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粤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单元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粤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单元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02 20:25:3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粤人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单元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23·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②位于亚洲东部,西临大西洋③地跨亚欧两大洲
④南北跨纬度广,地跨热、温、寒三带⑤东临太平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⑤
2.(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关于我国行政区域的划分,正确的是( )
A.全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B.全国有22个省,5个自治区,3个直辖市,1个特别行政区
C.全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1个特别行政区
D.全国有24个省,5个自治区,1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区是( )
A.西藏自治区 B.青海省 C.黑龙江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2021年国庆档热播电影《长津湖》,讲述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战歌出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入的国家是( )
A.蒙古 B.越南 C.朝鲜 D.韩国
5.图中①表示的海洋分别是( )
A.黄海 B.渤海 C.东海 D.南海
6.AB两省的简称是( )
A.鲁、吉 B.辽、吉 C.鲁、辽 D.辽、鲁
7.(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上划分为三级,其中省级行政区域共有34个。读图,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及行政中心对应正确的是( )
A.①—辽—哈尔滨 B.②—内蒙古—乌鲁木齐
C.③—云—昆明 D.④—新—呼和浩特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服饰可以反映不同地方的地理环境特点。下图分别反映我国内蒙古蒙古族和云南傣族的传统服饰着装。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服饰( )
A.蒙古族着装以防雨功能为主 B.蒙古族着装便于鞍马骑乘
C.傣族着装以皮毛为原料 D.傣族着装保暖效果好
9.关于图中两个民族聚居地,描述正确的是( )
A.蒙古族聚居地主要分布在低纬度、高海拔地区
B.蒙古族聚居地以种植业为主
C.傣族聚居地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
D.傣族聚居地全年高温且干燥少雨
10.(2023·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节日,下列民族与节日组合正确的是( )
A.蒙古族—元宵节 B.汉族—泼水节 C.傣族—丰收节 D.藏族—雪顿节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我国人口保持低速增长态势,为此国家先后出台“二孩”“三孩”人口政策。表为2000年以来我国三次人口普查各年龄段比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项目次 各年龄段人口比重(%)
0-14岁 15-64岁 65岁及以上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 22.8 70.2 7.0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 16.6 74.5 8.9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 17.9 68.6 13.5
11.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特点是( )A.0-14岁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B.0-14岁人口比重先升后降
C.15-64岁人口比重持续下降 D.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12.我国出台“二孩”“三孩”人口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人口死亡数量 B.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C.降低人口密度 D.鼓励生育,优化人口年龄结构
(2023·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进行了动态调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增长迅速,可能会出现( )
A.国防兵源不足 B.劳动力短缺 C.养老负担加重 D.就业困难
14.2015年提出实施“全面二孩”是因为( )
A.老年人口比重增加 B.劳动人口比重升高
C.人口的死亡率升高 D.人口迁移数量增加
15.一个国家人口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说明( )
①人口政策只能解决人口增长问题 ②人口政策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③人口发展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④人口增长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解答题
16.(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中国的疆域和邻国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数码、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岛屿:①____;②____;国家:D____;F____;
(2)与我国有不连续陆上国界线的国家(填写字母及名称):____
(3)写出我国的两个内海(数字及名称):____;
17.(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中国政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回归线自东向西依次穿过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粤、______、______。(填简称)
(2)①是____________(填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名称)。②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_。
(3)③是___________海,④是________海峡,该海峡西侧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省。
(4)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⑦是________(国家)。
(5)陆上邻国⑤是_________,⑥是___________。
(6)我国领土最东端和最北端都位于_______省。
18.(2023·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人口增长
(1)人口增长特点
时间段 人口增长速度 原因
新中国成立前 社会动荡不安,战争不断,人口死亡率高
新中国成立后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2)人口众多带来的影响
①有利影响: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________和________
②不利影响:对食品、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等的需求量巨大,给我国资源、环境和________带来沉重压力。
19.(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下图,按要求答题:
(1)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_____多,____少;AB两地是我国人口分布图上分界线的两个端点,则A地是______, B地是_______。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泼水节是我国______族的传统节日,该民族主要分布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______。
(4)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
(5)中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粤人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单元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23·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②位于亚洲东部,西临大西洋③地跨亚欧两大洲
④南北跨纬度广,地跨热、温、寒三带⑤东临太平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⑤
【答案】D
【详解】我国从东西半球来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位于北半球,①正确;我国位于亚洲东部,西邻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陆上国家,东临太平洋,②错误,③错误,⑤正确;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④错误。故选D。
2.(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关于我国行政区域的划分,正确的是( )
A.全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B.全国有22个省,5个自治区,3个直辖市,1个特别行政区
C.全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1个特别行政区
D.全国有24个省,5个自治区,1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答案】A
【详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区是( )
A.西藏自治区 B.青海省 C.黑龙江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答案】D
【详解】我国共有34个省区,其中陆地面积最大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最小的是澳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祖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区。故选D。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2021年国庆档热播电影《长津湖》,讲述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战歌出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入的国家是( )
A.蒙古 B.越南 C.朝鲜 D.韩国
5.图中①表示的海洋分别是( )
A.黄海 B.渤海 C.东海 D.南海
6.AB两省的简称是( )
A.鲁、吉 B.辽、吉 C.鲁、辽 D.辽、鲁
【答案】4.C 5.A 6.D
【解析】4.据图可知,鸭绿江东侧的国家是朝鲜,也是我们抗美援朝的援助国,C正确;蒙古是内陆国,不临海,A错误;越南是我国南部的邻国,B错误;韩国不与我国接壤,D错误。故选C。
5.据图中①海洋的位置可知,为黄海,A正确;渤海、东海、南海的位置与图中①海洋的位置不符,BCD错误。故选A。
6.据图中AB两省的位置和轮廓可知,A为辽宁省,简称辽;B为山东省,简称鲁,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位于朝鲜地图朝鲜地图亚洲东部,朝鲜半岛北半部。北部与中国为邻,东北与俄罗斯接壤,南部以军事分界线三八线与韩国相邻。朝鲜半岛三面环海,东为日本海(包括东朝鲜湾),西南为黄海(包括西朝鲜湾)。山地约占国土面积80%。半岛海岸线全长约17300公里(包括岛屿海岸线)。
7.(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上划分为三级,其中省级行政区域共有34个。读图,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及行政中心对应正确的是( )
A.①—辽—哈尔滨 B.②—内蒙古—乌鲁木齐
C.③—云—昆明 D.④—新—呼和浩特
【答案】C
【详解】①是黑龙江,简称黑,行政中心是哈尔滨,A错误;②是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行政中心事呼和浩特,B错误;③是云南,简称云或滇,行政中心为昆明,C正确;④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行政中心是乌鲁木齐,D错误。故选C。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服饰可以反映不同地方的地理环境特点。下图分别反映我国内蒙古蒙古族和云南傣族的传统服饰着装。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服饰( )
A.蒙古族着装以防雨功能为主 B.蒙古族着装便于鞍马骑乘
C.傣族着装以皮毛为原料 D.傣族着装保暖效果好
9.关于图中两个民族聚居地,描述正确的是( )
A.蒙古族聚居地主要分布在低纬度、高海拔地区
B.蒙古族聚居地以种植业为主
C.傣族聚居地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
D.傣族聚居地全年高温且干燥少雨
【答案】8.B 9.C
【解析】8.蒙古族主要分布风沙大地区,以袍服为主,主要是为了御寒,A错误;蒙古族以畜牧业为主,故服饰着装便于鞍马骑乘,B正确;傣族主要分布四季如春地区,故上身为无领或小袖短衫,C错误;云南雨量充沛,傣族服饰以清爽、透气的材料为主,D错误。故选B。
9.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国内蒙古、东北,属于中纬度地区,A错误;蒙古族聚居地以畜牧业为主,B错误;傣族聚居地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C正确;傣族聚居地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D错误。故选C。
【点睛】傣族是云南省一个独特的少数民族。傣族人居住的地方大多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因此,服装充分体现了气候温暖、山林茂密、物产丰富的特点。它不仅注重实用性,而且具有很强的装饰意义。它能反映热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性格和民俗。
10.(2023·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节日,下列民族与节日组合正确的是( )
A.蒙古族—元宵节 B.汉族—泼水节 C.傣族—丰收节 D.藏族—雪顿节
【答案】D
【详解】元宵节是汉族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节日,丰收节是高山族的节日,雪顿节是藏族的节日,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我国人口保持低速增长态势,为此国家先后出台“二孩”“三孩”人口政策。表为2000年以来我国三次人口普查各年龄段比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项目次 各年龄段人口比重(%)
0-14岁 15-64岁 65岁及以上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 22.8 70.2 7.0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 16.6 74.5 8.9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 17.9 68.6 13.5
11.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特点是( )A.0-14岁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B.0-14岁人口比重先升后降
C.15-64岁人口比重持续下降 D.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12.我国出台“二孩”“三孩”人口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人口死亡数量 B.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C.降低人口密度 D.鼓励生育,优化人口年龄结构
【答案】11.D 12.D
【解析】11.由2000年以来我国三次人口普查各年龄段比重表可知,2000年以来,我国0-14岁人口在三次人口普查中的比重依次为22.8、16.6和17.9,呈先降后升的特点,故AB错误;15-64岁人口在三次人口普查中的比重依次为70.2、74.5和68.6,呈先升后降的特点,故C错误;65岁及以上人口在三次人口普查中的比重依次为7.0、8.9和13.5,呈持续上升的特点,故D正确。故选D。
12.人口死亡数量与自然灾害、医疗水平等相关,人口政策对降低人口死亡数量作用不大,故A错误;我国出台“二孩”、“三孩”人口政策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升有一定的助益,但这不是我国出台人口政策的主要目的,故B错误;出台“二孩”、“三孩”人口政策有利于增加人口密度,故C错误;由统计表可知,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我国出台“二孩”、“三孩”人口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鼓励生育,优化人口年龄结构,使得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故D正确。故选D。
【点睛】人口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2023·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进行了动态调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增长迅速,可能会出现( )
A.国防兵源不足 B.劳动力短缺 C.养老负担加重 D.就业困难
14.2015年提出实施“全面二孩”是因为( )
A.老年人口比重增加 B.劳动人口比重升高
C.人口的死亡率升高 D.人口迁移数量增加
15.一个国家人口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说明( )
①人口政策只能解决人口增长问题 ②人口政策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③人口发展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④人口增长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3.D 14.A 15.D
【分析】13.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粮食紧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上学、 就业、看病难、 资源紧张等问题;增长过慢,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增长迅速,可能会出现就业困难,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4.我国自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出生率下降厉害,老年人比重 上升,人口老龄化越来越来严重,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自2015年开始,我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以缓解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人口政策不仅能解决人口增长问题还可解决其他相关人口问题,①不正确;人口政策的制定应适应社会发展需求,②正确;人口发展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③正确;人口的增长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④正确。故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我国人口的现状以及问题并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我国目前突出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严重。
二、解答题
16.(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中国的疆域和邻国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数码、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岛屿:①____;②____;国家:D____;F____;
(2)与我国有不连续陆上国界线的国家(填写字母及名称):____
(3)写出我国的两个内海(数字及名称):____;
【答案】(1) 台湾岛 海南岛 朝鲜 菲律宾
(2)C俄罗斯;B印度
(3)⑤渤海;④琼州海峡
【分析】本题以“中国的疆域和邻国图”为材料,涉及地理事物名称、邻国、内海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我国海域分布有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6500多个;依据位置,①台湾岛,②海南岛;我国陆上邻国有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D为陆上邻国朝鲜,F为隔海相望的国家菲律宾。
(2)
我国的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多千米,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从图中可以看出,其中陆上与我国存在不连续疆界的是C俄罗斯和B印度。
(3)
内海一般指内陆海。深入大陆内部,被大陆或岛屿、群岛所包围,仅通过狭窄的海峡与大洋或其他海相沟通的水域。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两个内海是⑤渤海和④琼州海峡。
17.(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中国政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回归线自东向西依次穿过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粤、______、______。(填简称)
(2)①是____________(填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名称)。②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_。
(3)③是___________海,④是________海峡,该海峡西侧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省。
(4)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⑦是________(国家)。
(5)陆上邻国⑤是_________,⑥是___________。
(6)我国领土最东端和最北端都位于_______省。
【答案】 台 桂 云或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成都 南 台湾 福建 韩国 俄罗斯 印度 黑龙江
【分析】该题以读中国政区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中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分布、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和陆上邻国,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地图可知,北回归线自东向西依次穿过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台、粤、桂、云或滇。
(2)读图可知,①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②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四川省,简称是川或蜀,行政中心是成都。
(3)读图可知,③是南海,④是台湾海峡,该海峡西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福建省。
(4)读图可知,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⑦是韩国。
(5)读图可知,陆上邻国⑤是俄罗斯,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⑥是印度,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
(6)读图可知,我国领土最东端和最北端都位于黑龙江省。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的行政区划。
18.(2023·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人口增长
(1)人口增长特点
时间段 人口增长速度 原因
新中国成立前 社会动荡不安,战争不断,人口死亡率高
新中国成立后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2)人口众多带来的影响
①有利影响: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________和________
②不利影响:对食品、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等的需求量巨大,给我国资源、环境和________带来沉重压力。
【答案】(1) 慢 快
(2) 劳动力 消费市场 社会经济
【分析】本大题以人口增长为考查点,共设置两道小题,涉及人口增长特点、人口众多带来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人口问题的掌握程度。
(1)
新中国成立以前,由于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人口增长缓慢。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人民 生活的显著改善,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使死亡率下降,加上传统的多子多福观念的影响,人口迅速增长。
(2)
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我国众多的人口,一方面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对食品、住房、教育、医疗、交通需求量巨大,给我国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压力。
19.(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下图,按要求答题:
(1)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_____多,____少;AB两地是我国人口分布图上分界线的两个端点,则A地是______, B地是_______。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泼水节是我国______族的传统节日,该民族主要分布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______。
(4)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
(5)中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
【答案】 东 西 黑河 腾冲 西南 西北 东北 傣 云或滇 壮族 大散居 ,小聚居,交错杂居
【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AB两地是我国人口分布图上分界线的两个端点,则A地是黑龙江的黑河市,B地是云南省的腾冲县。黑河——腾冲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布的地理分界线,该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2)我国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分布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
(3)泼水节是我国傣族的传统节日,该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简称云或滇,行政中心是昆明。
(4)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约1700万,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5)中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我国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分布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分布和民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