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精卫填海
学习目标:
1.认识“帝、曰”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等5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停顿,背诵故事。
3.借助注释和图示读懂故事,借助主要环节和图示讲述神话故事。
4.小组合作讨论感受神话故事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5.拓展延伸,学习《山海经》中其他的神话故事。
学习重难点:
1.借助注释和图示读懂故事,借助主要环节和图示讲述神话故事。
2.小组合作讨论感受神话故事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停顿,背诵故事。
2.借助注释和图示读懂故事,借助主要环节和图示讲述神话故事。
第一板块:初读古文,读准字音
从本单元的单元导读中,我们感受到神话故事很神奇,我国最早的一部神话故事集是《山海经》
介绍《山海经》。
《山海经》是一部充满神奇色彩的著作,书中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书中还记载了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方面内容,具有多方面的价值。这部书作者并非一人,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和巴蜀地方的人所作。到东汉刘秀时期才合编在一起。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山海经》中的一则神话故事,它是一篇小古文《精卫填海》。揭题,齐读课题。
①看,这就是精卫(课件出示:精卫鸟),说说看,你眼前的精卫是怎样的?
②课件出示文中注释,并介绍:它是神话中的鸟,是先秦时期《三海经.北山经》这本书里飞出来的鸟,它形似乌鸦,头有花纹,白嘴,红脚,你看此时一双仇恨的眼神紧紧盯着大海......
4.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这是我们看到的精卫鸟的样子,精卫鸟到底是谁?不急,让我们翻开书,按要求读读这则小古文,去追溯下它之前的身份。
出示自读要求:
1.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借助注释想想小古文的意思。
5.检查朗读,相机正音
少(shào)女 故为(wéi)精卫 以堙(yīn)于东海 女娃(wá)
同桌互读,读准字音
完成作业本第三题(1)
板块二:理解古文大意,读好停顿
1.理解小古文大意
(1)四人小组讨论不理解之处
刚才自己读小古文时,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把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在四人小组中讨论。如果都理解了,自己说一说小古文的意思。
(2)生生互动反馈大意。一组派代表说,其他组提出不同意见或补充。
重点理解:
少女:小女儿,与现在的意思不同。
曰:叫
为:变为,成为
常:经常,常常
衔:叼着(出示图片帮助理解)
2.读出停顿
(1)判断停顿
我们了解了故事的大意后,能不能再读读文章,这回咱们要读出停顿,读之前我们先做一下判断。
(2)发现不同点。(学生读句子,课件聚焦“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3)反馈交流,陈述理由。(根据刚才大意学习,这句话解释为:溺水而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变为精卫鸟。)溺后停顿,故后停顿,比较合理,因此选第一句。
(4)在书中做好停顿记号,自由练习,指名朗读。
第三板块:借助主要环节简述故事
1.整个故事只有两句话,35个字,是如何把故事写清楚的呢?
出示:
读课文,照样子填一填,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内容。
2.学生读课文,提取关键词,完成作业本第三题(3)。
3.反馈展示作业,探讨提取合适的关键词。(游,溺,衔,堙)
4.自主练习——指名讲——评价
评价标准:
1.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2.按照图示顺序讲故事。★
3.把故事讲清楚。★
结语:今天这节课咱们把故事简单的讲清楚了,下节课我们要继续讲把精卫填海的故事讲神奇讲生动。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小组合作讨论感受神话故事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2.展开想象,借助思维导图把故事讲神奇讲生动。
3.拓展延伸,学习《山海经》中其他的神话故事。
4.指导书写“曰、溺、衔”三个字。
板块一:感受神奇,展开想象讲故事
1.神话故事在民间都是通过老百姓口口相传,流传至今。每一次讲述,都会加入丰富的想象,让故事情节越发神奇,吸引人。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读读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神奇呢?在小组里把你的发现说一说。
●形象神奇。精卫鸟神奇的外形,生活中不存在。(关注精卫鸟形象)
●情节神奇。女娃溺水后变成了精卫鸟;精卫鸟要把大海填平。
2.补充想象神奇之处
整个故事还会有哪些神奇之处呢?接下来咱们每个小组从“游”“溺”“衔”“堙”中选择一部分再次展开想象,看看图画,想想还会有哪些神奇的情节?写在板贴中。
小组反馈,相机板书
3.展开想象讲故事
借助思维导图,咱们再来讲讲故事,这次讲故事咱们要把故事讲神奇,讲生动。(自主练习,指名讲)
评价标准:
1.展开想象,把故事讲神奇。★
2.绘声绘色,把故事讲生动。★
4.体会精卫形象
在填海的过程中,遇到了这么多困难,精卫鸟你当时都在想什么?(生自由说)
这真是一只——执着、坚韧、不屈不挠的小精卫呀!
5.借助图示背诵小古文。
板块二:联读《夸父逐日》
1.《山海经》里的故事还有不少呢,我们再来读一个。
学习要求:
1.借助注释读读《夸父逐日》。
2.找找神奇之处,想想夸父具有怎样的品质?
2.完成学习单,反馈。
板块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曰”“溺”“衔”
2.指名认读,相机区分“日”和“曰”
3.仔细观察三个字的结构和注意点。
4.强调“曰”字与“日”不同,“日”要写得瘦长,而“曰”要写得扁一点。
5.重点指导“溺”和“衔”
“溺”是左右结构,“衔”是左中右结构,但是两个字都是由三部分组成,写得时候要紧凑。
6.师范写,生在作业本里各练写两个。
课堂总结:其实除了咱们中国,世界各地也都流传着多姿多彩的神话故事,印度神话、希腊神话、埃及神话等等,大家课后可以阅读。
学习单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①。渴欲得饮,饮于河、渭②,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③。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④。
注释:
①入日:追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②河、渭:即黄河、渭水。
③大泽:大湖
④邓林:地名,今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即“桃林”。
第一题:探究神奇(至少写出两个)
神奇之处
第二题:(共16张PPT)
13 精卫填海
《山海经》是一部充满神奇色彩的著作,书中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书中还记载了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方面内容。这部书作者并非一人,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和巴蜀地方的人所作。到东汉刘秀时期才合编在一起。
注释:
本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
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乌
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
的脚......
自学要求:
1.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借助注释想想小古文的意思。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
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
堙于东海。
shào
wá
wéi
yīn
√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
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评价标准:
1.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2.按照图示顺序讲故事。★
3.把故事讲清楚。★
游
衔
13 精卫填海
(第二课时)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
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
堙于东海。
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神奇?在小组中分享。
小组讨论:
从“游”“溺”“衔”“堙”中选择一部分再次展开想象,看看图画,想想还会有哪些神奇的情节?写在板贴中。
神话故事我来讲
1.展开想象,把故事讲神奇。★
2.绘声绘色,把故事讲生动。★
联读《夸父逐日》
学习要求:
1.借助注释读读《夸父逐日》。
2.找找神奇之处,想想夸父具有怎样的品质?
溺
衔
曰