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鱼和小鱼
教学目标:
了解鱼的不用造型,掌握表现鱼的大小对比。培养学生分析鱼的外形和颜色,学会运用线与色大胆夸张表现各种各样的鱼。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花纹的描绘,激发学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难点:
通过剪贴手法,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作业要求: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画出大鱼和小鱼,并把它们拼贴在海底背景上。
教学准备:
1.教学PPT.
2.有关以鱼为题材的图片和有关音乐。
3.绘画工具:蜡笔、彩笔、海底世界背景图、剪刀、胶水等。
教学设计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猜谜语引入。
2.出示一张大小不均等的鱼的图片,让学生数一数大鱼和小鱼的数量。(引起争论:大与小的标准不统一而引起区分上的混乱。引导观察,引发思考。在一个整体画面中,没有比较就没有大小可言。引出课题。)
3.揭示课题,PPT展示课题:《》大鱼和小鱼》,并板书。
二.课堂发展:
1.欣赏海底世界各类鱼的图片。感知鱼儿的形状,还有身上有什么样的花纹。
2.指名回答,并圈出相应形状。
3.通过小鱼提问:我们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器官)?(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对鱼的认识。)
三.示范
1.教师示范,学生仔细观察。
2. 提问并分析如何把一条小鱼变成大鱼或者把一条大鱼变成小鱼,加深对大与小的理解。
四.自由创作
1.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画出大鱼和小鱼,并把它们拼贴在海底背景上。
2.学生在轻柔的音乐声中自由创作,PPT边播放范画。
3.教师边指导,引导学生大胆地多画鱼,力求形状各异、颜色丰富、花纹又不相同。及时鼓励、表扬有创造性的作品。
五.点评
1.把各小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
2.通过请小老师,投票等方式点评学生作品。
六.布置作业和总结
1.收集关于如何保护我们的海洋环境的相关资料。
2.让学生带上鱼的头饰跟随着老师用肢体语言表达自由自由的鱼儿,让这节课在欢乐声中结束。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感知和认知中学会比较大小的特征。通过观察、比较,能将大鱼和小鱼组合在一个画面中,丰富画面。本科的教学重点之一是要学生了解鱼的造型特点,所以我采用了猜谜语的形式引入新课。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图片起疑的方法,提出疑问:鱼的大小关系如何得出,学生基本能说出哪条是大鱼,哪条是小鱼,我及时小结大和小的关系通过比较得出。得出结论并出示课题。在观看图片时引导学生感知鱼的外形、花纹和色彩各不相同。而所有鱼都有一个共同的结构特征,(鱼头、鱼尾、鱼身、鱼鳍)。最后我给学生小结出大鱼和小鱼在一起生活,形成了一幅有大小、疏密关系的画面。
本课的另外一个教学目标是能让学生与同学合作完成作品。我才用了集体创作的方法。把学生分成六组,每组发一张“海洋”画纸,学生只需画出大鱼和小鱼,并把他们粘贴在画纸上。使学生在合作中对大小疏密进行练习,体验合作创作的乐趣。
最后,我采用自由欣赏的形式让学生欣赏六个“海洋”里的鱼,然后让学生评一评,谈一谈哪个“海洋”画得好。最后,我进行点评,以鼓励为主。接着让学生带上头饰和老师一起在愉悦的音乐声里欢快的游来游去。最后的延伸,我以保护海洋环境为题,让学生收集资料。
整节课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大胆发挥想象,学生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
7.大鱼和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