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作业课件(打包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作业课件(打包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1-02 20:39:10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1.运动系统的组成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组成的。
2.骨骼:骨与骨之间以_______方式相连形成骨骼。
3.关节

关节
肌肉
关节等
二、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1.运动的产生
(1)运动的产生:当骨骼肌受_______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____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2)骨骼肌的协调: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是由_______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3)举例
神经

两组
2.运动时各系统的配合
(1)运动需要_______系统的调节。
(2)运动需要_______的供应,需要_______系统、_______系统、_______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3)运动需要在多个系统的配合下,由____系统完成。
3.运动的意义:使动物具有强大的运动能力,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以适应____________的环境。
神经
能量
消化
呼吸
循环
运动
寻觅食物
躲避敌害
复杂多变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句话里描述了动物的运动方式有(   )
A.跳跃、爬行 B.奔跑、蠕动
C.飞行、游泳 D.行走、跳跃
2.运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包含(   )
A.神经 B.关节 C.肌肉 D.骨
3.(南阳月考)下列表示骨、关节和肌肉关系的模式图正确的是(   )
C
A
B
4.在投篮动作时,提供动力的结构是(   )
A.骨 B.关节 C.骨骼肌 D.神经
5.哺乳动物在运动的过程中需要能量,下列与能量来源有关的是(   )
①呼吸系统 ②消化系统 ③神经系统
④生殖系统 ⑤内分泌系统 ⑥循环系统
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⑥
C.①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6.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划桨动作包括: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活动,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④骨骼肌收缩。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B
C
C
7.动物通过各自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   )
A.主动出击获取食物
B.完成求偶、交配,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
C.逃避敌害,利于存活
D.以上三项均能
D
8.如图表示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结构②
B.骨与骨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
C.结构②是骨骼肌
D.脱臼是指结构①从结构④中脱落出来
9.(滨州中考)模型构建是学习生物学的一种有效策略。如图是某同学利用木板、松紧带、螺丝等材料制作的一个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木板、松紧带、螺丝分别代表运动系统中的(   )
A.骨、骨骼肌、骨连结 B.骨、肌腹、骨连结
C.骨、骨骼肌、关节 D.骨、肌腱、关节
C
C
10.如图表示的是人体的屈肘动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1、2分别表示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
B.前臂骨和上臂骨通过2两端的肌腱连接起来
C.骨骼肌细胞产生的废物通过三种途径排出体外
D.在屈肘动作中1和2是相互配合活动的
11.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需完成手腕屈和伸等动作,关于这些动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在神经系统调节下完成
B.由一块骨骼肌收缩完成
C.由骨骼肌牵引骨绕关节活动完成
D.体现了关节的牢固性和灵活性
B
B
12.【核心素养提升】长沙市教育局7月发文,从2022年起长沙市城区学校体育中考增加选考项目,在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排球向上垫球等项目的基础上增设立定跳远、1分钟跳绳、200米游泳。这些运动的完成与运动系统紧密相关,请根据下图回答:
(1)如图甲所示,骨骼肌是由中间的[②]肌腹和两端乳白色的[①]_______两部分构成的。
(2)在做引体向上动作时,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肱二头肌处于_______状态,肱三头肌处于_______状态。
(3)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肥胖、肌肉衰退和不良的身体姿势是导致关节炎的常见因素。如图乙所示,骨性关节炎发生病变的原因有滑膜和_____________(填名称,下同)增厚、关节头和关节窝表面的__________硬化。
(4)保护关节至关重要,请提出一条保护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肌腱
收缩
舒张
关节囊、韧带
关节软骨
充分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运动强度适宜、佩戴护膝护腕等(共16张PPT)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三节 社会行为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社会行为的特征
1.白蚁群体成员之间的分工
(1)工蚁:觅食、筑巢、照料蚁后产下的____、饲喂其他白蚁等。
(2)兵蚁:专司______的保卫。
(3)蚁后:是专职的“__________”。
(4)蚁王:具有生殖能力,主要负责与蚁后交配。

蚁巢
产卵机器
2.狒狒群体
(1)组成“等级社会”:根据个体大小、____________、健康状况和____________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
(2)“首领”的特权: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______场所,其他成员对它作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反击。
(3)“首领”的义务: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并且与其他个体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3.特征: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______,成员之间有______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______。
力量强弱
凶猛程度
栖息
组织
明确
等级
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1.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意义:群体中不同个体之间,随时交流信息。
3.通讯:一个动物群体中的某个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_______,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_______反应,这种现象叫作通讯。
4.性外激素的应用:提取或人工合成蝶蛾类昆虫的性外激素诱杀__________。
动作
声音
气味
信息
行为
农业害虫
1.下列属于动物的社会行为的是(   )
A.蜻蜓点水 B.狮群捕猎
C.雄鸡齐鸣 D.鱼类洄游
2.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不包括成员之间(   )
A.有明确的分工 B.进行信息交流
C.各自独立生活 D.形成等级
3.下列关于社会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所有的节肢动物都有社会行为
B.有社会行为的群体,可通过“语言”传递信息
C.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
D.具有社会行为的群体成员间有明确分工
B
C
A
4.(大庆中考)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利用在田间喷洒一定量的性外激素,达到控制蝶蛾类害虫数量的目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干扰了害虫的雌雄个体之间的(   )
A.运动 B.通讯 C.摄食 D.产卵
5.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一般发生在(   )
A.不同的动物群体之间
B.同种同群的动物之间
C.较高等的鸟类之间
D.最高等的哺乳动物之间
B
B
6.(德州中考)下列几项动物的行为中,不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是(   )
A.蜜蜂的舞蹈动作
B.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C.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
D.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
D
7.(安康期中)下列诗句描述的动物中,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C.作蜜不忙采花忙,蜜成犹带百花香
D.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8.下列描述中与社会行为无关的是(   )
A.群体生活有利于维持种族的生存
B.同种生物的许多个体简单地聚集在一起
C.群体的不同个体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信息交流
D.群体的不同个体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
C
B
9.(娄底中考)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先天性行为能使动物适应环境,有利于生存和繁殖
B.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可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C.社会行为往往有分工现象,可提高觅食、御敌的效率
D.学习行为可以不受遗传因素的限制,使动物适应更复杂的环境
10.(教材P59 T5变式题)人类的社会行为与动物的社会行为有异同。下面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社会群体与动物的社会群体内部都有一定的组织,成员有明确分工
B.人类社会群体与动物社会群体中个体之间都要进行信息交流
C.人类社会群体比动物社会群体更复杂
D.人类社会行为和动物社会行为都需要由道德法律进行规范
D
D
11.【核心素养提升】哈氏隼(一种猛禽)一般以家族群的形式狩猎,不同个体间分工合作,可以捕获比自身重量大2~3倍的长耳大野兔。如图为不同数量的哈氏隼合作捕食时,每只哈氏隼每天能量的平均摄入值,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哈氏隼群体具有一定的社会行为
B.群体合作有利于提高捕食的成功率
C.合作捕食的隼群越大,每只哈氏隼平均摄入的能量越少
D.合作捕食时,群体内需要有传递信息的“语言”
C
12.小明同学准备探究蚂蚁的通讯,仔细观察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迅速返回巢穴,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奔向食物,小明提出蚂蚁不会发声,靠什么进行通讯?侦察蚁在食物和巢穴之间是否留下了什么标记?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你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用三块小石头作小岛按如图所示设计探究方案,观察到蚂蚁的通讯行为是靠________,一段时间后将连接A、C之间的“桥”和B、C之间的“桥”对换,观察到蚂蚁的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蚂蚁不会发声,靠气味进行通讯
气味
取食路线发生变化,由A、C之间的“桥”变为B、C之间的“桥”
(3)在蚂蚁爬过的“桥”上,涂一些有其他气味的物质,观察蚂蚁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蚂蚁停止前进
蚂蚁不会发声,靠气味进行通讯(共15张PPT)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动物行为可分为:取食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____________等。
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比较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基础 _______就有的 在__________的基础上,通过__________的作用形成
获得途径 由动物体内的__________决定 由_________________获得
举例 母袋鼠哺乳小袋鼠,__________等 蚯蚓走迷宫,_____________等
二者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的基础
防御行为
攻击行为
社会行为
生来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遗传物质
生活经验和学习
小鸟喂鱼
大山雀喝牛奶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3.动物行为的意义
(1)先天性行为的意义:使动物能__________,得以生存和繁衍后代。
(2)学习行为的意义:让动物更好地_____________的变化。
4.行为表现: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____,学习行为越_______。
5.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方法主要有_______和_______,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适应环境
适应复杂环境

复杂
观察法
实验法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的是生物的(   )
A.领域行为    B.繁殖行为
C.取食行为    D.攻击行为
2.孔雀开屏、乌贼喷墨的行为分别是(   )
A.繁殖行为、攻击行为
B.节律行为、防御行为
C.繁殖行为、防御行为
D.攻击行为、繁殖行为
C
C
3.(原创题)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4.(德州中考)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利用这种气体将敌害“击退”或“击晕”。该行为属于(   )
A.先天性、攻击行为 B.先天性、防御行为
C.后天性、攻击行为 D.后天性、防御性为
B
D
5.“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下列对“飞蛾扑火”行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属于学习行为 B.是一种应激反应
C.属于先天性行为 D.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6.(广东中考)学者研究红腹灰雀取食时发现,城里的鸟比乡村的鸟能更快地打开抽屉。该行为属于(   )
A.攻击行为 B.学习行为
C.社会行为 D.节律行为
7.研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观察法和实验法相结合
A
B
D
8.(威海中考)下列关于动物学习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以先天性行为为基础的行为
B.动物生来就有,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C.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形成的行为
D.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B
9.(原创题)2021年12月4日,山东威海一段狗狗叼着菜篮逛街替主人买菜的视频走红网络,其智商不次于一个会打酱油的孩子。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下列与“小狗买菜”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蜜蜂采蜜 B.蜘蛛结网
C.老马识途 D.燕子筑巢
10.(南阳期中)一只饥饿的蟾蜍捉住了一只苍蝇,吃掉了;过了一会儿,又捉住了一只大野蜂,被大野蜂螫刺了一下舌头;又一只大野蜂飞过,蟾蜍伏着头不予理睬了;又飞来一只苍蝇,蟾蜍捉住了苍蝇,吃掉了。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   )
A.蟾蜍没有捉第二只大野蜂是因为已经吃饱了
B.资料中描述的吃苍蝇的行为均属于学习行为
C.在资料中大野蜂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D.蟾蜍捉第一只大野蜂和对第二只大野蜂不予理睬的行为都是先天性行为
C
C
1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共同特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都是生来就有的
B.都要生活经验
C.都由环境因素决定
D.都与遗传物质有关
12.下列关于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动物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
B.躯体运动产生的过程是:神经传来的兴奋→骨骼肌收缩→牵引骨绕关节活动
C.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D.“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可用野外采集的幼虫和新鲜白菜叶作为实验材料
D
D
13.为研究动物的行为,某同学进行了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下面表格中的数据是该同学的实验记录,图甲为“迷宫”示意图,图乙为实验中小鼠找到食物所需时间的柱形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次数 找到食物的时间
第一次 267秒
第二次 193秒
第三次 90秒
(1)请在图乙中绘出小鼠第三次找到食物所需时间的柱形图。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_______行为,通常小鼠找到食物后会发出一种叫声,引来其他小鼠,这种叫声起到了传递_______的作用。
(3)在上述实验中,若把小鼠换成蟑螂,蟑螂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食物,说明动物越______,学习能力越强,这种学习能力的强弱是由动物体内的___________决定的。
学习
信息
遗传物质
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