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1《短歌行》(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1《短歌行》(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3 06:3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短 歌 行
曹 操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许劭
“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
——裴松之《三国志(注)》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三国志》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苏轼
作者简介
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元年“挟天子以令诸侯”,封为丞相、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世称“魏武帝”。
在文学上的成就: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诗歌风格:慷慨悲凉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俊爽刚健的风格。
建安风骨
曹操的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两类:
①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②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如《短歌行》。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纵横捭阖,
领袖气质。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雄心勃勃,
锐意进取。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心怀天下,
惦念百姓。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在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57岁的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shuò兵器)而歌此《短歌行》。
《短歌行》相关背景
【解题】
“行”是乐曲的意思。
行,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还有歌、行、吟、引、曲、谣、辞等。
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每句长短)而言。
“长歌”比较热烈奔放,
而“短歌”指高亢急促的歌唱。
《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曹操借此抒发自己的怀抱。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诵读全文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人为何而忧?
诗眼“忧”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②比喻,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逝的感慨。
③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一忧
人生苦短
一边喝酒一边听歌,人生的岁月能有多少!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实在太多了!宴会上歌声激昂慷慨,心中的忧思难以忘怀。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一壶浊酒喜相逢—酒是喜
红酥手,黄藤酒—无奈,愤恨
浊酒一杯家万里—思乡
举杯销愁愁更愁—愁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作者此时孤单的心情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表达的是边关将士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豪迈。
中国的诗酒文化源远流长。
“会须一饮三百杯”,“金樽清酒斗十千”—豪放浪漫,激情澎湃。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如何看待作者这种”忧“的人生态度?
人生易逝和雄心壮志的矛盾;生命短暂和宇宙永恒的比照,常常让多愁善感的文人叹息不已。
这种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暂,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建功立业。这里讲“人生几何”。 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
思考
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
昂扬向上的“忧”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赤壁赋》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的?
①用典。两次引用《诗经》
②兴。用“子衿”、“鹿鸣”比兴,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二忧
那些有学识的人,使我心中的思虑连绵不断。只是为了您的缘故,我沉思吟味到如今。群鹿呦呦鸣叫,呼唤同伴来共食艾蒿。我如果得到了嘉宾,定当奏乐设宴隆重款待。
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①出自《诗经·郑风·子矜》,原句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本意是表达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这里化用诗意,借以表达
对贤者的思慕。
②选自《诗经 小雅 鹿鸣》,这里引用四句其意在表达诗人


期待贤人的诚挚恳切,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推行礼乐大道招揽人才。
唯才是举------《求贤令》
二忧——求贤不得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但贤才难以招来,所以曹操想象着“鼓瑟吹笙”,想象着“契阔谈宴”。
二忧
贤才难得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 我不禁心生忧愁,愁绪连绵不绝。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以“乌鹊”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何枝可依”比喻贤才寻找归宿,但无所依托,表达了诗人的惋惜焦急之情。
三忧
明月当空 ,星星稀少,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几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月明”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那本句还有什么更深刻的内涵呢?
乌鸦
1.神鸟
2.吉鸟
(1)反哺识养。
(2)降临意味着治理以德服人,体现仁义孝悌 。
(3)报喜。
3.宋以后为凶鸟。
乌兔,古代指日月,比喻时间。中国神话传说日中有乌,月中有兔,故合称日月为乌兔。后人常用乌兔来形容时间。
北人以乌声为喜, 鹊声为非……南人闻鹊噪则喜, 闻乌声则唾而逐之 , 至于弦弩挟弹,击使远去。
——南宋·洪迈《容斋三笔 》
乌鸦不知栖于何枝:
喻人才不知投靠谁。
三忧
功业未就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用典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
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高山不会满足于自己的高俊,大海不会满足于自己的深邃。 只有像周公那样见到贤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马上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原文: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管子·形势解》
原文:周公戒伯禽曰:“我於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史记·鲁周公世家》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原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无论治国还是治学,都应有兼容并包的宏大气度。曹操化用了这几句,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多多益善。
曹操引用此诗,是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之诚恳,并以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所谓用"典",是指在诗文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用典的作用:1、言简意赅,语言精练,丰富诗文内容,2、使诗文典雅耐读,富于文采;3、含蓄委婉,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用典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贤才难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功业未成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一统天下
英雄的慷慨悲歌
人生短暂
求贤令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见于《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第一》
用典的句子 原句或出自 表达的含义、情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 子衿》 比喻渴望得到贤才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 鹿鸣》 表达招纳贤才的热情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管子 形势解》 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周公吐哺 《史记 鲁周公世家》 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艺术手法——用典
艺术手法——比喻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诗人将“人生”比作“朝露”,突出了“人生”的短暂,表达了内心深处强烈的不甘、焦虑和忧愁。
作者将分散在各处的贤才比作“乌鹊”,以“南飞”来形容英才们熙熙攘攘、寻求良主的模样。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运用比喻的手法,将贤才比喻成明月,关照宇内,却又可望而不可及,于是作者又发出“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感叹。
气势充沛、节奏强烈、音韵铿锵、慷慨激昂。
句式特点----------四言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许劭
“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
——裴松之《三国志(注)》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三国志》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苏轼
政治上最得意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
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
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
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
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
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
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