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月光曲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 月光曲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2 19:3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23 月光曲
(第一课时)
欣赏乐曲,说说曲名和作者。
活动一:听音乐,猜一猜
“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我该是多么幸福。”
——贝多芬
《月光曲》
纯熟 幽静 清幽 恬静
莱茵河 微波粼粼

谱写 盲人 琴键 一缕

谱写 盲人 琴键 一缕
纯熟 幽静 清幽 恬静
莱茵河 微波粼粼
纯熟:
熟练
,本文指技艺非常熟练。
:幽冷寂静。
:形容环境、夜色的秀丽幽静。
:形容人的表情、心情,多表示一种给人美好感觉的闲适、安静。
幽静
清幽
恬静
莱茵河:西欧最大的河流,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北麓,流经奥、德、法、荷等国,全长1320千米,流域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
微波粼粼
微波,微小的波浪。
粼粼,水明净的样子。
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
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弹奏一曲,即兴创作
飞奔客店,记录下来
活动二:理清脉络,概括传说
活动三:阅读质疑,感受人格美
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活动三:阅读质疑,感受人格美
默读第2—7自然段,画出描写贝多芬所见所闻的词句,推想一下当时贝多芬的内心想法和心情,写写批注,并完成表格。
断断续续、茅屋、他的曲子
这不正是我的曲子吗?可是弹得这么不流畅,是什么原因呢?
那有多好、随便说说
我要去为这位体贴的哥哥、热爱音乐的姑娘弹奏一曲,满足她的心愿。
贝多芬的所见所闻
贝多芬的内心想法
“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我该是多么幸福。”
——贝多芬
活动三:阅读质疑,感受人格美
默读第2—7自然段,画出描写贝多芬所见所闻的词句,推想一下当时贝多芬的内心想法和心情,写写批注,并完成表格。
断断续续、茅屋、他的曲子
这不是我的曲子吗?可是弹得这么不流畅,是什么原因呢?
那有多好、随便说说
我要去为这位体贴的哥哥、热爱音乐的姑娘弹奏一曲,满足她的心愿。
弹得多纯熟、感情多深
盲姑娘虽看不见,却非常懂音乐。她不仅能听出我技巧的娴熟,懂曲子的情感,还能听音辨人,太了不起了!盲姑娘也算是一位知音了,我要为她再弹一曲。
贝多芬的所见所闻
贝多芬的内心想法
课后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3.选做:欣赏《月光曲》
作业: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23 月光曲
(第二课时)
弹奏一曲,即兴创作
飞奔客店,记录下来
课文回顾
活动一:想象画面,感受文字之美
默读第8自然段:贝多芬是在什么情境下创作出了《月光曲》呢?
活动一:想象画面,感受文字之美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借着清幽的月光,贝多芬创作了《月光曲》。
活动一:想象画面,感受文字之美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借着清幽的月光,贝多芬创作了《月光曲》。
安静的环境
柔美的月光
活动一:想象画面,感受文字之美
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课文第9自然段,画出兄妹俩听着《月光曲》想象的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表现乐曲旋律变化的呢?
活动一:想象画面,感受文字之美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月亮初升
穿过微云
风吹浪涌
活动一:想象画面,感受文字之美
我会背
月亮初升
穿过微云
风吹浪涌
活动二:赏乐想象,获得艺术体验
同学们听一听贝多芬的另一首名曲《艾格蒙特》,这样的旋律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生活场景?你可以试着用“具体景物+场景变化”的方法来展开想象。
活动二:赏乐想象,获得艺术体验
作业
听一听《山涧》这首曲子,边听边想: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呢?试着把画面变成文字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