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3 09:1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统编版高一年级必修上册
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一、背景链接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近些年来常出现于媒体中的“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中国精造”“工匠精神”,如今成为决策层共识,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显得尤为难得和宝贵。在此背景下,李斌写了这篇文章,发表在2016年4月30日的《人民日报》上。
二、文体常识
时 评
  时评指报刊上评论时事的文章。优秀的时评一般选取社会生活中一些带有全局性、代表性、倾向性的事件、问题和现象,及时准确地加以剖析、阐释、引导,既讲明道理,又发表议论,解疑释惑,情真意切,针砭时弊,激浊扬清,体现出一股生气、正气、锐气,涌动着一种社会舆论的正面力量。因此,它往往比一般的思想评论、杂文产生更加强烈的社会效果。
三、拓展知识
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工匠精神”,国务院常务会新闻通稿中首次使用“品质革命”这一提法。
  “工匠精神”入选《咬文嚼字》“2016年十大流行语”。
一、认读字音
1.单音字
2.多音字
二、辨识字形
三、积累词语
(一)词义辨析
1.精湛·精深
[辨析] 二者都有水平高、程度深的意思。“精湛”侧重于技艺高,不可超越;“精深”侧重于内容深,不易理解。
[情境选词] ①顾医生的医术很______,在医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②他最大的爱好是读博大______的古典哲学。
精湛
精深
2.风尚·时尚
[辨析] “风尚”指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偏精神化;“时尚”指的是一种流行观念或者趋势,偏物质化。
[情境选词] ①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______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
②我们的忠言是:每个人都应该坚持走为自己开辟的道路,不为权威所吓倒,也不为______所迷惑。
风尚
时尚
(二)成语积累
[释义]
1.不谋而合: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2.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3.离群索居:离开集体或群众,过孤独的生活。
4.炉火纯青: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5.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精巧。
6.格物致知: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理性知识。
[情境呈现]
1.感知内容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明确] 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2.思维导图




[明确] ①时代需要工匠精神 ②工匠精神为成功铺路
3.主旨归纳
  本文就“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的观点展开论述,从个体、企业、国家的层面论述了“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它关乎人生价值、生命哲学和人生信念,也关乎社会风尚、国家形象、时代精神,文章倡导人人践行“工匠精神”。
任务突破一 分析文本论证思路
1.分析文章的结构,实际上就是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阅读文本,完成以下问题:
(1)请简要概括第2段的论述思路。
[明确] 首先,阐释当代“匠”的特点: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然后提出“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的见解,意在说明工匠精神的本质是一种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最后论述工匠精神在小至企业、大到国家,以及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2)第3段是如何展开论证的?
[明确] 第3段从一个匠人典型的工作状况写起,廓清了工匠精神是“雕虫小技”“拜手工教”“离群索居”等种种误解,同时指出工匠精神在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是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最后表明坚守工匠精神对于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以及对国家的发展和进步都有着重要意义。
(3)第4段是如何进一步探讨工匠精神的内涵的?请简要分析。
[明确] 先分析当代工匠精神因热爱而付出,因追求而卓越,因有境界而笃实的思想品格,再深入分析工匠精神所深藏的生命哲学和人生信念,深化了对工匠精神的阐释,进而指出,推崇工匠精神对疗治社会上存在的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提出希望: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这一段指出发扬工匠精神可以解决社会上存在的问题。这不仅为倡导发扬工匠精神提供了有力的现实依据,也体现了新闻评论有的放矢、直面现实、解决问题的新闻品格。
任务突破二 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2.论述类文本要讲求观点与材料的统一。阅读全文,完成以下问题:
(1)本文是如何充分运用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明确]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时代需要工匠精神,所选用的理论论据都是围绕这个论点展开论述的。如引用《说文解字》的观点,点出了什么是工匠精神;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分别论证了工匠精神的内涵。
(2)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明确] 道理论证。如作者引用企业家和普通人的话,加以分析论证,论述我们的时代需要工匠精神,丰富工匠精神的内涵。
(3)作者认为,崇尚工匠精神对个人、企业和国家分别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 ①体现了人与人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不同。②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③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
【技巧指导】
  论证(怎样来证明)是用严密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论证题的答题思考方向:论证结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论证类题之主观简答题
一、论证结构
  论证结构,可以从议论文的形式来把握。
  1.立论文
  立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其基本结构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一般来说,引论就是开头,本论就是主体,结论就是结尾。即开头必须提出论题或论点,主体部分应选用材料并分层次论证观点,结尾归纳总结。其中本论部分常见的论证结构有:a.总分式结构;b.对照式结构;c.层进式结构;d.并列式结构。
  2.驳论文
  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它又分三种方式: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的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将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
  (1)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
  (2)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的论据必定得出错误的论点。
  (3)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的矛盾等。
  常见结构形式:先破后立、先立后破、破立结合(在批驳对方的同时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并加以论证)。
二、论证思路
  论证思路指作者为了证明某个观点,先后使用论证方法进行证明的过程。有关论证思路的题目涉及给议论文划分段落层次、解说议论文的行文思路、归纳段落与部分的论述要点等。
  答题时的语言运用形式:作者先……接着……再……进而……又……然后……最后总结得出……(结论)(或者提出什么倡议等)。
三、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例证法):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引用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和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作用:有力地论证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做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全面地突出论证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让人印象深刻。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来证明论点。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
  5.归纳论证:由具体事例来推理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6.演绎论证: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7.类比论证: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的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8.因果论证:指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因果论证可以以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9.数据论证:在文章中通过一系列数据来论证中心论点,提高说服力。
  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各种论证方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技巧指导】
  本文引用企业家的话、古文等,有力地论证了“我们的时代需要工匠精神”。
  引用论证是道理论证的一种,也叫“引证”,即引用名人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引用论证的作用: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进一步证明文章论点。
学会引用论证,增强说服力
  运用引证法,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要找到确切的理论论据,可以称之为“引”;二要对理论论据加以分析,使之与论题充分联系起来,可以称之为“证”。许多学生对于“引”是颇费心机的,但对于“证”则往往不够重视;只“引”不“证”,则犯了“观点加引语”的毛病。其实在运用引证法时,找到确切的理论论据是可喜的,但论据本身只是一种材料,它不能代替论证。缺乏论证分析的过程,文章势必苍白无力。因此,在列出理论论据之后,一定要恰当地加以阐述,要引而有证,引而有说,阐明引用资料的目的,讲清所引资料的意思,将其与观点紧密联系起来。
  怎么用好引证法呢?
  1.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每句名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景,都应用于特定的交际目的,即使谈同一个问题,也有很多名言可供选取。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有功能,将它引用到最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
  2.引文要简洁,不宜过多。议论是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介绍他人的见解。引用他人的话,是为了让读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话。自己的话应是议论的主体,应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过多的引文,很容易将自己的分析湮没。
  3.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直接引用务求文字甚至标点均准确无误;间接引用只需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4.学会分析。面对引用的理论论据,如何加以分析呢?我们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着手:
  (1)如果引用的是文言名句,最好能稍加解释,不必字字落实,以意译为主。同时,联系观点,做出阐发。
  (2)如果引用的是通俗语句,我们就要抓住引文中的关键字句——与论点密切相关的内容,并加以分析,把它的内容更明确地揭示出来。如果其中用到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更要做一些阐述,使论据含意清楚地显现出来。
【学以致用】
爱国,是一种深沉的情感,它根植于我们的内心。它就像一股洪流,具有势不可当的力量;它就像历史的长河,浩浩荡荡,贯通古今。请以“爱国”为话题,写一个片段,注意引用名言警句。
[参考示例] 在人类的语言中,有一个最神圣、最崇高、最永恒、最能超越时间和空间、具有不朽价值的词,那就是“祖国”。屈原抱石怀沙,投身汨罗江时,想到的是“祖国”;文天祥过零丁洋,歌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想到的是“祖国”;岳飞发出“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的豪言时,想到的是“祖国”;谭嗣同面对刀俎,引颈就戮时,面不改色,高唱“我自横刀向天笑”,他想到的还是“祖国”;陆放翁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
忘告乃翁”,他梦魂为萦、念兹在兹的也是“祖国”;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就义时讲“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他甘洒热血,视死如归,所报者,也是“祖国”。
  对祖国,他们有着浓烈、深沉、溶解不开的爱恋。为了祖国的命运,他们甘愿将血肉之躯献出,化入祖国的大地,“血沃中华肥劲草”。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