由于玻璃瓶中装有水的多少不同,在敲击时玻璃瓶的振动快慢就不同,水少的振动快,振动的快慢影响声音的音调,即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C不符合题意;
D.次声波预报仪可以预报台风和地震活动等,说明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望远镜;声音不仅可以传播能量,例如声音可以把酒杯震碎,也可以传递信息,例如听收音机、听老师讲课;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对应的是光的直线传播。
11.【答案】凸;照相机
【知识点】望远镜
【解析】【解答】常见的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
远处的物体通过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镜的成像原理和照相机相同。
【分析】结合望远镜的构成及原理分析。
12.【答案】投影仪;顺时针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1)如图所示是一台光学显微镜,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
(2)用显微镜观察时,若载玻片及物体顺时针旋转,则在目镜中看到的像的旋转方向是顺时针。
【分析】(1)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当作用不同。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将物镜放大的像进行第二次放大,使看到的物体更清晰;
(2)物体通过显微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相比,肯定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但是像的旋转方向与物体的旋转方向相同。
13.【答案】显微镜;望远镜
【知识点】显微镜;望远镜
【解析】【解答】解:在从微小粒子到浩瀚宇宙的探索过程中,科学家发明的显微镜使人类能逐渐深入地看清组成物质的微小结构;科学家发明的望远镜使人们对宇宙间天体的运动规律有了深层次的认识。
【分析】显微镜能帮助人们看到物质的微小结构,望 远镜帮助人们看清远处的物体。
14.【答案】信息;③;①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声与信息
【解析】【解答】学生上课时和老师互动交流,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的是信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近视眼成因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折射能力太强,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方,如图③。
近视眼的折射能力太强,矫正时需用凹透镜将光线发散后再入眼,如图 ①。
【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物体,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眼配戴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近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远视眼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15.【答案】折射;凸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河水看起来比真实的要浅,这是因为池底反射的光从水中折射到空气中进入人的眼睛,空气中的折射角较大,人的眼睛顺着折射光线看到池底的像,像在池底的正上方。
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是远视眼,需要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汇聚作用进行矫正,故远视眼要用凸透镜矫正。
【分析】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中,发生折射;远视眼利用凸透镜矫正。
16.【答案】靠近;变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由题意知,甲透镜的焦距比乙透镜的焦距要大,即乙透镜的聚光能力要比甲的强,那么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时,改用乙透镜,光屏应靠近凸透镜。此时,像的位置靠近了,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像会变小。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焦距越小, 物体和像的总距离减小;成像变小。
17.【答案】5;先变大再变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根据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可知,2f=10cm,即焦距f为5cm;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5c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cm处,此时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且成虚像时物距越大像越大;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综上可知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先变大再变小。
【分析】凸透镜成像中,物距等于像距时,物距等于二倍焦距;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靠近焦点时,像变大,远离凸透镜时,像变小。
18.【答案】反;凸透;实
【知识点】光的反射;生活中的透镜
【解析】【解答】看见二维码是由于光在二维码图案上发生了反射,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手机的镜头为凸透镜;
二维码反射的光经过摄像头后,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分析】不透明的物体上发生反射;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9.【答案】凸透;近
【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
【解析】【解答】根据照相机的工作原理,镜头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并且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因照相机成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要使像增大,应该减小物距,增大像距,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即为像距,随着物距的变化,像距也要变化,所以若想使照片上的人大一些,照相机应该离被照的人近一些。
【分析】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物体靠近镜头时,成像变大。
20.【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图示中,通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凹透镜的主光轴入射的光线,其折射光线的反射延长线,过异侧焦点;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过焦点,则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作图如下:
【分析】光线和凹透镜的主光轴平行,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光线过光心,沿直线传播;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折射光线过焦点;光线过光心,沿直线传播。
21.【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因折射光线a过凸透镜焦点,所以其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因折射光线b过光心,而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据此画出a、b的入射光线,两入射光线的交点为光源M,折射光线c与凸透镜的交点为该光线的入射点,连接M与光线c的入射点,即c经凸透镜折射前的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分析】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画出a、b的入射光线,两入射光线的交点为光源M;连接M与c光线的入射点,可知c经凸透镜折射前的入射光线。
22.【答案】(1)11
(2)缩小;照相机;能
(3)靠近;凹透镜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如图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光屏上的光点是凸透镜的焦点,光心到焦点的距离叫凸透镜的焦距,焦距是11cm;
(2) 把烛焰放在如图乙所示,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如果撤掉光屏,眼睛在A处,光线继续传播射入人眼,人眼能看到这个像.
(3)蜡烛放在二倍焦距以外的a点,移动光屏找到像,蜡烛从a点移到b点,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会成在光屏的左侧,要使光屏和凸透镜位置不动,在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或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再加一个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会聚成像的光线错后会聚到光屏上.
【分析】(1)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焦距;
(2)当物体在二倍焦距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实际应用有照相机;人眼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像;
(3)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像靠近凸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使像远离凸透镜。
23.【答案】(1)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向左;缩小
(3)不变;变暗
(4)从凸透镜的右侧透过透镜观察蜡烛烛焰的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实验之前需要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水平高度上。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把蜡烛移到2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30cm,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应该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3)用厚纸板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透过透镜的光线变少,但透镜的下半部分仍能成像,故烛焰所成像的大小将不变,亮度将变暗。
(4)把蜡烛移到45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5cm,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则此时u【分析】(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上;(2)由凸透镜的刻度线、蜡烛的刻度线,可以求蜡烛的物距大小,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确定成像情况,从而确定光屏移动方向。(3)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改变的是通过透镜光线的强度。(4)u24.【答案】(1)10.0
(2)同一高度
(3)缩小;照相机
(4)左;变小
(5)能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根据凸透镜的特殊光线规律,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则题中光斑的位置,就是焦点的位置,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2)这个实验为了让蜡烛的火焰成像在光屏的中心,需要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同一高度。
(3)由上述解析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这时图乙,凸透镜的位置为50cm处,物距为40.0cm,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再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则生活中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将步骤(3)中蜡烛向左移动,则物距变大,要想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光屏应该靠近凸透镜,即应将光屏向左调节,且光屏上的像将变小。
(5)由于光路是可逆的,现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像。
【分析】(1)利用太阳光聚焦法测焦距。
(2)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焦距;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同一高度,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像成在光屏的上方此时应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3)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4)光路是可逆的。
25.【答案】解:由图可知,△ABO∽△A B O,

已知AB的高为h1,物距BO为u,像距B O为v,则像高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在相似三角形中,对应边成比例,根据图片可知,△ABO与△A'B'O相似,据此列式计算即可。
26.【答案】水滴(或玻璃板和水滴)相当于凸透镜,由于水滴离地图的距离较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的作用。
【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
【解析】【分析】结合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析。 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
27.【答案】解:(1)用手去摸,中间厚、两边薄的说明是凸透镜(不提倡用手摸,可直接观察)。(2)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移动,另一侧能得到最小最亮的点说明是凸透镜,出现一个暗圈的是凹透镜。(3)能作为放大镜使用的是凸透镜。把透镜放在字的附近去看字,能起放大作用的是凸透镜,缩小的是凹透镜。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分析】中间比边缘厚的是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是凹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凸透镜能作为放大镜使用成放大的像;凹透镜成缩小的像。
1 / 1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河东期末)如图所示,属于凹透镜的是(  )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答案】B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解答】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为凹透镜,图中②④⑥为凹透镜,①③⑤为凸透镜,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透镜的特点进行判断。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2.(2021八上·成华期末)放在凸透镜主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
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此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D.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更靠近主光轴,仍然是一种会聚现象
【答案】D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解答】由图中可知,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要比入射光线更靠近主光轴,故可知仍然是一种会聚现象,即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此时入射光线与主光轴不平行,凸透镜仍然对入射光线起会聚作用,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可以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是指折射后的光线与原来比较,光线偏转向了主光轴,即为会聚。
3.(2021八上·江都月考)小军用放大镜看指纹,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使指纹的像大一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靠近手指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远离手指
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靠近放大镜
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远离放大镜
【答案】B
【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
【解析】【解答】放大镜是根据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在焦距范围内其成像规律是物体离凸透镜越远,像越大,要使指纹的像大一些,应让放大镜远离手指,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放大镜是根据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在焦距范围内其成像规律是物体离凸透镜越远,像越大。
4.(2021八上·江州期中)如图所示的有关光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观众能从多角度看到银幕上的图像,是由于在银幕发生了镜面反射
B. 图中,圆形的露珠相当于凸透镜,叶脉在这个“凸透镜”中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 图中,小猫没有叉到鱼,是因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了折射的缘故
D. 图中,彩虹成因与日环食的成因相同
【答案】B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色散;生活中的透镜
【解析】【解答】A.观众能从各个角度看到银幕上的图象,是由于光在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A不符合题意;
B.露珠相当于凸透镜,叶脉在凸透镜的一倍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草地或树叶上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实际大,B符合题意;
C.看水中的鱼时,由于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小猫逆着射来的光线看去,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的位置要浅,所以小猫没有叉到鱼,C不符合题意;
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日环食是月球运动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球遮挡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地球上某区域的人会看到日环食,某区域的人会看到日偏食,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粗糙的物体发生漫反射;水珠相当于凸透镜,物体在一倍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空气中看水中的物体发生折射;彩虹是色散现象,是折射形成的。
5.(2020八上·潜山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  )
A.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C.眼睛的成像原理与此图一致
D.凸透镜不动,只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光屏上得不到清晰的像
【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A.图中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A不符合题意;
B.把蜡烛向左移动,物距变大,则像距将变小,同时像将变小。所以,此时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B符合题意;
C.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而图中成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不符合题意;
D.凸透镜不动,只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此时光屏上可以得到清晰的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6.(2020八上·河东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下列做法,光屏还能承接到清晰像的是(  )
A.将凸透镜换成平面镜
B.仅将蜡烛和光屏对调
C.将蜡烛移到40cm刻度线处
D.向左移动蜡烛的同时向右移光屏
【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物距为30cm,像距为20cm,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30cm>2f
2f>20cm>f
10cm<f<15cm
A.将凸透镜换成平面镜,平面镜成虚像,光屏不能承接虚像,A不符合题意;
B.仅将蜡烛和光屏对调,根据光路的可逆性,仍能在光屏上成像,B符合题意;
C.将蜡烛移到40cm刻度线处,物距为10cm,物距小于焦距,光屏上不能成像,C不符合题意;
D.凸透镜成实像,物远像近像变小,向左移动蜡烛的同时向左移光屏,光屏还能承接到清晰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凸透镜成清晰的实像时,物距和像距互换时,可以再次成像。
7.(2021八上·坡头期末)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是小明的近视镜
B.拿着镜片看字,能把字放大的是爷爷的老花镜
C.让镜片正对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老花镜
D.两种镜片都是通过光的反射矫正视力的
【答案】B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A.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用于矫正近视眼,A不符合题意;
B.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放大镜,即是凸透镜,是老花镜,B符合题意;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只能呈现一个暗斑,即能使光线发散,会在透镜后面出现一个光线较弱的大光斑是凹透镜,即是近视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正对太阳光时,光斑如果不是在焦点附近,也会呈现一个较小的明亮的光斑,即是老花镜,C不符合题意;
D.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是通过光的折射矫正视力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同时凸透镜能使得光线会聚,能成像;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用于矫正近视眼;同时凹透镜能使得光线发散。
8.(2021八上·宝安期末)如图所示,小明让太阳光通过透明的镜片照射到白墙上。从图中现象可以判断(  )
A.此镜片为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
B.此镜片为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
C.此镜片为凹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
D.此镜片为凹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
【答案】B
【知识点】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此透片可以将太阳光会聚到一点,因此说明此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用这镜片磨成的眼镜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
故答案为:B。
【分析】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用来矫正远视眼。
9.(2020八上·高州期末)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目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答案】C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显微镜;望远镜
【解析】【解答】A.由甲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A不符合题意;
B.乙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B不符合题意;
C.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放大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C符合题意;
D.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再对这个像进行放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2)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3)光学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成倒立的像,放大倍数较大.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是为了使像放大更大的倍数;(4)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10.(2020八上·高明期末)下列关于物理知识分析描述正确的是(  )
A.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
B.阳光照在云上,云底下会形成阴影区域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说明音调和振幅有关
D.次声波预报仪可以预报台风和地震活动,说明了次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望远镜;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声与信息
【解析】【解答】A.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都是起放大镜的作用,成正立、放大的虚像,A符合题意;
B.光在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照不到的区域形成影子,所以,阳光照在云上,云底下会形成阴影区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
C.由于玻璃瓶中装有水的多少不同,在敲击时玻璃瓶的振动快慢就不同,水少的振动快,振动的快慢影响声音的音调,即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C不符合题意;
D.次声波预报仪可以预报台风和地震活动等,说明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望远镜;声音不仅可以传播能量,例如声音可以把酒杯震碎,也可以传递信息,例如听收音机、听老师讲课;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对应的是光的直线传播。
二、填空题
11.(2020八上·天津月考)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   (填“凸”或“凹”)透镜,其物镜成像原理与   相同。(填“照相机”“投影仪”)
【答案】凸;照相机
【知识点】望远镜
【解析】【解答】常见的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
远处的物体通过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镜的成像原理和照相机相同。
【分析】结合望远镜的构成及原理分析。
12.(2020八上·九龙坡期末)如图所示是一台光学显微镜,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用显微镜观察时,若载玻片及物体顺时针旋转,则在目镜中看到的像的旋转方向是   (选填“顺吋针”或“逆时针”)。
【答案】投影仪;顺时针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1)如图所示是一台光学显微镜,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
(2)用显微镜观察时,若载玻片及物体顺时针旋转,则在目镜中看到的像的旋转方向是顺时针。
【分析】(1)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当作用不同。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将物镜放大的像进行第二次放大,使看到的物体更清晰;
(2)物体通过显微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相比,肯定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但是像的旋转方向与物体的旋转方向相同。
13.(2020八上·嘉陵期末)观察细胞等微小物体,要用   ;观察较远处的物体和天体的运动要用   。
【答案】显微镜;望远镜
【知识点】显微镜;望远镜
【解析】【解答】解:在从微小粒子到浩瀚宇宙的探索过程中,科学家发明的显微镜使人类能逐渐深入地看清组成物质的微小结构;科学家发明的望远镜使人们对宇宙间天体的运动规律有了深层次的认识。
【分析】显微镜能帮助人们看到物质的微小结构,望 远镜帮助人们看清远处的物体。
14.(2021八上·高要期末)新冠疫情期间,学生用手机上网课,和老师互动交流学习,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能量”),但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患上近视眼。下图中关于近视眼成因的是图   ,其矫正的原理是   图(填对应的序号)。
【答案】信息;③;①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声与信息
【解析】【解答】学生上课时和老师互动交流,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的是信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近视眼成因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折射能力太强,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方,如图③。
近视眼的折射能力太强,矫正时需用凹透镜将光线发散后再入眼,如图 ①。
【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物体,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眼配戴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近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远视眼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15.(2021八上·陇县期末)河水看起来比真实的要浅,这是光的   缘故,所以不要冒然下河游泳。小明的爷爷是远视眼,他需配戴合适的   (选填“凸”或“凹”)透镜。
【答案】折射;凸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河水看起来比真实的要浅,这是因为池底反射的光从水中折射到空气中进入人的眼睛,空气中的折射角较大,人的眼睛顺着折射光线看到池底的像,像在池底的正上方。
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是远视眼,需要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汇聚作用进行矫正,故远视眼要用凸透镜矫正。
【分析】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中,发生折射;远视眼利用凸透镜矫正。
16.(2020八上·丰南期末)一位同学用类似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他想改用1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该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此时的像比原来   (选填“变大”或“变小”)。
【答案】靠近;变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由题意知,甲透镜的焦距比乙透镜的焦距要大,即乙透镜的聚光能力要比甲的强,那么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时,改用乙透镜,光屏应靠近凸透镜。此时,像的位置靠近了,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像会变小。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焦距越小, 物体和像的总距离减小;成像变小。
17.(2020八上·云南期末)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   c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先变大再变小”)。
【答案】5;先变大再变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根据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可知,2f=10cm,即焦距f为5cm;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5c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cm处,此时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且成虚像时物距越大像越大;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综上可知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先变大再变小。
【分析】凸透镜成像中,物距等于像距时,物距等于二倍焦距;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靠近焦点时,像变大,远离凸透镜时,像变小。
18.(2021八上·佛山期中)二维码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能看见二维码是由于光在二维码图案上发生了   (选填“反”或“折”)射;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手机的镜头相当于   镜,二维码图案通过手机镜头成   (选填“实”或“虚”)像.
【答案】反;凸透;实
【知识点】光的反射;生活中的透镜
【解析】【解答】看见二维码是由于光在二维码图案上发生了反射,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手机的镜头为凸透镜;
二维码反射的光经过摄像头后,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分析】不透明的物体上发生反射;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9.(2021八上·桂林期中)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   镜,照相时,若想使照片上的人大一些,照相机应该离被照的人   些。
【答案】凸透;近
【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
【解析】【解答】根据照相机的工作原理,镜头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并且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因照相机成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要使像增大,应该减小物距,增大像距,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即为像距,随着物距的变化,像距也要变化,所以若想使照片上的人大一些,照相机应该离被照的人近一些。
【分析】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物体靠近镜头时,成像变大。
三、作图题
20.(2021八上·龙凤期末)根据透镜的性质,在图中完成光路图:画出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图示中,通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凹透镜的主光轴入射的光线,其折射光线的反射延长线,过异侧焦点;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过焦点,则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作图如下:
【分析】光线和凹透镜的主光轴平行,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光线过光心,沿直线传播;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折射光线过焦点;光线过光心,沿直线传播。
21.(2021八上·杜尔伯特期末)如图所示,光源M(图中没画出)放在焦距为3cm的凸透镜前,0cm处为凸透镜光心。a、b、c是M发出的三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相交于M'。请在图中画出确定光源M的光路图并画出c经凸透镜折射前的入射光线。(表示凸透镜)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因折射光线a过凸透镜焦点,所以其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因折射光线b过光心,而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据此画出a、b的入射光线,两入射光线的交点为光源M,折射光线c与凸透镜的交点为该光线的入射点,连接M与光线c的入射点,即c经凸透镜折射前的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分析】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画出a、b的入射光线,两入射光线的交点为光源M;连接M与c光线的入射点,可知c经凸透镜折射前的入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
22.(2021八上·龙凤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把烛焰放在如图乙所示,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撤掉光屏,眼睛在A处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
(3)如图丙,把蜡烛放在二倍焦距以外的a点,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接着光屏和凸透镜不动,把蜡烛从a点移到b点,要使烛焰的像还能清晰地呈在光屏上,可以将光屏   (靠近/远离)凸透镜,或者光屏不动,在凸透镜和蜡烛间再加一个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答案】(1)11
(2)缩小;照相机;能
(3)靠近;凹透镜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如图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光屏上的光点是凸透镜的焦点,光心到焦点的距离叫凸透镜的焦距,焦距是11cm;
(2) 把烛焰放在如图乙所示,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如果撤掉光屏,眼睛在A处,光线继续传播射入人眼,人眼能看到这个像.
(3)蜡烛放在二倍焦距以外的a点,移动光屏找到像,蜡烛从a点移到b点,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会成在光屏的左侧,要使光屏和凸透镜位置不动,在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或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再加一个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会聚成像的光线错后会聚到光屏上.
【分析】(1)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焦距;
(2)当物体在二倍焦距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实际应用有照相机;人眼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像;
(3)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像靠近凸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使像远离凸透镜。
23.(2021八上·吉林期末)如图所示,小红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先组装器材,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小红把蜡烛移到20cm刻度线处,再把光屏    (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光屏上会呈现清晰的烛焰像,这是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3)接着,小红用厚纸板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烛焰所成像的大小将    ,亮度将    ;
(4)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移到45cm刻度线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小红能观察到像的方法是    。
【答案】(1)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向左;缩小
(3)不变;变暗
(4)从凸透镜的右侧透过透镜观察蜡烛烛焰的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实验之前需要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水平高度上。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把蜡烛移到2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30cm,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应该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3)用厚纸板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透过透镜的光线变少,但透镜的下半部分仍能成像,故烛焰所成像的大小将不变,亮度将变暗。
(4)把蜡烛移到45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5cm,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则此时u【分析】(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上;(2)由凸透镜的刻度线、蜡烛的刻度线,可以求蜡烛的物距大小,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确定成像情况,从而确定光屏移动方向。(3)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改变的是通过透镜光线的强度。(4)u24.(2021八上·密山期末)洋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   ,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   (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步骤(3)中蜡烛向左移动,要想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左”或“右”)调节,且光屏上的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现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光屏上   (“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1)10.0
(2)同一高度
(3)缩小;照相机
(4)左;变小
(5)能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根据凸透镜的特殊光线规律,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则题中光斑的位置,就是焦点的位置,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2)这个实验为了让蜡烛的火焰成像在光屏的中心,需要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同一高度。
(3)由上述解析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这时图乙,凸透镜的位置为50cm处,物距为40.0cm,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再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则生活中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将步骤(3)中蜡烛向左移动,则物距变大,要想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光屏应该靠近凸透镜,即应将光屏向左调节,且光屏上的像将变小。
(5)由于光路是可逆的,现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像。
【分析】(1)利用太阳光聚焦法测焦距。
(2)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焦距;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同一高度,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像成在光屏的上方此时应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3)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4)光路是可逆的。
五、计算题
25.(2021八上·深圳竞赛)如图所示,物体AB经凸透镜折射后所成像为A'B',已知AB的高为h,物距u,像距v,试用h1、u、v表示像高h2.
【答案】解:由图可知,△ABO∽△A B O,

已知AB的高为h1,物距BO为u,像距B O为v,则像高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在相似三角形中,对应边成比例,根据图片可知,△ABO与△A'B'O相似,据此列式计算即可。
六、简答题
26.(2021八上·临江期末)小云在看地图时,有一个细小的位置看不清楚,于是她将地图放在玻璃板下方,在玻璃板上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便看清楚了。请解释这样做的道理。
【答案】水滴(或玻璃板和水滴)相当于凸透镜,由于水滴离地图的距离较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的作用。
【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
【解析】【分析】结合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析。 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
27.(2020八上·讷河月考)有一个透镜,不知道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请你简要写出三种判断方法。
【答案】解:(1)用手去摸,中间厚、两边薄的说明是凸透镜(不提倡用手摸,可直接观察)。(2)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移动,另一侧能得到最小最亮的点说明是凸透镜,出现一个暗圈的是凹透镜。(3)能作为放大镜使用的是凸透镜。把透镜放在字的附近去看字,能起放大作用的是凸透镜,缩小的是凹透镜。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分析】中间比边缘厚的是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是凹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凸透镜能作为放大镜使用成放大的像;凹透镜成缩小的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