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三节 细化知识点同步练习——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2)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三节 细化知识点同步练习——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8-08 07:07:00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三节 细化知识点同步练习——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2)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道里期末)小七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选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平面镜成像过程中,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为了使像更清晰,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大小不变
D.在B处放置光屏,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答案】D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A.无论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平面镜成像过程中,遵循光的反射定律,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点燃的蜡烛为成像的物体,比较亮,环境越暗,蜡烛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蜡烛成像越清晰,故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平面镜成等大的像,故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大小不变,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虚像不能被光屏接受,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规律;较暗的环境观察像更清楚;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平面镜成像是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2.(2020八上·启东期末)在实验中经常遇到现象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实验进行优化改进,下列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时,为了方便时间的测量,选用锥角较大的纸锥
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选用完全相同的两个棋子是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
C.在探究红外线的热效应时,为了使温度计液柱变化明显,应选择分度值小一些的温度计
D.在探究光的反射折射实验时,为了看清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路径,可在水面上方喷烟雾并向水中滴几滴牛奶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A.物体运动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纸锥的锥角不同受到的阻力大小也不同,锥角越大,纸锥受到的阻力也越大,纸锥下落的越慢,运动的时间越长,越容易测量时间,A合理,不符合题意;
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选用完全相同的两个棋子是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B不合理,符合题意;
C.温度计的分度值越小,准确程度越高,在同样“受热”时温度计液柱变化越明显,C合理,不符合题意;
D.为了便于观察光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路径,在水面上方喷些烟雾和在水中滴几滴牛奶,这是利用光的漫反射现象来显示光路,D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探究不同物理现象时,改变被研究的量,对所探究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探究。
3.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将一点燃的蜡烛放在较厚的玻璃板前,观察到了两个不重合的像.对此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是漫反射形成的
B.是视觉暂留效应形成的错觉
C.是因为玻璃板结构不均匀,相当于多个透镜成像形成的
D.是玻璃板前后两个表面反射形成的
【答案】D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平面镜成像是镜面反射,选项A正确;因为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观察的烛焰,因此不是由于视觉暂留效应形成的错觉,选项B错误;镜子质量不好,反射面不平整,不会造成镜子中出现了多个蜡烛的像,选项C错误;厚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由于两个反射面都能反射成像,某同学发现镜中出现了两个不重合的像是由于光在玻璃前后两个面上两次反射成像造成的,选项D正确;故选D。
【分析】玻璃板是透明的,两面都能发生反射形成像。
4.(2020八上·天桥期末)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他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然后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则(  )
A.选择玻璃板进行实验,是为了看到蜡烛A的像更清晰
B.实验用到刻度尺,是为了测量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D.将光屏放到玻璃板后面蜡烛B位置上,光屏上没有像
【答案】D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A.选择玻璃板进行实验,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A不符合题意;
B.实验用到刻度尺,是为了测量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关系,B不符合题意;
C.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所成的像不变,C不符合题意;
D.平面镜成像是虚像,将光屏放到玻璃板后面蜡烛B位置上,光屏上没有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利用玻璃板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刻度尺可以探究距离关系;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5.(2020八上·东台期末)小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为了探究像与物之间的关系,在对蜡烛A和B的选择中,合理的是(  )
A.长度和粗细均相同 B.长度和粗细均不相同
C.长度不同,粗细相同 D.长度相同,粗细不同
【答案】A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小明同学应该选取两根长度和粗细均的蜡烛做实验,目的是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大小关系,利用大小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
6.(2020八上·沂水期末)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实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会变大
C.移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A的像
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无论怎样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蜡烛B始终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
【答案】A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A.用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实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A符合题意;
B.平面镜所成的像始终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因此,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像大小不变,B不符合题意;
C.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而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因此,移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C不符合题意;
D.如果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玻璃板前后移动,则像距物距同时改变,则B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时,用大小相同的蜡烛可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7.(2020八上·洛川期末)如图,小明利用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B是蜡烛A的像,则下列说法中(  )
①看到像,是因为B发光进入人眼
②在像B的位置放一张白纸,纸上不会出现蜡烛A的像
③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B也会靠近玻璃板
④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B会变大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答案】D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①B为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我们能通过玻璃板看到蜡烛B,是因为A发出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虚像B本身不会发光,故①错误;②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在像B的位置放一张白纸,纸上不会出现蜡烛A的像,故②正确;③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由于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故像B也会靠近玻璃板,故③正确;④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由于像的大小始终和物体的大小相同,物体大小不变,像B不会改变,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平面镜成像根据光的反射现象,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像是虚像。
8.(2019八上·蒙城期中)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外形与A完全相同.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B.眼睛应从A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C.蜡烛A燃烧较长时间后像仍与蜡烛B完全重合
D.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的同时像也会逐渐远离玻璃板
【答案】C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A.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与桌面垂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A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
B.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一侧观察,在蜡烛B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B项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
C.平面镜所成的像,物像等大,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变短,所以此时像不能与蜡烛B完全重合,C项错误;C项符合题意;
D.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将蜡烛远离玻璃板的同时像也远离玻璃板,D项正确.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9.(2019八上·中山期末)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择镀膜玻璃板而没有选择生活中梳洗用的镜子,是因为镀膜玻璃板和镜子相比,镀膜玻璃板(  )
A.能成像 B.能找到像的位置
C.成的像更亮 D.只成一个像
【答案】B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解:选择镀膜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为了确认物像的位置及大小.
10.(2018八上·扬州期中)如图所示,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小明同学没有把薄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发现(  )
A.蜡烛A的像总是与蜡烛B完全重合
B.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上方
C.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下方
D.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像总在同一水平面上
【答案】B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根据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的特点,作出蜡烛A的烛焰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蜡烛像的位置,可知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像不在同一水平面上,蜡烛A的像与蜡烛B不重合,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上方,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的特点分析.
11.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四个模型分别为C、A、T、V,从模型上看,只有C左右不同,而A、T、V左右相同,因此,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模型C。
故答案为A。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2.(2016八上·高密期中)某同学在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后撰写了一份实验报告.下面是报告中的部分内容,其中错误的是(  )
A.需要器材:刻度尺,平面镜、相同的两只蜡烛,白纸
B.将蜡烛逐渐靠近镜面,观察到像也逐渐靠近镜面
C.改变蜡烛到镜面的距离,观察到像的大小保持不变
D.改变蜡烛到镜面的距离,通过多次实验来总结规律
【答案】A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解:A、平板玻璃是透明的,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看到镜后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因此需要的器材是平板玻璃,不是平面镜,故A错误;
B、平面镜成像特点中像距等于与物距;所以将蜡烛逐渐靠近镜面,观察到像也逐渐靠近镜面;故B正确;
C、平面镜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所以不管怎么改变蜡烛到镜面的距离,观察到像的大小保持不变;故C正确;
D、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因此改变蜡烛到镜面的距离,通过多次实验来总结规律,说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要注意:①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②平面镜成像特点中像距等于与物距;③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④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二、实验探究题
13.(2021八上·罗湖期末)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小明将茶色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取两枚相同的棋子E和F,小明将棋子E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面的棋子F,直到它看上去与棋子E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并记下E和F的位置如图所示;
(2)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应选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效果好;
(3)该实验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方便确定   ;用两个相同的棋子E和F,是为了比较   ;
(4)在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棋子E有两个像,为了让这两个像靠得更近些,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_(选填序号);
A.换用较薄的玻璃板
B.换用较厚的玻璃板
C.调整观察的角度,使像重合
(5)实验中小明看到的棋子E的像偏暗,可以用方法____使看到的像亮些;
A.用手电筒直接照亮棋子E
B.用手电筒直接照亮棋子F
C.换用无色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
(6)实验时,将棋子E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小明多次改变E到平面镜的距离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答案】(1)等效替代法
(2)较亮
(3)像的位置;像和物大小的关系
(4)A
(5)A
(6)不变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1)用相同的棋子代替另一枚棋子,来确定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这种方法叫做等效替代法。
(2)由于棋子不是光源,棋子反射的光线较暗,故应该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进行实验,所以在较亮的地方进行实验效果好。
(3)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既能看到物体的像,也能看到像一侧的代替物体的棋子,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用两个相同的棋子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厚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都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两个反射面都会成像,玻璃板越厚,两个像的距离越远,给实验研究带来不变;因此为了消除这个影响,实验时需采用很薄的玻璃板,使两个反射面成的像几乎重合,故答案为:A。
(5)如果看到的棋子E的像偏暗,可以用用手电筒直接照亮棋子E的方法,使看到它的像亮一些,故答案为:A。
(6)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体是等大的,将棋子E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不变。
【分析】(1)棋子不是光源,所以选择光线亮的地方实验。
(2)为什么选玻璃板: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3)一个棋子在玻璃板后面却成了两个像,原因是: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可以用一个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4)用跳棋子实验时,为了看清像,可以用手电筒照亮玻璃板前面的棋子。
(5)改变物距,多次试验,避免偶然性和特殊性。
14.(2021八上·昆明期末)如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
(2)为了完成实验探究,还需要一个测量工具,这个测量工具是   ;
(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明做了如下操作:他先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只外形相同的棋子B竖立在玻璃板后移动,当移动到A像的位置时,发现它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   ;
(4)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拿走棋子B,将一块白板移动到A像的位置时,从玻璃板   (选填“前”或“后”)方观察,发现白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5)拿走白板后,小明将玻璃板向棋子A靠近了2cm,则他需要把棋子B向玻璃板移动   cm,才能使棋子B再次与A的像重合。实验中他多次改变棋子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为了   ;
(6)有同学建议小明将A、B棋子换成如图乙所示造型的棋子,好处是:   。
【答案】(1)确定像的位置
(2)刻度尺
(3)相等
(4)后;不能;虚
(5)4;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6)研究像物是否对称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1)在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棋子A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棋子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中需要测量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进行比较,所以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3)另外一只外形相同的棋子B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棋子A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4)光屏上能成实像,不能成虚像;平面镜上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延长线会聚成的虚像,拿走棋子B,将一块白板移动到A像的位置时,从玻璃板后方观察,白板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5)拿走白板后,玻璃板向棋子A靠近了2cm,则物距减小2cm,因为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像距也减小2cm。相当于像和物体的位置靠近了4cm。此时棋子A没动,所以像会向着棋子A的方向移动4cm,即把棋子B向着玻璃板移动4cm才能再次和棋子A的像重合;为了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多次改变棋子A的位置。
(6)将AB棋子换成如图乙所示造型的棋子,可以探究物像左右相反的关系,研究像物是否对称。
【分析】(1)在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为了确认物像的位置。
(2)实验中需要测量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进行比较,所以应该有刻度尺。
(3)另外一只相同的跳棋与玻璃板前面的跳棋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跳棋和它成的像大小相等。
(4)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承接在光屏上。
(5)平面镜成像,像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相等。
(6)平面镜物像左右相反。
15.(2021八上·潮安期中)实验室常用蜡烛完成以下光学实验:
(1)如图甲为小孔成像示意图,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
(2)利用如图乙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a)B蜡烛不点燃的原因是    。
(b)如图丙是小王某次测量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L,则蜡烛A与蜡烛B的距离为    cm;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c)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丁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    (选填“①”或“②”)处。
【答案】(1)光的直线传播
(2)点燃后会使玻璃后面太亮,使像不清晰;7.00;不变;②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1) 如图甲为小孔成像示意图,将小孔对着蜡烛,我们可以看到烛焰在光屏上呈现的像是倒立的,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2)(a)] 若将后边的B蜡烛点燃,玻璃后面会很亮,使得成像不清晰,影响实验效果,所以B蜡烛不点燃。
(b)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由图丙知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为3.50cm,所以蜡烛B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3.50cm,故蜡烛A与蜡烛B的距离为7.00cm。
平面镜成像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将点燃的蜡烛逐渐靠近玻璃板,它的像将不变。
(c)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在实验中如果把平板玻璃向左倾斜,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②处。
【分析】(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2)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不点燃,成像更清晰;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对称。
三、综合题
16.(2021八上·浈江期末)小勇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时,要将半透明玻璃板和水平桌面    放置,选用两个蜡烛大小、形状都一样,目的是既方便确定像的位置,又方便比较    ;
(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蜡烛成像处;此时小勇在玻璃板    (选填“A”或“B”)侧透过玻璃同时观察A的像和B的位置,直至两者完全重合,由此确定像的位置;
(3)若实验中,将物理书本挡在玻璃板和蜡烛B中间,小勇在A侧还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A的像;若移走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小勇越过玻璃直接看光屏,观察到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
(4)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填“较明亮”或“较黑暗”),小红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她将蜡烛B也点燃,她这样做    (填“能”或“不能”)用来增加像的亮度。
【答案】(1)垂直;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A
(3)能;不能
(4)较黑暗;不能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1)在实验时,半透明玻璃板和水平桌面应垂直放置,以确保像成在水平桌面上。
用两个大小和形状都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方便确定像的位置,还方便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因为两个蜡烛完全相同,则未点燃蜡烛与点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2)要观察A的像,应在A侧才能观察到A的像与B的位置是否重合。
(3)在玻璃板和蜡烛B间放一本物理书,仍可观察到A的像,因为A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所放置的物理书对反射光线的反射延长线没影响。
B蜡烛的位置放一块光屏,在光屏上不能观察到A的像,因为A此时的像是虚像。
(4)为了便于观察,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以避免环境光线对成像的影响。
实验中,蜡烛A的像不清晰是由于A射向玻璃板的光线较暗造成的,那么应增加A射向玻璃板的光线,而将蜡烛B点燃,不能增加A射向玻璃板的光线,不能增加像的亮度,且点燃蜡烛B后,成像侧亮度变亮,更不容易观察到成像。
【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时,玻璃板和桌面垂直,相同大小的蜡烛,可以探究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
(2)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观察像在物体一侧;
(3)玻璃板后面挡住物体,不影响成像;平面镜成像是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4)探究平面镜成像时,环境暗些像更清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不用点燃。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三节 细化知识点同步练习——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2)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道里期末)小七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选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平面镜成像过程中,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为了使像更清晰,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大小不变
D.在B处放置光屏,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2.(2020八上·启东期末)在实验中经常遇到现象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实验进行优化改进,下列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时,为了方便时间的测量,选用锥角较大的纸锥
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选用完全相同的两个棋子是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
C.在探究红外线的热效应时,为了使温度计液柱变化明显,应选择分度值小一些的温度计
D.在探究光的反射折射实验时,为了看清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路径,可在水面上方喷烟雾并向水中滴几滴牛奶
3.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将一点燃的蜡烛放在较厚的玻璃板前,观察到了两个不重合的像.对此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是漫反射形成的
B.是视觉暂留效应形成的错觉
C.是因为玻璃板结构不均匀,相当于多个透镜成像形成的
D.是玻璃板前后两个表面反射形成的
4.(2020八上·天桥期末)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他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然后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则(  )
A.选择玻璃板进行实验,是为了看到蜡烛A的像更清晰
B.实验用到刻度尺,是为了测量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D.将光屏放到玻璃板后面蜡烛B位置上,光屏上没有像
5.(2020八上·东台期末)小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为了探究像与物之间的关系,在对蜡烛A和B的选择中,合理的是(  )
A.长度和粗细均相同 B.长度和粗细均不相同
C.长度不同,粗细相同 D.长度相同,粗细不同
6.(2020八上·沂水期末)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实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会变大
C.移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A的像
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无论怎样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蜡烛B始终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
7.(2020八上·洛川期末)如图,小明利用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B是蜡烛A的像,则下列说法中(  )
①看到像,是因为B发光进入人眼
②在像B的位置放一张白纸,纸上不会出现蜡烛A的像
③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B也会靠近玻璃板
④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B会变大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8.(2019八上·蒙城期中)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外形与A完全相同.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B.眼睛应从A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C.蜡烛A燃烧较长时间后像仍与蜡烛B完全重合
D.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的同时像也会逐渐远离玻璃板
9.(2019八上·中山期末)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择镀膜玻璃板而没有选择生活中梳洗用的镜子,是因为镀膜玻璃板和镜子相比,镀膜玻璃板(  )
A.能成像 B.能找到像的位置
C.成的像更亮 D.只成一个像
10.(2018八上·扬州期中)如图所示,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小明同学没有把薄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发现(  )
A.蜡烛A的像总是与蜡烛B完全重合
B.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上方
C.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下方
D.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像总在同一水平面上
11.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12.(2016八上·高密期中)某同学在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后撰写了一份实验报告.下面是报告中的部分内容,其中错误的是(  )
A.需要器材:刻度尺,平面镜、相同的两只蜡烛,白纸
B.将蜡烛逐渐靠近镜面,观察到像也逐渐靠近镜面
C.改变蜡烛到镜面的距离,观察到像的大小保持不变
D.改变蜡烛到镜面的距离,通过多次实验来总结规律
二、实验探究题
13.(2021八上·罗湖期末)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小明将茶色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取两枚相同的棋子E和F,小明将棋子E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面的棋子F,直到它看上去与棋子E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并记下E和F的位置如图所示;
(2)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应选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效果好;
(3)该实验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方便确定   ;用两个相同的棋子E和F,是为了比较   ;
(4)在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棋子E有两个像,为了让这两个像靠得更近些,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_(选填序号);
A.换用较薄的玻璃板
B.换用较厚的玻璃板
C.调整观察的角度,使像重合
(5)实验中小明看到的棋子E的像偏暗,可以用方法____使看到的像亮些;
A.用手电筒直接照亮棋子E
B.用手电筒直接照亮棋子F
C.换用无色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
(6)实验时,将棋子E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小明多次改变E到平面镜的距离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14.(2021八上·昆明期末)如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
(2)为了完成实验探究,还需要一个测量工具,这个测量工具是   ;
(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明做了如下操作:他先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只外形相同的棋子B竖立在玻璃板后移动,当移动到A像的位置时,发现它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   ;
(4)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拿走棋子B,将一块白板移动到A像的位置时,从玻璃板   (选填“前”或“后”)方观察,发现白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5)拿走白板后,小明将玻璃板向棋子A靠近了2cm,则他需要把棋子B向玻璃板移动   cm,才能使棋子B再次与A的像重合。实验中他多次改变棋子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为了   ;
(6)有同学建议小明将A、B棋子换成如图乙所示造型的棋子,好处是:   。
15.(2021八上·潮安期中)实验室常用蜡烛完成以下光学实验:
(1)如图甲为小孔成像示意图,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
(2)利用如图乙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a)B蜡烛不点燃的原因是    。
(b)如图丙是小王某次测量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L,则蜡烛A与蜡烛B的距离为    cm;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c)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丁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    (选填“①”或“②”)处。
三、综合题
16.(2021八上·浈江期末)小勇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时,要将半透明玻璃板和水平桌面    放置,选用两个蜡烛大小、形状都一样,目的是既方便确定像的位置,又方便比较    ;
(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蜡烛成像处;此时小勇在玻璃板    (选填“A”或“B”)侧透过玻璃同时观察A的像和B的位置,直至两者完全重合,由此确定像的位置;
(3)若实验中,将物理书本挡在玻璃板和蜡烛B中间,小勇在A侧还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A的像;若移走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小勇越过玻璃直接看光屏,观察到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
(4)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填“较明亮”或“较黑暗”),小红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她将蜡烛B也点燃,她这样做    (填“能”或“不能”)用来增加像的亮度。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A.无论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平面镜成像过程中,遵循光的反射定律,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点燃的蜡烛为成像的物体,比较亮,环境越暗,蜡烛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蜡烛成像越清晰,故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平面镜成等大的像,故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大小不变,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虚像不能被光屏接受,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规律;较暗的环境观察像更清楚;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平面镜成像是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2.【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A.物体运动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纸锥的锥角不同受到的阻力大小也不同,锥角越大,纸锥受到的阻力也越大,纸锥下落的越慢,运动的时间越长,越容易测量时间,A合理,不符合题意;
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选用完全相同的两个棋子是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B不合理,符合题意;
C.温度计的分度值越小,准确程度越高,在同样“受热”时温度计液柱变化越明显,C合理,不符合题意;
D.为了便于观察光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路径,在水面上方喷些烟雾和在水中滴几滴牛奶,这是利用光的漫反射现象来显示光路,D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探究不同物理现象时,改变被研究的量,对所探究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探究。
3.【答案】D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平面镜成像是镜面反射,选项A正确;因为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观察的烛焰,因此不是由于视觉暂留效应形成的错觉,选项B错误;镜子质量不好,反射面不平整,不会造成镜子中出现了多个蜡烛的像,选项C错误;厚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由于两个反射面都能反射成像,某同学发现镜中出现了两个不重合的像是由于光在玻璃前后两个面上两次反射成像造成的,选项D正确;故选D。
【分析】玻璃板是透明的,两面都能发生反射形成像。
4.【答案】D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A.选择玻璃板进行实验,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A不符合题意;
B.实验用到刻度尺,是为了测量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关系,B不符合题意;
C.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所成的像不变,C不符合题意;
D.平面镜成像是虚像,将光屏放到玻璃板后面蜡烛B位置上,光屏上没有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利用玻璃板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刻度尺可以探究距离关系;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5.【答案】A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小明同学应该选取两根长度和粗细均的蜡烛做实验,目的是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大小关系,利用大小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
6.【答案】A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A.用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实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A符合题意;
B.平面镜所成的像始终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因此,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像大小不变,B不符合题意;
C.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而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因此,移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C不符合题意;
D.如果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玻璃板前后移动,则像距物距同时改变,则B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时,用大小相同的蜡烛可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7.【答案】D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①B为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我们能通过玻璃板看到蜡烛B,是因为A发出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虚像B本身不会发光,故①错误;②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在像B的位置放一张白纸,纸上不会出现蜡烛A的像,故②正确;③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由于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故像B也会靠近玻璃板,故③正确;④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由于像的大小始终和物体的大小相同,物体大小不变,像B不会改变,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平面镜成像根据光的反射现象,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像是虚像。
8.【答案】C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A.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与桌面垂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A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
B.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一侧观察,在蜡烛B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B项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
C.平面镜所成的像,物像等大,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变短,所以此时像不能与蜡烛B完全重合,C项错误;C项符合题意;
D.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将蜡烛远离玻璃板的同时像也远离玻璃板,D项正确.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9.【答案】B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解:选择镀膜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为了确认物像的位置及大小.
10.【答案】B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根据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的特点,作出蜡烛A的烛焰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蜡烛像的位置,可知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像不在同一水平面上,蜡烛A的像与蜡烛B不重合,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上方,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的特点分析.
11.【答案】A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四个模型分别为C、A、T、V,从模型上看,只有C左右不同,而A、T、V左右相同,因此,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模型C。
故答案为A。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2.【答案】A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解:A、平板玻璃是透明的,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看到镜后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因此需要的器材是平板玻璃,不是平面镜,故A错误;
B、平面镜成像特点中像距等于与物距;所以将蜡烛逐渐靠近镜面,观察到像也逐渐靠近镜面;故B正确;
C、平面镜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所以不管怎么改变蜡烛到镜面的距离,观察到像的大小保持不变;故C正确;
D、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因此改变蜡烛到镜面的距离,通过多次实验来总结规律,说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要注意:①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②平面镜成像特点中像距等于与物距;③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④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13.【答案】(1)等效替代法
(2)较亮
(3)像的位置;像和物大小的关系
(4)A
(5)A
(6)不变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1)用相同的棋子代替另一枚棋子,来确定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这种方法叫做等效替代法。
(2)由于棋子不是光源,棋子反射的光线较暗,故应该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进行实验,所以在较亮的地方进行实验效果好。
(3)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既能看到物体的像,也能看到像一侧的代替物体的棋子,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用两个相同的棋子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厚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都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两个反射面都会成像,玻璃板越厚,两个像的距离越远,给实验研究带来不变;因此为了消除这个影响,实验时需采用很薄的玻璃板,使两个反射面成的像几乎重合,故答案为:A。
(5)如果看到的棋子E的像偏暗,可以用用手电筒直接照亮棋子E的方法,使看到它的像亮一些,故答案为:A。
(6)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体是等大的,将棋子E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不变。
【分析】(1)棋子不是光源,所以选择光线亮的地方实验。
(2)为什么选玻璃板: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3)一个棋子在玻璃板后面却成了两个像,原因是: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可以用一个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4)用跳棋子实验时,为了看清像,可以用手电筒照亮玻璃板前面的棋子。
(5)改变物距,多次试验,避免偶然性和特殊性。
14.【答案】(1)确定像的位置
(2)刻度尺
(3)相等
(4)后;不能;虚
(5)4;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6)研究像物是否对称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1)在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棋子A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棋子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中需要测量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进行比较,所以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3)另外一只外形相同的棋子B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棋子A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4)光屏上能成实像,不能成虚像;平面镜上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延长线会聚成的虚像,拿走棋子B,将一块白板移动到A像的位置时,从玻璃板后方观察,白板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5)拿走白板后,玻璃板向棋子A靠近了2cm,则物距减小2cm,因为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像距也减小2cm。相当于像和物体的位置靠近了4cm。此时棋子A没动,所以像会向着棋子A的方向移动4cm,即把棋子B向着玻璃板移动4cm才能再次和棋子A的像重合;为了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多次改变棋子A的位置。
(6)将AB棋子换成如图乙所示造型的棋子,可以探究物像左右相反的关系,研究像物是否对称。
【分析】(1)在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为了确认物像的位置。
(2)实验中需要测量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进行比较,所以应该有刻度尺。
(3)另外一只相同的跳棋与玻璃板前面的跳棋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跳棋和它成的像大小相等。
(4)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承接在光屏上。
(5)平面镜成像,像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相等。
(6)平面镜物像左右相反。
15.【答案】(1)光的直线传播
(2)点燃后会使玻璃后面太亮,使像不清晰;7.00;不变;②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1) 如图甲为小孔成像示意图,将小孔对着蜡烛,我们可以看到烛焰在光屏上呈现的像是倒立的,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2)(a)] 若将后边的B蜡烛点燃,玻璃后面会很亮,使得成像不清晰,影响实验效果,所以B蜡烛不点燃。
(b)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由图丙知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为3.50cm,所以蜡烛B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3.50cm,故蜡烛A与蜡烛B的距离为7.00cm。
平面镜成像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将点燃的蜡烛逐渐靠近玻璃板,它的像将不变。
(c)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在实验中如果把平板玻璃向左倾斜,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②处。
【分析】(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2)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不点燃,成像更清晰;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对称。
16.【答案】(1)垂直;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A
(3)能;不能
(4)较黑暗;不能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1)在实验时,半透明玻璃板和水平桌面应垂直放置,以确保像成在水平桌面上。
用两个大小和形状都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方便确定像的位置,还方便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因为两个蜡烛完全相同,则未点燃蜡烛与点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2)要观察A的像,应在A侧才能观察到A的像与B的位置是否重合。
(3)在玻璃板和蜡烛B间放一本物理书,仍可观察到A的像,因为A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所放置的物理书对反射光线的反射延长线没影响。
B蜡烛的位置放一块光屏,在光屏上不能观察到A的像,因为A此时的像是虚像。
(4)为了便于观察,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以避免环境光线对成像的影响。
实验中,蜡烛A的像不清晰是由于A射向玻璃板的光线较暗造成的,那么应增加A射向玻璃板的光线,而将蜡烛B点燃,不能增加A射向玻璃板的光线,不能增加像的亮度,且点燃蜡烛B后,成像侧亮度变亮,更不容易观察到成像。
【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时,玻璃板和桌面垂直,相同大小的蜡烛,可以探究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
(2)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观察像在物体一侧;
(3)玻璃板后面挡住物体,不影响成像;平面镜成像是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4)探究平面镜成像时,环境暗些像更清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不用点燃。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