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5《以工匠精神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5《以工匠精神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3 06:3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以工匠精神
雕琢时代品质
李斌
日本寿司之王——小野二郎,历经70多年,90岁高龄仍然执着于寿司旅程;高凤林的火箭发动机焊接精确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
大飞机首席钳工胡双钱生活艰窘,蜗居30平方米斗室30年,却创造了加工数十万个飞机零件无次品的奇迹。还有家里那口用了几十年的锅,一直都没有坏掉;奶奶传下来的手表,戴在腕上仍然滴答不止; 几百年前建造的城市下水道,还是那么通畅……
无论是国家的发展还是我们的日常生活,都与一种精神息息相关……
学习目标:
1. 了解时评这一体裁及其特点。
2. 理清本文的脉络结构,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的特点, 体会其生动形象、整散结合的语言风格。
3. 深入理解工匠精神,探究工匠精神对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
写作背景
本文原载2016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在2016年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工匠精神”备受社会关注。国家将“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方面表示国家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国家鼓励更多企业或个人要有“工匠精神”。
时评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时评一般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和思想性的特点。即:
①因时而评,新闻性强;②缘事而发,寓理于事;
③内容贴近,题材广泛;④大众视角,公民写作。
文体知识
时 评
题解
大道至简,匠心至繁——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工匠精神”的来源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他曾呼吁:“中国制造”是世界给予中国的最好礼物,要珍惜这个练兵的机会,决不能轻易丢失。“中国制造”熟能生巧了,就可以过渡到“中国精造”。“中国精造”稳定了,不怕没有“中国创造”。千万不要让“中国制造”还没有成熟就夭折了,路要一步一步走,人动化(手艺活)是自动化的基础与前提。要有工匠精神,从“匠心”到“匠魂”……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近些年来充斥媒体的“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中国精造”“工匠精神”,如今成为决策层共识,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显得尤为难得和宝贵。
2、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本文开篇从我们的时代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落笔,引出工匠精神的话题;然后寻因溯果,从“为什么”“怎么办”的角度,从个人、企业、国家等层面,层层深入地阐明工匠精神的意义和深刻内涵;最后总结全文,提出时代需要工匠精神,升华主旨。
语句赏读
《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由“匠”字在《说文》里的意义引申出“匠”字的时代意义——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
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
从个人职业品质、专业精神,到企业气质、活力,再到国家市场环境、人文素养,层层深入地阐述了工匠精神对于个人、企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先描述匠人世界之狭小,然后揭示工匠精神的巨大意义: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通过对比突出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与巨大价值。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对于企业来说,为什么工匠精神“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工匠精神使企业更符合时代需求;工匠精神使产品更精致,从而经受住用户挑剔眼光的检验;工匠精神厚植可以使企业气质雍容、活力涌流。
写法探究
作者在证明观点时运用了引证法,对表达文章观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结合文章内容作具体分析。
1.引用企业家的话,写出了工匠精神在当代的意义;
2.引用《说文》里对“匠”的记载,写出“匠”古已有之,然后写出其演变;
3.引用鲁迅的话,是为了在此基础上再深入论证; 4.引用日本匠人秋山利辉(文中没有署名)的话“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论证了工匠精神的内涵;
5.还有来源于《大学》里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来源于《庄子》里的“技进乎道”“超然达观”、来源于《礼记》里的“至善”等。
总之,作者引用这些内容,并加以分析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对工匠精神进行深入分析,使工匠精神更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也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对比论证
1、“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边破边立,写出了工匠精神的力量大。
2、第1段中“像手工匠人一样……企业……”,以手工匠人和企业进行类比,写出了企业拥有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假设论证
第4段中“倘若没有……怎能有……”则是假设论证,写出了工匠精神的内涵。
语言赏析
活泼又典雅的语言特色
本文是一篇时评,但文章无枯燥说教之感,而是生动形象,绚丽多彩。
如第1 段中作者用到了“高精尖、炫彩酷”等具有时代特点的新词,使人们容易接受和理解。
第2 段中用“气质雍容、活力涌流”来写企业,使企业拥有了人的特点,写出了厚植工匠精神对企业的意义。
第3、4、5 段运用排比、对偶手法,起到增强气势、调节音律的作用,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观点更加鲜明突出、更具有说服力。
此外,本文运用大量成语,言简意赅,掷地有声。活泼又典雅的语言使文章摇曳多姿,增强说服力。
“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
本文善于运用排比句,如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强化了语言气势,增强了表达效果,令文章更有说服力。
拓展延伸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中国要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最终实现制造业强国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工匠精神”尤其重要,那么,在企业中,“工匠精神”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
【点拨】
观点1: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对产品不断进行改进、完善,最终,以高标准的产品获得众多用户的青睐。
观点2:企业不能盲目学习和引进外国式管理,是要学习一种精神,而不是具体做法。中国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为什么搞不好 原因虽然很多,但最终可以归结到一个方面上来,就是做事缺乏严谨的工匠精神。
观点3:工匠精神在企业家层面,可以认为是企业家精神。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内核。第二,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第三,执着是企业家精神的底色。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涌现出大批有胆有识、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家,但也有一些企业家缺乏企业家精神……可以说,企业家精神的下滑,才是经济发展的隐忧所在。
观点4:工匠精神在员工层面,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
其核心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给客户无可挑剔的体验。我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现象,多少与工匠精神稀缺、“差不多精神”有关。
迁移练笔
请运用排比手法,写一个议论性的语段,200字左右。
【答案示例】青蒿素是屠呦呦几十年如一日守着清贫耐着寂寞带领团队辛勤劳动的结晶;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南仁东专注二十三年用心血铸就的“中国天眼”;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工匠们用智慧和劳动创造的“新世界七大奇迹”……他们用行动弘扬了工匠精神,用实干践行了劳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