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2 20:2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4张PPT)
《邹忌讽齐王纳谏》
目标层级图:
《邹忌讽齐王纳谏》
能够掌握
作者背景
能够掌握
基础知识
能够理解
课文内容
能够读准字音
能够翻译
重点字词
能够翻译
全文
有一次,唐太宗根据右仆射(掌管奏章文书的官员)封德彝(yí)的建议,决定十八岁以上身体强壮还没有服役过的男子都要去当兵。但魏征不同意。因为按照当时的规定,皇帝的敕令,要由谏议大夫签名才能生效。
唐太宗问他:“你不同意这样做,有什么理由 ”
魏征回答:“臣作为谏议大夫,有义务向陛下指出,这样做违背了治国安民的方针。我朝开国后即立下‘男子二十岁当兵,六十岁可免’的规定,怎么能随便改变呢 ”
唐太宗非常生气,大声指责道:“你太固执己见!”
新课导入
魏征毫不退让,语重心长地说道:“陛下!把河水放光捕鱼,确实能捕到许多鱼,但明年就没有鱼了;把森林烧了打猎,确实会打到许多猎物,但明年就没有野兽了。如果把十八岁以上身体强壮的男子都去当兵,今后国家的税赋徭役去向谁要呢 ”
唐太宗这才幡然醒悟,收回了命令。
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魏征】
魏征死后,高祖感慨的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得失。征役,朕亡一鉴矣!”,这是历代君主对谏臣最高的评价。
历史上的谏臣
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被赐剑自刎,比干被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
比干:挖心
商纣王:暴君
屈原:投江
楚怀王:昏君
魏征:死谏
唐太宗:明君
选自《战国策》
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作品简介
【邹忌】(约前385-前319):战国时政治家,齐国大臣。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相国,封于下邳(pī),称成侯。劝说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革新政治。
人物介绍
齐威王:(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0年),妫(ɡuī)姓,田氏,名因齐,田齐桓公(与春秋五霸之首的姜齐桓公非同一人)田午之子,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第四代国君,公元前356年到公元前320年在位。
人物介绍
课堂检测
【演练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 》,内容多是战国时游说之士____________的汇编,后由西汉________ 编订诸国史料汇集成书。题目中“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战国策
策谋和言论
刘向
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
写作背景
目标层级图:
《邹忌讽齐王纳谏》
能够掌握
作者背景
能够掌握
基础知识
能够理解
课文内容
能够读准字音
能够翻译
重点字词
能够翻译
全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
解题
兼语句
邹忌进谏
齐王纳谏
讽:婉言规劝
谏: 直言规劝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zhāo
kuī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kuī
qǐn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jiàn
bàng jī
jiàn

cháo
目标层级图:
《邹忌讽齐王纳谏》
能够掌握
作者背景
能够掌握
基础知识
能够理解
课文内容
能够读准字音
能够翻译
重点字词
能够翻译
全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身高八尺多
早晨
我和城北徐公比起来,谁更英俊一些?
容光焕发,气度非凡。昳,美丽。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身高八尺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起来,谁更英俊一些呢?
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第二天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同“熟”,仔细。
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地不如人家。
动词,偏爱。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以我为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以我为美,是惧怕我;客人以我为美,是想要有求于我。”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
确实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纵横千里。
被蒙蔽。
如今的齐国,土地纵横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妃子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被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当面批评。刺,指摘、批评。
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缺点)
“使……听到”。
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众场所议论我的缺点,并能使我听到的,得下等奖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 战胜于朝廷。
满一年。
到齐国晋见齐王。
这里表示尊重齐国。
在朝廷上就可以战胜敌国。意思是国内政治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敌国畏服。
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晋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敌国。
重点积累
一、通假字
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孰,同“熟”,仔细。
2.受上赏
受,同“授”,给予、付予。
齐国之美丽者也
问之
吾妻之美我者
暮寝而思之

代词,他
二、一词多义
取消句子独立性
代指这件事
2.窥镜而自视
(古:照,看 今:偷看)
三、古今异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委婉地规劝,讽谏 今:诽谤,嘲讽)
3.今齐地方千里
(古:土地方圆 今:地点,处所)
4.能面刺寡人之过
(古:指责 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5.谤讥于市朝
(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今:诽谤)
6.臣之妻私臣
(古:偏爱 今:自私)
7.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国君身边的近臣 今:方位名词或表示范围的副词)
8.邹忌修八尺有余
(古:长,原文指身高 今:改正)
2.朝服衣冠
名词作动词,穿,戴。
1.朝服衣冠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3.吾妻之美我者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四、词类活用
5.闻寡人之耳者
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当面。
6.私我也
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7.王之蔽甚矣
形容词用作动词,受蒙蔽。
课堂检测
【演练2】解释句子中的重点字词。
1. 邹忌修八尺有余:
2. 而形貌昳丽:
3. 朝服衣冠:
4. 窥镜:
5.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6. 徐公何能及君也:
7.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8.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9.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这里指身高;
光艳美丽;
穿戴;
照镜子;
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
比得上;
通“熟”,仔细;
偏爱;
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课堂检测
【演练3】【优能原创】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励。(或:众百姓官员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到上等奖赏。)
【演练4】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庄宗①好畋猎②,猎于中牟,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伶人③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②“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邪?奈何④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唱和之。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
【注释】① 庄宗:五代时后唐皇帝李存勖。② 畋(tián)猎:打猎。③ 伶人:乐官。④ 奈何:怎么能。
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
① 吾妻之美我者___________________
② 闻寡人之耳者__________
③ 中牟县令当马切谏________
④ 猎于中牟________
以…为美(认为…美)
使…...听到
规劝
在(到)
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由此看来,大王你受蒙蔽很深了。
② 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邪?
你作为一县之长,难道不知道我们的皇上喜欢打猎吗?
3. 请分别概括【甲】【乙】两文的主要内容。
【甲】文:邹忌讽谏,使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
【乙】文:敬新磨智谏,使庄公幡然醒悟,保全了为民请命的县令。
对于邹忌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何异同?
妻子热情赞扬邹忌,反映了妻的偏爱;妾在家中的地位卑微,因为怕,回答比较敷衍;客因为有事相求,所以回答用了一个陈述句,语气较轻。
相同点:
不同点:
赞扬邹忌比徐公美
面对妻、妾、客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的表现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忌不自信”——“暮寝而思之”
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细读感悟
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作用: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莫不有求于王”
邹忌是怎样说服齐王的?
(1)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美我的不同原因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
(2)把家事同国事类比。拿齐王的地位同自己做比较,指出“宫妇左右……求于王” 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使齐王接受纳谏。
“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说明邹忌艺术的进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说明齐威王善于纳谏。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此”:“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
“战胜于朝廷”: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
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发现问题并分析思索;在政治上有除弊革新的责任感,敢于坚持真理;有善于运用能启发人、使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说服对方。
试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邹忌:
心胸宽阔,气度宏大,知错能改的贤明君主;有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的决心。
齐威王:
试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本文在刻画人物形象上采取了哪些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什么好处?
细节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
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也痛快地接受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
中心主旨
本文写的是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谏而采纳群言,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塑造了邹忌这样一个有自知之明,精于思考,勇于进谏,善于进谏的贤士形象。也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性格特点。
写法探究
从已知事物出发,说明对新的事物的认识,或阐述深刻而精微的道理。通常设喻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
邹忌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劝说齐威王?
设喻说理:
整齐美
(1)邹忌“三问”
问其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问其妾:“吾孰与徐公美?”
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
(2)妻、妾、客“三答”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邹忌解蔽,晚有“三思”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邹忌入朝见威王,有“三比”
臣之妻私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臣之妾畏臣——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5)齐王纳谏,下令有“三赏”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上赏
能上书谏寡人者——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下赏
(6)纳谏之后,齐国有“三变”
初——门庭若市
数月——间进
期年——无可进
哲理美
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邹忌进谏
妻→私我
妾→畏我
客→求我
齐王纳谏
宫妇左右→私王
朝廷大臣→畏王
四境之内→求王
三比
三赏
三变
三思
三问、三答
战胜于朝廷


家事
国事
目标层级图:
《邹忌讽齐王纳谏》
能够掌握
作者背景
能够掌握
基础知识
能够理解
课文内容
能够读准字音
能够翻译
重点字词
能够翻译
全文
03
自我检测
自我检测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妻之美我者/孰视之
B、能面刺寡人之过/面山而居
C、皆以美于徐公/能谤议于市朝
D、皆以美于徐公/先帝不以臣卑鄙
D
自我检测
2.请讲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从由此看来,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太厉害了!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3.你从课文的内容中感悟到了什么?请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谈感悟。(6分)
【参考示例1】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劝告,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取得成功。
【参考示例2】在帮助教育一个人时,要结合自身的感受,委婉地劝说别人,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自我检测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说明邹忌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迷惑。
B.选文第③段写齐王下令按上中下等次奖赏进谏的群臣吏民,从“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反响来看,齐王之“蔽”得到了根本整治。
C.选文第④段写燕、赵、韩、魏皆朝于齐,作者以夸张之语收束全文,意在从正面突出邹忌的治国之才。
D.选文在语言上运用了众多排比句,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使之朗朗上口,造成了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给人无可辩驳之感。
D
04
对比阅读
【对比阅读】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太宗新即位,励精①政道②,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③有经④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⑤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
(选自《旧唐书 · 魏征传》)
【注释】① 励精:振奋精神,致力于某种事业或工作。② 政道:施政的方略。③ 雅:素来。④ 经:治理。⑤ 劳:慰劳。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① 孰视之 ______________
② 皆以美于徐公________
③ 王之蔽甚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思竭其用________
同“熟”,仔细
认为
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完,尽
3.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自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
头脑清醒、善于思考、精明能干、深谋远虑。
4.对两位君主纳谏时的描写,甲文是“王曰:‘善。’”乙文中与这句话相对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
In the spring time, the only pretty ring time, when birds do sing , sweet lovers love the spring .
感谢
您の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