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粤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单元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粤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单元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02 19:55:4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粤人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单元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22·北京·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如图,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
B.②--内蒙古高原--我国最平坦的高原
C.③--四川盆地--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盆地
D.④--华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关于图中的山脉,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山脉是太行山脉属南北走向 B.乙图中山脉是武夷山脉
C.丙图中山脉北部是准噶尔盆地 D.丁图中山脉东部是华北平原
3.关于我国地势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图中山脉是第二、三阶梯分界线 B.乙图中山脉坐落在第三阶梯上
C.丙图中山脉以南是我国地势第一阶梯 D.丁图中山脉是雪峰山,以东是第三阶梯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看出某一条线上地面起伏和坡度陡缓。下图为我国横断山脉南段垂直剖面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4.对于该地形区描述正确的是( )
A.地面和缓 B.地势低平 C.支离破碎 D.山河相间
5.图示地区的地形地貌,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为( )
A.降低了基础设施的建设难度 B.减少了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C.阻碍了当地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 D.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业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油菜在我国各地广泛种植。结合如表,完成下面小题。
2021年国内三地油菜花花期时间表
地区 云南罗平 陕西汉中 内蒙古呼伦贝尔
花期 2月中旬至3月上旬 3月下旬至4月上旬 7月中旬至8月上旬
6.导致三地花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因素 B.地形因素 C.纬度因素 D.全球变暖
7.有关云南罗平所在地形区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B.地势坦荡、一望无际
C.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D.山道崎岖、多峰林溶洞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气象学上规定,连续5大平均气温低于10℃,就算进入冬季。下图为我国常年入冬进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我国入冬时间( )
A.内陆地区南早北晚 B.东部由北向南延迟 C.同纬度西部晚于东部 D.纬度越高入冬越晚
9.无冬区主要分布在( )
A.台,赣,琼,粤、川等地 B.闽、鄂、桂、黔、滇等地
C.苏、浙、皖、湘、渝等地 D.台、粤、琼、桂、滇等地
10.拉萨与成都入冬时间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人类活动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表为松花江、黄河、长江、珠江四条河流的水文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河流 长度(千米) 有无结冰期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亿立方来) 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
① 2214 无 3300 45.37
② 1927 有 762 55.72
③ 5464 有 660 79.5
④ 6300 无 9500 100
11.四条河流中代表长江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影响上述四条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温 C.降水 D.植被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古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描述了长江干流某河段当时的特点。图示意长江流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白帝城位于长江的( )
A.源头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14.古诗句反映长江此河段,当时( )
A.水量大 B.汛期长 C.水位低 D.流速快
15.现今,对此河段水文特征变化产生影响的工程是( )
A.龙羊峡水电站 B.小浪底水利枢纽 C.三峡水利枢纽 D.丹江口水利枢纽
二、解答题
16.(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中国地形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区名称:A:____山脉B:____山脉C:____山脉D:____平原E:____高原F:____盆地
(2)分析我国地形图可知,我国地势总特征是____,呈阶梯状分布,请列举地势特征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一例。____。(提示:对河流、气候、资源等。)
(3)我国的山区特别多,一般来说,山区具有____的缺点,但山区在发展____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
17.(2022·北京·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图为侵入中国的某次寒潮路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寒潮路径①经过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
(2)寒潮对经过地区天气的影响是________。
(3)除了寒潮,我国的特殊灾害性天气还有(写出两种)________、________。
(4)寒潮是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其多发地区是________,危害最大的季节是________。
(5)2018年1月7日,安徽省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请说说寒潮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18.(2023·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总体上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______。
(2)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______沿海向______内陆______。东南沿海一带降水多在____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的大部地区降水不足____毫米。
(3)我国降水的时间配也______,大多集中在______至______月,其降水量占到全年的80%左右。
(4)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______。
19.(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图回答下表。
黄河概况
发源地 A ________;
长度 5 464千米
特点 呈“________”字形,是我国第________长河,是世界含少量最大的河流
注入海洋 B________;
分段特征 上游 源头至内蒙古①________,流量大,含沙量小,多峡谷,________资源丰富
中游 ________至河南________,支流多,含沙量大
下游 ________至入海口,泥沙淤积,形成“________”
流经地形区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________、________。
流经省区 青、川(蜀)、甘、宁、内蒙古、晋、陕(秦)、豫、鲁(9个)
主要支流 洮河、湟水C________、D________。
主要水电站 龙羊峡、小浪底
20.(2022·北京·七年级课时练习)《长江之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读图回答问题。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______山脉,曲折东流,注入B______海。
(2)长江上、中游分界点A是______。
(3)图示湖泊①、②中为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是______。(填序号)
(4)长江上最大的水利枢纽是______工程。
(5)长江水能资源丰富,是我国巨大的“______”,其水能资源集中分布在______河段(填“上游”/“中游”/“下游”)。
(6)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近年来,长江流域出现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洪涝灾害、水污染等问题。我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把修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针对上述问题,请你提出一条治理长江的合理化建议: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粤人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单元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22·北京·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如图,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
B.②--内蒙古高原--我国最平坦的高原
C.③--四川盆地--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盆地
D.④--华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
【答案】A
【详解】由图可知,图中的①位于天山以南,是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故A正确;②位于大兴安岭东侧,指的是东北平原;③位于横断山脉西侧,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④位于秦岭以北,指的是黄土高原。故BCD错误。故选A。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关于图中的山脉,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山脉是太行山脉属南北走向 B.乙图中山脉是武夷山脉
C.丙图中山脉北部是准噶尔盆地 D.丁图中山脉东部是华北平原
3.关于我国地势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图中山脉是第二、三阶梯分界线 B.乙图中山脉坐落在第三阶梯上
C.丙图中山脉以南是我国地势第一阶梯 D.丁图中山脉是雪峰山,以东是第三阶梯
【答案】2.B 3.D
【解析】2.甲图中山脉是太行山脉,属东北—西南走向,A错误;乙图中山脉是福建省武夷山脉,B正确;丙图中山脉为昆仑山脉,北部是塔里木盆地,C错误;丁图中山脉为巫山,东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D错误。故选B
3.甲图中山脉(太行山脉)是第二、三阶梯分界线,A正确;乙图中山脉(武夷山脉)坐落在第三阶梯上,B正确;丙图中山脉(昆仑山)以南是我国地势第一阶梯,C正确;丁图中山脉是巫山,以东是第三阶梯,D错误。结合题意,故选D。
【点睛】第一级和第二级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级和第三级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看出某一条线上地面起伏和坡度陡缓。下图为我国横断山脉南段垂直剖面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4.对于该地形区描述正确的是( )
A.地面和缓 B.地势低平 C.支离破碎 D.山河相间
5.图示地区的地形地貌,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为( )
A.降低了基础设施的建设难度 B.减少了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C.阻碍了当地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 D.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业
【答案】4.D 5.C
【分析】本题以横断山脉南段垂直剖面图为材料,涉及区域地形分析、地形地势等自然要素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多个要素互相影响的分析能力。
4.读图可知,该地区地表起伏很大,A错误;该地区整体海拔在1000米以上,例如玉龙雪山海拔超过5000米,B错误;支离破碎描述的是黄土高原,C错误;读图可以看出自西向东依次是山脉——河流——山脉——河流——山脉——河流——山脉——河流,这里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纵列分布,D正确。故选D。
5.该地区多山,会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A错误;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生在山区,B错误;地形崎岖、交通不便,阻碍了当地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C正确;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横断山区适宜发展林业,但是题干问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油菜在我国各地广泛种植。结合如表,完成下面小题。
2021年国内三地油菜花花期时间表
地区 云南罗平 陕西汉中 内蒙古呼伦贝尔
花期 2月中旬至3月上旬 3月下旬至4月上旬 7月中旬至8月上旬
6.导致三地花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因素 B.地形因素 C.纬度因素 D.全球变暖
7.有关云南罗平所在地形区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B.地势坦荡、一望无际
C.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D.山道崎岖、多峰林溶洞
【答案】6.C 7.D
【解析】6.云南罗平、陕西汉中、内蒙古呼伦贝尔三地纬度相差较大,云南罗平纬度最低,内蒙古呼伦贝尔纬度最高,油菜花期相差时间较长,导致三地花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C正确。跟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和全球变暖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7.云南罗平所在地形区是云贵高原,该高原地形崎岖,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道崎岖、多峰林溶洞,D正确。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的特征,地势坦荡、一望无际是内蒙古高原的特征,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青藏高原的特征,AB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决定因素)、地形(高度、地势)、海陆位置、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下垫面和人类活动等。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气象学上规定,连续5大平均气温低于10℃,就算进入冬季。下图为我国常年入冬进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我国入冬时间( )
A.内陆地区南早北晚 B.东部由北向南延迟 C.同纬度西部晚于东部 D.纬度越高入冬越晚
9.无冬区主要分布在( )
A.台,赣,琼,粤、川等地 B.闽、鄂、桂、黔、滇等地
C.苏、浙、皖、湘、渝等地 D.台、粤、琼、桂、滇等地
10.拉萨与成都入冬时间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人类活动
【答案】8.B 9.D 10.A
【解析】8.受纬度因素影响,纬度越高入冬越早,据图可知,我国内陆地区入冬时间南晚北早,东部地区由北向南延迟,AD错误,B正确;就地形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使得同纬度地区入冬时间西部早于东部,C错误。故选B。
9.据图可知,昆明所在的云南省(简称云或滇)南部、南宁所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南部、广州所在的广东省(简称粤)南部、台北所在的台湾省(简称台)南部,香港(简称港)、澳门(简称澳)、海南省(简称琼)属于无冬区,其他省均不属于无冬区,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0.拉萨和成都均位于内陆地区,纬度位置也大致相同,但由于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受地形地势影响,两地相对高度较大,使得拉萨入冬时间较早,成都入冬时间较晚,两地入冬时间不同,A正确,BC错误;拉萨与成都入冬时间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包括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一般来说,纬度低,接受的太阳光热多,气温就高;纬度高,接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就低。一般情况下,距海近,一日或一年中的气温变化幅度小;距海远,一日或一年中的气温变化幅度大。就地形而言,地势高,气温低;地势低,气温高。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表为松花江、黄河、长江、珠江四条河流的水文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河流 长度(千米) 有无结冰期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亿立方来) 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
① 2214 无 3300 45.37
② 1927 有 762 55.72
③ 5464 有 660 79.5
④ 6300 无 9500 100
11.四条河流中代表长江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影响上述四条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温 C.降水 D.植被
【答案】11.D 12.C
【解析】11.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故④是长江,D正确;珠江水量仅次于长江,居我国的第二位,①是珠江,A错误;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是我国的北方河流有结冰期,③是黄河,C错误;由材料可知,图表中的河流是松花江、黄河、长江、珠江四条河流的水文特征,故②是松花江,B错误。故选D。
1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风带来的降水成为河流的主要水源,随着夏季风的加强,雨带由南向北推移,河流水量骤增,水位上涨,形成汛期。随着冬季风的加强,雨带南撤,河流水量减少,水位逐渐下降,河流进入枯水期。影响上述四条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降水。故选C。
【点睛】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少,冬季河流不结冰。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水量不大,汛期较短,且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辽河、海河、黄河等河流的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河水的含沙量很大。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古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描述了长江干流某河段当时的特点。图示意长江流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白帝城位于长江的( )
A.源头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14.古诗句反映长江此河段,当时( )
A.水量大 B.汛期长 C.水位低 D.流速快
15.现今,对此河段水文特征变化产生影响的工程是( )
A.龙羊峡水电站 B.小浪底水利枢纽 C.三峡水利枢纽 D.丹江口水利枢纽
【答案】13.B 14.D 15.C
【解析】13.长江上、中游的分界线是宜昌。由图可知,白帝城位于长江的上游,故B正确。故排除ACD,故选B。
14.千里江陵一日还,古诗句反映长江此河段当时流速快,该段落差大,流速快,故D正确;行船速度快与水量、汛期、水位关系不大,故ABC错误。故选D。
15.现今,对长江上游河段水文特征变化产生影响的工程是三峡水利枢纽,使上游水位升高,故C正确;龙羊峡水电站和小浪底水利枢纽使黄河上的水利工程,故AB错误;丹江口水库,位于汉江中上游,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对长江上游水文特征没有影响,故D错误。故选C。
【点睛】长江是我国的“水能宝库”,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1/2。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自古以来,长江就是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人们把长江称为“黄金水道”。
二、解答题
16.(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中国地形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区名称:A:____山脉B:____山脉C:____山脉D:____平原E:____高原F:____盆地
(2)分析我国地形图可知,我国地势总特征是____,呈阶梯状分布,请列举地势特征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一例。____。(提示:对河流、气候、资源等。)
(3)我国的山区特别多,一般来说,山区具有____的缺点,但山区在发展____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
【答案】(1) 太行 武夷 天山 东北 青藏 四川
(2) 西高东低 有利于形成丰沛的降水;沟通了东西交通;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3)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林业、旅游业、采矿业
【分析】本题以中国地形分布示意图为材料,涉及了中国的地形、气候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的课本知识掌握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1)
读图可得,A是太行山脉,B是武夷山脉,C是天山山脉,D是东北平原,E是青藏高原,F是四川盆地,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2)
读图分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有利于海洋上的暖湿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使大部分河流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的时候,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3)
我国的山区特别多,一般来说,山区具有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的缺点,但山区在发展林业、旅游业、采矿业、牧业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
17.(2022·北京·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图为侵入中国的某次寒潮路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寒潮路径①经过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
(2)寒潮对经过地区天气的影响是________。
(3)除了寒潮,我国的特殊灾害性天气还有(写出两种)________、________。
(4)寒潮是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其多发地区是________,危害最大的季节是________。
(5)2018年1月7日,安徽省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请说说寒潮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答案】(1)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2)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
(3) 梅雨 台风
(4) 西北地区 春季和秋季
(5)使越冬农作物遭受冻害,大风、降温天气引发疾病。
【分析】本题以寒潮路径为材料,设置五个小题,涉及我国的地形区、自然灾害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
读图可知,寒潮路径①经过我国主要地形区是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
(2)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寒潮的源地是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地区,会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
(3)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除了寒潮,我国的特殊灾害性天气还有梅雨、台风、洪涝、沙尘暴等。
(4)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寒潮是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其多发地区是西北地区,寒潮是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春季寒潮容易冻伤作物幼苗,秋季寒潮常影响作物成熟,危害农作物是生长,可以得知寒潮危害最大的季节是春季和秋季。
(5)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寒潮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主要表现为使越冬农作物遭受冻害,大风、降温天气导致交通不便,不利出行且容易引发疾病等。
18.(2023·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总体上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______。
(2)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______沿海向______内陆______。东南沿海一带降水多在____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的大部地区降水不足____毫米。
(3)我国降水的时间配也______,大多集中在______至______月,其降水量占到全年的80%左右。
(4)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______。
【答案】(1)很不均匀
(2) 东南 西北 递减 1600 50
(3) 很不均匀 5 9
(4)很大
【分析】本题以我国降水量为材料,设置四个小题,涉及我国降水量的分布特征、趋势、时间空间分配、变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总体上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很不均匀,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2)
受海陆位置、季风、地形等因素的影响,降水分布不平衡,东部多于西部,南方多于北方,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读图可知,东南沿海一带的降水量多在1600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地区大片区域降水量不足50毫米。
(3)
我国降水的时间配也很不均匀,大多集中在夏秋季节五月至九月份,其降水量占到全年的80%左右,相比之下,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百分之十左右。
(4)
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不均匀,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且年际变化大,导致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19.(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图回答下表。
黄河概况
发源地 A ________;
长度 5 464千米
特点 呈“________”字形,是我国第________长河,是世界含少量最大的河流
注入海洋 B________;
分段特征 上游 源头至内蒙古①________,流量大,含沙量小,多峡谷,________资源丰富
中游 ________至河南________,支流多,含沙量大
下游 ________至入海口,泥沙淤积,形成“________”
流经地形区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________、________。
流经省区 青、川(蜀)、甘、宁、内蒙古、晋、陕(秦)、豫、鲁(9个)
主要支流 洮河、湟水C________、D________。
主要水电站 龙羊峡、小浪底
【答案】 巴颜喀拉山 几 二 渤海 河口 水能 河口 桃花峪 桃花峪 地上河 青藏高原 华北平原 渭河 汾河
【分析】本大题以黄河流域水系图为材料,设置填空题,涉及黄河的发源地、特点、流经地形区、主要支流等基本概况,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黄河发源地为巴颜喀拉山,长度5 464千米,呈“几”字形,是我国第二长河,是世界含少量最大的河流,注入渤海。上游源头至内蒙古河口,流量大,含沙量小,多峡谷,水能资源丰富;中游河口至河南桃花峪,支流多,含沙量大;下游桃花峪至入海口,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地形区;流经青、川(蜀)、甘、宁、内蒙古、晋、陕(秦)、豫、鲁(9个)等省区;主要支流有洮河、湟水、渭河、汾河等;主要水电站有龙羊峡、小浪底。
20.(2022·北京·七年级课时练习)《长江之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读图回答问题。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______山脉,曲折东流,注入B______海。
(2)长江上、中游分界点A是______。
(3)图示湖泊①、②中为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是______。(填序号)
(4)长江上最大的水利枢纽是______工程。
(5)长江水能资源丰富,是我国巨大的“______”,其水能资源集中分布在______河段(填“上游”/“中游”/“下游”)。
(6)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近年来,长江流域出现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洪涝灾害、水污染等问题。我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把修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针对上述问题,请你提出一条治理长江的合理化建议:______。
【答案】(1) 唐古拉 东
(2)宜昌
(3)②
(4)三峡
(5) 水能宝库 上游
(6)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植树造林(种草);清沙疏淤(疏通河道);退田还湖;平垸行洪;裁弯取直;移民建镇;兴建水利工程(建设分洪蓄洪工程);建立自然保护区;治理水污染(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少使用洗涤剂、清洁剂)等。
【分析】本大题以长江流域水系图为材料,涉及长江的概况、长江的治理、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1)
读图可知,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全长6300多米,曲折东流,注入东海,是我国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2)
读图可知长江上游自源头到A湖北宜昌,中游河段是A宜昌到江西湖口,湖口以下是下游。
(3)
读图可知,图中①是湖南省的洞庭湖,②是江西省的鄱阳湖,鄱阳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4)
长江上最大的水利枢纽是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游,在防洪、发电、养殖和航运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5)
长江上游流经我国地势低一、二级阶梯,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所以长江有“水能宝库”之称。
(6)
针对长江流域的问题,如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是由于中上游过度砍伐和过度放牧造成的,所以要在上游建设防护林,建立自然保护区,植树造林,禁止过度放牧等措施,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水污染等,主要是由于降水集中、水污染、围湖造田等原因造成的,所以要采取退田还湖,平垸行洪,裁弯取直,兴建水利工程,治理水污染等措施解决。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