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4.4物质的比热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4.4物质的比热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7-27 07:43:21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4.4物质的比热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七上·滨江期末)关于比热,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比热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B.比热跟物体的温度变化有关
C.比热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D.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2021七上·天台期末)水是一种比热容较大的物质,下列生产和生活中与水的这种特性没有关系的是(  )
A.初春的秧田,晚上灌水保温 B.仲夏的街道,路面洒水降温
C.深秋的沿海,昼夜温差较小 D.隆冬的室内,暖气管热水供热
3.(2021七上·吴兴期末)人们为了认识事物,常常要进行比较,并引入相应的科学量。下列关于“比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比较物体冷热程度,引入科学量——温度
B.比较物体吸热能力,引入科学量——比热
C.比较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科学量——密度
D.比较物体占有空间,引入科学量——体积
4.(2021七上·温州月考)小金根据表中数据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几种物质的比热J(kg·℃)
水 2.1×103kg/m3 冰 2.1×103kg/m3
酒精 2.4×103kg/m3 沙石 0.92×103kg/m3
煤油 2.1×103kg/m3 铝 0.88×103kg/m3
A.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物质的比热不变
B.煤油和冰的比热相同,所以比热不是物质的特性
C.100g的铝和酒精吸收相同的热盘,铝温度变化较大
D.同温度的100g水和200g煤油升高到同一温度,所需吸收的热量不同
5.(2021七上·温州月考)小明对三烊湿地公园内的气温和水温进行了观测,并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可判断(  )
A.实线代表水温,虛线代表气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大
B.实线代表水温,成线代表气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小
C.实线代表气温,虚线代表水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大
D.实线代表气盘,虚线代表水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小
6.(2021七上·瑞安月考)小明对三垟湿地公园内的气温和水温进行了观测,并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可判断(  )
A.实线代表水温,虚线代表气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大
B.实线代表水温,虚线代表气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小
C.实线代表气温,虚线代表水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大
D.实线代表气温,虚线代表水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小
7.(2021七上·瑞安月考)小金根据表中数据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几种物质的比热J/(kg·℃)
水 4.2×103   冰 2.1×103
酒精 2.4×103   沙石 0.92×103
煤油 2.1×103   铝 0.88×103
A.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物质的比热不变
B.煤油和冰的比热相同,所以比热不是物质的特性
C.100g的铝和酒精吸收相同的热量,铝温度变化较大
D.同温度的100g水和200g煤油升高到同一温度,所需吸收的热量不同
8.(2020七上·温州期末)水是一种比热容较大的物质,下列生产和生活中与水的这种特性没有关系的是(  )
A.对秧田晚上灌水,白天放水
B.炎热的夏天,在地面上洒水降温
C.暖气管内装的是流动的热水
D.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
9.(2020七上·诸暨期末)小明同学阅读了课本“图4-35比较几种物质的比热大小”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液体的比热容都比固体大
B.同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
C.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
D.质量相等的钢铁和砂石,升高相同的温度,钢铁比砂石吸收热量多
10.(2020七上·缙云期末)如图是小明和小华同学探究沙子与水吸热升温快慢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  )
A.使用相同型号的温度计 B.取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水
C.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D.盛放沙子和水的容器相同
11.(2021七上·江干期末)小金从下面一 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表中,分析归纳出几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J/(kg·℃)
水 4.2×103 水银 0.14×103 玻璃 0.84×103 钢铁 0.46×103
冰 2.1×103 酒精 2.44×103 木材 2.4×103 铜 0.39×103
煤油 2.1×103 沙石 0.92×103 铝 0.88×103 铅 0.13×103
蓖麻油 1.8×103 干泥土 0.84×103        
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都不相同
B.水的比热容大,常做汽车的冷却剂
C.液体的比热容都大于固体的比热容
D.1kg的沙石温度升高1℃放出热量920J
12.(2020七上·临海期末)夏天,海边的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下列现象中不是应用这一特性的是 (  )
A.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剂降温
B.炎热的夏天,往地面上洒水降温
C.春天的夜晚,往稻田里灌水以防秧苗冻坏
D.寒冷的冬天,暖气管内装流动的热水取暖
13.(2020七上·滨江月考)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种类有关的是(  )
A.体积相同的两杯水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B.体积相等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C.质量相等的两块钢温度分别升高5℃和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D.质量相等的水和铜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14.(2020七上·滨江月考)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强
B.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C.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D.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
15.(2020七上·兰溪期中)关于比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较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一定多
B.温度较低的物质比热较小
C.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本领的大小
D.物体质量越大,它的比热越大
二、填空题
16.(2022七上·缙云期末)为了探究不同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利用四套与如图相同的装置完成实验,实验结果见下表。
实验组别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
1 水 300 25 35 12
2 水 150 25 35 6
3 煤油 300 25 35 6
4 煤油 300 25 30 3
(1)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应在烧杯底部垫   ,以防止受热不均匀导致烧杯底部炸裂。
(2)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
(3)通过分析上表中1和3两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17.(2021七上·普陀期末)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质量、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甲液体的比热容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同)乙液体的比热容。在0~90s的时间内,甲吸收的热量   乙吸收的热量。
18.(2020七上·杭州期末)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
⑴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
⑵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加热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   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⑶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从开始加热到分别达到42℃,甲、乙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Q甲   Q乙。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甲的温度/℃ 30 34 38 42 46
乙的温度/℃ 10 18 26 34 42
⑷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19.(2020七上·西湖月考)电暖气充入的是比热容小的液体,是为了通电后升温速度   (填“快”或“慢”);而暖手宝要充入比热容大的液体,是为了使它在一次通电加热后可以放出更   (填“多”或“少”)的热量。
20.某同学分别用图甲所示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A.B两杯中的液体加热,绘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如果A、B两杯中的液体的质量相同,那么   杯中液体的比热较大。
(2)如果A、B两杯中是同种液体,那么   杯中液体的质量较大。
21.(2020七上·吴兴期末)为了探究“液体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小乐用水进行了如图甲所示实验,并根据水温的变化绘制了图乙中的曲线a。
(1)从曲线a可知,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特点是   。
(2)小欢也用水完成了上述实验并得到图乙中的曲线b,则   (填“小乐”或“小欢”)的实验所用水的质量较大。
(3)小欣用与小乐等量的另一种液体也做了上述实验并得到图乙中的曲线c,则该液体的比热比水   。
22.(2019七上·德清期末)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内分别放入质量相同、初温都是室温的水和煤油,在瓶口扎上气球,将它们同时浸入热水中,如图所示。
(1)观察到的现象是:   (选填“甲”或“乙”)瓶口的气球先变得较大些。
(2)当塑料瓶中的煤油和水都升高到相同的温度时,两者吸收的热量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23.(2019七上·杭州期末)为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某小组作了如下图甲的实验,实验结果见下表。
实验组别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
1 水 200 25 40 13.5
煤油 200 25 40 6.5
2 水 200 25 40 12
煤油 200 25 40 5.5
(1)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应在烧杯底部垫   ,以防止受热不均匀导致烧杯底部炸裂。
(2)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   来判断的。
(3)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24.(2018七上·天台月考)炎热的夏天赤脚走在水泥地上,感觉水泥地很烫脚,而进入游泳池又觉得池水很凉。这主要是因为水泥地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同样的太阳照射下,水升温比水泥地升温   (选填:“快”、“慢”或“一样快”)。
25.产生“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楼群林立,难以形成空气对流;二是城市水面小,水的蒸发吸热   (填“多”或“少”);三是建筑群、马路中的砂石、水泥的   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更明显;四是工厂、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   和二氧化碳。
三、实验探究题
26.(2021七上·平阳期中)为了探究不同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
(1)为便于开展实验探究,热源相同时,我们将方案“吸收的热量”转换为“加热的时间”,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可知吸收热量的多少。实验室的温度计就是应用这种转换思想测量温度的:当温度升或降低时,温度计中的液体便膨胀或收缩,从温度计中   的变化便可知温度的变化。
(2)下表为他们的实验记录,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烧杯编号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
1 水 300 20 30 12
2 水 150 20 30 6
3 煤油 300 20 30 6
4 煤油 300 20 25 3
①分析上表,得出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有关。
②如果只从降温效果考虑,要让一块100℃的金属降温,质量相同、温度都是10℃的水和煤油,哪个效果更好    其理由是   。
27.(2020七上·温州期末)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两只规格相同的烧杯,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和煤油;
②将两只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并插入温度计,读出水和煤油的初始温度;
③用酒精灯加热 6 分钟,观察并记录每分钟水和煤油中温度计的示数。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温度计和   。
(2)该实验通过   反映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大小。
(3)通过实验小明发现水的吸热能力比煤油强,并绘出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
化的曲线图,请在图上描绘出煤油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28.(2020七上·诸暨期末)在“探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质量和物质的种类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同组的同学经过讨论,制订了两个方案:
方案一:让研究对象升高相同的温度,然后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方案二:让研究对象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比较它们升高温度的高低。
(1)实验室准备了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支温度计、烧杯、秒表、适量的水和食用油,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两方案中水和食用油吸热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
(3)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用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进行加热,上表是他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可以知道:小明选择   (填 “方案一”、“方案二”)进行实验。
加热时间/min 0 2 4 6
水的温度/℃ 2 2 2 3
油的温度/℃ 2 2 3 4
29.(2021七上·江干期末)如图甲设计一个”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的探究实验,其部分装置如图所示,除杯内分别装的是质量相等的食用油和水外其余实验器材都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要完成该实验还需要   实验器材;
(2)实验过程中,怎样保证食用油和水吸收的热量大致相同:   ;
(3)水和食用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可判断出a物质是   ;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   需要加热更长的时间。(选填“水”或“煤油”)
30.为了探究不同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4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烧杯号 液体 质量(克)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分)
1 水 300 20 30 12
2 水 150 20 30 6
3 煤油 300 20 30 6
4 煤油 300 20 25 3
(1)水和食用油吸热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
(2)分析比较   (填烧杯号)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3)分析上表,综合可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有关。
四、解答题
31.(2021七上·温州期末)小明随父亲前往酒厂考察白酒酿制过程。知道白酒是发酵后粮食里的酒精从蒸锅中蒸煮出来的,蒸煮装置如图。蒸锅实际是一个汽化池,将其封闭后与输气管相通,然后将“气酒"引入冷凝池后再注入储酒罐。罐内的白酒度数很高,一般不宜直接饮用,需要与适量水混合勾兑。白酒的“度数”是指在20℃的100毫升酒中所含酒精的亳升数。(ρ水=1.0×103千克/米3、ρ酒精=0.8×103千克/米3)
(1)将冷凝池内的输汽管设计成弯弯曲曲的目的是   。
(2)在冷凝池中用水作冷却剂,主要是利用了水的哪一种物理性质?   
(3)该酒厂生产的瓶装白酒标有“500mL,45度"的字样,则这种白酒的密度是多少?(不考虑勾兑时体积的变化)
32.(2021七上·青田期末)如图甲所示,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已知:ρ水>ρ煤油)
(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   相同、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选用相同电加热器给它们加热相同的时间,目的是   。
(2)水和煤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①根据图甲可判断出b物质是   。(选填“水”或“煤油”)
②根据图乙可判断出   的吸热能力强。(选填“水”或“煤油”)
33.(2020七上·仙居期末)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质量/g 升温10℃所需时间/s 升温20℃所需时间/s 升温30℃所需时间/s
沙子 30 64 89 124
水 30 96 163 220
(1)在此实验中,用   来表示水和沙子吸热的多少。
(2)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   (填“大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   (填“沙子”或“水”)升高的温度更多。
(4)下列事实能用上述实验结果解释的是 。
A.烈日下,溪边的砂石烫脚,而溪水却是凉凉的
B.用盐水腌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
C.长期堆放煤的水泥地面变成黑色
34.(2020七上·吴兴期末)小强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沙子和水的吸热能力”。
操作如下:
(1)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相同且   相等的沙子和水。
(2)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火焰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实验中,是通过比较   来间接反映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
(3)实验结束后,小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通过分析图像他发现加热相同的时间沙子的温度比水升高得多,请你在图2中画出沙子温度升高的大致图像。
(4)小强得到实验结论后与小英交流,他们猜想“暖手宝”中装的储热液和水一样比热容   。(选填“较大”“较小”)
35.汽车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这样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如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量(% )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这是因为水的   较大。
(2)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 ,那么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3)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 。
A.30% B.40% C.60% D.90%
(4)请在图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像   。由图像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根据对比热容的认识和理解判断。
【解答】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它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物质的质量和变化的温度等无关,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答案】B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放热本领大小的一个物理量,据此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A.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所以晚上对秧田灌水后,水向外放出大量的热,保持秧苗不被冻伤,故A不合题意;
B.在地面上洒水降温,是因为水吸收空气的热量,与比热容大无关,故B符合题意;
C.水的比热容大,升高相同的温度时,会吸收更多的热量,从而保证汽车发动机的温度不至于太高,故C不合题意;
D.水的比热容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时,会向外放出更多的热量,因此暖气管内装的是热水,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C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密度公式的应用;比热容
【解析】【分析】物理量,是指物理学中所描述的现象、物体或物质可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属性。都是用数字和单位联合表达的。一般先选几个独立的物理量,如长度、时间等,并以使用方便为原则规定出它们的单位。
【解答】A.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为了比较物理的冷热程度,引入"温度”,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比较物体吸热能力,引入比热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为了比较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故C不正确,符合题意。
D.为了比较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引入“体积”,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C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一定质量的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该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称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用符号c表示。
【解答】A.由表格数据可知,水和冰是同种物质,水结冰比热容改变,故错误;
B.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是否相同无关,故错误;
C.由表格数据可知酒精的比热容大于铝的比热容,由表格数据可知100g的铝和酒精吸收相同的热量,铝温度变化较大,故正确;
D.由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比热容是煤油的2倍,由表格数据可知同温度的100g水和200g煤油升高到同一温度,所需吸收的热量相同,故错误。
故选C。
5.【答案】C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比热容是热力学中常用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物质提高温度所需热量的能力,而不是吸收或者散热能力。它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或下降)单位温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水的比热是4.2××103焦/(千克×℃),表示质量是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
空气的比热容为1.0×103J/(kg.℃)。
【解答】湿地公园的水和空气在同样吸放热条件下,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温度变化小,所以温度变化较小的虚线是水温的图线,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C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比热容是热力学中常用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物质提高温度所需热量的能力,而不是吸收或者散热能力。它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或下降)单位温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水的比热是4.2×103焦/(千克×℃),表示质量是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
空气的比热容为1.0×103J/(kg.℃)。
【解答】湿地公园的水和空气在同样吸放热条件下,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温度变化小,所以温度变化较小的虚线是水温的图线,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C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一定质量的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该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称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用符号c表示。【解答】A.由表格数据可知,水和冰是同种物质,水结冰比热容改变,故错误;
B.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是否相同无关,故错误;
C.由表格数据可知酒精的比热容大于铝的比热容,由表格数据可知100g的铝和酒精吸收相同的热量,铝温度变化较大,故正确;
D.由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比热容是煤油的2倍,由表格数据可知同温度的100g水和200g煤油升高到同一温度,所需吸收的热量相同,故错误。
故选C。
8.【答案】B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放热本领大小的一个物理量,据此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A.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所以晚上对秧田灌水后,水向外放出大量的热,保持秧苗不被冻伤,故A不合题意;
B.在地面上洒水降温,是因为水吸收空气的热量,与比热容大无关,故B符合题意;
C.水的比热容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时,会向外放出更多的热量,因此暖气管内装的是热水,故C不合题意;
D.水的比热容大,升高相同的温度时,会吸收更多的热量,从而保证汽车发动机的温度不至于太高,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C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比热容是热力学中常用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物质提高温度所需热量的能力,而不是吸收或者散热能力。它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或下降)单位温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解答】A、水银是液体,但其比热容在图中最小;故A错误;
B、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说明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会发生变化;故B错误;
C、砂石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温度变化小,所以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故C正确;
D、钢铁的比热容比砂石的比热容小,所以质量相等时,升高相同的温度,钢铁吸收的热量比砂石少;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0.【答案】A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过程,判断哪个物理量会影响测量结果即可。
【解答】A.温度计的型号虽然不同,但是都是合格产品时,它们的测量结果都是准确的,因此没必要控制温度计的型号,故A符合题意;
B.根据Q=cm△t可知,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温的快慢时,必须控制水和沙子的质量相等,故B不合题意;
C.使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可以保证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从而用时间反映吸收热量的多少,故C不合题意;
D.盛放沙子和水的容器不同,会影响吸热效果,必须控制相同,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11.【答案】B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比热容,简称比热,亦称比热容量,是热力学中常用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物体吸热或散热能力,比热容越大,物体的吸热或散热能力越强。它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或下降单位温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解答】A.冰和煤油的比热容相同,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可能相同,故A错误;
B.因为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所以在相同条件下,水吸收的热量比其他物质更多,常做汽车的冷却剂,故B正确;
C.液体的比热容一般大于固体的比热容,但液体的比热容不一定都大于固体的比热容,如水银的比热容就小于铝、干泥土的比热容,故C错误;
D.1kg的砂石温度升高1℃,应该是吸收热量 920J ,而不是放出。故D错误。
故选B。
12.【答案】B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的一个物理量,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解答】A.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剂降温,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可以携带更多的热量,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故A不合题意;
B.炎热的夏天,往地面上洒水降温,是因为水蒸发吸热,与比热容无关,故B符合题意;
C.春天的夜晚,往稻田里灌水以防秧苗冻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非常大,在降温时可以放出很多的热量,从而保护秧苗,故C不合题意;
D.寒冷的冬天,暖气管内装流动的热水取暖,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时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3.【答案】D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比热容越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因此,如果要探究物质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种类的关系,就必须控制物质的种类和温度的变化量相同,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4.【答案】B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物质的比热容越大,则吸热能力越强;物质的比热容越小,则吸热能力越弱,;
(2)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吸收热量和物质的质量相等时,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
(3)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物质的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时,比热容越大的物质吸收热量越多;
(4)根据公式Q=cm△t分析物质吸热多少的决定因素。
【解答】A.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的比热容小,即沙子吸热能力较弱,故A错误;
B. 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二者吸收相同的热量,根据公式Q=cm△t可知,末温低的物质比热容大,吸热能力强,故B正确;
C. 根据公式Q=cm△t可知,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水的比热容大,水吸收的热量多,故C错误;
D. 根据公式Q=cm△t可知,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比热容、质量和升高的温度决定的,故D错误。
故选B。
15.【答案】C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Q=cm△t分析;
(2)(3)(4)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吸热、升高的温度和物体质量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解答】A.根据公式Q=cm△t可知,不同的物质质量相同且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比热容大的吸收的热量一定多,题目没有限定质量相同,故A错误;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本领的大小,与吸热、升高的温度和物体质量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故C正确,而B、D错误。
故选C。
16.【答案】(1)石棉网
(2)加热时间
(3)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时,吸收热量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烧杯不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应该底部垫上石棉网,从而使其均匀受热;
(2)同一酒精灯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则时间越长,液态吸收的热量越多。
(3)根据表格,分析实验1和3中哪些因素相同,哪个因素不同,并根据加热时间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最后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描述结论。
【解答】(1)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应在烧杯底部垫石棉网,以防止受热不均匀导致烧杯底部炸裂。
(2)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
(3)实验1和3中,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只有液体种类不同,且需要的加热时间不同,那么得到结论: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时,吸收热量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17.【答案】小于;等于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根据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呈反比;
(2)相同的加热器的功率相同,根据W=Pt可知,放出的热量与时间呈正比,即可以根据加热时间确定吸收热量的多少。
【解答】根据图像可知,在0~90s的时间内,甲吸收的热量等于乙吸收的热量,但甲升高的温度大于乙升高的温度。根据Q=cm△t可知,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18.【答案】升高的温度;<;甲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2)根据W=Pt可知,相同的加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那么两种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根据Q=cm△t可知,当液体的质量和吸收热量相同时,液体的吸热能力与温度的变化量成反比;
(3)从表格中找到加热到42℃时的时间,通过比较时间确定吸收热量的大小关系;
(4)根据(2)中的方法比较吸热本领的大小。
【解答】(2)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加热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升高的温度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3)根据表格可知,甲升高到42℃用了3min,而乙升高到42℃用了4min,因此吸收的热量Q甲(4)根据表格可知,加热2min时,甲升高了:38℃-30℃=8℃,乙升高了:26℃-10℃=16℃,即△t甲<△t乙。根据Q=cm△t可知,c甲>c乙,即甲的吸热本领大。
19.【答案】快;多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即比热容越小,温度升高的越快;
(2)根据公式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放出的热量与比热容成正比,即比热容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
【解答】(1)电暖气充入的是比热容小的液体,是为了通电后升温速度快;
(2)而暖手宝要充入比热容大的液体,是为了使它在一次通电加热后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
20.【答案】(1)B
(2)B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比热容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2)根据公式Q=cm△t可知,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解答】(1)根据乙图可知,A和B都从20℃升高到80℃时,B需要加热20min,A需要加热10min,因此B吸收的热量多。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二者质量相同时,B的比热容大;
(2)根据乙图可知,A和B都从20℃升高到80℃时,B需要加热20min,A需要加热10min,因此B吸收的热量多。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二者比热容相同时,B的质量更大。
21.【答案】(1)保持不变
(2)小欢
(3)小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比热容
【解析】【分析】比热容是热力学中常用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物体吸热或散热能力。比热容越大,物体的吸热或散热能力越强。它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或下降单位温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其公式为: c=Q/(m·△T)
【解答】(1)水在沸腾后,水温保持不变。
(2)由比热容的公式:c=Q/(m·△T)可知在相同时间下,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越慢,由图可知曲线b温度升高的慢,因此小欢实验用的水质量大。
(3)小欣用与小乐等量的另一种液体也做了上述实验并得到图乙中的曲线c。由图乙可知,相同的时间,曲线c温度升高的块。由比热容公式:c=Q/(m·△T)可知小欣实验所用的该液体比热比水小。
故答案为:(1)保持不变;(2)小欢;(3)小
22.【答案】(1)甲
(2)不相同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水的比热容最大;根据Q=cmΔt分析即可。
【解答】(1)水和煤油的质量和初始温度相同,由于水的比热容比煤油大,所以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甲瓶中气体膨胀程度大,因此,甲瓶口的气球先变得较大些;
(2)当塑料瓶中的煤油和水都升高到相同的温度时,由于水和煤油的比热容不同,所以两者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故答案为:(1)甲;(2)不相同。
23.【答案】(1)石棉网
(2)加热时间的长短
(3)水的吸热能力比煤油强(合理即可,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或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水吸热的热量多)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时,烧杯的底部应垫放石棉网;(2)相同的热源,加热时间相同时,吸收的热量相同;(3)分析表中数据找出相同的量和不同的量,分析析得出吸热与变化量的关系。
【解答】(1)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时,应在烧杯的底部垫石棉网,使烧杯受热均匀,防止炸裂;
(2)该实验采用了转换法,即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的;
(3)通过分析实验数据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加热时间不同,故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水的吸热能力比煤油强(合理即可,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或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水吸热的热量多)。
故答案为:(1)石棉网;(2)加热时间的长短;(3)水的吸热能力比煤油强(合理即可;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或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水吸热的热量多)
24.【答案】小于;慢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根据公式可知,当物质的质量和吸收热量相同时,比热容越大升高的温度越低,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根据公式可知,质量相同的水泥地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因为水泥地的比热容小,所以温度升高的多,很烫脚;而水的比热容大,因此水升温要慢。
故答案为:小于;慢
25.【答案】少;比热容;热量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知道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液体蒸发时要吸热,水的比热容较大。
【解答】产生“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楼群林立,难以形成空气对流;二是城市水面小,水的蒸发吸热少;三是建筑群、马路中的砂石、水泥的比热容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更明显;四是工厂、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热量和二氧化碳。
故本题的答案为:少;比热容;热量。
26.【答案】(1)液柱高度
(2)物质的种类、质量、升高的温度;水;等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对金属的降温效果更好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当温度升高时,液体体积膨胀,温度计中液柱高度增大;当温度降低时,液体体积缩小,温度计中液柱高度减小。
(2)①根据实验数据的比较,确定影响吸收热量多少的因素;
②根据表格确定哪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更强即可。
【解答】(1)实验室的温度计就是应用这种转换思想测量温度的:当温度升或降低时,温度计中的液体便膨胀或收缩,从温度计中液柱高度的变化便可知温度的变化。
(2)①比较实验1和2可知,液体的质量越大,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热量越多;比较实验1和3可知,物质的种类不同,加热时间不同,吸收热量不同;比较实验3和4可知,升高的温度越大,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热量越多。
则得到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质量、升高的温度有关。
②比较实验1和3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的加热时间更长,即吸收的热量越多,因此水的吸热本领更大,则:让一块100℃的金属降温,质量相同、温度都是10℃的水和煤油,水的效果更好,理由是:等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对金属的降温效果更好。
27.【答案】(1)秒表
(2)每分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3)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根据需要测量的物理量选择对应的测量工具;
(2)两个酒精灯完全相同,则每分钟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即水和煤油每分钟内吸收的热量相等。根据Q=cm△t可知,当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温度的变化量越小,则吸热本领越大,据此分析解答;
(3)根据煤油和水的温度变化规律完成作图即可。
【解答】(1)在实验装,测量温度需要温度计,测量时间需要秒表。
(2)该实验通过每分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反映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大小。
(3)煤油和水的初温相同,当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则煤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下:
28.【答案】(1)天平
(2)加热时间
(3)方案二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Q=cm△t可知,探究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的关系时,需要控制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吸收热量的多少可以通过加热时间来反应,温度的高低可通过温度计来反映,而质量只能通过天平来测量。
(2)根据W=Pt可知,相同的加热器的电功率相等,那么相等的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因此通过加热时间可以反映吸收热量的多少。
(3)根据表格,分析控制的变量是哪个,变量是哪个即可。
【解答】(1)实验室准备了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支温度计、烧杯、秒表、适量的水和食用油,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天平。
(2)两方案中水和食用油吸热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
(3)根据表格可知,本实验控制时间相等,即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记录水和油升高的温度,因此小明选择方案二进行实验。
29.【答案】(1)温度计
(2)选用相同火焰的酒精灯加热相同时间
(3)水;水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过程确定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根据物理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2)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它们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则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
(3)根据Q=cm△t分析比热容的大小,然后确定a物质的种类。再根据Q=cm△t比较吸收热量的大小,进而确定加热时间的长短。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在测量物质比热容的实验中,还需要测量物质升高的温度,即还需要温度计。
(2)实验过程中,保证食用油和水吸收的热量大致相同的方法:选用相同火焰的酒精灯加热相同时间。
(3)根据公式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根据图像可知,a物质升高的温度小于b物质升高的温度,则a的比热容大于b的比热容,即a为水。
根据公式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比热容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所以水需要加热更长的时间,吸收更多的热量。
30.【答案】(1)加热器的加热时间
(2)1和3
(3)物质的种类、升高的温度、质量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根据Q=W=Pt可知,相同的加热器,加热时间越长,产生的热量越多,因此通过加热器的加热时间长短,可以确定吸收热量的多少。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比实验;
(3)分别对比实验1和2,实验3和4,结合(2)中得出的结论,总结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的影响因素。
【解答】(1)水和食用油吸热多少是通过加热器的加热时间来反映的。
(2)探究物质的种类对吸收热量的影响时,必须控制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而改变物质种类,故选1和3;
(3)对比实验1和2可知,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对比实验3和4可知,同种物质质量相同时,升高的温度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结合(2)中结论,那么得到: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升高的温度、质量有关。
31.【答案】(1)增大“气酒”的液化面积,有利于“气酒”的液化
(2)比热大
(3)解:由题可知:45度指每100mL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为45mL
则500mL酒中所含酒精的体积:V酒精=5×45mL=225mL=225cm3
M酒精=ρ酒精V酒精=0.8g/cm3×225cm3 =180g
500mL酒中所含水的体积:V水=500mL-225mL=275mL=275cm3
M水=ρ水V水=1g/cm3×275cm3 =275g
ρ白酒=m白酒 /V白酒 =(180+275)g/500cm3 =0.91g/cm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比热容
【解析】【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时向外放热,气体经过的路径越长,放热时间越长,则液化效果越好。
(2)水是自然界比热容最大的物质,根据Q=cm△t可知,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的比热容最大,则水吸收的热量最多。
(3)首先根据白酒度数的定义确定100mL白酒中酒精的体积,据此计算500mL白酒中酒精的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 m酒精=ρ酒精V酒精 计算出酒精的质量。接下来用白酒的体积减去酒精的体积计算出水的体积,再根据密度公式m水=ρ水V水计算出水的质量,并将水和酒精的质量相加得到白酒的总质量,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1)将冷凝池内的输汽管设计成弯弯曲曲的目的是:增大“气酒”的液化面积,有利于“气酒”的液化。
(2)在冷凝池中用水作冷却剂,主要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大。
32.【答案】(1)初温(或温度);吸收相同的热量
(2)煤油;水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根据Q=cm△t可知,当水和煤油的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升高的温度越大,则比热容越小。如果能够保证它们的初温相同,那么可以直接观察温度计的示数确定升高温度的大小,进而比较比热容的大小。根据W=Pt可知,相同的加热器功率相同,则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
(2)①根据根据Q=cm△t,结合图乙比较比热容的大小,从而确定b物质的名称;
②比热容越大,吸热能力越强。
【解答】(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初温(或温度)相同、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选用相同电加热器给它们加热相同的时间,目的是吸收相同的热量。
(2)①根据乙图可知,当温度从10℃升高到30℃时,b比a需要的加热时间短,即b比a吸收的热量少。根据Q=cm△t可知,当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比热容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因为b吸收的热量少,所以b的比热容小,应该为煤油。
②根据乙图可知,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则水的吸热能力强。
33.【答案】(1)所需加热时间
(2)大于
(3)沙子
(4)A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而它们的热量被水和沙子吸收,所以可以通过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判断吸热的多少。
(2)(3)分析表格中任意一组数据得出结论。
(4)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水的吸热本领远远大于沙子的吸热本领,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在此实验中,用所需加热时间来表示水和沙子吸热的多少。
(2)根据表格中第三列数据可知,当沙子和水都升高10℃时,沙子需要64s,而水需要96s,则水需要加热的时间长,吸收的热量多,那么得到结论: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大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3)根据表格中第三列数据可知,加热96s时,水升温10℃,那么当加热64s时,水上升的温度肯定低于10℃,然后与上面沙子的数据比较可知,当沙子和水加热相同的时间时,沙子升高的温度更多。
(4)根据上面的结论可知,水的吸热本领大于沙子的吸热本领。
A.烈日下,水和砂石吸收相同的热量,因为水的吸热本领大,所以它升高的温度小;砂石的吸热本领小,温度升高的大,则溪边的砂石烫脚,而溪水却是凉凉的,故A符合题意;
B.用盐水腌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B不合题意;
C.长期堆放煤的水泥地面变成黑色,是因为煤和地面之间发生了扩散,故C不合题意。
故选A。
34.【答案】(1)质量
(2)加热时间
(3)
(4)较大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温度越小的物质吸热能力越强;
(2)两个相同的酒精灯,相同的时间内必然放出相同的热量,而沙子和水必然吸收相同的热量,因此可以用加热时间反应吸收热量的多少;
(3)根据题目的描述作图即可;
(4)根据公式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比热容越大的物质放出的热量越多。
【解答】(1)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相同且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
(2)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火焰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实验中,是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间接反映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
(3)水和沙子的初温相等,加热相同的时间后沙子的温度比水高。首先在纵轴上找到一个点作为水和沙子的初温;加热相同时间,即从横轴上找一个点,从这个点作纵轴的平行线;沙子的温度高于水,即在这条线上选两个点,上面的点为沙子的温度,下面的点为水的温度,最后将它们与初温的点相连即可,如下图所示:

(4)小强得到实验结论后与小英交流,他们猜想“暖手宝”中装的储热液和水一样比热容较大。
35.【答案】(1)比热容
(2)D
(3)B
(4)如图所示(描点正确,并连接成光滑曲线) ;120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根据Q=cm△t可知,当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比热容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混合液的凝固点随防冻液含量的变化规律。
(3)根据最低气温计算出防冻液的凝固点范围,进而确定防冻液的浓度范围。
(4)在方格纸上,横轴表示防冻液含量,纵轴表示防冻液的沸点,根据表格数据在上面描点,然后将相邻的点用线连接得到图像,最后根据图像确定含量为75%时的沸点。
【解答】(1)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 ,那么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先降低后升高,故选D。
(3)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则防冻液的凝固点应该为-25℃~-30℃之间。根据表格可知,混合液的凝固点为-28℃时,防冻液的含量大约为40%,故选B。
(4)在方格纸上,横轴表示防冻液含量,纵轴表示防冻液的沸点,根据表格数据在上面描点,然后将相邻的点用线连接得到图像,如下图所示:
根据图像可知,当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120℃。
1 / 1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4.4物质的比热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七上·滨江期末)关于比热,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比热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B.比热跟物体的温度变化有关
C.比热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D.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答案】D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根据对比热容的认识和理解判断。
【解答】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它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物质的质量和变化的温度等无关,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2021七上·天台期末)水是一种比热容较大的物质,下列生产和生活中与水的这种特性没有关系的是(  )
A.初春的秧田,晚上灌水保温 B.仲夏的街道,路面洒水降温
C.深秋的沿海,昼夜温差较小 D.隆冬的室内,暖气管热水供热
【答案】B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放热本领大小的一个物理量,据此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A.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所以晚上对秧田灌水后,水向外放出大量的热,保持秧苗不被冻伤,故A不合题意;
B.在地面上洒水降温,是因为水吸收空气的热量,与比热容大无关,故B符合题意;
C.水的比热容大,升高相同的温度时,会吸收更多的热量,从而保证汽车发动机的温度不至于太高,故C不合题意;
D.水的比热容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时,会向外放出更多的热量,因此暖气管内装的是热水,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3.(2021七上·吴兴期末)人们为了认识事物,常常要进行比较,并引入相应的科学量。下列关于“比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比较物体冷热程度,引入科学量——温度
B.比较物体吸热能力,引入科学量——比热
C.比较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科学量——密度
D.比较物体占有空间,引入科学量——体积
【答案】C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密度公式的应用;比热容
【解析】【分析】物理量,是指物理学中所描述的现象、物体或物质可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属性。都是用数字和单位联合表达的。一般先选几个独立的物理量,如长度、时间等,并以使用方便为原则规定出它们的单位。
【解答】A.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为了比较物理的冷热程度,引入"温度”,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比较物体吸热能力,引入比热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为了比较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故C不正确,符合题意。
D.为了比较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引入“体积”,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021七上·温州月考)小金根据表中数据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几种物质的比热J(kg·℃)
水 2.1×103kg/m3 冰 2.1×103kg/m3
酒精 2.4×103kg/m3 沙石 0.92×103kg/m3
煤油 2.1×103kg/m3 铝 0.88×103kg/m3
A.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物质的比热不变
B.煤油和冰的比热相同,所以比热不是物质的特性
C.100g的铝和酒精吸收相同的热盘,铝温度变化较大
D.同温度的100g水和200g煤油升高到同一温度,所需吸收的热量不同
【答案】C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一定质量的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该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称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用符号c表示。
【解答】A.由表格数据可知,水和冰是同种物质,水结冰比热容改变,故错误;
B.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是否相同无关,故错误;
C.由表格数据可知酒精的比热容大于铝的比热容,由表格数据可知100g的铝和酒精吸收相同的热量,铝温度变化较大,故正确;
D.由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比热容是煤油的2倍,由表格数据可知同温度的100g水和200g煤油升高到同一温度,所需吸收的热量相同,故错误。
故选C。
5.(2021七上·温州月考)小明对三烊湿地公园内的气温和水温进行了观测,并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可判断(  )
A.实线代表水温,虛线代表气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大
B.实线代表水温,成线代表气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小
C.实线代表气温,虚线代表水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大
D.实线代表气盘,虚线代表水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小
【答案】C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比热容是热力学中常用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物质提高温度所需热量的能力,而不是吸收或者散热能力。它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或下降)单位温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水的比热是4.2××103焦/(千克×℃),表示质量是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
空气的比热容为1.0×103J/(kg.℃)。
【解答】湿地公园的水和空气在同样吸放热条件下,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温度变化小,所以温度变化较小的虚线是水温的图线,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6.(2021七上·瑞安月考)小明对三垟湿地公园内的气温和水温进行了观测,并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可判断(  )
A.实线代表水温,虚线代表气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大
B.实线代表水温,虚线代表气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小
C.实线代表气温,虚线代表水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大
D.实线代表气温,虚线代表水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小
【答案】C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比热容是热力学中常用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物质提高温度所需热量的能力,而不是吸收或者散热能力。它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或下降)单位温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水的比热是4.2×103焦/(千克×℃),表示质量是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
空气的比热容为1.0×103J/(kg.℃)。
【解答】湿地公园的水和空气在同样吸放热条件下,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温度变化小,所以温度变化较小的虚线是水温的图线,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7.(2021七上·瑞安月考)小金根据表中数据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几种物质的比热J/(kg·℃)
水 4.2×103   冰 2.1×103
酒精 2.4×103   沙石 0.92×103
煤油 2.1×103   铝 0.88×103
A.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物质的比热不变
B.煤油和冰的比热相同,所以比热不是物质的特性
C.100g的铝和酒精吸收相同的热量,铝温度变化较大
D.同温度的100g水和200g煤油升高到同一温度,所需吸收的热量不同
【答案】C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一定质量的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该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称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用符号c表示。【解答】A.由表格数据可知,水和冰是同种物质,水结冰比热容改变,故错误;
B.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是否相同无关,故错误;
C.由表格数据可知酒精的比热容大于铝的比热容,由表格数据可知100g的铝和酒精吸收相同的热量,铝温度变化较大,故正确;
D.由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比热容是煤油的2倍,由表格数据可知同温度的100g水和200g煤油升高到同一温度,所需吸收的热量相同,故错误。
故选C。
8.(2020七上·温州期末)水是一种比热容较大的物质,下列生产和生活中与水的这种特性没有关系的是(  )
A.对秧田晚上灌水,白天放水
B.炎热的夏天,在地面上洒水降温
C.暖气管内装的是流动的热水
D.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
【答案】B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放热本领大小的一个物理量,据此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A.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所以晚上对秧田灌水后,水向外放出大量的热,保持秧苗不被冻伤,故A不合题意;
B.在地面上洒水降温,是因为水吸收空气的热量,与比热容大无关,故B符合题意;
C.水的比热容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时,会向外放出更多的热量,因此暖气管内装的是热水,故C不合题意;
D.水的比热容大,升高相同的温度时,会吸收更多的热量,从而保证汽车发动机的温度不至于太高,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9.(2020七上·诸暨期末)小明同学阅读了课本“图4-35比较几种物质的比热大小”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液体的比热容都比固体大
B.同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
C.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
D.质量相等的钢铁和砂石,升高相同的温度,钢铁比砂石吸收热量多
【答案】C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比热容是热力学中常用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物质提高温度所需热量的能力,而不是吸收或者散热能力。它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或下降)单位温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解答】A、水银是液体,但其比热容在图中最小;故A错误;
B、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说明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会发生变化;故B错误;
C、砂石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温度变化小,所以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故C正确;
D、钢铁的比热容比砂石的比热容小,所以质量相等时,升高相同的温度,钢铁吸收的热量比砂石少;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0.(2020七上·缙云期末)如图是小明和小华同学探究沙子与水吸热升温快慢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  )
A.使用相同型号的温度计 B.取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水
C.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D.盛放沙子和水的容器相同
【答案】A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过程,判断哪个物理量会影响测量结果即可。
【解答】A.温度计的型号虽然不同,但是都是合格产品时,它们的测量结果都是准确的,因此没必要控制温度计的型号,故A符合题意;
B.根据Q=cm△t可知,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温的快慢时,必须控制水和沙子的质量相等,故B不合题意;
C.使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可以保证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从而用时间反映吸收热量的多少,故C不合题意;
D.盛放沙子和水的容器不同,会影响吸热效果,必须控制相同,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11.(2021七上·江干期末)小金从下面一 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表中,分析归纳出几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J/(kg·℃)
水 4.2×103 水银 0.14×103 玻璃 0.84×103 钢铁 0.46×103
冰 2.1×103 酒精 2.44×103 木材 2.4×103 铜 0.39×103
煤油 2.1×103 沙石 0.92×103 铝 0.88×103 铅 0.13×103
蓖麻油 1.8×103 干泥土 0.84×103        
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都不相同
B.水的比热容大,常做汽车的冷却剂
C.液体的比热容都大于固体的比热容
D.1kg的沙石温度升高1℃放出热量920J
【答案】B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比热容,简称比热,亦称比热容量,是热力学中常用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物体吸热或散热能力,比热容越大,物体的吸热或散热能力越强。它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或下降单位温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解答】A.冰和煤油的比热容相同,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可能相同,故A错误;
B.因为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所以在相同条件下,水吸收的热量比其他物质更多,常做汽车的冷却剂,故B正确;
C.液体的比热容一般大于固体的比热容,但液体的比热容不一定都大于固体的比热容,如水银的比热容就小于铝、干泥土的比热容,故C错误;
D.1kg的砂石温度升高1℃,应该是吸收热量 920J ,而不是放出。故D错误。
故选B。
12.(2020七上·临海期末)夏天,海边的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下列现象中不是应用这一特性的是 (  )
A.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剂降温
B.炎热的夏天,往地面上洒水降温
C.春天的夜晚,往稻田里灌水以防秧苗冻坏
D.寒冷的冬天,暖气管内装流动的热水取暖
【答案】B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的一个物理量,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解答】A.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剂降温,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可以携带更多的热量,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故A不合题意;
B.炎热的夏天,往地面上洒水降温,是因为水蒸发吸热,与比热容无关,故B符合题意;
C.春天的夜晚,往稻田里灌水以防秧苗冻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非常大,在降温时可以放出很多的热量,从而保护秧苗,故C不合题意;
D.寒冷的冬天,暖气管内装流动的热水取暖,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时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3.(2020七上·滨江月考)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种类有关的是(  )
A.体积相同的两杯水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B.体积相等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C.质量相等的两块钢温度分别升高5℃和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D.质量相等的水和铜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答案】D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比热容越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因此,如果要探究物质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种类的关系,就必须控制物质的种类和温度的变化量相同,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4.(2020七上·滨江月考)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强
B.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C.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D.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
【答案】B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物质的比热容越大,则吸热能力越强;物质的比热容越小,则吸热能力越弱,;
(2)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吸收热量和物质的质量相等时,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
(3)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物质的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时,比热容越大的物质吸收热量越多;
(4)根据公式Q=cm△t分析物质吸热多少的决定因素。
【解答】A.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的比热容小,即沙子吸热能力较弱,故A错误;
B. 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二者吸收相同的热量,根据公式Q=cm△t可知,末温低的物质比热容大,吸热能力强,故B正确;
C. 根据公式Q=cm△t可知,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水的比热容大,水吸收的热量多,故C错误;
D. 根据公式Q=cm△t可知,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比热容、质量和升高的温度决定的,故D错误。
故选B。
15.(2020七上·兰溪期中)关于比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较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一定多
B.温度较低的物质比热较小
C.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本领的大小
D.物体质量越大,它的比热越大
【答案】C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Q=cm△t分析;
(2)(3)(4)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吸热、升高的温度和物体质量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解答】A.根据公式Q=cm△t可知,不同的物质质量相同且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比热容大的吸收的热量一定多,题目没有限定质量相同,故A错误;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本领的大小,与吸热、升高的温度和物体质量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故C正确,而B、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6.(2022七上·缙云期末)为了探究不同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利用四套与如图相同的装置完成实验,实验结果见下表。
实验组别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
1 水 300 25 35 12
2 水 150 25 35 6
3 煤油 300 25 35 6
4 煤油 300 25 30 3
(1)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应在烧杯底部垫   ,以防止受热不均匀导致烧杯底部炸裂。
(2)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
(3)通过分析上表中1和3两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答案】(1)石棉网
(2)加热时间
(3)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时,吸收热量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烧杯不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应该底部垫上石棉网,从而使其均匀受热;
(2)同一酒精灯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则时间越长,液态吸收的热量越多。
(3)根据表格,分析实验1和3中哪些因素相同,哪个因素不同,并根据加热时间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最后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描述结论。
【解答】(1)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应在烧杯底部垫石棉网,以防止受热不均匀导致烧杯底部炸裂。
(2)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
(3)实验1和3中,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只有液体种类不同,且需要的加热时间不同,那么得到结论: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时,吸收热量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17.(2021七上·普陀期末)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质量、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甲液体的比热容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同)乙液体的比热容。在0~90s的时间内,甲吸收的热量   乙吸收的热量。
【答案】小于;等于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根据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呈反比;
(2)相同的加热器的功率相同,根据W=Pt可知,放出的热量与时间呈正比,即可以根据加热时间确定吸收热量的多少。
【解答】根据图像可知,在0~90s的时间内,甲吸收的热量等于乙吸收的热量,但甲升高的温度大于乙升高的温度。根据Q=cm△t可知,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18.(2020七上·杭州期末)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
⑴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
⑵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加热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   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⑶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从开始加热到分别达到42℃,甲、乙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Q甲   Q乙。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甲的温度/℃ 30 34 38 42 46
乙的温度/℃ 10 18 26 34 42
⑷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答案】升高的温度;<;甲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2)根据W=Pt可知,相同的加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那么两种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根据Q=cm△t可知,当液体的质量和吸收热量相同时,液体的吸热能力与温度的变化量成反比;
(3)从表格中找到加热到42℃时的时间,通过比较时间确定吸收热量的大小关系;
(4)根据(2)中的方法比较吸热本领的大小。
【解答】(2)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加热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升高的温度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3)根据表格可知,甲升高到42℃用了3min,而乙升高到42℃用了4min,因此吸收的热量Q甲(4)根据表格可知,加热2min时,甲升高了:38℃-30℃=8℃,乙升高了:26℃-10℃=16℃,即△t甲<△t乙。根据Q=cm△t可知,c甲>c乙,即甲的吸热本领大。
19.(2020七上·西湖月考)电暖气充入的是比热容小的液体,是为了通电后升温速度   (填“快”或“慢”);而暖手宝要充入比热容大的液体,是为了使它在一次通电加热后可以放出更   (填“多”或“少”)的热量。
【答案】快;多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即比热容越小,温度升高的越快;
(2)根据公式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放出的热量与比热容成正比,即比热容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
【解答】(1)电暖气充入的是比热容小的液体,是为了通电后升温速度快;
(2)而暖手宝要充入比热容大的液体,是为了使它在一次通电加热后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
20.某同学分别用图甲所示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A.B两杯中的液体加热,绘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如果A、B两杯中的液体的质量相同,那么   杯中液体的比热较大。
(2)如果A、B两杯中是同种液体,那么   杯中液体的质量较大。
【答案】(1)B
(2)B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比热容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2)根据公式Q=cm△t可知,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解答】(1)根据乙图可知,A和B都从20℃升高到80℃时,B需要加热20min,A需要加热10min,因此B吸收的热量多。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二者质量相同时,B的比热容大;
(2)根据乙图可知,A和B都从20℃升高到80℃时,B需要加热20min,A需要加热10min,因此B吸收的热量多。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二者比热容相同时,B的质量更大。
21.(2020七上·吴兴期末)为了探究“液体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小乐用水进行了如图甲所示实验,并根据水温的变化绘制了图乙中的曲线a。
(1)从曲线a可知,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特点是   。
(2)小欢也用水完成了上述实验并得到图乙中的曲线b,则   (填“小乐”或“小欢”)的实验所用水的质量较大。
(3)小欣用与小乐等量的另一种液体也做了上述实验并得到图乙中的曲线c,则该液体的比热比水   。
【答案】(1)保持不变
(2)小欢
(3)小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比热容
【解析】【分析】比热容是热力学中常用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物体吸热或散热能力。比热容越大,物体的吸热或散热能力越强。它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或下降单位温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其公式为: c=Q/(m·△T)
【解答】(1)水在沸腾后,水温保持不变。
(2)由比热容的公式:c=Q/(m·△T)可知在相同时间下,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越慢,由图可知曲线b温度升高的慢,因此小欢实验用的水质量大。
(3)小欣用与小乐等量的另一种液体也做了上述实验并得到图乙中的曲线c。由图乙可知,相同的时间,曲线c温度升高的块。由比热容公式:c=Q/(m·△T)可知小欣实验所用的该液体比热比水小。
故答案为:(1)保持不变;(2)小欢;(3)小
22.(2019七上·德清期末)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内分别放入质量相同、初温都是室温的水和煤油,在瓶口扎上气球,将它们同时浸入热水中,如图所示。
(1)观察到的现象是:   (选填“甲”或“乙”)瓶口的气球先变得较大些。
(2)当塑料瓶中的煤油和水都升高到相同的温度时,两者吸收的热量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答案】(1)甲
(2)不相同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水的比热容最大;根据Q=cmΔt分析即可。
【解答】(1)水和煤油的质量和初始温度相同,由于水的比热容比煤油大,所以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甲瓶中气体膨胀程度大,因此,甲瓶口的气球先变得较大些;
(2)当塑料瓶中的煤油和水都升高到相同的温度时,由于水和煤油的比热容不同,所以两者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故答案为:(1)甲;(2)不相同。
23.(2019七上·杭州期末)为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某小组作了如下图甲的实验,实验结果见下表。
实验组别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
1 水 200 25 40 13.5
煤油 200 25 40 6.5
2 水 200 25 40 12
煤油 200 25 40 5.5
(1)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应在烧杯底部垫   ,以防止受热不均匀导致烧杯底部炸裂。
(2)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   来判断的。
(3)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石棉网
(2)加热时间的长短
(3)水的吸热能力比煤油强(合理即可,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或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水吸热的热量多)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时,烧杯的底部应垫放石棉网;(2)相同的热源,加热时间相同时,吸收的热量相同;(3)分析表中数据找出相同的量和不同的量,分析析得出吸热与变化量的关系。
【解答】(1)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时,应在烧杯的底部垫石棉网,使烧杯受热均匀,防止炸裂;
(2)该实验采用了转换法,即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的;
(3)通过分析实验数据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加热时间不同,故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水的吸热能力比煤油强(合理即可,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或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水吸热的热量多)。
故答案为:(1)石棉网;(2)加热时间的长短;(3)水的吸热能力比煤油强(合理即可;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或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水吸热的热量多)
24.(2018七上·天台月考)炎热的夏天赤脚走在水泥地上,感觉水泥地很烫脚,而进入游泳池又觉得池水很凉。这主要是因为水泥地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同样的太阳照射下,水升温比水泥地升温   (选填:“快”、“慢”或“一样快”)。
【答案】小于;慢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根据公式可知,当物质的质量和吸收热量相同时,比热容越大升高的温度越低,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根据公式可知,质量相同的水泥地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因为水泥地的比热容小,所以温度升高的多,很烫脚;而水的比热容大,因此水升温要慢。
故答案为:小于;慢
25.产生“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楼群林立,难以形成空气对流;二是城市水面小,水的蒸发吸热   (填“多”或“少”);三是建筑群、马路中的砂石、水泥的   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更明显;四是工厂、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   和二氧化碳。
【答案】少;比热容;热量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知道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液体蒸发时要吸热,水的比热容较大。
【解答】产生“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楼群林立,难以形成空气对流;二是城市水面小,水的蒸发吸热少;三是建筑群、马路中的砂石、水泥的比热容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更明显;四是工厂、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热量和二氧化碳。
故本题的答案为:少;比热容;热量。
三、实验探究题
26.(2021七上·平阳期中)为了探究不同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
(1)为便于开展实验探究,热源相同时,我们将方案“吸收的热量”转换为“加热的时间”,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可知吸收热量的多少。实验室的温度计就是应用这种转换思想测量温度的:当温度升或降低时,温度计中的液体便膨胀或收缩,从温度计中   的变化便可知温度的变化。
(2)下表为他们的实验记录,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烧杯编号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
1 水 300 20 30 12
2 水 150 20 30 6
3 煤油 300 20 30 6
4 煤油 300 20 25 3
①分析上表,得出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有关。
②如果只从降温效果考虑,要让一块100℃的金属降温,质量相同、温度都是10℃的水和煤油,哪个效果更好    其理由是   。
【答案】(1)液柱高度
(2)物质的种类、质量、升高的温度;水;等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对金属的降温效果更好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当温度升高时,液体体积膨胀,温度计中液柱高度增大;当温度降低时,液体体积缩小,温度计中液柱高度减小。
(2)①根据实验数据的比较,确定影响吸收热量多少的因素;
②根据表格确定哪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更强即可。
【解答】(1)实验室的温度计就是应用这种转换思想测量温度的:当温度升或降低时,温度计中的液体便膨胀或收缩,从温度计中液柱高度的变化便可知温度的变化。
(2)①比较实验1和2可知,液体的质量越大,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热量越多;比较实验1和3可知,物质的种类不同,加热时间不同,吸收热量不同;比较实验3和4可知,升高的温度越大,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热量越多。
则得到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质量、升高的温度有关。
②比较实验1和3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的加热时间更长,即吸收的热量越多,因此水的吸热本领更大,则:让一块100℃的金属降温,质量相同、温度都是10℃的水和煤油,水的效果更好,理由是:等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对金属的降温效果更好。
27.(2020七上·温州期末)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两只规格相同的烧杯,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和煤油;
②将两只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并插入温度计,读出水和煤油的初始温度;
③用酒精灯加热 6 分钟,观察并记录每分钟水和煤油中温度计的示数。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温度计和   。
(2)该实验通过   反映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大小。
(3)通过实验小明发现水的吸热能力比煤油强,并绘出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
化的曲线图,请在图上描绘出煤油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答案】(1)秒表
(2)每分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3)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根据需要测量的物理量选择对应的测量工具;
(2)两个酒精灯完全相同,则每分钟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即水和煤油每分钟内吸收的热量相等。根据Q=cm△t可知,当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温度的变化量越小,则吸热本领越大,据此分析解答;
(3)根据煤油和水的温度变化规律完成作图即可。
【解答】(1)在实验装,测量温度需要温度计,测量时间需要秒表。
(2)该实验通过每分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反映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大小。
(3)煤油和水的初温相同,当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则煤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下:
28.(2020七上·诸暨期末)在“探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质量和物质的种类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同组的同学经过讨论,制订了两个方案:
方案一:让研究对象升高相同的温度,然后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方案二:让研究对象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比较它们升高温度的高低。
(1)实验室准备了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支温度计、烧杯、秒表、适量的水和食用油,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两方案中水和食用油吸热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
(3)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用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进行加热,上表是他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可以知道:小明选择   (填 “方案一”、“方案二”)进行实验。
加热时间/min 0 2 4 6
水的温度/℃ 2 2 2 3
油的温度/℃ 2 2 3 4
【答案】(1)天平
(2)加热时间
(3)方案二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Q=cm△t可知,探究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的关系时,需要控制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吸收热量的多少可以通过加热时间来反应,温度的高低可通过温度计来反映,而质量只能通过天平来测量。
(2)根据W=Pt可知,相同的加热器的电功率相等,那么相等的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因此通过加热时间可以反映吸收热量的多少。
(3)根据表格,分析控制的变量是哪个,变量是哪个即可。
【解答】(1)实验室准备了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支温度计、烧杯、秒表、适量的水和食用油,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天平。
(2)两方案中水和食用油吸热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
(3)根据表格可知,本实验控制时间相等,即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记录水和油升高的温度,因此小明选择方案二进行实验。
29.(2021七上·江干期末)如图甲设计一个”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的探究实验,其部分装置如图所示,除杯内分别装的是质量相等的食用油和水外其余实验器材都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要完成该实验还需要   实验器材;
(2)实验过程中,怎样保证食用油和水吸收的热量大致相同:   ;
(3)水和食用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可判断出a物质是   ;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   需要加热更长的时间。(选填“水”或“煤油”)
【答案】(1)温度计
(2)选用相同火焰的酒精灯加热相同时间
(3)水;水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过程确定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根据物理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2)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它们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则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
(3)根据Q=cm△t分析比热容的大小,然后确定a物质的种类。再根据Q=cm△t比较吸收热量的大小,进而确定加热时间的长短。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在测量物质比热容的实验中,还需要测量物质升高的温度,即还需要温度计。
(2)实验过程中,保证食用油和水吸收的热量大致相同的方法:选用相同火焰的酒精灯加热相同时间。
(3)根据公式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根据图像可知,a物质升高的温度小于b物质升高的温度,则a的比热容大于b的比热容,即a为水。
根据公式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比热容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所以水需要加热更长的时间,吸收更多的热量。
30.为了探究不同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4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烧杯号 液体 质量(克)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分)
1 水 300 20 30 12
2 水 150 20 30 6
3 煤油 300 20 30 6
4 煤油 300 20 25 3
(1)水和食用油吸热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
(2)分析比较   (填烧杯号)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3)分析上表,综合可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有关。
【答案】(1)加热器的加热时间
(2)1和3
(3)物质的种类、升高的温度、质量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根据Q=W=Pt可知,相同的加热器,加热时间越长,产生的热量越多,因此通过加热器的加热时间长短,可以确定吸收热量的多少。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比实验;
(3)分别对比实验1和2,实验3和4,结合(2)中得出的结论,总结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的影响因素。
【解答】(1)水和食用油吸热多少是通过加热器的加热时间来反映的。
(2)探究物质的种类对吸收热量的影响时,必须控制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而改变物质种类,故选1和3;
(3)对比实验1和2可知,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对比实验3和4可知,同种物质质量相同时,升高的温度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结合(2)中结论,那么得到: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升高的温度、质量有关。
四、解答题
31.(2021七上·温州期末)小明随父亲前往酒厂考察白酒酿制过程。知道白酒是发酵后粮食里的酒精从蒸锅中蒸煮出来的,蒸煮装置如图。蒸锅实际是一个汽化池,将其封闭后与输气管相通,然后将“气酒"引入冷凝池后再注入储酒罐。罐内的白酒度数很高,一般不宜直接饮用,需要与适量水混合勾兑。白酒的“度数”是指在20℃的100毫升酒中所含酒精的亳升数。(ρ水=1.0×103千克/米3、ρ酒精=0.8×103千克/米3)
(1)将冷凝池内的输汽管设计成弯弯曲曲的目的是   。
(2)在冷凝池中用水作冷却剂,主要是利用了水的哪一种物理性质?   
(3)该酒厂生产的瓶装白酒标有“500mL,45度"的字样,则这种白酒的密度是多少?(不考虑勾兑时体积的变化)
【答案】(1)增大“气酒”的液化面积,有利于“气酒”的液化
(2)比热大
(3)解:由题可知:45度指每100mL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为45mL
则500mL酒中所含酒精的体积:V酒精=5×45mL=225mL=225cm3
M酒精=ρ酒精V酒精=0.8g/cm3×225cm3 =180g
500mL酒中所含水的体积:V水=500mL-225mL=275mL=275cm3
M水=ρ水V水=1g/cm3×275cm3 =275g
ρ白酒=m白酒 /V白酒 =(180+275)g/500cm3 =0.91g/cm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比热容
【解析】【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时向外放热,气体经过的路径越长,放热时间越长,则液化效果越好。
(2)水是自然界比热容最大的物质,根据Q=cm△t可知,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的比热容最大,则水吸收的热量最多。
(3)首先根据白酒度数的定义确定100mL白酒中酒精的体积,据此计算500mL白酒中酒精的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 m酒精=ρ酒精V酒精 计算出酒精的质量。接下来用白酒的体积减去酒精的体积计算出水的体积,再根据密度公式m水=ρ水V水计算出水的质量,并将水和酒精的质量相加得到白酒的总质量,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1)将冷凝池内的输汽管设计成弯弯曲曲的目的是:增大“气酒”的液化面积,有利于“气酒”的液化。
(2)在冷凝池中用水作冷却剂,主要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大。
32.(2021七上·青田期末)如图甲所示,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已知:ρ水>ρ煤油)
(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   相同、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选用相同电加热器给它们加热相同的时间,目的是   。
(2)水和煤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①根据图甲可判断出b物质是   。(选填“水”或“煤油”)
②根据图乙可判断出   的吸热能力强。(选填“水”或“煤油”)
【答案】(1)初温(或温度);吸收相同的热量
(2)煤油;水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根据Q=cm△t可知,当水和煤油的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升高的温度越大,则比热容越小。如果能够保证它们的初温相同,那么可以直接观察温度计的示数确定升高温度的大小,进而比较比热容的大小。根据W=Pt可知,相同的加热器功率相同,则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
(2)①根据根据Q=cm△t,结合图乙比较比热容的大小,从而确定b物质的名称;
②比热容越大,吸热能力越强。
【解答】(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初温(或温度)相同、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选用相同电加热器给它们加热相同的时间,目的是吸收相同的热量。
(2)①根据乙图可知,当温度从10℃升高到30℃时,b比a需要的加热时间短,即b比a吸收的热量少。根据Q=cm△t可知,当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比热容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因为b吸收的热量少,所以b的比热容小,应该为煤油。
②根据乙图可知,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则水的吸热能力强。
33.(2020七上·仙居期末)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质量/g 升温10℃所需时间/s 升温20℃所需时间/s 升温30℃所需时间/s
沙子 30 64 89 124
水 30 96 163 220
(1)在此实验中,用   来表示水和沙子吸热的多少。
(2)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   (填“大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   (填“沙子”或“水”)升高的温度更多。
(4)下列事实能用上述实验结果解释的是 。
A.烈日下,溪边的砂石烫脚,而溪水却是凉凉的
B.用盐水腌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
C.长期堆放煤的水泥地面变成黑色
【答案】(1)所需加热时间
(2)大于
(3)沙子
(4)A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而它们的热量被水和沙子吸收,所以可以通过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判断吸热的多少。
(2)(3)分析表格中任意一组数据得出结论。
(4)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水的吸热本领远远大于沙子的吸热本领,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在此实验中,用所需加热时间来表示水和沙子吸热的多少。
(2)根据表格中第三列数据可知,当沙子和水都升高10℃时,沙子需要64s,而水需要96s,则水需要加热的时间长,吸收的热量多,那么得到结论: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大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3)根据表格中第三列数据可知,加热96s时,水升温10℃,那么当加热64s时,水上升的温度肯定低于10℃,然后与上面沙子的数据比较可知,当沙子和水加热相同的时间时,沙子升高的温度更多。
(4)根据上面的结论可知,水的吸热本领大于沙子的吸热本领。
A.烈日下,水和砂石吸收相同的热量,因为水的吸热本领大,所以它升高的温度小;砂石的吸热本领小,温度升高的大,则溪边的砂石烫脚,而溪水却是凉凉的,故A符合题意;
B.用盐水腌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B不合题意;
C.长期堆放煤的水泥地面变成黑色,是因为煤和地面之间发生了扩散,故C不合题意。
故选A。
34.(2020七上·吴兴期末)小强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沙子和水的吸热能力”。
操作如下:
(1)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相同且   相等的沙子和水。
(2)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火焰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实验中,是通过比较   来间接反映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
(3)实验结束后,小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通过分析图像他发现加热相同的时间沙子的温度比水升高得多,请你在图2中画出沙子温度升高的大致图像。
(4)小强得到实验结论后与小英交流,他们猜想“暖手宝”中装的储热液和水一样比热容   。(选填“较大”“较小”)
【答案】(1)质量
(2)加热时间
(3)
(4)较大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温度越小的物质吸热能力越强;
(2)两个相同的酒精灯,相同的时间内必然放出相同的热量,而沙子和水必然吸收相同的热量,因此可以用加热时间反应吸收热量的多少;
(3)根据题目的描述作图即可;
(4)根据公式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比热容越大的物质放出的热量越多。
【解答】(1)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相同且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
(2)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火焰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实验中,是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间接反映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
(3)水和沙子的初温相等,加热相同的时间后沙子的温度比水高。首先在纵轴上找到一个点作为水和沙子的初温;加热相同时间,即从横轴上找一个点,从这个点作纵轴的平行线;沙子的温度高于水,即在这条线上选两个点,上面的点为沙子的温度,下面的点为水的温度,最后将它们与初温的点相连即可,如下图所示:

(4)小强得到实验结论后与小英交流,他们猜想“暖手宝”中装的储热液和水一样比热容较大。
35.汽车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这样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如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量(% )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这是因为水的   较大。
(2)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 ,那么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3)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 。
A.30% B.40% C.60% D.90%
(4)请在图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像   。由图像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   ℃。
【答案】(1)比热容
(2)D
(3)B
(4)如图所示(描点正确,并连接成光滑曲线) ;120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根据Q=cm△t可知,当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比热容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混合液的凝固点随防冻液含量的变化规律。
(3)根据最低气温计算出防冻液的凝固点范围,进而确定防冻液的浓度范围。
(4)在方格纸上,横轴表示防冻液含量,纵轴表示防冻液的沸点,根据表格数据在上面描点,然后将相邻的点用线连接得到图像,最后根据图像确定含量为75%时的沸点。
【解答】(1)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 ,那么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先降低后升高,故选D。
(3)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则防冻液的凝固点应该为-25℃~-30℃之间。根据表格可知,混合液的凝固点为-28℃时,防冻液的含量大约为40%,故选B。
(4)在方格纸上,横轴表示防冻液含量,纵轴表示防冻液的沸点,根据表格数据在上面描点,然后将相邻的点用线连接得到图像,如下图所示:
根据图像可知,当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120℃。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