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第四节 细化知识点同步练习——光的色散(1)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桂林期中)仔细观察光的色散实验,如图所示中的光路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2.(2020八上·太仓期末)如图所示为日晕的景象,即在5000m左右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光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
B.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需要吸热
C.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通过反射分解为七色光
D.太阳光照射小冰晶折射后分解为七色光
3.(2020八上·炎陵期末)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面含有光的反射现象
B.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
C.彩色电视机屏幕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
4.(2021八上·船营期末)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明了红光LED和绿光LED,为与这两种LED组合,产生白色LED光源,科学家又探寻到一种LED,它是( )
A. 紫光LED B.黄光LED C.橙光LED D.蓝光LED
5.(2020八上·沂源期中)如图所示,为促进“沂源红”苹果着色,果园中铺设了反光膜。这是利用了( )
A.光的反射 B.光的直线传播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6.(2021八上·密山期末)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通过小孔形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
B.小明面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大
C.人们看到的河水比实际的河水要浅一些
D.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带是光的反射现象
7.(2020八上·沈阳月考)如图所示的光学实验研究出的物理规律不能解释所对应的光学现象的是( )
A. 手影
B. 透镜成像
C. 水中筷子变“弯”
D. 彩虹
二、填空题
8.(2021八上·肃州期末)一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 、 、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 现象;在这七种颜色的光中,红、 、蓝三种颜色的光被称为光的“三原色”。
9.(2021八上·邮亭月考)将红、绿、 三种色光照白纸上(图甲),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叫 。
10.(2022八上·新兴期末)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在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的白色光屏上,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
(1)此现象叫做光的 ,此现象是英国物理学家 发现的;
(2)此实验说明白光 (填“是”或“不是”)单色光。
11.(2021八上·新化期末)光的世界五彩斑斓,我们能看到那些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比如五颜六色的花朵,这是由于光的 ;雨过天晴偶尔观望到绚丽的彩虹这是光的 现象。
12.(2020八上·云南期末)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 ,多媒体教室配备了投影仪,坐在每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清屏幕上的画面,这是因为光在屏幕上发生了 反射。
13.(2020八上·江汉月考)如图所示,已知AO=BO。若使木板上A点的红色小灯发光,此时人眼可以看见A点和 点所在的位置有红色小灯。若使木板在水面以下的部分的一蓝色小灯发光,人眼看见的蓝色小灯是光的 (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填“实像”或“虚像”)。让红色小灯和蓝色小灯同时发光,并让一束 颜色的光按光路 (填“①”、“②”或“③”)射向水里,人眼能在某一位置看见水面以下的木板上仅有一个白色光点。(假设光在反射或折射后亮度均相同)
14.(2020八上·秦淮期中)如图分别是流星和金星凌月照片,在流星、金星和月球中, 是光源;明亮的月光是 (选填“单色光”或“多种色光混合而成”)。
15.(2020八上·苏州期末)如图所示,在较深的方盘内盛一些水,盘边斜放一块平面镜,使太阳光通过水照射到水下的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色墙壁上,会在墙壁上观察到光的 现象,此时的平面镜和水相当于 (填一种光学仪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解答】根据光的色散实验可知,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色光,其中紫光偏折程度最大,红光偏折程度最小,它们在三棱镜的两个边发生两次折射,均向三棱镜的底边偏折,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发生折射时,红光比紫光的折射角度小。
2.【答案】D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解答】A.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A不符合题意;
B.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需要放热,B不符合题意;
C.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通过折射分解为七色光,C不符合题意;
D.太阳光能穿过云层在小冰晶上发生折射,看上去在太阳的周围出现一个圆圈,由内而外呈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这就是光晕,是光的色散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太阳光经过三棱镜会变成彩色光带,此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字合而成的。
3.【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色光的三(基)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解析】【解答】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是由于光在河面发生了反射而形成的,则A符合题意;
B.在夜间行驶时,若打开驾驶室的电灯,则室内的物体便在驾驶室玻璃上成像,看不清外面的物体,则B不符合题意。
C.彩色电视机屏幕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则C不符合题意。
D.脸在镜中所成的像是由脸反射的光线照射到镜面反射而形成的。所以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着自己的脸照,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现象;光是三原色是红绿蓝;若看清镜子中物体的像,应使物体更明亮些。
4.【答案】D
【知识点】色光的三(基)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解析】【解答】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这三色混合后是白色,所以在有红光和绿光后,需要蓝光,混合后产生白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混合后是白色。
5.【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光的色散
【解析】【解答】果园中铺设了反光膜,反光膜能反射光,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故答案为:A。
【分析】不透明的物体,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6.【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色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A.蜡烛通过小孔形成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成的是倒立的实像,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像与物大小相等,则小明面镜的过程中,小明自身的大小不变,那么他在镜中的像大小也不变,B不符合题意;
C.人们看到的河水,实际上是河底反射的光,从河水进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人们逆着折射光看去,会发现河底变浅,即人们看到的河水比实际的河水要浅一些,C符合题意;
D.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出现色散现象,形成彩色带,这是光的折射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规律;光的色散
【解析】【解答】A、实验探究的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实验探究的是光的反射定律;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B错误,符合题意;
C、实验探究的是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变“弯”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实验探究的是光通过三棱镜时的色散现象,彩虹属于光的色散,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探究凸透镜成像性质需要用到发光物体,只用一束光线不能够完成实验。
8.【答案】蓝;靛;色散;绿
【知识点】光的色散;色光的三(基)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解析】【解答】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现象,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自然界中,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是无法用其他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因此它们被称为光的“三原色”。
【分析】白光是多种色光的混合色,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
9.【答案】蓝;光的色散
【知识点】光的色散;色光的三(基)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解析】【解答】红、绿、蓝被称为光的三原色,如图甲将红、绿、蓝三种色光照白纸上,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
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分析】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白光被分解为多种的现象,是色散现象。
10.【答案】(1)色散;牛顿
(2)不是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解答】(1)英国科学家牛顿在1666年最先利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即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靓、紫等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2)光的色散现象表明太阳光即白光是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故白光不是一种单色光。
【分析】(1)白光被分解为多种色光的现象是色散现象,牛顿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
(2)白光是复合色。
11.【答案】反射;色散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色散
【解析】【解答】花朵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五颜六色的花朵是由于花朵反射的不同色光进入了人的眼睛,这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雨后,我们会看到天空中有彩虹,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太阳发出的复色光经过空中的小水滴时发生色散,变成七种单色光,所以就出现了彩虹。
【分析】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12.【答案】色散;漫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光的色散
【解析】【解答】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称为光的色散。光在粗糙的屏幕上会发生漫反射,使坐在每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清屏幕上的画面。
【分析】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为多种色光的现象,是色散现象;光反射漫反射时,光线反射到四面八方。
13.【答案】B;折射;虚像;绿;①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色光的三(基)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若使木板上A点的红色小灯发光,此时A点会通过水面成像,此时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等于A到水面的距离,由于OA=OB
所以此时人眼可以看见A点和B点所在的位置有红色小灯。
若使木板在水面以下的部分的一蓝色小灯发光,光线从水面射出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眼逆着光线看,看到的是蓝色小灯的变浅的虚像。
让红色小灯和蓝色小灯同时发光,A通过水面所成的像在B点为红光,让蓝色小灯在D位置同时发光,由于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可以得到白光,光从空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所以应让一束绿颜色的光按光路①射向水里,人眼能在B位置看见水面以下的木板上仅有一个白色光点。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相同的;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可以得到白光。
14.【答案】流星;多种色光混合而成
【知识点】光与光源;光的色散
【解析】【解答】金星和月球不发光,不是光源,流星发光,因此流星是光源。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复色光,太阳发出的光射到月球发生反射,因此月光是月亮反射的太阳光,故月光是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分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是光源;白光是多种色光的混合色。
15.【答案】色散;三棱镜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解答】白光经过折射后出现彩色光带的现象是色散现象,水中斜放的平面镜和水面组合相当于三棱镜。
故答案为:色散;三棱镜。
【分析】白光被折射成多种色光的现象是色散现象,三棱镜可以使光发生色散现象。
1 / 1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第四节 细化知识点同步练习——光的色散(1)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桂林期中)仔细观察光的色散实验,如图所示中的光路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解答】根据光的色散实验可知,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色光,其中紫光偏折程度最大,红光偏折程度最小,它们在三棱镜的两个边发生两次折射,均向三棱镜的底边偏折,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发生折射时,红光比紫光的折射角度小。
2.(2020八上·太仓期末)如图所示为日晕的景象,即在5000m左右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光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
B.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需要吸热
C.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通过反射分解为七色光
D.太阳光照射小冰晶折射后分解为七色光
【答案】D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解答】A.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A不符合题意;
B.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需要放热,B不符合题意;
C.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通过折射分解为七色光,C不符合题意;
D.太阳光能穿过云层在小冰晶上发生折射,看上去在太阳的周围出现一个圆圈,由内而外呈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这就是光晕,是光的色散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太阳光经过三棱镜会变成彩色光带,此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字合而成的。
3.(2020八上·炎陵期末)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面含有光的反射现象
B.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
C.彩色电视机屏幕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色光的三(基)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解析】【解答】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是由于光在河面发生了反射而形成的,则A符合题意;
B.在夜间行驶时,若打开驾驶室的电灯,则室内的物体便在驾驶室玻璃上成像,看不清外面的物体,则B不符合题意。
C.彩色电视机屏幕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则C不符合题意。
D.脸在镜中所成的像是由脸反射的光线照射到镜面反射而形成的。所以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着自己的脸照,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现象;光是三原色是红绿蓝;若看清镜子中物体的像,应使物体更明亮些。
4.(2021八上·船营期末)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明了红光LED和绿光LED,为与这两种LED组合,产生白色LED光源,科学家又探寻到一种LED,它是( )
A. 紫光LED B.黄光LED C.橙光LED D.蓝光LED
【答案】D
【知识点】色光的三(基)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解析】【解答】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这三色混合后是白色,所以在有红光和绿光后,需要蓝光,混合后产生白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混合后是白色。
5.(2020八上·沂源期中)如图所示,为促进“沂源红”苹果着色,果园中铺设了反光膜。这是利用了( )
A.光的反射 B.光的直线传播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光的色散
【解析】【解答】果园中铺设了反光膜,反光膜能反射光,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故答案为:A。
【分析】不透明的物体,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6.(2021八上·密山期末)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通过小孔形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
B.小明面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大
C.人们看到的河水比实际的河水要浅一些
D.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带是光的反射现象
【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色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A.蜡烛通过小孔形成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成的是倒立的实像,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像与物大小相等,则小明面镜的过程中,小明自身的大小不变,那么他在镜中的像大小也不变,B不符合题意;
C.人们看到的河水,实际上是河底反射的光,从河水进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人们逆着折射光看去,会发现河底变浅,即人们看到的河水比实际的河水要浅一些,C符合题意;
D.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出现色散现象,形成彩色带,这是光的折射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2020八上·沈阳月考)如图所示的光学实验研究出的物理规律不能解释所对应的光学现象的是( )
A. 手影
B. 透镜成像
C. 水中筷子变“弯”
D. 彩虹
【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规律;光的色散
【解析】【解答】A、实验探究的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实验探究的是光的反射定律;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B错误,符合题意;
C、实验探究的是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变“弯”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实验探究的是光通过三棱镜时的色散现象,彩虹属于光的色散,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探究凸透镜成像性质需要用到发光物体,只用一束光线不能够完成实验。
二、填空题
8.(2021八上·肃州期末)一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 、 、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 现象;在这七种颜色的光中,红、 、蓝三种颜色的光被称为光的“三原色”。
【答案】蓝;靛;色散;绿
【知识点】光的色散;色光的三(基)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解析】【解答】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现象,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自然界中,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是无法用其他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因此它们被称为光的“三原色”。
【分析】白光是多种色光的混合色,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
9.(2021八上·邮亭月考)将红、绿、 三种色光照白纸上(图甲),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叫 。
【答案】蓝;光的色散
【知识点】光的色散;色光的三(基)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解析】【解答】红、绿、蓝被称为光的三原色,如图甲将红、绿、蓝三种色光照白纸上,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
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分析】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白光被分解为多种的现象,是色散现象。
10.(2022八上·新兴期末)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在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的白色光屏上,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
(1)此现象叫做光的 ,此现象是英国物理学家 发现的;
(2)此实验说明白光 (填“是”或“不是”)单色光。
【答案】(1)色散;牛顿
(2)不是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解答】(1)英国科学家牛顿在1666年最先利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即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靓、紫等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2)光的色散现象表明太阳光即白光是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故白光不是一种单色光。
【分析】(1)白光被分解为多种色光的现象是色散现象,牛顿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
(2)白光是复合色。
11.(2021八上·新化期末)光的世界五彩斑斓,我们能看到那些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比如五颜六色的花朵,这是由于光的 ;雨过天晴偶尔观望到绚丽的彩虹这是光的 现象。
【答案】反射;色散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色散
【解析】【解答】花朵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五颜六色的花朵是由于花朵反射的不同色光进入了人的眼睛,这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雨后,我们会看到天空中有彩虹,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太阳发出的复色光经过空中的小水滴时发生色散,变成七种单色光,所以就出现了彩虹。
【分析】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12.(2020八上·云南期末)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 ,多媒体教室配备了投影仪,坐在每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清屏幕上的画面,这是因为光在屏幕上发生了 反射。
【答案】色散;漫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光的色散
【解析】【解答】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称为光的色散。光在粗糙的屏幕上会发生漫反射,使坐在每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清屏幕上的画面。
【分析】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为多种色光的现象,是色散现象;光反射漫反射时,光线反射到四面八方。
13.(2020八上·江汉月考)如图所示,已知AO=BO。若使木板上A点的红色小灯发光,此时人眼可以看见A点和 点所在的位置有红色小灯。若使木板在水面以下的部分的一蓝色小灯发光,人眼看见的蓝色小灯是光的 (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填“实像”或“虚像”)。让红色小灯和蓝色小灯同时发光,并让一束 颜色的光按光路 (填“①”、“②”或“③”)射向水里,人眼能在某一位置看见水面以下的木板上仅有一个白色光点。(假设光在反射或折射后亮度均相同)
【答案】B;折射;虚像;绿;①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色光的三(基)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若使木板上A点的红色小灯发光,此时A点会通过水面成像,此时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等于A到水面的距离,由于OA=OB
所以此时人眼可以看见A点和B点所在的位置有红色小灯。
若使木板在水面以下的部分的一蓝色小灯发光,光线从水面射出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眼逆着光线看,看到的是蓝色小灯的变浅的虚像。
让红色小灯和蓝色小灯同时发光,A通过水面所成的像在B点为红光,让蓝色小灯在D位置同时发光,由于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可以得到白光,光从空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所以应让一束绿颜色的光按光路①射向水里,人眼能在B位置看见水面以下的木板上仅有一个白色光点。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相同的;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可以得到白光。
14.(2020八上·秦淮期中)如图分别是流星和金星凌月照片,在流星、金星和月球中, 是光源;明亮的月光是 (选填“单色光”或“多种色光混合而成”)。
【答案】流星;多种色光混合而成
【知识点】光与光源;光的色散
【解析】【解答】金星和月球不发光,不是光源,流星发光,因此流星是光源。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复色光,太阳发出的光射到月球发生反射,因此月光是月亮反射的太阳光,故月光是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分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是光源;白光是多种色光的混合色。
15.(2020八上·苏州期末)如图所示,在较深的方盘内盛一些水,盘边斜放一块平面镜,使太阳光通过水照射到水下的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色墙壁上,会在墙壁上观察到光的 现象,此时的平面镜和水相当于 (填一种光学仪器)。
【答案】色散;三棱镜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解答】白光经过折射后出现彩色光带的现象是色散现象,水中斜放的平面镜和水面组合相当于三棱镜。
故答案为:色散;三棱镜。
【分析】白光被折射成多种色光的现象是色散现象,三棱镜可以使光发生色散现象。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